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与实践-以烟台市为例论文

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与实践
——以烟台市为例

王 静1,李泽慧1,宋子秋2,方 莹1,刘晶晶1,翟天林1

(1.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烟台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土地利用规划站,山东 烟台 264003)

摘要: 研究目的:探索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和应用实践。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空间分析与大数据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与生境质量模型、生境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方法等。研究结果:(1)明确了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目标与编制方法,以及规划编制的空间边界;(2)构建了“底线约束—区域协同—多目标优化—空间管制—功能提升”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架构;(3)以烟台市为例,探索了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应用与实践。研究结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成为必然,研究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和应用实践,可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规划编制技术框架;烟台市

1 引言

国土空间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空间载体。空间规划设定空间发展框架和原则, 以引导空间开发和基础设施布局[1],具有战略性、综合性和地域性,是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公共管理工具。20世纪80年代欧盟首先提出空间规划概念,各个国家在空间规划理念、规划实践、空间区域划分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1-2]。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各国规划法规、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空间规划理念更关注社会经济行为过程整合,重视区域协调跨区域合作和城市互动,提高竞争力的同时关注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资源[3-5]。中国的国土空间规划经历了由工业文明背景下注重土地空间使用到生态文明背景下全域空间资源管控的转变, 由自然空间无限扩张到空间约束倒逼发展的转变。在新区域主义理论等的指导下,众多学者针对不同类型空间规划进行深入探索,并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顶层设计、编制方法、规划衔接、规划实践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6-9],如嘉兴的“反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理念,宁波的“空间本底—空间识别—空间诊断—空间重构”规划思路[10]。规划实践中长沙市、鹰潭市“三区五线”[8]、“市域两线+城区四线”[9]等管控体系的构建体现出土地利用规划在国土空间管制的约束作用。国土空间规划理念和方法从传统的“规模预测—框定指标—空间布局”[11-12],逐渐发展为城市增长边界划定和“反规划”逆向思维等规划方法[13-14],推动了中国空间规划编制方法研究的深入。艾里奥特和迈克哈格早在100多年前提出自然与绿地系统优先的思想[15],吴良镛先生认为规划需保护好留空的非建设用地[16],俞孔坚的“反规划”概念强调规划要优先控制不建设区域,以必须保护和管制的生态空间构成城市发展的“底”[12]。“反规划”逆向思维规划方法与现有规划方法相结合,为国土空间规划走向可持续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提供支撑。同时,大数据逐渐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新的数据和方法支持[17-18]。

目前,中国资源约束趋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粗放型城市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亟待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19]。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19]。国土空间规划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成为必然。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重点是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优化国土空间类型、功能及其结构空间配置,调控人类活动影响,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复合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效能,引导人口、产业集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烟台市国土空间开发重构加快,其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索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定位与编制方法;面向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调控,构建“底线约束—区域协同—多目标优化—空间管制—功能提升”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架构;以烟台市为应用实践,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为相关地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务。

2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烟台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东部(36°16′N~38°23′N、119°34′E~121°57′E),毗邻青岛市、威海市,下辖4区7(县级)市1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林业用地面积与森林覆盖率均位于山东省首位。烟台市拥有大小230个海岛和7个天然海湾,海岸线长909 km;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 487 m3,低于人均1000 m3的国际缺水警戒线,属严重缺水地区。据烟台市2018年统计年鉴,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7338.9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6.5∶50.1∶43.4。第二产业仍是重要经济支柱,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差距缩小。

2.2 数据来源

(1)遥感和高程数据:运用Landsat 8遥感影像获取NDVI数据;从http: //www.gscloud.cn/中获取ASTER GDEMV2,分辨率为30 m。(2)统计数据: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水资源量、大气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数据等源于《烟台市统计年鉴》等相关统计数据。(3)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相关数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基本农田保护、农用地分等、规划禁止建设区与地质遗迹等数据源于烟台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生态保护红线成果来源于烟台市环保局;地质灾害数据和地下水资源数据来源于2017年烟台市地质灾害排查报告等成果;土壤地球化学环境质量分级数据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海洋污染数据来源于海洋质量公报等。(4)大数据:基于网络地图获取烟台市兴趣点数据;基于携程网和114票务网获取城市间每天的汽车、普通火车、动车和高铁的班次数目;从www.index.baidu.com获取城市间的百度指数。

2035年烟台城市发展目标是全面建成现代化生态型滨海大城市,未来发展建成繁华美丽宜居的绿色创新智造滨海大城市。城市发展定位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典范、环渤海世界级城市群的东亚门户中心城市、绿色创新智造城市和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

