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辩证扬弃历史文化底蕴——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探讨论文_唐西艾

关于辩证扬弃历史文化底蕴——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探讨论文_唐西艾

唐西艾

湖北省担保集团 湖北武汉 43007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激励人们创业创新创富,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总书记重要论述和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表述,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对于我国进一步激发广大企业家精神,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希望通过分析中外历史文化底蕴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提出新时代、新形势下辩证扬弃历史文化,培育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的几点拙见。

关键词:辩证;历史文化底蕴;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

一、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及企业家精神对世界工业革命的推动

“企业家”一词源于法文entreprendre,意思是敢于承担一切风险和责任而开创并领导一项及以上事业的人。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在18世纪30年代将“企业家”(entreprendre)发祥为“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他在其经济学理论名著《商业性质概论》中阐述,“一国的所有居民都是相互依存的;可以把他们划分为两类,即企业家和工资收入者;可以这么说,企业家所拿的是不确定的工资,而所有其他人,当他们有工资时,其工资数额是确定的,虽然他们的职能和社会地位是很不相同的。将军领薪水,侍臣享俸禄,家仆拿工资,这些人都属于上述后一类。所有其他的人,不管是具备资本,还是不具备资本,凭自己的贡献赚取收益的,可以认为都是在收入不确定的情况下过日子,都是企业家,哪怕是乞丐和强盗,也是属于这一类企业家。”其意思是说,相对于一般按时领取工资的人而言,“企业家”是冒险者,因为未来具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所有的经济活动在本质上都是有风险的;另外,冒险的企业家对于生产过程的良好运作和经济的繁荣是必不可少的,即:企业家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而“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是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

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Say,JeanBaptiste)在 19世纪初叶,将“企业家”的概念予以定义:“把经济资源从产率较低、产量较小的领域,转到生产率较高、产量更大的领域的人是企业家”。他认为:使用资本从事劳动的利润,是对企业家从事冒险、监督和管理企业的报酬,而且企业家由于独特的“智力和才能”从而应当得到高的报酬。

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经济学家约瑟夫• 熊彼特(Joseph AloisSchumpeter)在20 世纪初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他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以实现新组合为基本职能的人们称为企业家。一个人只有当他实际上实现“新组合”时才是“企业家”,没有“新组合”便不存在“企业家”。他提出的“五种创新”理论在我国经济学界受到广泛认可:1、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2、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3、创新的主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精神。4、成功的创新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5、信用制度是企业家实现创新的经济条件。

被誉为“现代企业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与熊彼特同样强调企业家在“繁荣”这个目的上所扮演的角色比资本家更为关键,并且更多地强调精英分子的社会责任。他在《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总结了历史上多位重要学者关于企业家精神的表述概要:理查德•坎蒂隆和奈特的“冒险精神”,艾伯特•赫希曼的“合作精神”,马克斯•韦伯的“敬业精神”,彼得•圣吉的“学习精神”,葛洛夫的“执着精神”,凡勃伦的“诚信精神”等。他认为,企业家精神不仅是经济和技术的,也是文化的和心理的。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企业家的领导能力与管理等同,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家在经济上的冒险行为,企业就是企业家工作的组织。

世界历史表明,正是企业家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在政府和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才推动产生了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清洁能源,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等全新技术革命。通过推动四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改变了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轨迹。

二、我国历史文化底蕴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

毋庸置疑,在前述企业家对工业革命和人类发展进程的推动中,无疑有许多中国企业家的身影。特别有很多企业家,通过自己的创新经营何无私奉献,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包括助力了中国的保家卫国。抗战捐尽家产的民国船王卢作孚出身于四川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自学成才,从二十来岁起办报、创立四川通俗教育馆,后转向实业。他以八千元开始创办民生轮船公司,购置了一条仅七十余吨的小客船,艰难起步,并在外国人控制的长江客运中夹缝生存。几年后,卢作孚统一川江航运,迫使外企退出长江上游。十年后,相继在武汉、宜昌、南京、上海等地设立分公司。他从只有一艘七十余吨的客船发展到拥有一百三十多艘、三万六千余吨的船队,职工有七千余人,成为名副其实的“船王”。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将家产全部捐给政府,用来运送战争物资、战士和难民,转移工厂,甚至根据政府安排沉船于长江航道阻滞日军进犯。

