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日本的能源战争--析日本对外扩张的新趋势_大陆架论文

略论日本的能源战争--析日本对外扩张的新趋势_大陆架论文

略论日本争夺能源之战——剖析日本对外扩张的新动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之战论文,新动向论文,能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日本争夺大陆架之战

1.大陆架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关于大陆架问题,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各国的 大陆架为沿海专属经济区内的200海里。但是,如果海底的地形是沿海陆地的自然延伸 ,沿海国就可以申请将大陆架的外侧界线最远延伸至350海里处。沿海国对陆地领土上 自然延伸的大陆架内的自然资源享有管辖权,并享有为此而采取一定措施的权利。”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布前后,以争夺大陆架能源为核心的争夺海洋权的斗争已激烈展开。例如,日本、俄罗斯、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越南等国,都在加紧对大陆架延伸的地形、地质的勘探工作做准备,以及为此而开展各种外交活动。如,早在1974年,在未经中国同意的情况下,日本为了勘探油气资源,便单方面同韩国签订了《日韩东海大陆架共同开发协定》把一部分中国的大陆架区域,非法划为日韩将要开发的大陆架之内。

现今世界上,正在兴起一种自行抢先勘探大陆架的非法活动。一些人自认为,抢先占据了大陆架,便可成为自己的“战利品”。其实并非那么简单,它是受联合国有关法规制约,其勘探结果,得经联合国查验证明后,确实属于那个国家的,最后联合国才承认和批准的。如果证据不足,申请了也不算数。例如,俄罗斯于2002年6月,抢先向联合国申请了北冰洋、白令海、巴伦支海、鄂霍茨克海等四海域的大陆架调查报告,经联合国有关部门审查没有通过,拒绝承认其大陆架归属。

为什么俄国的大陆架申请被拒绝呢?这是因为俄国的申请报告中,在北冰洋的大陆架中,对于从陆地附近延伸的海岭沿线地区,未能证明与陆地相连接。这说明俄国并未对海底钻探调查。为此,不能证明陆地和海底的岩石是同一类型的,被以“证据不充分”为由而驳回。

目前,对东海大陆架之争,更为突出,主要是涉及到中日、中韩、日韩朝多国大陆架在这个区域内多重叠问题。不仅涉及领土与海洋的权益之争,更涉及对海底的勘探权问题。所以,对大陆架的勘测,首先要认真而正确地执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随心所欲地解释和理解是绝对不行的。

2.日本抢先勘探大陆架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对海洋特别是大陆架的开发与争夺活动。早在1983年就开始对大陆架的调查、勘测工作。对大陆架的地形、地质和资源情况进行多方面考察。

在2003年11月,日本政府同日本石油矿物联盟、日本石油开发公司、日本钢铁联盟等10个与海洋开发事业相关的团体,组建了“日本大陆架调查公司”,并决定从2004年正式开始对日本大陆架的地形、地质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计划在2009年5月之前,向联 合国提交有关日本大陆架的地形、地质等详细测量数据及证明材料。

以小泉纯一郎为首相的日本政府,一开始就极为重视日本大陆架的开发工作。小泉曾特别强调指出:“进行大陆架调查是百年大计,一定要搞好。”2003年7月3日,小泉首相在执政党三党党首会谈中又一次强调指出:“今后,将积极解决大陆架问题。”(注:《日本对大陆架进行调查》,日本《读卖新闻》2003年7月3日。)

在日本首相亲自号召和发动之下,一个争夺大陆架的勘探工作已经开始行动起来。2004年2月19日,成立了一个由日本执政党——自民党所属的“推进大陆架调查议员联盟”组织,委任日本政府前任国土大臣扇千景为“联盟”会长。扇千景会长在“联盟”成立 大会上宣布:“成立推进大陆架调查议员联盟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广大国民对加强大陆 架调查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有关方面获得更多的调查预算;推动政府加快调查大陆架工 作的进程。”(注:乐绍延:《日本打响东海大陆架争战》,《参考消息》2004年2月26 日。)同时,她又进一步强调:“进行大陆架调查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大 陆架,增加矿物资源的宝库。日本提出的大陆架主张如果被联合国承认,就等于增加了 1.7倍的领土,就能够成为资源大国,给未来的日本留下梦寐以求的财产。”(注:乐绍 延:《日本打响东海大陆架争战》,《参考消息》2004年2月26日。)