3 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目标与重点

3.1 规划目标与定位

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目的是构建人类活动与自然发展相协调的物质循环系统,形成和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建设有地区特色的景观,以空间管控提升开发质量。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是一种理念,强调从生态系统的维度认识土地的用途、质量和功能,强调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与自然生态系统低度或干预调节性管理不同,城市生态系统管理强调集约型管理。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目标是促进城市重建和效率提升,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及生产力和恢复力,保证城市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规划定位于承上启下,突出区域统筹性、约束性和发展性,突出城市生态系统与周边区域或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综合考虑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社会、经济前景及管理政策的影响,关注不同地理空间人类活动的影响,以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为“底”,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国土空间规划与传统土地利用规划比较见表1。

3.2 规划的管理边界与分析边界

借鉴国内外带形组团结构城市发展模式、国际性港口城市发展模式等,烟台市未来将以对外开放格局融入区域,形成“一带”“一廊”“两轴”“两区”的城市发展区域格局。积极参与区域环渤海城市群的整合,扩展烟台对日韩的区域联系轴;通过绿色创新发展轴和对外区域联系轴,形成烟台—大连经济发展区和烟台—威海—青岛经济协同发展区;打造新时代滨海生态文旅廊道,协同保护生态系统和修复胶州半岛海岸带。

基于烟台市土地利用调查、农用地分等、社会经济统计、基础地理数据等,结合InVEST模型[21]和谢高地[22]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开展烟台市耕地资源“生产—生态”多功能利用评价、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等,确定“生产—生态”功能均高的耕地作为耕地资源的重点保护区域和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确定“生产—生态”功能均高的其他土地作为耕地后备耕地;分析粮食生产对耕地保护的需求、耕地保有量和粮食安全保障情况、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状况。烟台生产—生态功能均高的优质耕地共15.74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3.1%,占土地总面积11.7%(图5);烟台有17个基本农田集中区,包括莱山片区,福山片区,牟平东南、东、西北三片区,龙口片区,莱阳片区,莱州西北、东南、西南三片区,蓬莱中、南两片区,招远西北、东南两片区,栖霞片区,海阳西、北两片区;划入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面积为3959.1 hm2(图6)。

表1 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与传统土地利用规划的比较
Tab.1 Comparison of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towards sustainable 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traditional land use planning

4 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架构

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将“反规划”逆向思维的规划方法与现有规划方法有机结合。在收集整理分析各类数据和资料基础上,客观分析国土空间现状和生态系统现状,评估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强化生态空间保护和生态红线保护,研究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城市与周边区域交通、信息、产业、科技创新等合理分工和有序衔接,增强城市服务辐射能级,合理进行城镇集聚开发,构建宜居城市空间;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强化耕地资源的“生产—生态”多功能利用,促进乡村振兴;落实上一级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以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为“底”,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强化国土空间分区管制与空间引导,构建全域国土空间管制体系;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社会公平性评估,优化规划实施手段,构建规划实施保障机制。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架构如图1。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国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启示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典籍是思想政治家与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功能是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烟台市国土空间规划应用与实践

5.1 客观分析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城市发展定位

烟台市国土空间规划管理边界为烟台市域范围内陆地空间和海洋空间,其分析边界是以烟台市为核心,以烟台市周边地区及环渤海地区为国土空间现状与发展定位分析的范围。基于人口、经济、POI、百度指数等数据,以及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生态保护数据,分析人口、产业、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

烟台市陆域国土面积138.54万hm2,植被覆盖率较高,沿海地区地势平坦,适合进行城市开发与建设,道路密度较高;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生态空间面积比例约为4∶2∶1,近年来三类国土空间均发生较大变化,其中城镇空间规模增加比例最大;人均耕地面积仅0.07 hm2,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烟台市海域水质总体较高,被污染程度较低(图2)。

图1 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框架
Fig.1 Technical framework of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towards sustainable urban ecosystem management

意外的患病,更让他工作中不等不靠,努力跑在时间的前面,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让不法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价。2015年,郑全意和队员们借助全市强力打击食品非法添加的东风,查处了一个血豆腐添加甲醛的串案,并把涉案者移交公检法机关,在全市首次实现了“行刑合一”惩处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不法分子。

烟台市交通流、信息流、经济流强度均有待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快,城区用地扩张速率明显快于城区人口集聚增长速率,中心区域融合度不够,城市空间结构有待优化;滨海城市特色不够彰显,城市宜居竞争力有待提高;城市发展依赖传统路径,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吸引力亟待提升。

