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论文_潘静容

CT诊断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论文_潘静容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目的:本文就CT诊断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骨科自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5例。予以CT诊断的患者充当实验组,予以X线诊断的患者充当参照组,最后对比临床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诊断后,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统计后差异显著。结论: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应用CT,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的实践和应用。

【关键词】CT;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164-01

胸腰椎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主要由外伤所致,若不能及时治疗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临床需对其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从目前的诊断方法来看,X线和CT应用较为广泛[1]。为此,本次研究为探究两种诊断的临床疗效,选择我院骨科自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分析和总结。

1.患者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基本信息

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选择我院骨科自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其后依据患者的来院就诊时间进行平均分组,即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25例。

实验组(n=25)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最大年龄为66岁,最小年龄为20岁,中位年龄为(43.1±5.2)岁。致伤原因包括:8例患者为交通事故,10例患者为高空坠伤,7例患者为重物砸伤。

参照组(n=25)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最大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为22岁,中位年龄为(44.5±5.5)岁。致伤原因包括:10例患者为交通事故,10例患者为高空坠伤,5例患者为重物砸伤。

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基本资料,检验结果呈负相关。

本组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时积极配合治疗。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X线检查,首先选取患者较为适宜的体位,而后对其胸腰椎进行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验组患者入院后予以CT检查,首先选取患者仰卧位,而后设置螺旋CT的参数,层厚设置在3~4mm,螺距设置参数为1.0~1.5,待参数设置完成后观察骨窗和软组织的窗,图像重建参数也需要进行适宜的设置,即层厚设为1.0mm~1.2mm[2]。待图像重建后,进行相应的处理,并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

1.3 指标观察

对两组患者诊断后的检出率进行统计,最后将所得结果予以详细记录。

1.4 数据整理和计数

本次研究数据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整理和分析,检出率为本组的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检验P<0.05时,则表示参照组和实验组差异呈正相关。

2.研究结果

2.1 两组胸腰椎患者的检出结果分析

实验组(n=25)患者选择CT诊断后,20例患者被检出,检出率为80.0%;参照组(n=25)患者选择X线片诊断后,15例患者被检出,检出率为60.0%;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2.2 影像学特征

若患者属于单纯压缩性骨折,其主要症状包括:前部变成扁形,后部的高度未发生变化,行CT诊断时,前缘位置和前侧的骨折线缺乏规则性,椎体后壁相对完整,行MRP重建后,压缩高度可以清晰的展现出来,而后经过不同方位进行旋转,可以清晰的发现轴位像[3]。若患者属于爆裂型骨折,行X线片时,椎体整体高度会出现变化,且呈扁形,椎体的横颈宽度变大,行CT诊断时,骨折三柱以及椎体后壁不是十分完整。若患者的骨折类型属于脱位型,行X线检查时,患者的椎体会出现脱位,甚至可见附件骨折,行CT诊断时,椎体形状为双弧形,骨折线累积的三柱相对较多。

3.讨论

胸腰椎在临床骨科疾病中较为常见,且发生率逐年增加,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目前的诊断方法来看,临床常选择X线和CT。就X线来说,其价格相对低廉,同时患者较易选择和接受,与此同时,该检查方法可以明确损伤的节段,但是其实际范围难以确定,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临床的误诊率。CT诊断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仪器,该诊断方法可以使患者的骨折细节得以体现,其脊柱的排列[4]、压缩程度以及骨折线也可以充分体现,除此之外,CT诊断可以观察其附近的软组织,如:椎间盘以及硬膜外血肿等。因此,临床采用CT诊断时,其检出率相对较高,从而降低临床漏诊率和误诊率。

从本次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采用CT诊断,参照组患者采用X线诊断,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高于参照组,且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由上述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应用CT,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的实践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雯栋,王清,兰永树,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6):452-455.

[2]杨雯栋,王清,兰永树,等.前路减压椎间支撑体周围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8):724-729,733.

[3]马微.X线与CT诊断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8):183-184.

[4]郜海燕.87例胸腰椎骨折的CT诊断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5):58-59.

论文作者:潘静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  ;  ;  ;  ;  ;  ;  ;  

CT诊断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论文_潘静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