日本政府把大陆架调查工作确定为“极重要的国家项目”。同时,增加了大陆架勘探经费。其总经费从过去的1000亿日元,提高到1300亿至1400亿日元(1美元约合108日元)。其中2004年底将投入104亿日元,争取在2009年5月之前,向“联合国大陆架界定委员会”提出报告。

为此,日本执政党干事长和政策协调会长专门召开有关大陆架工作会议。要求日本政府各部门协调一致,支持日本海军——海上自卫队的大陆架调查工作。

为了推动大陆架调查工作开展,日本加大对外宣传,强调大陆架的扩大对日本国家和民族具有生死存亡性质的最高的国家利益。为了日本的民族利益不惜一切代价,要扩大日本的领土和资源。如日本地质学会会长、海洋科学中心和地球深层探测中心主任平朝彦指出:“大陆架调查对于日本的国家利益至关重要。日本近海的大陆架蕴藏着锰和黄金等丰富资源,今后将对详细情况进行调查。基于长远观点,为了资源安全,国家应该下大力气进行调查。日本认为,联合国的判断标准是以大西洋的海底为基础的,但是太平洋海底地形的成份和构造是非常复杂的。在日本的这次调查中,通过对太平洋地形的调查,还有推进科学研究的意义。我们应该进行能够改写联合国标准的精密调查。”(注:《日本对大陆架进行调查》,日本《读卖新闻》2003年7月3日。)

日本政府前国土大臣扇千景在国会上就大陆架调查问题答辩时说:这些海域中埋藏着价值几十万亿日元的石油、天然气和矿物资源,对日本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例如, 仅尖阁群岛(我钓鱼岛)周边海域的石油储藏量就高达1095亿桶,相当曾经是世界第二产 油国伊拉克的原油储藏量。日本生产航天航空器件,高精度机床等高科技产品所需的钻 、镍等稀有金属全部依赖进口。而在这一片大陆架地层中,钴的储量可供日本使用1300 年,锰的储量可供日本使用320年,镍的储量可供日本使用100年;那里还埋藏着足够日 本使用100年的天然气资源,还有丰富的“可燃冰”(即含有甲烷的天然气水含物)以及 渔业资源等。

不仅如此,日本当局也清楚认识到这片大陆架不仅在经济上对日本来说具有重大价值,而且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因为,这一片大陆架海域是中国向东进入太平洋、美国向西进入东亚以及俄国南下的必经通道。日本认识到,如果控制了这条国际通道,就能影响几个大国,并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

同时,日本政府也非常清楚,日本列岛是个先天不足的穷岛,又是一个地形狭窄的防御纵深不足的国家。内陆任何地方距海岸都不超过120公里,在战争爆发时,极易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空中与海上的袭击。但是,如果日本控制了这一片大陆架海域,将使它的防御范围扩大了300公里。又获得大陆架丰富资源,这样它就成为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大国了。这才是日本要拼命争夺东海大陆架资源的根本目的所在。

3.把中国大陆架划入日本

据外电报道,日本这次大陆架勘测范围很广,其中包括日本东部、东南部太平洋上的小笠原诸岛、南鸟岛、冲之鸟岛以及中国的钓鱼岛、与韩国有争议的竹岛(韩国称为独岛)周围的九个海域。总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面积的1.7倍。在日本当局眼里,这些领土当然是日本固有的领土和海洋。

所以,日本政府不理会中国政府一再声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周围海域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领海,其大陆架及海洋的资源和渔业是中国主权范围之内的财富。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决定了中国大陆领土的大陆架自然延伸至冲绳海槽。该海槽是中国大陆自然延伸的大陆架和日本琉球群岛大陆架之间的天然分界线。然而,日本政府则主张采用等距离中间线划分中日两国间的东海大陆架。

