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治疗临床分析刘丽论文_刘丽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治疗临床分析刘丽论文_刘丽

海林市结核病防治所 157011

【摘 要】目的: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治疗临床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呼吸内科规范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6%,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有利于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整体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科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系统性疾病,以咳痰、咳嗽、喘息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能会发展成为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情况严重甚至会诱发心力及呼吸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慢性支气管炎的前期,临床症状比较轻微,主要在冬季症状比较明显,到了春季会有所缓解。但是在其后期,症状常年存在,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还会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甚至会引发心力衰竭,威胁患者的生命。根据我院的一些情况,做出下面的比较,希望能够增加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6例,这些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 40例,年龄 49-74 岁,平均年龄 54 岁,病程 4-20 年,平均病程 11.23 年。这些患者均满足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要求,通过临床诊断,排除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将这86例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经诊断,单纯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29例,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4例。治疗组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20例,经诊断,单纯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22例,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可进行观察比较。

1.2方法

治疗期主要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两个时期,在发作期主要进行抗感染、祛痰、镇咳、平喘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抗生素的选择,同时运用雾化吸入来进行祛痰,另外,可以配合使用茶碱类药物,如爱喘乐和舒喘灵,可以达到平喘解痉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氯化铵药物等进行镇咳时不要强力镇咳,这样会使得痰液积聚在气道中引起不良反应。当进入缓解期时,要以预防为主,强身健体,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注意卫生,戒烟戒酒,防止烟雾粉尘的吸入,最终达到治疗的效果。[1]对照组予以一般的抗感染药物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规范化治疗,具体疗法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观察,并据此予以对症用药,对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进行规范化处理,较为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盐酸氨溴索60 mg+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一天一次;同时予以溴己新进行祛痰治疗,每次口服10~15 mg,一天三次。第二步是对所有患者进行痰病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合培养及试验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规范化抗感染药物治疗,针对存在严重感染的患者予以第三代头孢静脉滴注治疗,静脉滴注头孢含量 2 g,一天两次;有的情况需要特殊处理,比如存在头孢过敏史患者则予以左氧氟沙星0.5 g 静脉滴注,一天一次。第三步是用氨茶碱或者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按照相应的量进行吸入,进行规范化的平喘治疗。[2]最后一步是当患者病情稳定并且进入缓解期之后,一定要注意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主要指导内容包括规律作息、戒除不良生活习惯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所有的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根据临床症状,再结合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的相关标准,例如我国医药行业当中制定的临床医学业标准以及全国范围内的高等院校当中的各种教材,能够将治疗效果分为几个等级。当所有的临床症状,如肺部哮鸣音、咳嗽、喘息等,几乎完全消失,且检查中无阳性体征,就称为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各方面都有所好转,称为显效;治疗后的症状明显减轻,但是还没有完全消失,对生活还存在一定的影响,就称为有效;治疗后症状没有任何减轻,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就称为是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综合的数据分析,计数数据采用n和百分率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治疗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时间(4.38±2.82)天,较对照组的(8.37±2.19)天,有明显下降,两组之间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8,P<0.05)。同时得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3.1发病机理

由于近些年全球环境的恶化,慢性支气管炎在全球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老人的健康,应充分重视它的预防工作。首先要知道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引起的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而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的原因包括非感染以及感染因素两种情况。感染主要包括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两种,实际上,病毒感染也是利用对患者的支气管粘膜进行损害所造成的细菌感染从而会引发慢性支气管炎。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黏液腺增生、黏液分泌增加。通过痰培养可以发现诱发细菌感染的细菌主要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以及奈瑟球菌。寒冷、干燥、高热等因素可以损害纤毛功能和呼吸道黏膜血液循环,使局部屏障功能下降而易继发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3.2预防措施

慢性支气管炎在最开始发病时,症状比较隐蔽,只是有轻微的咳嗽,与感冒后的咳嗽差异不是很大,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视。有的患者在之前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在冬季时会复发,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最终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对其症状的忽视,很可能造成病情的延误。[3]这里需要感染、病程、吸烟、抗生素的使用方面加强管理、合理的营养、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也都有益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它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咳痰或者喘息等,比较容易反复发作,一般情况下都会持续 2 年以上,病程比较长,一般在 1年中会持续至少 3 个月。这也就造成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而且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很难获得彻底治愈效果。这就更加要求临床医生需要保持谨慎态度,积极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尽可能的避免患者呼吸系统受到严重损害。

参考文献:

[1]闫文军.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v.34(4):52-53.

[2]张丽.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v.8(7):90-91.

[3]张朝辉.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v.33(17):131.

论文作者:刘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治疗临床分析刘丽论文_刘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