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优质护理病房预防跌到/坠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价值的研究论文_姜彩虹

老年优质护理病房预防跌到/坠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价值的研究论文_姜彩虹

(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头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奉贤区 201409)

【摘要】 目的:在老年优质护理病房加强安全管理,防止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方法:自2011年3月1号起开始在本科室实施以安全教育、责任、安全检查、康复训练等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结果:对患者进行教育后,实验组患者、医护人员、护工阿姨的知晓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前者明显低于后者许多,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可降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坠床机率,保证患者身体安全,减少了跌倒/坠床引起的后遗症与死亡,甚至是医患矛盾,故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预防跌倒/坠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231-02

患者不由自主或者其他原因等导致患者突然摔倒在较低的平面上就称为跌倒甚至坠床。跌倒/坠床会导致患者脑部及软组织损伤、脱臼或者骨折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加重了社会及家庭的经济负担[1],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本研究在老年优质护理病区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对于跌倒/坠床风险比较高的患者加强看护,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1号到2016年3月1号收治的13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年龄都在60岁以上,能自立或者在辅助器帮助下行走,其中女性患者100例,男性患者36例,平均年龄(78.43±6.04)岁,采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后,50例属于高危,在住院前有跌倒史;86例属于非高危,无跌倒史。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8例)与实验组(68例),对照组患者以及实验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差异以及发病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无明显差(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在入院后接受常规的安全教育、未进一步强化,实验组则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体的内容如下:(1)落实安全责任制:包括对新入院患者的入院宣教与住院期间责任护士负责制;(2)及时评估:跌倒危险因素分值≥8分,填写跌倒/坠床预报评估表;制定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写好护理记录;并作床边交接班。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并告知家属。护理部收到预报评估表后应在24小时内进行回访、评估、并作详细记录。护士应对高风险患者的跌倒/坠床采取预防措施,填写跌倒/坠床跟踪表。护士每天对高风险患者的跌倒/坠床情况以及对安全预防措施的落实进行跟踪督查,每日记录,护士长需督查护士执行情况,每三天记录一次,有特殊情况及时记录。(3)进行安全教育和康复训练,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护工阿姨和责任护士的安全教育;(4)安全检查,包括床栏的功能状态、洗浴室的防滑脚垫、防滑鞋、走廊通道的扶手、拖地后的黄色防滑标识等。

1.2.1落实安全责任制

值班护士使用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对新入患者进行评估,筛选出易跌倒/坠床的高危患者,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主要包括:年龄、疾病史及服用药物的情况、基本资料、肌力、自理能力、运动能力、视力、既往跌倒史等,将黄色醒目的防跌倒/坠床标示贴在易发生跌倒的患者床头,并作为交接内容,这样患者就能得到医护人员或者护工阿姨甚至病友的帮助与照顾,能够有效的避免发生跌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安全教育和康复训练

对以往跌倒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引起跌倒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预防跌倒/坠床的安全意识,从而避免发生跌倒/坠床,针对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的患者及对跌倒/坠床认识不足的家属和护工阿姨进行安全教育,主要从介绍病区环境及安全措施、日常生活、消除患者心理障碍、指导患者家属和护工阿姨预防跌倒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入手[2]。重复对患者、家属及护工阿姨进行宣教,并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对于同时患有脑血管疾病后遗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耐力与肌力降低、关节不灵活等的患者进行平衡操、爬小楼梯等的锻炼,促进康复,每周锻炼五次,每次二十分钟,这些活动对患者的注意力、平衡力及心理都会有积极的作用。

1.2.3安全检查

科室设立安全检查小组,制定跌倒/坠床评估、预报、监控制度,对有高危跌倒/坠床风险的患者每周检查一次其护理质量,主要内容:跌倒/坠床评估表的填写与患者病情是否吻合;是否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家属和护工阿姨对跌倒/坠床有关知识是否了解等,并将检查结果记录下来,把发现有可能引起跌倒/坠床的因素及时告知护士长,并在全科室护理人员中讨论,给予及时纠正,加强预防跌倒/坠床的理念,对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进行规范的完善。检查组配合责任护士再次进行宣教,各种预防措施常态化,如:护理中应使用床栏或约束带、叮嘱病人穿防滑鞋、告知病人湿性拖地后避免不必要的走动、患者离床活动应有人陪护、患者私人的常用物品固定放置、特殊的药物的宣教工作、病房夜间开启地灯、患者床头挂有“防跌倒”标记、病区黑板内有跌倒高危病人床号记录等,直到解除跌倒/坠床因素。

1.2.4评价方法

分别对两组预防跌倒的有关知识的知晓率进行调查,对照组主要使用集体宣教等方式,每周一到两次;实验组除了常规宣教外,还针对患者、家属和护工阿姨等相关人员进行个性化、常态化教育,调查内容主要是根据住院患者跌倒评估表为主,分为三级,高于或者等于十六分为掌握;八到十五分为部分掌握;低于七分为不掌握。对患者的跌倒/坠床情况进行回顾分析,计算出跌倒率。

1.3 统计学

使用SPSS l8.O进行处理,组间计数资料用χ?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运用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及时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对跌倒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76%(52例);对照组患者知晓率为5.3%(36例),实验组老年患者住院期间预防跌倒/坠床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引起跌倒/坠床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引起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越多越容易引起跌倒/坠床。所以很多学者认为避免跌倒/坠床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预防,从2011年3月开始,我们科室在优质护理病区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将住院患者预防跌倒/坠床损伤从被动应付改变成主动预防,形成了一个标准科学的防止跌倒/坠床护理模式,降低了跌倒机率,保证了患者住院期间的人身安全,此次研究结果证明,实验组应用安全管理模式明显优于对照组应用的常规护理模式,在降低住院期间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机率的同时,针对其家属的安全教育,也增加了她们对跌倒/坠床的风险意识,而且应用优质病房预防跌倒/坠床安全管理模式后,患者、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模式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安全,护患关系达到一种良性的和谐状态,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晓敏.品管圈活动在预防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11):1118-1119.

[2]陈锡娇,林璐,肖晶晶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及家属防跌倒意识的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心理医生,2015,21(12):208-209.

[3]高春梅.心内科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6):869.

[4]李蕊.脑卒中后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12.

论文作者:姜彩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9

标签:;  ;  ;  ;  ;  ;  ;  ;  

老年优质护理病房预防跌到/坠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价值的研究论文_姜彩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