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论文_倪燕杜瑾

优质护理服务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论文_倪燕杜瑾

倪燕杜瑾通讯作者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脊柱外科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前、术后的效果。方法: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采取责任护士包床到患者的责任制护理模式,运用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及质量标准,对患者落实基础、专科护理,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病情观察,肢体功能锻炼等。结果:36例患者住院期间均了解优质护理,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掌握术前术后宣教知识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腰椎间盘突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130-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致丧失劳动力[1]。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已成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方法。为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严格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充分体现陪而不护的理念,科室在作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前提下,制定专科疾病临床路径,优化护理流程,实施责任护士包床到患者的责任制护理模式,自2012年10月~2013年1月入住本科室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现将经验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9~57岁,平均年龄465岁,其中入院时能自己步行的30例,平车入院6例。

12方法

121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组织全体护士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精神,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满意为标准”服务理念,进一步把基础护理落实在实处,回归护理的本质,体现护理的价值。

122创新服务理念和护理排班模式,在严格落实护理基础服务的前提下,实行整班制排班模式,改变传统的护理三班倒的现象,护理人员一星期排班相对固定,即一星期整中班,一星期整晚班的模式,使得患者自入院至出院的管床责任护士相对固定,由相对固定的整班制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健康宣教和围手术期的护理,以达到患者与护士双方都认识,患者住院期间有相对固定且自己熟悉的护士进行护理。

123制定科室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路径,落实专科护理质量检查。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的专科护理规范,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路径,以达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严格落实围手术期各项护理操作。同时,科室设有每日重病人及每日专科质量检查本,护士长或护理组长每日上午十时左右检查各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了解情况,并且按照专科护理规范要求,检查责任护士护理是否落实到位。

124调查患者满意度。通过发放本院护理部设计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患者满意度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护士技术、住院环境、健康教育等。同时采取护士长与患者面对面沟通形式,了解优质护理服务落实的效果。

13结果:患者接受陪而不护的理念,知晓了自己的责任护士,了解优质护理的含义。责任护士对患者住院期间实施整班制护理,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按照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36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通过发放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及护士长面对面与患者沟通,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打到97%以上。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实行整班制护理制,使得患者入院后白天、晚上的责任护士相对固定,便于患者熟知自己的管床护士,在患者入院后,由当班的整班制护士热情进行迎接,主动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询问患者基本情况,讲患者带入病房后,详细介绍床头灯等病房物品,同时告知管床医生,主任姓名,增强患者的归属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年老体弱,活动不便患者告知床护栏的使用,佩带腕带,以防坠床,走失等意外发生。

212判断疼痛的分级,提供疼痛护理: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而持续性的疼痛会使人心神不宁,烦躁难忍,因此,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前的疼痛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向患者讲解卧床休息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其次根据医嘱适当的使用止痛类药物;指引患者使用特殊的方式控制疼痛,如分散注意力,引导患者进行想象,正确面对疼痛的现状,缓解因疼痛引起的心理焦虑。对疼痛剧烈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责任护士可与患者进行沟通,以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或者根据患者的爱好,听音乐或歌剧等缓解患者对疼痛的关注力。

213术前准备和术前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化。科室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进行的术前准备项目、内容以及相应的健康教育,并制定成为规范的临床路径。责任护士术前详细为患者讲解手术方式,配合要点等,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蒋艳[2]等人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中提到,健康教育是影响全国24个省市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宣教,解答患者术前的疑虑显得格为重要.

22术后护理

221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安返病房后,及时行氧气吸入,监测生命体征,将监测结果告知家属及患者,指导患者术后平卧2h,以压迫伤口达到止血的目的[3],指导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紧张情绪。妥善固定各引流管,注意观察伤口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等,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翻身的时动作轻柔,防止引流管因拉拽脱落。责任护士应根据术后等级,进行及时的巡视,严格按分级护理落实各项护理措施。

222落实术后基础护理。术后患者禁食期间应做好口腔护理,严格落实每天至少两次的会阴护理,对留置尿管的患者实行早期的膀胱功能锻炼,尽早拔除尿管。定时协助患者翻身,采取头、颈、胸呈一轴线式的翻身,侧卧时两膝之间可垫一软枕,同时保持患者衣物,床单位的清洁,防止压疮的发生。

223饮食指导:术后早期责任护士应指导家属给予易消化,清淡饮食如稀饭、面条等,术后2d内尽量避免使用牛奶,甜食等产气食物,以防引起术后便秘的现象。同时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增加患者食欲,保证营养的摄入。责任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的进食情况,了解患者的营养状态。

3小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复发率高,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优质护理从生理、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给患者提供照顾,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爱护和尊重患者,既能较少医护患纠纷,也是创造品牌服务的先决条件[4]。责任护士注重与患者的交流,实行近距离沟通,从生活护理层次满足患者需求,在积极响应夯实基础护理的号召下,做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提升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同时通过不断的沟通了解,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真正落实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吕学正.外科护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4950

[2]蒋艳,曹华,彭小华,等.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05406

[3]杜静静.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46247

[4]刘庆素,安秀艳.不同人群优质护理观点调查[J].护理管理,2007,6(21):2123

[2]郑筱英.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3]程汉桥,赵兴兰.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3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6):364-365.

[4]唐志洪,刘洪颖,苏文娣,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观察例[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2,21(1):15-16.

[5]代凤莲,代建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7):1838-1839

[6]余毅,陈杭军,林宏初,等.益气补肾活血法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6(7):389-392.

论文作者:倪燕杜瑾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9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服务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论文_倪燕杜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