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后壁腺肌病的安全性及效果分析论文_饶丽云

山东省汶上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山东济宁 272500

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后壁腺肌病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到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后壁腺肌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病灶体积消融率是98.33%;治疗3、6个月子宫与病灶体积缩小与治疗前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6个月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率在60%以上。结论:子宫后壁腺肌病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与临床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后壁腺肌病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后壁腺肌病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选取2013年12月到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后壁腺肌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通过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详细研究内容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到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后壁腺肌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所选患者均通过临床、磁共振以及超声检查予以确诊,均排除其余妇科疾病患者,术前3个月没有采用任何其余治疗,不存在超声消融禁忌症,均签署此次研究同意书。12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36岁,年龄最大52岁,平均年龄(42.8±4.6)岁;子宫后壁厚度超过4cm;病灶体积3.5~505.8cm3,平均体积(68.8±3.5)cm3;经磁共振检查发现14例患者TW2混合高信号,49例患者TW2等低信号。

1.2 治疗方法

1.2.1 仪器设备 选择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生产公司:重庆海扶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治疗系统主要是由运动系统、中央控制台、组合治疗头、高频功率发生器、治疗床以及水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组合治疗头是由意大利百盛公司生产的My-Lab70型B超超声探头指换能器的中央组成,完成术中的实时监控;运动系统能够实现左右、前后以及上下等各方向的运动,同时还能够围绕此三条轴线进行旋转运动。仪器参数设置:超声探头频率是0.8MHz,功率是0至400W之间可调节,物理学焦域是1.5mm×1.5mm×10mm,换能器直径是20cm。

1.2.2 术前准备 ①完成常规检查:完成妊娠实验、肝肾功能检查、三大常规、白带常规、胸部平片检查、妇科检查、阴道镜检查、心电图以及盆腔增强MRI检查。②机载超声定位:全部患者均在超声消融治疗仪器上实施模拟定位,检测声通道是否安全、病灶能否清晰显示以及焦点是否可以至病灶等。③取环:对置有宫内节育环的患者应当取出节育环不存在阴道流血流液后实施手术。④皮肤准备:下腹部备皮、脱气以及脱脂,备皮范围主要是耻骨联合、会阴部以及脐下皮肤,声通道不能留有毛发;⑤肠道准备:术前3d宜准备清淡少渣食物,术前2d宜准备流质饮食,术前1d宜准备流质无渣食物,术前1d下午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冲水2000ml溶液予以导泻,手术日早上予以清洁灌肠。

1.2.3 超声消融治疗 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在装满脱气水的水囊内浸入下腹部,在组合治疗头上方设置治疗区,对治疗系统的声窗适配球、运动系统以及膀胱充盈量予以调节,以此保障声通道的安全;在规定腺疾病灶以及病灶范围后,设计治疗方案,设置层间距是5mm,焦点处在病灶中,实施点扫描方法。于超声实时监控下完成治疗,手术过程中按照患者耐受程度和治疗靶区灰度变化,对治疗剂量和治疗速度进行调节。发现全部治疗区团块状灰度变强时则结束治疗。手术结束后要维持治疗体位超过半小时,再观察2小时后未见不适即能出院,常规采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1.3 评价指标

1.3.1 子宫与病灶体积 于患者治疗前1个星期以及治疗后当天实施增强MRI扫描。病灶三维径线用TW2像测量,无灌注区三维径线用增强TW1像测量;体积等于长径、前后径与横径的乘积×0.5233。病灶体积消融率等于无灌注区体积与靶肌瘤体积之比,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病灶与子宫大小变化用超声进行评估;病灶体积缩小率等于治疗前后病灶体积差与治疗前病灶体积比;子宫体积缩小率等于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差与治疗前子宫体积比。

1.3.2 临床疗效评判指标 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经期、月经量、血凝块、经期、便秘、痛经、尿频、盆腔压迫感以及乏力等九项症状指标,应用5分评分法完成痛经症状评分;治疗有效指标是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增加10分。痛经症状评分标准:无疼痛为1分,轻微疼痛为2分,较为疼痛为3分,十分痛为4分,极度疼痛为5分。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患者经治疗后疼痛全部消失;明显缓解:患者经治疗后疼痛评分减少超过2分,仍存在轻微疼痛;部分缓解:患者经治疗后疼痛评分减少1分,仍存在疼痛感;无效:患者经治疗后疼痛评分未见明显改变;加剧:患者经治疗后疼痛评分增加。