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能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其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学生可使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也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让学生之间实现共同发展.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彰显了合作共赢的观念,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在小组内部进行探讨交流,集思广益并且取长补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使学生感知到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由于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原因,以传输控制协议(TCP)/网际协议(IP)为核心的互联网模型将“尽力而为”的可达性作为网络的首要任务,这使得报文携带的目的地址在路由过程中成为了唯一的决定因素。这种仅依靠目的地址的路由方式,大大限制了对报文转发控制的灵活性。并且随着互联网规模的迅速增长和用户业务的多样化,传统路由协议越来越难以满足许多业务对服务质量的要求。

图2 资源禀赋与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变化
Fig.2 The status quo and changes of territorial spatial utilization

5.2 强化底线思维,陆海统筹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企业内部审计预警系统是通过独立、全面、监督和服务的内部审计视角,以及内外部相关资料信息的大数据分析为出发点,依据可能涉及风险的事件和核心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有效地识别各层次的不同程序的风险区域,从而向企业相关管理层发出预警信号的一个有机安全预警体系。

5.3 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强化城市生态空间保护,实施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图3 陆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Fig.3 Land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的重点是统筹生态系统各要素,实行整体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订生态保护的分级、分区和分类管制方案。

基于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利用InVEST模型[21]和谢高地[22]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测算方法,采用生境质量模型和生境风险评估模型,识别和确定烟台市生态源地668.85 km2,主要为林地、水域等,呈现“两横两纵”的空间特征。考虑陆域和海洋的互动联系,考虑烟台市与周边区域在地理空间的连接与相通,构建了烟台市“两带”“两屏”“四廊”“多脉”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并确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两带”即烟台北部和南部的滨海生态涵养与海洋保护带,“两屏”即以罗山、艾山、牙山、昆嵛山为支撑的“胶东屋脊”和以招虎山为支撑的生态屏障,“四廊”和 “多脉”即烟台境内的自然生态廊道和骨干河流。烟台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包括13处待修复生态“夹点”区域、8处生态障碍点区域、39处生态断裂点区域,以及破碎生态空间,并分别确定修复方案。

5.4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强化耕地资源“生产—生态”多功能利用,促进乡村振兴

图4 陆海统筹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准情景
Fig.4 The sustainability of territory spatial development linking territory and ocean

根据效度检验,各项目的相应潜变量的因子荷载值介于0.723~0.957之间(表3),说明问卷的构想效度良好;测试题项与整体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大于0.3 (表3),说明,观测变量可信,量表内容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图5 基于生产—生态功能评估的耕地综合质量分布
Fig.5 Distribution of farmland quality based on productivity and ecological functionality assessment

图6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其整备区分布
Fig.6 Distribution of permanent protection zones for basic farmland and the land consolidation areas

分析烟台市未来城市发展人口增长与产业转型的需求,增强耕地资源的生态系统调节功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强化耕地资源的生产—生态功能耦合协调。

按照“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研究促进烟台市乡村土地复合利用、农业空间多功能保护发展方式;保障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重构乡村空间,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模式和措施。

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目标,基于本底约束—综合限制—承载力评价—多空间适宜评价的逻辑框架,并设置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的不同情景,采用限制性因素识别和多要素空间叠置等方法,陆海统筹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将陆域空间和海域空间同时考虑,为烟台市与周围的互动和联系提供支撑。面向烟台市未来发展,烟台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总体较高,但区域差异明显。栖霞市、海阳市与牟平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而莱州市西南与芝罘区北部沿海地区较低(图3)。基于烟台市陆海统筹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面向烟台市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情景,各县市开发建设适宜性差异显著,适宜建设区范围较小,未来应以内部挖潜和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品质为主。若面向城市生态系统管理基准情景,烟台市未来不适宜建设开发与适宜建设开发比例为4∶5,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较大,重点沿海岸带东西方向发展;不适宜开发面积占全域面积41.8%,陆域主要分布在莱阳、莱州等生态功能和农业功能极其重要或敏感区域,海域主要集中在长岛、牟平等生态保护重要性较高的近岸海域(图4)。

5.5 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和城镇集聚开发,构建宜居城市空间

在流空间理论[17]和网络研究范式[23]的指导下,明确烟台市与其周边地区国土空间合作开发、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区域协同发展方向、重点和措施。积极引导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土地复合利用,保护城市重要生态基础设施,修复退化生态空间,提升城市生态空间功能,构建宜居城市空间。

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成果即对人类活动加以调控,以减少各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活动之间的冲突,降低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冲突[20]。规划的管理边界和分析边界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规划的管理边界指需要编制规划的区域,通常是按照政府行政区确定或国土空间管理划定的明确独立管理单元。管理边界不可能消除来自管理边界外的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产生的影响[20]。分析边界范围通常比管理边界范围更宽泛,体现出区域与周围的互动和联系,有助于识别对管理界限内区域产生的影响和“外部性”问题,及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对这些影响和“外部性”问题负有责任的机构或部门。