根据有关国际法的规定,大陆架是绕大陆,以低潮水位到海底坡底急剧增大的深处之间的区域,即大陆边缘在海面以下自然延续的平缓部分。大陆架一般坡度不超过2°,深度不超过200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只要能在地壳性质等方面提供 足够论据,大陆架范围最远可以扩张至350海里。大陆架海域的水产资源及大陆架地层 中蕴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才属该沿海国所有。

由此可见,日本这次有关大陆架的勘测行动,把中国领土钓鱼岛等海域划为日本领土之下,进行大陆架的勘查,这必将引起争论和冲突。

日本媒体也认为,日本这次大陆架调查涉及有主权之争的海域,很可能同相关国家产生摩擦和冲突。虽然最近中日两国曾达成协议:中日双方原则同意,今后应就各自在东海有争议海域进行科研活动互相通报。2004年4月22日,中日双方在北京就大陆架问题磋商时,从所暴露出的问题来看,分歧是严重的。

二、对中国领土发起挑衅

1.日本染指中国领土钓鱼岛

2004年2月5日,日本外务省发言人高岛肇久在会见记者时表示:“一旦日中两国有领土主权之争的尖阁群岛受到攻击,美国根据《日美安全保障条约》采取防卫行动。”(注:《中日钓鱼岛主权纷争中的美国情结》,(香港)《信报》2004年2月10日。)高岛肇久又说:“美国承诺对日本提供保护,尖阁群岛是日本的领土,保护日本包括保护尖阁 群岛。”媒体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发出这种论调,是想借美国压中国。对此,中国外交 部发言人表示,坚决反对日本借第三方压制中国。

实际上,日本很早就下手控制钓鱼岛了。仅就最近日方行动来看,染指钓鱼岛的行为显然是加强了。

据2004年3月29日媒体报道,日本军方驱逐了七名中国登岛勇士之后,紧接着日本保安队和海上自卫队加大对钓鱼岛的一级警备,使该岛处于高度防备之中。除了冲绳海上保安本部第12支部的高速特警船外,还增加了来自鹿儿支部、北九洲7支部的12艘巡视船。日本海上自卫队也因为中国保钓人士或将在近期再度“突击”钓鱼岛,而加入了守岛行列。

日本防卫厅长官石破茂在电视上讲话指出:“尖阁群岛的防卫工作,监视能力明显不够。与中国关系虽然重要,但是涉及国家主权的领土问题则另当别论。”而日本的《产经新闻》指出,日本官方这次会在尖阁群岛主权问题上敢于“打开天窗说亮话”,主要是因为有美国作后盾。而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全条约》,更是为日本主张钓鱼岛主权壮了胆。(注:符祝慧:《日对钓鱼岛实施高度防卫》,《世界报》2004年1月7日。)

2004年3月24日,中国7名保钓人士搭乘橡皮艇,成功登上钓鱼岛。虽然其橡皮艇被日本海上保安厅舰船破坏了。但这7名中国保钓人员自带干粮,在岛上要逗留数日。

日本当局首先由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出面发言谴责,接着外务省也立即召见中国驻日大使武大伟表达抗议。于24日当天下午,警方直升飞机到达该岛,并以违反日本人境难民法的嫌疑,将这7人逮捕。(注:详见日本《时事社》东京2004年3月24日电文。)

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态度是很清楚的。2004年3月23日,国务院副发言人艾利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尖阁群岛。(注:见日本《日本经济新闻》2004年3月26日。)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3月25日召见日本驻华临时代办原田亲仁,要求日方无条件释放被日方扣押的登上钓鱼岛的7名中国人。经过我国的外交努力,7名保钓人士获释,并于3月26日,乘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飞机从那霸机场出发回国。

2.日本对中国领土台湾的野心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现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公开承认的事实。但是在日本政界与学界中有些人却认为:“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注:中西辉政:《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呼声》月刊2004年4月号。)例如,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中西辉政就持有这种观点。他在文章中写道:“在日中联合声明以及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中,对中方关于‘一个中国’,即包括台湾在内的‘一个中国’的主张,日方使用的是‘理解’一词,而并不是‘同意’。可以说这样表述为日本将来变化留下了很大的余地,它只意味着日方‘明白了中方的主张’,但视情况而定,如果现实发生变化,如果台湾不再是‘中国’了,那么日本也可能与台湾建立邦交关系。”(注:中西辉政:《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呼声》月刊2004年4月号。)

