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传播及其应对策略研究论文

新媒体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传播及其应对策略研究论文

新媒体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传播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马 凯,叶金珠

(武汉轻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23)

摘 要: 目前我国仍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期,深入研究新媒体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传播及其应对策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新媒体环境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影响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病毒式传播的特点以及传播方式,并从传播分岔点的预判以及管理方式、智能手段、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新媒体;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病毒式传播

新媒体技术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普及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其传播信息的速度让传统的新闻媒体难以望其项背[1],互联网与新媒体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我国食物结构由温饱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人们对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和自身健康事件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新媒体具有受众广、低门槛的特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在新媒体环境中极易扩散与放大,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难以预估。因此,深入研究新媒体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传播特征与方式,探讨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控制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11月12日,省民族宗教委召开民族体育科学论文专家评审会。今年5月,省民族宗教委、省体育局联合发出《关于征集民族体育科学论文的通知》,截至9月30日,共有13个州市及4家省级单位报送了90篇论文,经初选、专家评审推荐、审定,有40篇论文入选,其中一等奖6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22篇。论文涵盖民族体育发展总体研究、民族体育事业发展研究、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研究等6个类别。

1 新媒体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影响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即因食品安全所引发的社会事件,是指与食品安全相关具有极大不确定性、发展路径和演变规律尚未明确,后果难以预测、常规防范与处置手段失效、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威胁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并需要政府解决的事件[3]。①目前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较低,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不仅引发公众的愤怒情绪,还严重影响公众的消费信心。②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发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容易被急剧放大,不仅催生公众的非理性行为,还造成社会性恐慌。

对贵铅样品进行测定,并对大量试验数据进行总结。结果发现贵铅样品中主要共存杂质元素的质量分数范围分别如下所示:铅,15.2%~75.5%;锑,1.6%~38.9%;铋,0.4%~19.5%;铁,0.2%~12.4%;铜,1.8%~6.3%;砷,1.9%~4.2%;碲,0.3%~1.8%。

传统传播模式中,传播者和接收者缺乏互动性,接收者只是被动地接受[4]。计算机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后传播时代”,新媒体下的网络传播实现了点到点的互动传播,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统一。其具有散布网状结构,各个结点均能发布和接受信息。每个用户作为一个结点,可以在各个信息传播结点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并且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讨论,由传统的点对面或面对面转换为点对点的网络型模式。

当新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从数据库中拣选事件,确定该事件的类别,获取该类事件已发生的时间序列,对该时间序列进行自适应变换后,与已知预测模型图进行匹配,选择最吻合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进行预测[10],从而实现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快速预测,寻找分岔点,及时采取措施,将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累计式的传播区别于井喷式的最大特点为其传播的过程稳定持续,因为普通大众对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关心和积极参与,使得事件不断的发酵和更新,从而使每一次传播都能为事件带来最新的动态,已了解和尚未了解事情真相的群众都乐此不疲的投入事情的传播与扩散过程中。在累积式的传播过程中,事件会出现短暂的停滞与倒退的现象,也正如马克思“否定之否定” 的原理,在政府发布权威消息之前,事情的热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呈螺旋上升的态势,最终到达一个平稳期。

变极发电方式是通过改变电机绕组的连接方式来改变电机的极数,电机的接线方式不同,极数也不同,从而电机转速也不同。一般发电时的转速是抽水时的1/2。

2 新媒体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传播

2.1 传播特点

新媒体下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病毒性传播” 特征明显,即扩散快、波及广。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传播与疾病的传播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从传播原理来说,疾病是通过接触病毒进行传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则是网民通过信息互动进行传播与扩散。在人群分类上,也有相似之处,病毒式传播一般将人群划分为健康者、感染者和隔离者,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传播过程中的网民也可被分为传播者、无知者和免疫者。

2.2.1 井喷式的病毒式传播

2.2 传播方式

创新扩散理论认为,特定的事件在社会系统成员间进行传播,传播者由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大众、晚期采用者和迟缓者组成[6]。随着各类采用者相继接受某一个真相,最终逐渐累积,达到饱和状态。

病毒性传播理论是创新理论的一个分支,病毒式的传播过程显示出一种S 曲线模式,即刚开始发展比较缓慢,一旦到达某一门槛后,这一曲线迅猛发展,也即达到引爆点,最后缓慢衰落[7]。基于此,本研究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传播方式分为井喷式的病毒式传播和累计式病毒式传播。

新媒体所扮演的传播媒介在病毒式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媒介间的相互作用是突发事件迅速传播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目前,被业界研究者广泛接受的是“扳机效应”,即媒介间的内容互动是多向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井喷式的传播背后往往藏着某种商业利益,常出现于具有商业价值的食品安全问题中。2019 年3·15 晚会上,央视曝光了餐饮品牌“外婆家” 存在使用过期食材、后厨员工工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调查视频显示,餐厅员工私自更换蔬菜生产日期,厨师脚踩在案板上,该视频一经发布,便迅速扩散,视频播放量在一夜间达到了2 000 多万,在该食品安全问题迅速传播的同时,有一些同行的竞争者故意散布谣言,如“外婆家过期食材导致顾客吃坏肚子”“外婆家将拖把和餐具放在一起清洗” 等,这些谣言使得问题进一步恶化,加快了消息传播的速度,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2.2.2 累计式病毒式传播

先由学习小组中一名进修医师负责问诊和查体,后引导小组成员提出问题,由带教医师整理后,总结出问题5个,由小组成员各自领取,每位成员要求准备问题相应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约10分钟,列5年内英文参考文献5条左右。于下一周的周四由各成员分别报告自己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期间带教医师对汇报过程中所发现问题进行书面记录。此时病例往往已经做完手术,可再次床旁问诊查体。后利用40 min作为小组自由讨论时间,最后带教医师对每位进修医师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做归纳总结,对明显的基础知识错误要进行纠正,对前沿新知识的认识要注意讲解[7-8]。

