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初探论文_杜金龙,刘瑞

黑龙江龙建城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哈尔滨 150000

摘要: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内容是在保证道路功能性的同时,提高服务性水平。以此本文从无障碍设计的基本理念入手,通过对具体执行要求的讨论阐述执行设计过程中的优化策略,从指导思想、资源整合、控制要点这三个方面出发,为提高技术应用条件提供必要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设计;无障碍设计

引言:城市化的发展,为我国市政交通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保证功能性的基础上,必须兼顾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多样化人群。尤其在道路的建设中,必须保证设计内容上的合理性水平,通过对老年、幼儿、伤残人士等特殊人群的保护,将无障碍带路的功能性优势展现出来,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管理思路,应用在道路设计内容中,更好的发挥技术优势条件。

一、设计理念

设计工作中,首先要清晰城市道路设计中所指代的道路障碍有哪些,在明确概念的技术上,才能有针对性对设计内容与方法进行调整与优化,从而到达应用设计应用目的。城市交通中,人行道、天桥、地下通道等功能空间,都是重要的市政建设内容。但是在道路中,这也关键性元素都成为了构成道路障碍的问题。

市政设计中必须综合分析身体自由与残障人士的不同需求,在平衡设计内容的同时,保证不同人群都能自如的使用城市各个功能空间,尤其是在道路的设计中,更要兼顾残障人士的生理条件,对市政道路进行调整。

二、设计要求

无障碍道路的设计中,必须将设计内容中的便利性条件作为主体,通过对残障人士的不同生理缺陷进行分析,尽最大可能的满足多种残障人士的出行需求。同时,在设计内容上,必须遵循基本的原则理念,在对设计内容进行优化时,将安全、可用、无障碍、可接近、可到达这五点内容作为基本指标,完成设计内容上的强化与完善,使无障碍道路的设计条件能够真正的满足使用需求。

三、优化策略

(一)强调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设计理念是引导设计内容的基础,只有对设计理念进行优化与调整,才能在执行的具体方案中,产生更加实用的效果,并在发挥技术优势的同时,实现技术手段的升级[1]。思想内容上,人性化的思想指导,是体感设计服务内容的关键,市政建设无障碍道路的设计人员,必须设身处地的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进行思考与分析,以此,才能在各个细节内容与管理办法上作出优化管理内容,提高设计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这种人性化的思想内容,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机构空间上设计上,也是设计材料选用的基本条件,设计人员必须通过材料管理的控制,提高工程建设中的基础质量。例如,地下通道或是人行天桥的设计中,必须对具体安全护栏与扶手的质量条件进行管理,以此保证使用中安全质量条件。而设计中,还需对建筑施工中的具体技术条件进行明确要求,在细化说明具体工程数据的同时,将无障碍道路的设计内容作为重点,作出单独的陈列与说明,以此强调该内容的重要性,并在执行与监管部门的配合下,完成整体工程建设内容。

(二)突出无障碍设计的系统性

知识经济时代环境中,技术内容已经成为了服务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条件,在进行建设应用与设计改良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多种新型技术条件的应用水平,提高设计中的科技性。尤其在市政建设的无障碍道路设计中,必须不断探索并应用时代科技条件,在合理利用技术优势条件的同时,使无障碍道路的设计效果更加突出,成为时代技术的集合,并在功能上,产生更好的应用效果,为使用者提供具体的便利条件。

同时,基于当前设计环境中的影响内容,在进行道路无障碍设计的过程中,由于不同道路承包项目方式的影响,使得市政工程中的无障碍道路设计内容,展现出明显的碎片化问题,并在建设程度上,出现了质量差异化、规格不统一的效果,不仅没有起到整体无障碍交通的应用作用,甚至在还会为使用者带来不便。因此,无障碍道路的设计中,必须将整体性内容作为重点,在整合系统资源的同时,制定统一的标准性内容,为保证无障碍道路应用中的合理性体统基础的保证。执行这一内容,不仅需要行业从业者在设计工作中的规范化操作,也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发挥管理优势,从而更好的落实系统优化的而效果。

(三)控制设计内容的技术要点

无障碍道路的设计工作中,必须对其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管理,在保证坡道、盲道、天桥、地下通道等内容设计的同时,增加立体交叉设计空间,为提高设计内容的应用性条件,创造更加完善的技术内容。

首先,无障碍道路的坡道设计中,应将其与人行道进行对接,尤其在摩擦力与平整度的控制上,必须做出明确的技术保证。在坡道下坡口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做出严格的规定,与基础行车道的位置高差,不能大于2cm,由此,才能全面的保证功能应用条件[2]。在结构处理上,缘石坡道可以采用扇形、长方形等多种类型的设计处理,在坡度小于1:20条件的技术上,应对各种使用条件。

其次,在盲道的管理中,应将盲道的走线进行合理布设,并在途径的线路中,严禁出现障碍物。在铺装条件上,应将盲道的整体空间作出明确的突出,再用国际上的通用的黄色铺装完成铺设,并保证铺装结构上与其他铺装的一致性水平。注意,在设计盲道的过程中,如果人行道的空间布置中有外围结构,应使盲道与其保持0.5m的距离,以此保证盲人行走时的安全条件。

第三,人行天桥与地下通道的设计中,应注意与地上空间的盲道结构进行对接,并在提前0.5m处,设置必要的提示铺装。尤其在变道、拐角的位置,都需设置明确的指示铺装,从而完成指示性的基本功能[3]。另外,为了兼顾不同残障人士的实际需求,还需在上坡与下坡的结构中,加入异状缓坡结构,通过“人”字形(如图 1 所示)、环形的空间结构,将坡度条件控制在1:12以内,保证残障人士的正常通行。注意,在缓步通道的设计中,必须设置相应的副手结构,通过0.85m安全防护栏的安装,保证整体空间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图 1 人字形无障碍坡道

第四,无障碍道路空间的设计中,还需注意应用桥梁、隧道、立体交叉空间等内容的应用。在不断应用新型设计理念的同时,使道路的设计设计效果可以更好的展现出应用条件。在设计中,桥梁等建筑空间的应用,英语基本的人行道空间相对接,并在合理衔接的基础上,通过结构设计中的缘石坡道与基本的交通空间结构完成对应,从而更好的引导使用者体验其功能的便捷性,并在全面的防护管理中,保证安全交通条件。

总结:人性化设计理念,是无障碍设计的核心内容,并在突出技术性优势的同时,使设计的科学性条件得到强化,并在关键的控制点上,进行详细的设计说明,为施工与执行处理提供更好的技术参考。在提高工程设计技术手段,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过程中,为城市建设注入了更加鲜活的动力,使市政建设中的无障碍道路设计更好的展现出服务效果,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董怡君.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8(16):105-106.

[2]何冬英.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相关问题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4):111-112.

[3]林一平.研究不同障碍人群的市政道路设计改进[J].低碳世界,2017(13):209-210.

论文作者:杜金龙,刘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  ;  ;  ;  ;  ;  ;  ;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初探论文_杜金龙,刘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