历史事实证明,后来的日本历届政府,的确没有公开承认过“台湾是中国领土”,只表示“理解”一词。那么,在日本政界、学界究竟怎样看待台湾的地位呢?中西辉政认为:“台湾对日本的安全来说,是最后的生命线。”

中西辉政在阐明上述观点时,列举下述理由:第一,“如果台湾与中国合为一体,那么尖阁群岛周边就将完全成为中国海;冲绳海域和东支那海(“支那”是对中国的蔑称) 将成为中国军舰的演习之域;日本的船舶和飞机将被赶出这一区域”。

其次,中西辉政认为日本把中东的石油、粮食视为日本的生命,作为日本生命的石油、粮食几乎都要从台湾周边的海上通道运进。如果台湾被中国吞并,那就意味着日本的 出入口将被北京全堵死,那么日本只能惟命是从,日美安保条约也将有名无实。

此外,持有上述相似见解者,日本前驻泰国大使冈崎久彦也认为:“台湾处于西太平洋、南支那海和东支那海相交之要地,对日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果台湾变成中国大陆的一部分受中国支配,那么日本将永远处于中国外交的下风。”(注:中西辉政:《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呼声》月刊2004年4月号。)

再如,日本著名政治家小泽一郎,早在1993年著的《日本改造计划》一书中,早已明确写明,今后日本应当探索如何全面和台湾发展正式关系(外交关系),而不必顾虑其他。(注:小泽一郎:《日本改造计划》,日本株式会社讲谈社1993年5月版,第158页。)

另外,据新闻报道,日本右翼势力效仿美国正在密谋日本版的《与台湾关系法》。一旦将所谓“日台交流协定”付诸国会表决的话,在为数众多的亲台议员的策动下,很可能会一次性通过。(注:(澳门)《新华澳》日报2004年2月16日。)

目前,日本与台湾的“交流”早已突破过去不准政府科级以上官员访台的限制。东京与台北官方与民间往来如穿梭,已经远不止民间财界人士,甚至不乏军界高官。真可以说,日台之间“暗流汹涌”。(注:《台海涌动日本“暗流”》,《参考消息》2004年2月21日。)

为什么日本对台政策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这是基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历史的诸多方面原因而引起的变化。

日本最担心的是如果中国统一了台湾,那就更加容易用武力解决有争议的尖阁群岛(即我钓鱼岛)主权问题。日本对中国在冲绳西北400公里处的海上钻井平台已经感到不安,并向该地区派出了侦察机。

在日本当局看来,日方最担心的情况莫过于中国“征服”台湾,因为北京会把自己对通往日本的海上航线的主导权作为一种优势。所以,日方认为,中国海军打算将自己由一支只能在南中国海的斯普拉特利群岛(即我南沙群岛)这些“外围列岛”展示力量,转变为可以深入太平洋采取行动。

3.日本挑衅独岛与北方四岛

自2004年初以来,日本加紧发起新的领土挑衅。除了前面阐述的对中国钓鱼岛、台湾岛挑衅之外,最近日本又对独岛、北方四岛领土主权问题,发起新的挑衅。

韩国独岛(日方称竹岛)的主权问题,小泉首相于2004年1月发表讲话强调说:“竹岛是日本领土。”国际舆论界认为此讲话是“小泉首相的妄言”。(注:《关于日韩有主权争论的竹岛》,日本共同社汉城2004年1月10日电。)

韩国外交通商部于1月10日正式发表声明反驳说:“独岛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国际法的角度讲,都是我固有的领土。”(注:《关于日韩有主权争论的竹岛》,日本共同社汉城2004年1月10日电。)

北方四岛领土之争,是俄日之间争论很久的领土问题。日本对俄国占领北方四岛恨得咬牙切齿,发誓要夺回对日本具有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的北方四岛(国后、色丹、择捉、齿舞)。

