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从幼儿开始论文_刘恒

养成教育,从幼儿开始论文_刘恒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育英幼儿园 262737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因为,幼儿良好的养成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实际上是对幼儿实施怎样做人的基础教育,它是社会的需要,又是一个人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我国国情的需要。为此,培养独生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大,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年龄,又是沾染不良习惯的危险期。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有些习惯,在幼儿期就可养成,而有些习惯一般要到小学甚至中学阶段才真正形成,但仍需要在幼儿期奠定初步的基础。在幼儿期,最重要的是养成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

2.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幼儿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一方面,当前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习惯。例如,做事情没有条理,东西乱堆乱放,稍不顺意就大发脾气、哭闹不休,吃东西不洗手等。概括地说,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差,卫生习惯差,学习习惯差。如何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是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课题。 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和家长,特别是家长,对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及时纠正其不良习惯的认识不足,教育措施不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少家长都注重对子女的智力投资,把着眼点放在知识、智力的培养方面,购买高档的设备,请家庭教师教琴、教画、教外语等,而对于比学到某些知识、技能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观察思维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却未给予高度的重视,造成“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教育者,特别是父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有意无意地养成幼儿某些不良习惯。某幼儿园某班共40名幼儿,早晨来园时有一半以上幼儿由家长牵入教室,并帮他们搬好椅子,打开书包,取出文具,提醒孩子叫“老师好”;有个男孩被另一个男孩打了一下,该幼儿的奶奶带着他找上打人的小孩家里,当面要自己的孙子还手打那个小孩一下,而那个小孩的母亲也认为自己的儿子应被打一下。看起来这位母亲是在惩罚儿子的打人行为,其实却暗示孩子“打人要还手”是合理的;长此下去,不利于宽容、谦让等优秀品德的形成。

习惯的养成不如教会某些知识技能容易显效,培养习惯要长期反复地训练,特别是对独生子女,家长和孩子都要克服许多感情上和身体上的痛苦体验。爱的尺度如何把握,是个难题。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人们越来越看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确实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

二、在幼儿期应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习惯

1.生活习惯。(1)守时:按时起居、按时进餐、不挑食,爱惜粮食。(2)物品玩具分类摆放,用后归还原处。

2.卫生习惯。(1)早晚刷牙、洗脸;饭后漱口;饭前便后洗手,会使用毛巾、手纸。(2)坚持每天带手帕,不玩手帕,正确使用手帕。(3)保持仪表整洁、手脸干净,肯理发,肯洗澡勤剪指甲。(4)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3.礼貌习惯。(1)会在不同时间、不同声场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请、早、好、再见、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不说粗话。(2)尊敬长辈、爱护弱小,会让吃让坐,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3)会礼貌做客,不随意动别人的东西。(4)会礼貌待客,不打扰成人活动,乐意把自己爱吃好玩的与小客人分享。(5)不任性发脾气,上街不要这要那。(6)乐意与同伴交往,为同伴进步高兴,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4.爱学习的习惯。(1)对周围事物的变化感兴趣,好学多问,制订一个小问号本、绘画日记本。爱想象、创造、喜欢操作,做小制作,小实验。种植花卉、养蝌蚪、小金鱼、小松鼠。(2)爱听故事爱看图书,爱动笔画画写写,握笔看书姿势要正确。

5.爱劳动的习惯。(1)有自我服务的能力,喜欢做自己能做的事,不懒惰,不依赖,自己吃饭、刷牙、洗脸、梳短发,自己走路,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自己洗手帕、折手帕、擦茶杯、抹椅子、扫地等。(2)乐意为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

6.举止习惯。(1)坐、立、走有正确的姿势。(2)不挖鼻孔、不吮咬手指。(3)爱护公物、不损坏、不攀折花草树木,玩具掉地拾起来,节约用水,不涂画墙壁。(4)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喊叫。(5)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拾到东西要上交。(6)尊敬国旗,升旗时会立正行注目礼。

良好习惯的养成关系着幼儿品德能力的形成,从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习惯,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关键环节。学前阶段是孩子养成教育的最佳期。孩子习惯的养成一旦被忽略,不良的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克服不良习惯需要孩子付出更多地努力。因此养成良好习惯成为孩子“基础教育”的重要一课,是人生的奠基。

论文作者:刘恒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7

标签:;  ;  ;  ;  ;  ;  ;  ;  

养成教育,从幼儿开始论文_刘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