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机械波试题的分类与分析_高考论文

2008年高考机械波考题归类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械波论文,考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机械波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知识,也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至少一道题),但是因为波动问题(包含质点的振动)的抽象性,设问的多样性,答案的多解性,使其也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通过对2008年高考试题的分类例析及解答,探讨一下该知识单元题目的特点及解题思路。

题型1 波的形成和传播

例1 (2008年北京理综)在介质中有一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一质点由平衡位置竖直向上运动,经0.1s到达最大位移处。在这段时间内波传播了0.5m。则这列波()。

A.周期是0.2sB.波长是0.5m

C.波速是2m/sD.经1.6s传播了8m

解析 质点由平衡位置运动到最大位移处历时四分之一周期,故周期为0.4s,A项错;同时传播的距离为四分之一波长,故波长为2m,B项错;通过波长、波速和周期的关系可知波速为5m/s,C项错;故1.6s内传播距离为8m,D项正确。

点评 对于机械波,从整体上看是波动,从局部与具体某一质点看又是振动,波是相邻质点的依次带动而形成的,波的传播过程实际上是前一质点带动后一质点振动的过程,因此介质中各质点做的都是受迫振动,它们的振动频率都与波源的频率相同,也就是波动的频率。波在传播过程中实际上传播的是波源的振动能量和振动形式,介质中各质点只是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迁移,仅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当一个质点完成一个周期振动时,波在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恰好传播了一个波长的距离。所有质点起始振动方向与第一个质点(波源)起始振动方向相同。也就是顺波的传播方向上,后面所有质点开始振动方向与第一个质点刚开始振动方向相同。同时在顺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振动步调依次落后。

题型2 波的图象的应用

例2 (2008年全国理综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t=0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此时平衡位置位于x=3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则()。

图1

A.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

B.t=T/4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

C.t=3T/4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

D.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

解析 由图可看出波长为4m,t=0时刻x=3m处的质点向上振动,可得该波向左传播。将整个波形图向左平移1.5m时,a质点到达波峰,此时b质点正好在平衡位置,与t=0时刻平衡位置在7m处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故a质点到达波峰时,b质点正在平衡位置并向上振动,A错;将图象整体向左平移1m,即波传播T/4时,a的振动状态与t=0时刻平衡位置在3.5m处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即处在平衡位置上方并向y轴正方向运动,B错;将图象整体向左平移3m,即波传播3T/4时,a的振动状态与t=0时刻平衡位置在9.5m处和1.5m的质点振动状态一样,即处在平衡位置下方并向y轴负方向运动,C对;a、b质点相隔3m,即相差3T/4,速度相同的质点应该在半周期内才会出现,故D错。该题答案为C。

点评 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关联判断,其特点是以波的图象为载体考查对波动这一质点“群体效应”与振动这一质点“个体运动”内在联系的理解。依波的形成机理和传播规律可分为“质点带动法”和“图象微平移法”。此外还有“上下坡法”“同侧法”等。

题型3 波的多解问题

例3 (2008年四川理综)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a、b两点相距4.42m。图2中实、虚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平衡位置在a、b两点处质点的振动曲线。从图示可知()。

图2

A.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10Hz

B.此列波的波长一定是0.1m

C.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34m/s

D.a点一定比b点距波源近

解析 由振动图象可知,振动周期为0.1s,故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10Hz,A正确;因为波速为,当n=2时,波速为34m/s,故C正确;由图不能断定波长一定是0.1m,也无法确定哪一点距波源近一些。所以答案为AC。

点评 波源振动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每隔时间厂又重复振动;波的传播则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用波长λ来表示,波源振动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介质中相距nλ的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这两方面的周期性将导致解题答案的多解性。该类试题常用来考查考生思维的严密性。

题型4 波的叠加

例4 (2008年上海理综)有两列简谐横波a、b在同一媒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2.5m/s。在t=0时,两列波的波峰正好在x=2.5m处重合,如图3所示。

(1)求两列波的周期。(2)求t=0时,两列波的波峰重合处的所有位置。(3)辨析题:分析并判断在t=0时是否存在两列波的波谷重合处。

图3

某同学分析如下:既然两列波的波峰存在重合处,那么波谷与波谷重合处也一定存在。只要找到这两列波半波长的最小公倍数,……,即可得到波谷与波谷重合处的所有位置。

你认为该同学的分析正确吗?若正确,求出这些点的位置。若不正确,指出错误处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由于上式中m、n在整数范围内无解,所以不存在波谷与波谷重合处。

点评 本题是一道辨析题,作为高考物理中的一个新题型,最近几年的上海高考题多次考到。该题型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题型5 联系实际的波动问题

例5 (2008年重庆理综)某地区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km/s和9km/s。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子H组成如图4(见下页)。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在地震仪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s开始振动,则()。

A.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图4

B.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C.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D.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解析 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些,所以纵波先到达地震仪处,所以P先开始振动。设地震仪距震源为x,则有解得:x=36km。所以答案选B。

点评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最新社会热点、身边物理,已成为近几年理综物理高考的一大亮点。本题即联系“5.12”汶川大地震考查地震波有关的知识,中等难度。

强化训练

1.(2008年天津理综)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向b传播,相距10.5m的a、b两处的质点振动图象如图5中a、b所示,则()。

图5

A.该波的振幅可能是20cm

B.该波的波长可能是8.4m

C.该波的波速可能是10.5m/s

D.该波由a传播到b可能历时7s

2.(2008年全国理综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振幅为A。t=0时,平衡位置在x=0处的质元位于y=0处,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此时,平衡位置在x=0.15m处的质元位于y=A处。该波的波长可能等于()。

A.0.60mB.0.20m

C.0.12mD.0.086m

强化训练答案 1.D 题中给出了两个质点的振动图象,从图中直接可以看出振动的振幅为10Cm,周期为4s,A错误,因为波是沿着a向b传播,所以从振动形式可以看出,b比a至少晚振动3/4个周期,满足t=nT+3,(n=0,1,2……)。

再利用

可得BC错,D正确。

2.AC 因为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且x=0处质点经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运动,故此时波形图为正弦函数图象,则,当n=0时,λ=0.60m,A项正确;当n=1时,λ=0.12m,C项正确;当n≥3时,λ≤0.066m,D项错。

标签:;  ;  

2008年高考机械波试题的分类与分析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