最近,日本对俄罗斯表现出强硬姿态,2004年2月7日,小泉首相在东京表示,他决心与俄罗斯解决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的争端。小泉甚至公开威胁说,“俄罗斯应该意识到,若不将北方四岛归还日本,日俄关系就不能获得正常发展”。(注:王霖:《日本欲夺邻国领土》,《世界报》2004年2月19~25日。)

三、日本争夺海洋权益、海峡通道

1.日本争夺海洋权益

最近,日本媒体又掀起争夺海洋权益的舆论宣传,鼓吹日本应当全力控制海峡通道。如,日本杏林大学教授平松茂雄就是这类右翼人物之一。他在论文中提出:保卫长达10 00海里的海上通道,是日本海军——海上自卫队的主要任务之一。他认为,与毗邻日本 的俄罗斯、韩国和中国之间,存在北方领土、竹岛和尖阁群岛等领土问题,日本对上述 的周边海域无法行使主权,这就是实际情况。平松茂雄又以中国等国向海洋发展、阻碍 了日本向海洋发展为理由,而强调日本要加强海上自卫队对海洋的“保护”。日本要发 挥国家海军——海上自卫队的更大作用,以达到阻止中国对海洋的开发和通道的控制。 他非但不检讨动用宪法所禁止的国家海军——海上自卫队,来争夺公海上的权益和海峡 通道;相反却指责中国把本国的周边海域即黄海、东海和南海视为中国海域,并且企图 通过控制这些海域,开发、利用这些海域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特别是海底石油资 源。平松茂雄认为,仅靠以往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力量是“束手无策”,根本无法控制住 中国对海洋的开发。所以,要以国家军队——海上自卫队来“保卫”海洋权益,阻止中 国向海洋发展,期望把中国仍困在以往半封闭状态之中。他说:“中国要进入海洋,就 必须经过周边海域。周边海域是保护中国大陆的自然屏障,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则 可以说中国被周边国家所包围,处于半封锁的状态。”他认为,日本应与台湾和菲律宾 联合在一起,形成对中国的包围网。这样,中国要进入海洋,就必须通过日本的西南群 岛——冲绳诸岛同古列岛之间的海域,或者通过台湾同菲律宾之间的巴士海峡。前者海 域的宽度约为350公里,后者海域的宽度不过85公里,因此,通过业已现代化的海军力 量能够轻而易举地实施封锁。但是,他也清楚知道,如果台湾与大陆实现统一,那么中 国就会成为面向太平洋的国家,台湾海峡就会成为中国的“内海”,等于是控制了台湾 海峡和巴士海峡等日本海上通道的重要据点。因此,平松茂雄才强调“台湾是海上通道 的生命线”。所以,他认为,“对台湾与中国的统一绝对不能等闲视之。”(注:平松 茂雄:《中国打入海洋与自卫队的作用》,日本《世界周刊》2004年8月20日。)

2.关于冲之鸟岛新争论

最近,中日两国围绕海洋权益又展开新的争论。2004年4月22日,中日双方代表在北京召开新的磋商会议,这次会议争论的主要问题是有关冲之鸟岛的性质与权益问题。

冲之鸟岛位于日本南端,距离水面的高度约为1米,由直径数米的两块礁石组成。但日方认为,冲之鸟岛不仅是日本固有领土,而且也是自然的岛屿。有理由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划定为日本的专属经济水域,其权益归日本所有。

然而,中国海洋调查船2004年1~4月的海洋调查得出不同结论。中方认为,虽然该岛属于日本领土,但冲之鸟岛不是“岛屿”而是“岩石”。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不能居住和进行经济生活的“岩石”周围不能划定专属经济水域的。因此,中方认定冲之鸟岛之情况适用该项条款。

日本政府官方长官福田康夫在会见记者时对此加以驳斥说:“完全不能接受。除中国外没有其他国家提出过这种看法。难以理解中国为何产生了这种看法。”

归根结底,中日之间有关冲之鸟岛属性的争论其本质所在:对日方来说,如果中国观点被联合国接纳,日本就将失去在该岛周围200海里内划定经济水域的权利,以至丧失大量的渔业资源。(注:《日中围绕海洋权益出现新难题》,日本《朝日新闻》2004年4月24日。)

