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王之宇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王之宇

北京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在城市现代化的建设中,混凝土材料一直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时代带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整个社会对于建筑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愈发严格。这导致了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有了更严格、更规范的趋势。所以就目前来说,只有尽量排除会对对混凝土结构施工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严格规范建筑工程项目现场的管理,强化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这样才能满足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和要求,才能稳定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行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混凝土以其诸多的优势成为了土木工程建筑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非常广泛的发展前景。但是混凝土结构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以裂缝问题为主,如果不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将会对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针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材料方面

在很多建筑工程项目中,选择的混凝土原材料不合格,达不到建筑工程行业的相关标准。混凝土材料中的辅助材料要求有一定的含水量,但大多工程项目中的沙石骨料都不具备含水量,使得混凝土结构的相关建筑质量达不到要求标准。因而,材料选择上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对沙石骨料的含水量进行定期的检测,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施工的要求标准。

1.2 外界温度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影响

由于混凝土结构施工项目都是在露天下进行,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于外界温差变化对混凝土质量产生的影响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致使温差差距较大时,混凝土结构经常会发生变形或开裂的情况,因此控制好温差的变化是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外界温度一旦过高或过低,就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拉力和伸力,使其承载度明显下降,出现缓凝土表面开裂现象。所以在进行混凝土浇灌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做好相应的防御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外界温度,避免出现差异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1.3 混凝土在施工中出现裂缝

钢筋混凝土中的拉应力主要是钢筋承担的,混凝土承担的是压应力,在钢筋混凝土或者素混凝土的边缘部位,一旦结构的内部出现了拉应力应需要由混凝土自身进行负担。一般来说,在设计的过程中是不会出现拉应力的,及时出现拉应力也会很小。但是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温度从最高温度转变到相对稳定的温度,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拉应力。有些时候因为温度产生的应力会超过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所以对于温度应力变化规律的掌握在结构设计和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

1.4 混凝土的浇筑,养护不到位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的现浇时,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可能就没有对浇筑中的混凝土进行充分有效的振捣或是在浇筑结束后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和浇水,但是这些施工工序直接控制着混凝土结构最终凝后的强度,是非常重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措施

2.1 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控制

所有将要进场的建筑材料必须有相应的产品合格证,进场后必须要有专门人员进行检查,所有进场的材料必须经过监理见证取样并且送至相关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待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前,对骨料及砂的含泥量都必须严格控制,制作时混凝土的水灰比也是必须要控制好的,水泥应按实际进场批次进行复试,严禁使用过保质期的硅酸盐水泥;必须严格控制钢筋的质量,对经料场加工好的钢筋要进行适当的养护防锈措施。

2.2 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对于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想全面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就要遵循科学的施工原则,按照国家的建筑施工制度来进行具体的施工操作。主要是控制好水泥的用量,尽量按照科学的配比方法,将混凝土的应用范围控制在标准区域内,因为水泥具有水热化的特征,在其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度,一旦热度高于混凝土的承受力,就会破坏水泥表面的参数,使热量固封在混凝土内部,增高其温度应力,出现裂缝的现象发生。因此科学控制混凝土的热量对于其结构施工有着很大的益处。此外为了避免混凝土浇筑时不受外界气候的影响,应尽量避开高温天气或温差较大的天气,如果必须赶在这种环境下施工,一定要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可采用冷冻法将现场混凝土进行冷冻,以备天气暖和时可以正常使用,还可以采用防冻、防寒的施工材料,为满足整体建筑需求提供有效的保障。

2.3 混凝土结构补强加固法混凝土结构

增大截面法实际上是采用与原有构件相同的材料来扩大截面面积,使构件的刚度及承载能力提升,起到加固的作用。这种方式能有效改善构件的抗拉、抗弯和抗压的功能,而且能起到加固作用。一般是将混凝土浇筑在原有钢筋混凝土柱的周边作为围套,然后使新、旧混凝土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外包钢法是利用加固于构建外侧的钢板和型钢与原有构件之间的共同作用,使构件刚度和承载能力提升,起到加固的作用。混凝土浇筑技术是建筑施工和大面积建筑过程中关键环节之一。在进行浇筑过程和前期浇筑技术中,要确保浇筑质量和混凝土配置质量控制,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浇灌顺序,对剪力墙,板,柱,梁一次进行浇筑施工。例如:在进行墙体浇筑和墙体混凝土施工中,应维持浇筑厚度在5cm,高度在50cm左右,并且浇筑时间间隔控制在2h之内。为确保浇筑质量和大型混凝土结构质量,采取分区定点,同坡度,一次到顶,循序渐进浇筑工艺。划定浇筑区域,由于大型混凝土结构工程使用的基本均为商品砼,在进行现场配送时易出现车辆繁多,目标区域不明确等情况。

2.4 对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过程进行控制

在浇筑前,不同类型的混凝土要制作好试件,方便以后质监站的监测和混凝土结构的质量监测;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用振捣器进行充分的振捣,振捣器的插点要均匀分布,一定不能有遗漏;混凝土的浇筑不能有间歇,如确实需要间歇,则应在下层混凝土完成初凝之前浇筑完毕;在浇筑结束后,应当进行两到三次在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抹压,再及时用保鲜膜或者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保温养护,在混凝土完成初凝以后每天需要定时进行洒水。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养护期限应不少于7天,如果养护不到位就很容易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拆除模板必须要按照设计的规定强度,等到混凝土结构达到设计的强度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结束语: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对建筑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但混凝土结构裂缝是无法避免的问题。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必须认真对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土木工程建筑质量提供保证。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标准,并参考本文中的一些措施对策,一定能够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 张伟.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5(06)16-18.

[2]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研究[J]. 严小敏.江西建材.2016(01)13-15.

[3]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 李玉飞.门窗.2016(03)18-20.

[4]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 王震.企业技术开发.2015(08)14-16.

论文作者:王之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王之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