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桩”:站在未来,展望未来_电动汽车论文

“电桩”:站在未来,展望未来_电动汽车论文

“电桩”:站在未来看未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站在论文,未来论文,电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5月25日,在贵阳的数博会上,乐视网创始人贾跃亭走到一个展位,对着一块大屏竖起了大拇指。这是个智能化数据大屏,一家叫电桩的电动汽车综合运营服务商(以下简称“电桩”)是这块大屏幕背后的主人。

      这家公司利用互联网,打通电动汽车产业链聚合,通过“充电APP”+“城市智能充电网络”+“运营系统”的模式,实现电动汽车产业互联。

      电桩2014年9月成立,不到两年,在全国落地了超过十多家子公司,团队成员从最初的4人发展至现在逾130人。电桩成立仅一年后的2015年9月9日,乐视宣布投资数千万元入股电桩,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

      见到电桩科技创始人先越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坐在上海某家酒店的大堂,他的身旁放着一份外卖。虽然总部在成都,但他大多数时间都在北上广深等地出差。“上午在北京考察充电桩的落地建设项目,还没来得及吃午饭。”先越扬起眉毛,继续聊他的电桩事业。

      80后的先越年龄不大,但却是第一批接触互联网的潮人。他曾在金山卓越工作,当时跟随雷军做国内第一个电子商务的网络平台。2008年,先越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将传统汽车推广与互联网结合做营销。

      “我本人很喜欢汽车,所以在互联网公司出来以后我就做了汽车服务的公司,专门跟整车厂商做互联网推广服务。后来我就想怎么创业,但如何在这个行业做出自己优势,需要寻找一个切入点。”先越说。

      两年前的一天,朋友新买了一辆特斯拉,先越和朋友驾车兜风,车没电了却四处找不到充电设备,结果是连人带车被救援车拖了回来。即使在成都市内,当时也只有一个充电站的6个充电桩,充电需要排队。先越感觉充电设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他找到了入口。“那个时候还没有充电的APP,大家都是通过微信群口口相传哪个地方有充电设施。”很快,电桩APP上线了。

      在先越看来,从信息互联到物物相联,才是真正的智能化。电桩搭建起了充电桩的智能模块和云数据平台,所有电桩的位置,都可以用手机在APP中找到。每3秒钟,充电桩都可以通过芯片往云平台发送更新状态,如是否有电,以便车主及时了解最新情况。

      有车主向记者吐槽:订了一辆特斯拉,结果却在报装充电桩的时候遇到了“拦路虎”,物管以楼龄老、怕着火为由拒绝在小区停车位安装充电桩。虽然电动车可以直接免费拿号牌,而且使用成本仅为燃油车的1/5~1/10,但很多车主却因为充电难问题对电动车望而却步。

      为解决这种问题,越来越多企业涌入。目前涉及充电桩建设和运营的企业已经多达300多家,其中一部分企业走的是轻资产路线,比如仅提供充电桩位置服务及预约支付功能,或者提供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另一部分则走的是重资产路线,例如充电桩的生产和销售等。

      去年1月,电桩在成都与香港兰桂坊合作,试水安装了第一个智能汽车充电桩。2月,电桩开始同时进入上海、温州、杭州、厦门等六个城市。据了解,在北京南站,电桩将打造100个电动汽车专用车位的智能充电示范点。建成后,这将成为北京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分时租赁全产业生态链充电目的地。

      与此同时,电桩与特斯拉、众泰、北汽多个整车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及政府机构合作,牵头整合资源,搭建起用户、设备与商家的整体运营网络,初步形成一个“打通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的聚合体”。

      过去两年,电桩主要在互联网上搭建平台,目前的业务有:充电APP,可帮助车主寻找和导航到合适的充电点,提供充电状态查询等服务;在充电APP的基础上,开发基于云的充电服务管理系统平台,打通各个充电厂商不同的设备,形成统一的网络,为充电状态查询、预约管理、支付等提供系统服务支撑;在城市中心及热点区域,建设充电桩。