1.3.3 安全性评价指标 利用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按照国际介入放射治疗学会(SIR)发布的分类法[1]对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严重程度进行分析。A级:患者不需要治疗,不存在不良后果;B级:患者需要简单治疗,不存在不良后果;C级: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但是住院时间要少于48小时;D级:需要重点治疗,护理等级上升,住院时间应超过48h;E级:患者存在永久性后遗症;F级:患者发生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对此次研究的全部数据进行分类以及汇总,汇总后数据的分析以及统计学处理通过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0.0完成分,计数资料应用率(%)表示,组间对比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应用t检验;若对比P<0.05,则表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及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

120例患者中病灶体积消融患者有118例,占98.33%;其中110例患者病灶消融体积超过70%,占91.67%。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对比,54例患者病灶减小>50%,占45%;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对比,78例患者病灶减小>80%,占65%。治疗3、6个月后,患者子宫与病灶体积缩小与治疗前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6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症状改善率在60%以上。详见表1。

2.2 患者安全性分析

120例患者都在2h内完成治疗,且能够正常活动,治疗区轻微胀痛或是不适患者62例,占51.67%;SIRD-F级严重不良反应患者0例;SIRC级不良反应患者2例,占1.7%;SIRA-B级不良反应患者58例,占48.3%。

3 讨论

子宫腺疾病主要是因为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子宫肌层造成,是临床较为多见的一种妇科疾病,该疾病发病机制可能和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和局部高水平雌激素的刺激有关[2]。子宫腺肌病是绝经前与育龄期经产妇较为多发,临床表现主要是进行性痛经、经期增长、经量增加以及不孕等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3]。现阶段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对于有生育需求、临近绝经期以及临床症状轻微的患者,一般是采用药物治疗改善症状[4]。对于无生育需求、药物治疗不佳以及症状显著的患者,唯一能够根治该疾病的方法是实施子宫切除术,但是该手术具有较大创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质量[5]。为了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临床开始应用超声消融治疗以及保守性手术等多种治疗方法治疗子宫腺肌病[6]。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机制是通过借助超声波聚焦后的机械效益、热效应以及空化效应,从而让靶区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其增强MRI表现主要是无灌注区,其是超声热疗和超声消融的基本差异[7]。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中长期疗效与病灶凝固性坏死的体积有直接关系,而病灶凝固性坏死体积主要和子宫腺肌病的组织学与血供特征、功能情况以及血供部位等,和治疗系统的聚焦作用,和临床治疗方案,和治疗医师的技能水平有直接关系[8]。因此,治疗前要全面分析患者病情,尤其是注意分辨患者的MRI与实时超声图像,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获得患者的配合,对手术治疗的成功具有重要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病灶体积消融率是98.33%;治疗3、6个月子宫与病灶体积缩小与治疗前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6个月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率在60%以上。结果表明,子宫后壁腺肌病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与临床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光平,田阗,蒲元芳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后壁腺肌病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17(5):348-350.

[2]崔杰,许永华,田绍创等.影响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消融率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0):82-85.

[3]陈桂清,邹建中.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肌壁厚度不足3cm的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5):467-470.

[4]邓云,丁惠,许永华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病灶消融率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12(6):39-42.

[5]肖雁冰,赵菁,李青汉等.“肌壁大部切除-子宫重建术”治疗中、重度子宫腺肌病的术式与安全性探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2,35(4):302-305.

[6]魏俊,冉素真,陈真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2):130-132.

[7]王珺,张恒辉,段华等.雌激素受体-α在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中的表达[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7):1914-1917.

[8]王丽平,汪沙,张颖等.雌二醇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平滑肌细胞游离Ca2+调节模式的初步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5):351-354.

论文作者:饶丽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1

标签:;  ;  ;  ;  ;  ;  ;  ;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后壁腺肌病的安全性及效果分析论文_饶丽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