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城市道路整治改造的原因及其原则,然后根据实际工程案例,详细分析了位于城市发展轴线上的城市道路整治改造工程中的道路改造设计。
关键词:城市道路;整治工程;改造设计;
1.城市道路改造的原因及原则
由于道路的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具体的改造原因也不一样,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道路断面施工不合理,无法满足交通要求;道路已经接近或者超过了使用年限,路况很差;车辆通行较多,尤其是重载车、超载车的增加,使得路面负担加重,出现大面积的损毁现象;早期的道路路面设计的结构层较薄,影响现在的道路使用;随着城市化和城市建筑物的建设发展,原有的道路设计已经不符合现代城市的环境和形象。其次,城市道路改造设计的原则是:以城市的总体规划为指导,全面考虑,理论结合实际,既考虑之前的道路情况,也要立足眼前,考虑道路的以后通行状况;与城市景观充分融合,并且要保护好城市环境,施工时,优选本地建筑材料既要重视设计改造费用,也要注重后期的维护经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推行人性化设计改造。
2.城市道路改造工程道路改造设计
本案例中的城市道路位于城市中心,是多个战略功能区的重要联系纽带。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原本为水泥混凝土的城市道路,目前已经呈现老化、开裂、噪音大、灰尘重等诸多问题,情况日益突显,道路的现状情况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因此,对该段道路实施整治工程,进行改造设计十分迫切。
2.1改造设计内容及依据
本次城内段改造范围,起于起于城市的二环,经过原主干道,接高新西区既有断面,整治全长约9.5公里。本次改造主要内容如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管线及沟渠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内容。
设计的依据主要包括设计文件及相关道路改造设计标准,还要依据对道路工程的实况进行勘探,包括:控制测量与管线探察、路面现状检测、沿线地质条件、道路现状的调查分析。
2.2道路整治工程的改造设计内容
2.2.1平纵面改造设计
路线平面线形与规划红线以及旧路线形一致,改造范围按实际情况进行处治;纵断面在维持现状纵坡的基础上加铺沥青面层。
2.2.2横断面改造设计
通过城市的社会经济、人口与岗位、货运量及现状交通需求的交通量分析,以基年交通模型为基础。结合道路沿线未来的发展规模以及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建立预测年的交通模型,经过前期的方案设计、工可报告及初步设计对道路横断面形式的充分论证,最终确定的横断面布置形式。
2.3原路面病害改造设计
现状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现场调查结合检测资料显示,路面病害多发且集中于主要道路交叉口处、公交车专用车道(外侧主车道)、车道处检查井、雨水口等位置,病害类型主要有裂缝、断板、角隅断裂、错台、板块脱空、接缝碎裂、填缝材料破损、、沉陷、坑洞、修补损坏等多种形式。因此,加铺沥青层前应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和原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进行处治,具体处治方案下文将一一列举。
2.3.1水泥混凝土旧路面整治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措施,也就是城市道路“白加黑”设计,主要包括:(1)整板破碎、角隅断裂、沉陷、掉边、缺角、高度不小于10mm的错台等病害板,必须在破除后更换新板。(2)裂缝:宽度小于15mm的轻、中程度裂缝,进行扩缝灌浆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错台:高度小于10mm的轻、中程度错台,应磨平、凿平或用沥青砂调平高出来的部分,并在接缝处填入嵌缝料。(4)坑槽:应分个别或成片坑洞,进行逐洞维修或薄层修补。(5)已采用沥青修补过的个别板块出现损坏时,应对其沥青面层进行铣刨后再进行修补。(6)板底脱空的完整板,采用板下封堵的方法进行压浆处理。(7)若上述病害是因基层、底基层或土基强度不足引起,则需对旧路基层、底基层或土基进行补强处理。
2.3.2沥青混凝土路面修补
本项目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位于部分路口交叉口范围及局部路段管线埋设后修复路面。出现的主要病害是裂缝(包括龟裂)、坑洞以及沉陷。首先要对裂缝、坑槽、沉陷进行维修。然后是新建水泥混凝土板块;新建水泥混凝土板块主要为现状,路破损板块的修补。板底脱空压浆材料,宜选择流动性高,具有一定微膨胀能力的水泥浆。水泥浆以水泥和水调和,并加入早强减水剂等。
接着就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路面。首先是路面标高的控制,本道路原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对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彻底处治后加铺11cm沥青混凝土路面,因此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直接决定了加铺后路面的使用性能。在施工工程中,在确保设计的路面厚度前提下,原则上按照纵断面设计标高施工。
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原路面处治的是否彻底。因此施工前应对每公里逐块水泥混凝土面板进行编号,板块编号沿着路线桩号增大的方向逐公里进行,将原路面的病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做好相关记录,病害调查包括破碎板、裂缝'、坑槽、错台等,对混凝土路面病害板块进行修补,确保处治后的水泥混凝士路面板处于稳固状态。
2.4管线设施改造设计
本次设计管线改造主要包含现状道路范围内的各种管线井的升降及井圈井盖以及篦子提升和更换。根据管探资料及现场踏勘除雨污水井外,涉及管线主要为给水、燃气、电力管线、通讯及其它管线井共计484座。重点注意:道路南侧辅道内全线、北侧辅道局部路段有燃气管线及通讯管线,施工时严禁野蛮施工,注重对现状管线的保护。
2.5其他改造设计
其他的改造设计有列入专项设计的交通工程、路灯绿化,临时交通组织设计等,新的材料工艺的应用,比如说GBF纤维在沥青混凝中的应用,大部分路段为在现状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属于旧路改造范畴,玄武岩纤维沥青短切纱可以有效提高路面的搞拉抗裂性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2.6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本次设计侧分带要改造,由于侧分带内有较多管线(主要是通讯、路灯、信号灯),建议业主尽快召集相关单位研究牵改相关事宜。.公交站台、侧分带、开口位置暂按图纸计量,最终位置应以交安工程审查完成后位置实施。由于路灯设计还未进行,因此预埋管线位置还不确定,建议尽快进行路灯设计审查,确定预埋位置。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道路改造的位置往往处于城区的中心或者内环,周边建筑物较多,地下管线也比较复杂,增加了改造设计和整治施工的难度;同时,目前尚无相应的改造设计的规范和方法做为参考及依据,因此在改造设计过程中难免有失误。文中列举的城市整治工程道路改造设计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一方面要求设计人员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做到方案合理,决策周全,处置妥当;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完善改造中的技术指标、设计参数,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运用合格的混凝土、沥青材料进行路面整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改造后的功能价值,减少对周边环境及城市交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占英.城市道路改造工程设计的几点体会.城市道路与防洪[J],2009(11):28-29
[2] 付国华.城市道路改造常见病害处理与预防措施.城市道桥与防洪[J],2014(04)
[3] 张男.城市道路改造设计浅析.山西建筑[J],2008(13):302
论文作者:肖玉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路面论文; 道路论文; 混凝土论文; 管线论文; 沥青论文; 病害论文; 城市道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