多棱面的历史文化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不容小觑。比如,历史文化中的单一制、直线制集权造成的资源控制,形成政企不分,官商一体,官商勾结,商人依附权贵等现象。重农抑商的传统,形成官重商轻,经商地位低,管制多,部分商人仍自称讨米等现象。重义轻利,谦和礼让的文化禀赋,形成童叟无欺,财散人聚,冒险精神不足等现象。投机取巧的短期暴富观念,形成中小微企业平均生命周期短暂的现象。中庸之道的行为取向,形成经营稳健,亲和力强,但却抑制竞争,缺乏创新的现象等。

我国四大名著也生动地反映了历史文化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西游记》讲述到西天取经,在展现积极学习借鉴积极引进的同时,也反映出“唐僧”式的企业家外借知识产权,缺乏自主研发的窘状。唐僧讲关系,讲平衡,讲制约,扼杀独立判断、正义、创新等。折射到现实中,有志之士想为企业挣钱,还遭到不想做事的人员制约、设置障碍,企业存在价值观导向、业绩考核和交流沟通的问题。《红楼梦》讲述了一个企业富不过三代的故事,令人唏嘘。《三国演义》反映了企业间互不服气,协同性差,恶性竞争的状态。如原来的南车和北车,在国外投标中恶性低价竞争,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最终被合并。《水浒传》讲述了“私营企业家”巴不得戴上红帽子,希望被“国企”兼并的故事。

在历史文化的直接影响方面,马云与其创办的互联网第一电商阿里巴巴集团是公认的典型,其中华信义文化和想象力极其丰富的浪漫文化密不可分。2004年他请到访的金庸题词,金庸题写:“宁可淘不到宝,决不能弃诚信,宝可不淘,信不能弃!”阿里巴巴的价值体系,先后被称为“独孤九剑”和“六脉神剑”。据报道,阿里巴巴集团的企业家们为保持创新的风格和幽默的管理机制,每人还取了武侠小说和名著中的人物名字作为“花名”,如马云叫“风清扬”;张勇叫“逍遥子”;邵晓峰叫“郭靖”;戴珊叫“苏荃”;彭蕾叫“林黛玉”;姜鹏叫“张三丰”;张宇叫“语嫣”;吴泳铭叫“东邪”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辩证扬弃中外历史文化底蕴,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基础,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引掣,是在企业里处在关键岗位、控制关键资源、掌握核心业务、具有“难以替代”的技能或专长、对业绩提升和长远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力和推动力的高级职员。他(她)们运用全面的经营管理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独立对一个经济组织(部门)开展经营或进行管理。因此,辩证扬弃中外历史文化底蕴,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至关重要。

3.1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应具备的禀赋

(1)正能量:拥有正心、正念和正行,工作乐观、积极、上进、能带给他人更多正面激励,每天从早到晚工作都精神饱满,神清气足。

(2)鼓舞他人:能够以自身百倍的状态激励他人,鼓励团队士气,保持高昂斗志。

(3)勇敢热情:内心充满热诚,待人接物热情,热爱工作、热爱岗位、热爱团队集体,对工作总是兴趣盎然,充满活力和激情,不断创新。

(4)敬业奉献:正确看待职场天花板和玻璃门,对事业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对工作精益求精,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能够以有效业绩回馈企业的重托。

(5)责任执着:主动地承担责任,做事客观、务实,不以个人看法为出发点,一旦接受任务就能够排除困难负责到底,执行企业决策。

3.2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选任维度分析

(1)任职岗位的极端重要性

在当前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和阵痛时期,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推动《中国制造2025》逐步实施,除了广大人民共同奋斗外,还要靠创业创新的领导主体——企业家付出创造性劳动、辛勤劳动来实现。同时,企业家应当履行一岗双责,既要对业务工作负责,又要负责廉政建设责任制。