      目前,电桩已在超过25个城市建成600余个充电目的地,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加中。与此同时,延伸涉足电动车制造领域,协同产业链,产生更多的商业可能性和盈利点。如果这样,电桩将会是第一个进入到互联网汽车运营领域的充电服务公司。通过车的研发和运营,打通人、车、桩的一体化,往电动车产业链上游发展。

      采访当天,乐视超级汽车的技术骨干在电桩的成都研发中心开会。先越说,从电桩的产业模式,技术细节,包括整个云平台,乐视云都给了电桩实际的支持,这种交互几乎每周一次。这次,他们的讨论话题是充电桩的落地。

      先越说:“2016年我们会坚实地去落地,把我们互联网的优势通过产业去延伸到整个线下。”去年,电桩主要在做互联网端的平台级开发和运营,到了今年,他发现充电这个行业比较混沌,纯做线上问题很多,比如有些做充电桩的企业不愿意入驻平台。

      但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地变化。先越认为,电桩正在进入电动汽车底层的运营数据支撑,就是车桩一体化的运营。即使用者可以在电桩系统上看到电动汽车的位置,余多少电,应该什么时候去充电,整个系统和线下结合智能化管理。

      “贾跃亭说过一句话:站在未来看未来,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先越说。在他看来,现在的新能源行业,和十几年前的互联网很像。那时候的电脑还是个奢侈品,一个笔记本电脑要一万多,一般人根本买不起。先越曾经跟朋友讨论,大家的判断是“互联网一百年都不可能盈利,连交易结算程序系统都没法解决,谈什么电子商务?”

      他认为,真正做大的企业,不是天天盯着盈利,而是盯着模式和未来,以及你在这个产业链条中,处在什么位置。对于瞬息万变的行业发展来说,有两点更重要:第一,你能否在这个链条不断的革新过程中找准你自己的位置,适时地在这个位置上面发挥出价值。第二,能够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不断地去适应行业趋势的发展。

      正是看到了现在以特斯拉、宝马、戴姆勒、比亚迪等为首的行业龙头向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的投入,先越感觉到汽车行业以新能源作为战略转型,就像手机从传统变为智能的过程一样,新能源汽车将以能源革命改变整个汽车产业的构造和未来。他判断,因为汽车巨头已经蠢蠢欲动,保时捷、大众、特斯拉、乐视等企业已经进来,大型汽车厂商的研发需要时间,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未来两年会爆发式发展。

      此外,电桩现在还在布局能源支付系统。先越认为,下一步能源交易、能源互联网,电动汽车一定是一个非常大的入口,它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大的,电力可以通过汽车来进行交易。明年,电桩计划启动电动汽车的后市场。通过运营拿到的数据,把车的运维、后市场服务、电池的维护等后续市场做起来。

      先越目前最头疼的问题是人才问题。由于人才缺乏,电桩人个个都是拼命三郎。先越回忆说,公司的一个副总裁,当时是在贵州一线做项目,那天整个工程做完了,请一线的工作人员聚了一个餐,大家很辛苦,喝点酒。酒后已经是当晚12点多,这个副总和先越打电话聊工作,讲着讲着就打呼噜睡着了。随着行业的发展,电桩挖了一些比较牛的工程师,比如奥迪的车联网事业部的高管。

      另一方面,行业在不断调整,企业也需要不断地去变化、创新。“这种创新你也会花很多精力,开拓一些全新的模式。”先越说,“今天的电桩应该更加的务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自己底层的技术、运营的模式在一些区域落地,形成一种完整的体系,然后逐渐延展到全产业链的构架。”

      “未来两年,大量的电动汽车会面市。汽车伴随着无人驾驶和车联网的应用、电动化、智能化、社会化,还有网络化。车联网系统中,电动汽车将延展出各种的商业模式,现在一切都是无法想象的。充电作为一个入口,会延展出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甚至形成一个生态。”先越说。

标签:;  ;  ;  ;  ;  

“电桩”:站在未来,展望未来_电动汽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