日本官方一方面加强了干涉中国海洋调查船的活动;另一方面,加快有关日本的海洋调查工作。2003年3月,日本自民党国会议员成立了“有关海洋权益的工作组”,掌管和督促政府的海洋调查工作的进行。

当然,中国也不示弱,据外电报道,中国也在加紧海洋调查工作。例如,3141吨重的“向阳红14号,是一艘被发现在冲之鸟岛附近海域的中国海调船”。(注:据中央社东京2004年5月12日电。)

3.关于马六甲海峡之争

马六甲海峡是现今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贸易通道,其中以油轮最多。30年前,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油轮平均12.2艘。目前,平均每天通过137艘,每年有5万艘轮船穿过马六甲海峡。

日本80%的石油供给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到国内的。而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存度也很高,中国进口原油主要来自中东、非洲和亚太地区。现有数字表明,2001年从三地进口总数为6026万吨,其中中东地区原油3386万吨,占56.2%,非洲地区为1355万吨,占22.5%;亚太地区868万吨,占14.4%。据测算,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6成是驶往中国的船只,其中绝大多数是油轮。从某种意义说,马六甲海峡是中国的“海上运输的生 命线”,但中国的海军却鞭长莫及。据外电评论说,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把手放 在了中国的战略石油通道上,谁就能随时威胁中国的能源安全。(注:《马六甲海峡困 局“警醒中国”》,《参考消息》2004年4月8日。)

马六甲海峡历史上曾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日本占领过。虽然,1971年,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三国联合宣告:马六甲海峡由三国负责。但实际上被日本、美国、俄罗斯等长期使用。而日本占进口物资的一半,进口原油的80%以上均从海上通过马六甲海峡输入。可见,马六甲海峡对日本来说关系重大。

最近,国际媒体披露了美国提出具有重要军事价值和经济意义的染指马六甲海峡的“军事计划”。

美国驻太平洋地区总司令托马斯·法戈上将于2004年4月4日,在美国国会披露了美军方提出的名为《区域海事安全计划》的所谓反恐新方案。(注:邱孝益:《马来西亚:美国军事渗透后患无穷》,2004年4月8日。)根据这项正在制订中的计划,美国将向马六甲海峡派驻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当然,在宣传上,说其行为是以防止恐怖主义袭击为名的。

实际上,这是美国全球军事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防部正在着手亚洲兵力的 重新部署。除了调整日本和韩国的部队外,美国还加紧了扩大在东南亚军事部署的步伐 。美军控制马六甲海峡不仅有经济价值,更有军事意义。

正如《星期日报》社论所指出的那样,美国以协助反恐的名义对菲律宾和印尼进行军事渗透后,现在又把触角伸到马六甲海峡。美国趁反恐之机,迅速扩充海外军力。如果让美军驻留马六甲海峡,肯定是后患无穷。(注:邱孝益:《马来西亚:美国军事渗透后患无穷》,《参考消息》,2004年4月8日。)

四、日本争夺石油之战

1.中国石油消费增长,减少对日出口

据外电报道,中国的石油消费发生巨大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还是一个单纯 的石油出口国。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其石油的对外依赖程度愈来愈大,直至 2002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到2003年,中国的 原油进口增加了31%,到2025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由目前的540万桶,增加到1090万桶 ,在世界消费总量中的比例也将由目前的7.1%增到9.2%。(注:弗雷德里克·博班:《 中国会缺少石油吗?》,法国《世界报》2004年3月18日。)

日本媒体也报道,2003年中国的石油日消费已超过日本,达到546万桶,日本则是543万桶。虽然还赶不上美国的2000万桶,但是2004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恐怕会超过600万 桶。据预计,2030年,中国的石油日纯进口量,将达到1000万桶,中国石油需求的80% 都将依靠进口。(注:《中国在石油市场上的分量日益增大》,日本《产经新闻》,200 4年3月4日。)

