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积极作用论文_卢日清

卢日清

(广西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西 玉林 537000)

【摘要】 目的:浅析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积极作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验,将两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效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恢复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心理护理;语言沟通;精神病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320-02

引言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居民压力骤增,精神病患病率逐年升高。而目前精神病没有特效疗法,主要依靠心理疗法控制,本文就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精神病护理产生的积极作用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90名被确诊为精神病的患者,于我院就诊时间为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其中女性57名,平均年龄45.3岁,患病史5~9年;男性43名,平均年龄42.8岁,患病史6~11年。

1.2方法

(1)将9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名,一组设为对照组,另一组设为实验组。

给予对照组的45名患者常规的药物疗法,安排人员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记录在院病情变化。待病情稳定后可出院治疗,并按时回院复查,观察、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给予实验组的45名患者常规的药物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记录在院、出院的病情变化,将两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2)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1)熟知患者的身心情况:了解熟知患者的身心情况有利于治疗的开展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要求护士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就业、兴趣及习惯。护理过程中要求护士平易近人、温柔可亲,从而拉近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使患者信任护士,与护士和谐交谈,进而使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2)护士与患者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要求护士护理过程中明晰患者的心理,根据患者的动作与行为随时改变交流方式,找到最适于该患者的交流模式,患者情绪突变时,常是病情波动的指征,此时要求护士避免用强硬的态度恐吓患者,应稳定患者情绪后再作引导。交流时以平等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能懂得护士表达的内容;(3)尊重患者:各个患者均有其个性化的一面,护理过程中要求护士尊重患者的特殊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交流时禁止嘲笑与讽刺,要求持理解的态度、良好的心态,协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态度以面对自身所患疾病;(4)鼓励患者:交流时给予暗示,此类疾病积极治疗可恢复正常,必要时可举正面例子,使其相信精神病患者经过治疗完全可恢复至正常人水平,不影响生活、工作和精神状态;(5)耐心与患者相处:精神病患者的情绪不稳定,需要护士的耐心与冷静开导,患者常有不合理的要求应耐心解释与劝解,对于合理要求应立即同意,借此与患者建立信任的关系,有利于下一步治疗的开展;(6)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患者的疾病性质常常引起家庭成员的排挤与忧虑,要求护士清晰明了的与家人解释,解除家属的误解,并使家人关心、同情患者,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抑郁。

1.3 实验组纳入标准

(1)患者仅被诊断为精神病,除患精神病外身体无其它疾病;(2)能与医护人员进行基本交流;(3)患者家属签知情同意书并加入实验

1.4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处理,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的90名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的方法进行治疗,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效果显著,P<0.05,两组之间的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精神病是一种大脑功能失调导致情感、意识、认知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障碍的疾病,与其他疾病不同的是患者无法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疾病的情况和严重性,导致临床治疗和疏导困难[1]。精神病的病因复杂多变,有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研究指出,职场压力大、生活不顺或感情生活受挫等环境因素的刺激均可能引起精神疾病如抑郁症[2];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存在遗传现象,多数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表现出变大的脑室和萎缩的灰质。精神病的病因复杂多变,临床没有完善的统一的对因治疗方法,而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固需要大力度的研究与发展。

心理护理即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3]。研究者多年的探索发现,在护士护理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患者施予鼓励与暗示,引导患者积极向上的生活,使紧张、忧郁、焦躁的患者恢复平静甚至愉快。护士的安慰与接纳使患者敞开心扉,增加与护士的交流,缓解了大脑的精神活动障碍[4]。

本次实验随机选取90名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研究,对照组应用常规的药物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与传统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在常规药物疗法和心理疗法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分析后得出:熟知患者的情况,每次治疗前亲切呼唤患者的名字,交流时表现友好,打开患者的心理防线,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对医院的排斥减弱,同时患者来自于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得以解除,去除疾病加重的一个因素;尊重患者后,患者精神状态改善,来自于社会、医院和家庭的压力减小;对患者进行定期鼓励后,患者对护士的接纳程度改善,对护士的排斥感减弱,愿意与护士分享生活与情感;对患者实施暗示疗法(暗示精神病患者与正常人无大的差别,经过治疗后可恢复正常)后,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按时按量服药,按时接受心理治疗,依从性明显改善;耐心与患者相处后,情绪波动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情绪逐渐稳定,心态积极,负面情绪减少;对家属进行宣教后,家属对精神病有了正确的认知,并配合医生实施治疗,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恢复环境,为病人解除了一部分压力,患者的心态明显好转,精神状态饱满,对治疗效果有积极的影响。综上,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的治疗和护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从社会、医院、家庭各个方面给予治疗,患者精神面貌改观明显,恢复较快,治疗过程相比于对照组明显缩短。

4.结论

目前精神病患者无特效疗法,常常从各个方面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其中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被视为较有效的方法,本文研究结果与之相符。应用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干预治疗后,患者的身心恢复明显,疗程缩短,其在精神病护理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莫珠成,梁卫峰,洪小娜等.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5):67-68.

[2]韦冬梅,倪军,黄燕萍.有效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5,11(25):56-57.

[3]史建新,吴国华.探究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8(15):72-73.

[4]卢璠萍.沟通技巧在心理护理中的运用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5,6(4):15-16.

论文作者:卢日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浅析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积极作用论文_卢日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