图7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与经济密度匹配状况
Fig.7 The suitability of territory spat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density

烟台低度节约集约乡镇(街道办事处)比例较大,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尖锐,必须节约集约利用稀缺的建设用地。烟台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空间匹配整体上以低度承载为主,牟平区、栖霞市、海阳市和莱阳市东部以高承载力—中低密度人口为主;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具有较高开发利用潜力的现状建设用地面积较少,分布零散,主要分布在福山区、莱阳市和栖霞市等;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与经济密度的匹配存在区域差异(图7),以较匹配和匹配为主,说明烟台市土地利用较合理;未来处于适宜和较适宜开发建设用地面积仍较大,主要分布在栖霞市、海阳市和牟平区。烟台市需实施城市空间结构集聚战略,促进中心城市发展,培育烟台中心职能;中心城区形成“两核,两城,两湾”轴带组团,引导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土地复合利用,保护重要生态基础设施,发展社区生活圈[24];并“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低碳增长,重点发展创新智造业[25]

5.6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空间管制,构建全域国土空间管制体系

划定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与相关规划协同,通过市、县(区)“两下两上”联动工作模式,科学评估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烟台市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包括生态保护区、海洋特殊保护与保留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农业农村发展区、海洋利用区等。表2以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区为例,制定烟台海岸带、湿地、水资源等生态保护区的空间管制规则,实施全域国土空间管制,明确各分区的核心管控目标、政策导向与管制规则;提出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传导模式,明确下级行政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约束性指标要求。

表2 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区空间管制规则举例(允许、限制、禁止的用地类型)
Tab.2 Examples of regulation rules on different ecological preservation zones (permitted, restricted and prohibited land use types)

5.7 优化规划实施手段,构建规划实施机制

烟台市上一轮规划的实施评估结果表明:烟台市上一轮规划实施保障了国家、山东省重大战略目标,有力促进了烟台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约束性指标实施良好,有效控制了建设用地规模,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成效显著。

通过烟台市国土空间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环境公平性影响评价,提出烟台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平与环境正义造成的可能影响;分析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顾及环境影响的规划优化建议。

明确烟台市陆海统筹规划的实施机制,从基础设施布局、产业链设计、财政体制改革、港口与内陆一体化的经济、政策、技术措施实施,着力推进陆海联动开发和生态保护。

强化烟台市国土空间用途管制,重视国土空间用途冲突的管制和生态与经济绩效的管制,实施耕地资源“生产+生态”、生态空间“结构+功能”的双重管制,应建立规划实施的经济激励机制和各部门协同机制,制定规划的法规政策体系,构建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

建立烟台市智慧化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平台,形成规划一张图,定期检测规划实施情况,并实施动态监管, 实现陆海统筹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能力的监测预警。

6 结论与讨论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走向可持续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成为必然。本文明确了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目标和定位,以及规划编制管理边界和分析边界;将“反规划”与现有规划方法结合,本文提出了“底线约束—区域协同—多目标优化—空间管制—功能提升”的编制技术架构。

在此基础上,对烟台市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内容进行实践探索。利用常规多源数据和大数据,客观分析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定位;考虑海陆统筹,开展了烟台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角度,构建了烟台市生态安全格局,提出了生态空间保护和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强化对耕地资源的多功能利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提出打造绿色宜居烟台、区域协同发展策略与城镇集聚开发模式;提出全域国土空间管制体系和规划实施机制的建议。

综上所述,在哺乳期早期乳腺炎治疗中,揉散法与理疗联合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故值得推广。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实施揉散法操作时,医者应当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按揉穴位,以便达到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文从城市生态系统综合管理视角,基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活动调控,对烟台市国土空间利用活动进行分析和配置,提出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并以烟台市为应用和实践,不仅对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方法进行有益探索,同时也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深入,未来将进一步应用现代技术,深化面向可持续生态系统管理的不同尺度国土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以期为政府部门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3.畜禽产品流通参与者的综合水平较低。个体经销户在经营上缺少资金,经营办法少,易被一些批发商所操纵,同时也存在不公平竞争,互相抬价或压价,甚至对养殖户赊销,造成三角债的存在,损害养殖户的利益,也阻碍了畜牧业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HEALEY P, KHAKEE A, MOTTE A, et al. Making Strategic Spatial Plans: Innovations in Europe[M] . London: UCL Press, 1997: 3.

