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信息意识的误区_思维障碍论文

打破信息意识的误区_思维障碍论文

冲出情报意识的思维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误区论文,情报论文,思维论文,意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脑受相同生活经验或相同的社会实践所引起的适应、发展和调节是相同的,这就从脑的微观结构方面保证了人的思维的规律性”。

——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

现代社会已是信息的时代,各类信息铺天盖地,人类已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无时不在与信息打交道。如何从千姿百态、良莠并存的众多信息中分辨出有价值的情报,已成为决策制定的先决条件。情报意识作为人的一种思维活动,贯穿于搜集、判断、分析、整理、加工、采用的整个信息提炼过程。培养正确的情报意识,不仅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有利,而且对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战略决策人员更有难以替代的先决作用。本文试图通过战例分析去探索情报意识中的负面规律,揭示出常见的六种思维误区。

一、先入为主的意识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带着先入为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时,便会出现意识决定事实而非事实决定意识的错误思维定势,从而忽视观点以外的现象与结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第一意识(即初始意识)往往比相继意识更稳定深刻,且易作为指导思想发挥作用。1941年在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实行之前,苏联间谍左尔格于6月15日向莫斯科秘报了“战争将于6月22日开始”的重大军事情报,但斯大林认为德军在尚未结束西线战事的情况下不会冒两线作战的风险,并一直坚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可靠的保障作用,在他固有观点的指导下,苏总参谋部对从各个渠道获取的情报都未能及时重视,从而致使苏军在战争初期被动挨打、大片国土丧失。

二、经验意识对灵活思维的封闭和全面判断的阻碍。人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经验判断的制约,由于事物变化层出不穷,经验思维便不可能完全正确反映新事物,甚至会铸成大错。历史上因此“糊涂一时”的决策者实不鲜见。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的一大谋略便是通过频繁的征兵与演习迷惑以色列,使其不明真相,在其前两次大规模征兵中,以色列被迫进行全民动员,白白花费了两千多万美元。到爆发战争前埃及第三次进行真正的征兵与演习时,以色列国防部长沙扬仍以为,这只是一次例行的军事演习,决定不再“上当”,从而失去了应有的准备和主动权,造成战争初期匆忙应战的被动局面。

三、假设判断对情报意识的限制使思维中心发生偏向。假设判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许多重大科学规律便是在假设判断的基础上得以发现和证实,假设对于拓宽思路、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通常采用逆向推导法)有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假设判断本身不成立或不全面,则会对行为产生误导作用。情报搜集活动本身是实践性活动,相对理性推导而言有极大的变异性。因此情报获取与判断分析中应以事实为主、假设为辅;以事实去推证假设的真伪而非以假设去衍化事实。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情报部长泽拉认为;如果叙利亚要进攻以色列,那么必然会联合埃及统一行动,否则叙利亚与埃及不会单独进攻。因此凡是符合这一假设的情报他便加以重视,否则束之高阁,致使以间谍从埃及获取的情报在抽屉霉烂而没发挥应有的作用。其结果却与假设相反,泽拉在战后也被撤职。

四、从众心理使情报意识丧失主动性,形成被动的思维方向。人云亦云,附和大多数人的观点或普遍的流行的看法、做与别人相同的事,这是人的思维活动中浮现于浅层的一大特点。敌方宣传的误导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人们这一心理。心理学表明,从众心理有极大的普遍性和迷惑性,它使单个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在群体思维影响下不自主地接受普遍而不一定正确的事物和观点。现代广告策划中便主张在从众心理上做文章,产生连锁效应。海湾战争前,萨达姆多次声明不会入侵科威特。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与萨达姆会晤后,也“坚信”伊拉克会信守诺言,告诉舆论界应对和平充满信心。不仅如此萨达姆还与阿拉伯国家签订了友好协定,保证维系一个和平统一的阿拉伯世界;美国甚至得到伊方的亲口承诺,放弃武力,争取和平解决争端。一时媒介纷纷宣传中东和平盛世的大好前景,但当人们还沉浸在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中时,从伊科边界便传来隆隆的坦克声,和平之梦宣告破产。

五、友好关系导致的防范意识缺乏对情报意识的麻痹与分散。英国一著名政治家很早就提出,在国际关系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一观点已被历史证明,而为大多数人默认。反映到情报活动的领域,可以相应地认为,情报战中无朋友。任何一个国家都把国家利益作为其对外政策中首要考虑的因素,而由于国际关系风云变幻,敌友关系转换不定,因此,对情报的搜集与交流应做到居安思危,防止现实友好的蒙蔽。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中越自卫反击战中,越方使用的许多军用地图和设备均为我方在“同志加兄弟”时期提供。从而使我军处于不利的状况。因此战略思维中尤应对敌我二者的界定作长远而科学的分析,理顺国家利益与国际合作的关系。当今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各国的中心任务,因此在科技文化和经济情报领域的情报斗争空前激烈,培养正确的情报意识对每一个单位、企业乃至个人都有迫切的现实性。

六、“噪音”及假情报对思维判断的蛊惑与误导。美情报史学家罗伯特·沃尔斯塔特在对信息与情报的多年分析后提出了著名的“噪音”理论,他认为,在各类资料中“噪音”与“信号”并存(借用的是无线电语),因此情报收集者首先应区分真伪,判明来源,避免上当。现代战争中往往通过光、声、电等手段对地面部队进行伪装,同时通过媒体散发假情报,使对方错误判断己方意图,从而达到真正的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法西斯腹背受敌的“肉馅行动”便是英国以假示真,迷惑敌军从而成功登上西西里岛的典型战例。在和平时期,信息泛滥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许多假信息对人的思维产生极大的误导,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屡屡受骗。从人的思维活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一角度而言,大脑接受的有用信息往往只占全部获取量的极小部分,其余皆为“噪音”的干扰。思维过程中既有生态噪音的干扰又有信息噪音的干扰,因此及时有效地区分出噪音与有用信息已成为当今人的生活中的一个现实的任务。

统而言之,在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应克服固有或普遍的意识的障碍,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要有“一叶知秋”的推导能力;防止疏忽大意,而要有记者般的敏感意识和摄影师的“抓拍”意识;防止亦步亦趋受外界影响与干扰而失却主见,而应冷静周密地分析和鉴别;防止墨守陈规,不善变通,而应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在积累广博的知识与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做到见微知著、观著知微,既宏观把握,又明察秋毫;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思维变得更加缜密细致,为作出正确的结论和决策创造良好的条件。

标签:;  ;  

打破信息意识的误区_思维障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