据外电报道,中国目前(2004年)进口石油的结构是,56%来自中东、14%来自亚太地区、23.5%来自非洲、6.5%来自其他地区。从世界石油战略的角度看,这种进口结构风险很大。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一半以上来自中东地区,而中东地区不稳定,中国的石油储备天数又很短,这就使风险更大。除地区政治不稳定之外,还有运输石油的海上运输线(上海与霍尔木兹海峡的距离为12000公里)都控制在美国海军手中。一旦中美之间出现重大冲突,美国人完全有能力控制对中国的石油进口,并阻止中国经济增长。(注:《中国在石油市场上的分量日益增大》,日本《产经新闻》,2004年3月4日。)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由于中国的石油消费量的变化,再加之本国产油量减少,( 如大庆石油产量下降),因此,中国提出调整对日的石油供应,这就引起日本的极大不 满。

中国对日出口石油是从1978年开始,至今已有26年了。供应日本的石油主要是从大庆油田提供,以海运方式向日本输出的。2003年对日输出原油300万吨。考虑到中国和世界石油市场变化状况,中国对日提供石油价格和数量要加以调整。在价格上,由于中国 对原油等资源出口采取了下调出口退税的政策性限制措施,从而使国内经营原油出口的 外贸企业不再有利可图,企业出口原油的自主性受极大打压。因此,中国政府于2003年 底,原则上将以前按国际价格结算的对日出口原油价格每桶上调了6美元。原油出口量 也从每年300万吨下降为每年50万吨。(注:《中日贸易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再浮出水 面》,(香港)《亚洲周刊》2004年1月刊。)

日本对中方决定反应强烈。2004年1月,一个由日本原油、成品油贸易高级成员组成的代表团访华,正式拜访了中国商业部主要官员,其目的希望中国不要减少石油出口,但据了解日方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

中方表示,自1993年开始,中国的原油进口量日益扩大,到2003年中国已达到进口一 亿吨原油的最高水平。

2.日本与中国争夺俄罗斯石油开采权

中俄早于2001年就西伯利亚原油运往大庆的输油管道建设计划达成原则协议。又于200 2年12月,中俄两国首脑在会谈中达成原则协议:俄罗斯从2005年起,每年向中国出口2 000万吨原油。

日本政府极力设法与中国争夺俄罗斯原油开采权。2003年1月,在日俄首脑会谈中,小泉首相提出了建设连接西伯利亚和纳霍德卡的“太平洋输油管”方案。经过商谈,俄罗斯的代表答应可以考虑日方的方案,从而加剧中日之间争夺俄罗斯原油开采权的较量。

接着,以日本资源能源厅长官冈本严为团长的日政府代表团,于2003年7月8日访俄,与俄罗斯能源部长优素福夫举行了会谈,他表示,日本准备利用国际协力银行的低息贷款,支持东西伯利亚油田的开发。日本政府的经济产业省干部对实现“太平洋输油管”设想,有信心地说:“俄罗斯方面的反应非常好。”(注:《日本和中国在海外石油开发上展开较量》,日本《日本新闻》,2003年7月20日。)

如果按照中俄早先达成的原则协议,俄罗斯就应从2005年起,开始向中国输出原油。按照合同,25年内输送的石油,应当达1500亿美元。可是,当2003年8月25日,中俄代表要在莫斯科举行最后签约会谈时,俄罗斯能源部长优素福夫拒绝出席预定的会议。中方代表表示抗议。

其原因十分清楚,是俄罗斯部分当权者接受了日本的方案,改变了输油管道路线。不是将输油管从安加尔斯克直接铺到中国大庆,而是沿着贝阿大铁路铺到远东港口纳霍德卡。在腾达地区(阿穆尔州)输油管建设一个向南的分叉,通往大庆。安加尔斯克——大庆直线管道被称为南路。安加尔斯克——腾达——大庆线被称为北路。

北路比南路长800公里(分别为3000公里和2200公里),它所经过的地区有地震多发地带,铺设输油管的自然气候条件极为复杂。况且,前者比后者造价高出一倍(分别为40亿和20亿美元)。(注:米哈伊尔·卡扎科夫:《是用管道铺设友谊还是埋葬友谊》,俄罗斯《独立报》2003年9月5日。)

俄罗斯人评论:“北路不适合中国人,中国不能再用几年的时间来等待前途不明朗的项目。这样一来;俄中石油管道协议被撕毁,会对俄中关系造成极其严重的消极后果。”(注:米哈伊尔·卡扎科夫:《是用管道铺设友谊还是埋葬友谊》,俄罗斯《独立报》2003年9月5日。)