[2] 胡序威. 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变与展望[J] . 地理学报,2006,61(6):585 - 592.

[3] 刘慧,樊杰,李扬. “美国2050”空间战略规划及启示[J] .地理研究,2013,32(1):90 - 98.

[4] Ministry of Land, Infrastructure, Transport and Tousism.National Spatial Strategy(National Plan)[R] . Japan, National Spatial Planning and Regional Policy Bureau, 2015: 1 - 65.

[5 ] 杨枫,陈宇琛,王子鑫. 德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J] . 土地科学动态,2019(1):22 - 25.

[6] 许景权,沈迟,胡天新,等. 构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J] . 规划师,2017,33(2):5 - 11.

[7] 严金明,陈昊,夏方舟. “多规合一”与空间规划:认知、导向与路径[J] . 中国土地科学,2017,31(1):21 - 27,87.

[8] 尹俊,安頔,刘昆轶,等. 从“多规合一”到构建空间规划体系——基于江西省鹰潭市试点工作的思考[J] . 城市规划学刊,2017(增刊2):162 - 167.

[9] 谢映,段宁,江叶帆,等. 机构改革背景下长沙市级空间规划体系探索[J] . 规划师,2018,34(10):38 - 45.

[10] 廖威,苗华楠,毛斐,等. “多规融合”的宁波市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探索[J] . 规划师,2017,33(7):126 - 131.

[11] 翟宝辉,王如松,李博. 基于非建设用地的城市用地规模及布局[J] . 城市规划学刊,2008(4):70 - 74.

[12] 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 “反规划”途径[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8 - 19.

[13] 李咏华. 生态视角下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以杭州市为例[J] . 城市规划,2011,35(12):83 - 90.

[14] 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等. “反规划”之台州案例[J] .建筑与文化,2007(1):20 - 23.

[15] 俞孔坚,李迪华. 景观生态规划发展历程——纪念麦克哈格先生逝世两周年[M] //俞孔坚,李迪华. 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70 - 92.

[16] 吴良镛. 面对城市规划“第三个春天”的冷静思考[J] . 城市规划,2002,26(2):9 - 14,89.

[17] ZHEN F, XIAO Q, XIN Y Y, et al. Analyzing urban development patterns based on the flow analysis method [J] .Cities, 2019, 86: 178 - 197.

[18] 袁源,王亚华,周鑫鑫,等. 大数据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弹性和效率理念探索及其实践应用[J] . 中国土地科学,2019,33(1):9 - 16,23.

[19]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EB/OL] .(2019 - 03 -15)[2019 - 06 - 11] . http: //www.gov.cn/zhengce/2019-05/23/content_5394187.htm.

[20] EHLER C, DOUVERE F.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a stepby-step approach toward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Z] .Paris: UNESCO, 2009: 38 - 39.

[21] NELSON E, MENDOZA G, REGETZ J, et al. Modeling multiple ecosystem services,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commodity production, and tradeoffs at landscape scales[J] .Frontiers in Ecology & the Environment, 2009, 7(1): 4 - 11.

[22] 谢高地,张彩霞,张昌顺,等.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 . 资源科学,2015,37(9):1740 - 1746.

[23] TAYLOR P J. Specification of the world city network[J] .Geographical Analysis, 2001, 33(2): 181 - 194.

[24] 孙雪东. 塑造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国土空间[J] . 中国土地,2019(1):21 - 25.

[25] 烟台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Z] . 2016.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Towards
Sustainable Urban Ecosystem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of Yantai City

WANG Jing1, LI Zehui1, SONG Ziqiu2, FANG Ying1, LIU Jingjing1, ZHAI Tianlin1
(1.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2. Land Use Planning Station, Yantai Natural Resources and Planning Bureau, Yantai 264003,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towards sustainable urban ecosystem management. The method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spatial analysis and big data analysi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habitat quality model and habitat risk assessment model were employ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oal, method and spatial boundary of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towards sustainable urban ecosystem management were clarified. A technical framework of urban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was proposed, including “bottom-line constraint, regional coordinatio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spatial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nd function promotion”. The method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 of urban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in Yantai wa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and provided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Key words: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sustainable urban ecosystem management; technical framework for planning; Yantai City

中图分类号: F301.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8158(2019)09-0009-10

doi: 10.11994/zgtdkx.20190910.091055

收稿日期: 2019-06-14;

修稿日期: 2019-06-2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203);自然资源部项目(DD20190518)。

第一作者: 王静(1966-),女,浙江天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系统管理。E-mail: wangjing-whu@whu.edu.cn

(本文责编:陈美景)

标签:;  ;  ;  ;  ;  ;  

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与实践-以烟台市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