(2)领导禀赋和核心能力的稀缺性

当代企业家要行稳致远,必须具有国际视野,既能立意高远,又能立足当前;既能从战略层面规划企业愿景,又能实事求是、不骄不躁地在现代企业管理、核心竞争力培育、团队建设、承担社会责任等环节和细节抓细抓实,这就需要企业家有过硬的学识、技能和专长,而这种意志和禀赋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性,必须反复锤炼反复修为才能成长。

(3)整合创新、价值实现的惊险性

企业所拥有的资本、技术和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归根结底需要企业家进行资源整合、理念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不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革新和提升,满足需求者的需要,实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惊险的一跃”。即,W—G—­W公式中,从货币到产品,产品再到货币的过程,它会产生三种结果:G=G’;G<G’;G>G’。马克思幽默地阐述道,由商品到货币是“惊险的一跃”,如果不能实现这一跳跃,那么摔坏的将“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

(4)健康发展和经营业绩的提升性

优秀的企业家,扮演的是营造内外部环境,管控增能,提供平台等角色,充当的是火车头、发动机引擎、教练员、导师、监督者、提升者等角色,在企业经营中居于核心地位,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离任将对所任职企业的士气、凝聚力和经营业绩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实践运用中,组织进行经历与业绩分析并评价,主要看企业家的教育培训经历、工作阅历、任职经历的丰富程度和在曾经的岗位上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综合考察企业家近三至五年考核表彰等情况,来评价企业家经历与所需岗位、职位的关联度、匹配度,强调人岗相适。

3.3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培育路径:主要表现在“六力”的不断完善

(1)人格力。企业家要按照习总书记关于“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锤炼企业家精神中最关键的组成要素和职业素养,才会使企业家获得“定海神针”,才不会在理财聚财中不能抗压,不擅沟通,不善经营,更不能财迷心窍、色令智昏。

(2)学习力:企业家要结合工作需要,终身学习,学以致用。防止眼高手低,自大浮躁。

(3)洞察力:企业家能洞察复杂的环境和纷繁的信息,从中发现问题,并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高瞻远瞩。

(4)决策力:企业家能从复杂的环境和纷繁的信息以及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中明确做出判断,当机立断,迅速有效决策,解决问题迅速有力,工作效率高。而不会胸无规划,行无计划,有信心有号召没能力没实招,随波逐流。

(5)执行力:企业家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中能主动承担责任,不上推下卸,工作中能克服阻力,直指目标。而不会面对挫折,容易放手放弃。

(6)业绩力:企业家秉承热爱和激情,善于通过制定以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战略,并通过产品、营销、人才等策略予以实施,遵守契约,倾力打造内外部环境,工作业绩常超出内外部客户的期望,企业表现在规模、效益、社会责任。而不会责任淡薄,效益低下,甚至成为失信被执行人,成为社会的累赘、信用的毒瘤。

3.4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培育自我修炼和外部激励

在自我修炼方面,企业家主要应当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能力建设,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同时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和业务开展国文化传统及法律法规规定,学习、学习、再学习,强筋健骨。二是干成事业,秉持利润就是尊严的观点,干出业绩,以数据论英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践行正确的义利观。三是善于沟通,不仅要在企业运行中提高个人能见度、存在感和掌控度,还要得到组织和群众的认可度。四是廉洁从业,敬畏党纪国法,敬畏组织和群众,做事业上的“常青树”。防止出现眼高手低,自大浮躁;不能抗压,不擅沟通;面对挫折,容易放手;责任淡薄,跳槽频繁;胸无规划,随波逐流等负能量。

在外部激励方面,组织上除了给予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外,还应当给予持续的培训激励、晋升激励、情感激励、事业认可,让企业家觉得自己是组织的“自己人”,从而在组织的框架内更加自信、放心、放胆,不忘初心,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强调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J].党建,2016,(6)

[2]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N].人民日报,2014-02-26

[3]常春晖.时代召唤真正的企业家精神[N]黑龙江日报,2016-03

[4]吴亚东.浅谈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J]探索争鸣,2014-01

作者简介:唐西艾,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湖北省荆门市,现供职单位全称:湖北省担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论文作者:唐西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关于辩证扬弃历史文化底蕴——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探讨论文_唐西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