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分时段心电监护的效果观察论文_藏传兰叶春福庞倩曾毓张俊秀

藏传兰叶春福庞倩曾毓张俊秀

(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09)

基金项目: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局项目(2010724)【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规律。应用心电监护的有效时间,提高监护水平。方法:通过对128例老年AMI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和病例数,进行χ2检验。结果:老年AMI后心电监护的有效时间为5~7d,每天高发在6~18h段。结论:老年AMI后心律失常发生有时间的规律,分时段在易发生时间内加强心电监护的观察,可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分时段心电监护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394-01

急性AMI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加重已缺血心肌的损坏,使心功能恶化,甚至导致不良预后[1]。心肌缺血时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死亡率高达30~50%[2]。在心梗病人中,老年AMI病人的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和转归均不同于较低年龄组。因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是保证老年急性心AMI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笔者对我院收治的128例老年AMI进行心电监测,并将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28例AMI病历,其中男77例(602%),女51例(398%),平均年龄(72±696)岁。其广泛前壁AMI 52例,前间壁AMI 39例,下壁AMI 16例,广泛前壁合并下壁AMI 7例,前间壁合并下壁AMI9例,急性心内膜下AMI 3例,高侧壁合并后侧壁2例。128例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T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提出的AMI诊断标准[3]。

1.2方法:我科使用德国PHILIPS公司生产的M2600B型遥测心电监护仪和美国麦瑞公司的心电监护仪,中央监测站进行5~12d的心电监测。5~12d后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是否延长监测时间,分析老年AMI后心电图变化,探寻老年AMI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规律。

2结果

128例老年AMI病人中,出现不同程度心律失常的有112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75%。1d内各时段发生心律失常病历统计见表1。多发生心律失常时间病历统计见表2。

表1112例心律失常每天发生时间段分布(n,%)

对表1先行总的χ2统计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经合并整理及χ2检验,发现2与3时段为发生率高时段(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而其他时段间,除1与4时段差异(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外,1与2、3,2与4,3与4时段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发病最少的时段为1时段,计8例(71%)。

对表2进行χ2统计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合并整理发现,1、2h为高发时段,低时段为第5、6h段(分别为3例和2例,占268及179%)。经χ2检验得知,1h段与其他5h段的P<001,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2h段与其他5h段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而其他时段间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讨论

表1表明,老年AMI后患者心律失常每天的发生时段是一定有规律的,老年AMI后心律失常每天较多发生在6~18h,其中又以6~12h为最多。晚上6点至第二天早6点之间发生心律失常患者较少。因此,在上午要持续心电监护,加强病房巡视,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心律失常,防止发生意外事件。尤其在早晨病房交接班、治疗操作繁忙阶段,护士在做常规工作及办理出入院手续等工作时,不能忽视对病情的观察;护士长在此阶段要加强护理人员的配备,实行弹性排班。

表2表明,老年AMI患者在发病后7d内,尤其是在发病后2d内心律失常发生率非常高。由于AMI患者早期有较重的心肌缺血,多处折返而发生连续不断的快速激动导致室速甚至室颤。老年AMI早期血钾低、血镁低及应激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肌细胞钙内流增加,均引起传导延缓或形成折返;应激状态中儿茶酚胺及皮质醇分泌增多,引起心动过速、心肌缺氧严重、缺血细胞自律性增高、室颤阈降低这些都能引起心律失常。

通过本研究发现,老年AMI后心律失常要根据其有规律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心电监护。即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前2d内持续心电监护,24h,2d后每天心电监测的时间段为6:00~18:00,12h/d,5d后改为6:00~12:00,6h/d,持续8~12d。危重者则延长监护到13~15d,甚至更长时间,表2示还有2周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病例,所以要视病情而定,监护时间改为8:00~12:00,每天监护4h。此方法不仅没有降低其监护质量,反而缩短了监护时间,降低了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又能避免因长时间心电监护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及较高的社会效益。提高了老年病人AMI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及时发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有利于积极预防、治疗老年AMI,从而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胡敏芝,苏若琼.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的监测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8):714715

[2]姚焰.恶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状态[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2010,24(6):521522

[3]张文武.心血管与神经系病急诊[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7:185186.

论文作者:藏传兰叶春福庞倩曾毓张俊秀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9

标签:;  ;  ;  ;  ;  ;  ;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分时段心电监护的效果观察论文_藏传兰叶春福庞倩曾毓张俊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