然而,日本却加紧说服俄国政府,接受有利日本的太平洋方案,即所谓北方路线(北路)。于是,日本政府决定向俄罗斯提供优惠贷款,用于铺设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输油管道,估计为50亿美元,此外还有75亿美元,将用于伊尔库斯克州上乔纳油田的开发。(注:尤里·亚历山德罗夫:《亚洲两个超级大国的俄输油管道争夺加剧》,俄罗斯《独立报》,2003年8月22日。)

上述方案是日本外相川口顺子于2003年7月1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与俄罗斯政府副总理赫里斯坚科会谈时提出的方案。同时,日方还口头允诺将为俄滨海地区社会福利项目提供10亿美元。此后,日本政府的资源能源厅长官冈本岩前往莫斯科会晤赫里斯坚科及能源部长尤素福夫,这已是他第五次造访莫斯科。7月中旬,日本驻俄大使又与俄总统驻西伯利亚联邦地区全权代表德拉切夫斯基讨论了这一问题。

应当特别指出,日方在提出该方案同时,又附加一个新的条件:放弃修建安加尔斯克——大庆支线。根据日本政府提出的整套方案,要求俄国供油8000万吨。而俄国表示,没有能力马上满足日本的要求。即便纳霍德卡线路所需的5000万吨石油出口量也未必能够得到确保。(注:尤里·亚历山德罗夫:《亚洲两个超级大国的俄输油管道争夺加剧》,俄罗斯《独立报》,2003年8月22日。)

结论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21世纪初日本对外扩张的一些新动向。(注:关静雄:《日本外交の基轴と展开》ミネルウヅ书房1990年版,第41页。)

第一,日本在21世纪初期,所展现出对外扩张的“海洋政策”,是以争夺“海洋权益”为主,以获取石油和天然气能源与海洋资源为目的。故而视“海洋能源”为“日本的生命线”。因此,使人联想到,上个世纪日本也曾以争取“生存空间”为名,用战争手段,推行过占领他国领土的“大陆政策”。(注:鹿岛守之且:《日本外交史》第34卷,鹿岛和平研究所出版会昭和48年版,第500页。)而今,世人非常关注日本所推行的“海洋政策”的前途,由于时间不长,其前景如何,目前尚难看清。不过,还是希望“海洋政策”不要重复“大陆政策”的命运。(注:刘天纯等:《日本对华政策与中日关系》,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2~84页。)

第二,借口“列岛先天不足”,鼓吹对外扩张。世界各国的自然地理条件是有差异的,但这不能成为对外扩张的理由。

战后日本历史表明,日本国的地理环境没有什么根本改变,也没有推行“大陆政策”和“海洋政策”,日本人民不是也把国家建成了一流经济、科技与军事大国了吗?所以说,以“岛国先天不足”为理由,发起对外新的扩张,实行“海洋政策”,是没有根据的,纯属于“扩张主义”的一种借口。

第三,日本争夺海洋能源之战的最大障碍是中国,最先受害者也是中国。

通过本文所述内容可以看出,日本在争夺海洋权益、大陆架、海峡通道等方面的扩张和争夺,主要的障碍是中国,打击的主要对象也是中国。

日本所推行的海洋政策,首先要涉及到有关中国台湾岛、钓鱼岛主权之争。

日本对台湾的野心由来已久。战前日本占领台湾几十年。战后,日本虽说与中国邦交关系正常化了,但从来没有公开承认过“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历届日本内阁,只表示“理解”中国的立场。这说明日本政治家为日后台湾与大陆分离留下伏笔。

为什么日本不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呢?道理很清楚,如果大陆与台湾分离,台湾海峡就成为中日之间的国际海峡;如果台湾回归中国,台湾海峡就变成中国的内海。钓鱼岛如 果成为日本领土,那周边的海域就成为日本与中国的海域连接线。说到海峡出口权之争 ,那就为严重和复杂了。

标签:;  ;  ;  ;  ;  ;  ;  ;  ;  ;  

略论日本的能源战争--析日本对外扩张的新趋势_大陆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