对于井喷式的传播,寻找分岔点至关重要。分叉点是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在传播过程中新的发展方向的生成点。分叉也是整个传播过程中演变的一部分,是爆发点。分叉可能带来两种后果:①带来好转的希望,即权威部门相关信息的发布,促进了事件主体间的沟通,增加事件的抗风险能力,甚至使风险消亡。②带来更糟糕的结果,比如新的谣言的出现,风险加深,传播迅速扩大。引起分叉的原因往往是可观测的,应当辨识以及应对分叉点和其带来的后果,并针对相应的分叉点及时采取措施。

如果成语中动词后面宾语位置上是个形容词,这里的形容词一般都用作名词。如:“取长补短”这个成语可以解释为一定要广泛吸收旁人的好的地方,用以修补自身不擅长的地方。也可以解释为通过学习同样事物中的优点来修补自身的弱点。“长”和“短”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指“优点”和“不足”。

分岔点即改变食品安全突发问题传播走势的结点,可以通过建立预测模型来寻找。传统的预测模型为基于时间序列的ARIMA 模型、灰色预测等,通过建立模型和填充数据得到预测变化趋势图,从而判断事件的关键结点或者未来发展趋势。

以具有代表性的2019 年3 月13 日爆发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事件为例。当时,有消息称“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给学生吃的是腐食,含有大量黄曲霉毒素导致学生长期腹泻,已有家长跳楼身亡”(后经证实为谣言)。该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并被各大新闻媒体报道。余音未落,该事件又出现新的关注热点,有家长晒出“霉变食物” 的照片(后经证实为个别家长故意摆拍),从而使事件进一步蔓延,对成都七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紧接着又爆出群众在政府门口与保安对峙的视频、温江区市民送蔬菜到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等种种谣言[8],前后历时一周,使得事件不断升级,呈累计式病毒式传播,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充分探索“互联网+”对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推进作用,深度融合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BIM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应用,促进企业设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用网络和移动终端,实现项目现场与企业管理的互联互通,完善信息化施工、运维管理体系,保障设施及系统的稳定可靠,增强乡镇供电的平稳安全(见图6)。

3 新媒体下食品安全事件传播预控对策

3.1 食品安全事件传播分岔点的预判

采用了2001-2014年共计14年的MODIS NDVI、降水、气温及生态区划数据。通过在ENVI中使用最大值合成法(Maximum Synthesis Method,MVC)对14年的NDVI数据进行处理,除去如大气、太阳高度、云层等干扰因素,计算黄土高原14年的NDVI值。降水与气温数据来自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7],黄土高原的生态区矢量数据来自中国生态系统评估与生态安全数据库[8],中国生态区的划分标准根据城市与区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国生态功能区划研究的前期基础数据,并参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具有规范性差、随意性强的特点,在事件爆发后的短时间内难以获取大量数据,无法即时做出预测并且判断出分岔点,因此,①可采用大数据技术下长期预测趋势建模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网络爬虫以及数据挖掘技术从网络上获取数据,并将搜集的数据储存到数据库。②使用基于向量空间的LP聚类算法对数据库中描述同一类事件的数据进行标记[9],形成事件集。因此,可根据食品安全突发问题的特点,通过分类方法将事件分为原材料市场安全问题、流通加工安全问题、消费市场安全问题等。③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已经分类的数据进行时间序列上的预处理,根据不同事件传播周期的特点,将数据扩展到二级分类:蓄意制造谣言引发、调查暗访引发、群众举报引发等。

根据国内相关学者的调查研究,网络舆情达到峰值的时间大多需要2 ~3 d,而食品安全事件舆情到达高峰的平均时间为1.3 d[5]。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阵地主要集中在非官方的媒体、公众号或者是个人的宣传。新媒体下的网状裂变传播使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到达影响效果的高峰。而对事件调查取证需要数个月的时间,比如“塑料紫菜” 事件在网络上传播1 个月后才有相关的专家指出其荒谬之处。调查取证与舆情传播的时间差也是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蔓延和扩散的原因之一。

3.2 食品安全事件传播的控制对策

3.2.1 加强前置管理

对于累积式传播,前置管理是一个十分有效的管理理论,可以将处理突发性事件转变为预防突发性事件。在食品安全突发性事件累积式传播的过程中,融入前置管理方法的目的是由政府实施跳跃式的管理措施,规范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行为,减缓或者尽量避免累积式传播过程中出现停滞或倒退现象,从而防止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累积高涨和次生舆情的频繁出现[11]。政府通过采用前置管理的手段,可以有效促进累积式传播过程的进化,使突发性事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达到平稳期。

3.2.2 建设数据智库

智库又称为智能团,也即专家系统,是利用互联网海量储存的特点将各学科专家学者的智慧和才能聚集起来,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可以提出尽可能满意的方案[12]。本研究认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智库包括智能团和管理库两部分:①智能团。将处理食品安全突发性事件领域的专家学者聚集到一起,为政府处置相关事件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咨询参考服务。②管理库。利用NoSQL 记录每一次食品安全突发性问题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经验等非结构性数据,为下次处置相同或相似的事件提供参考。

3.2.3 完善网络立法

新媒体环境下,完善信息网络的法律是当务之急。完善网络立法至少应当包括明确管理职责、出台专项法律以及网络信息实名制3 个方面。①“明确管理职责” 就是要将网络管理部门与网络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可视化、合理化。只有通过完善法律体系来协调各管理部门与使用者之间的权力与义务,才能有效避免管理部门间的职责重叠。②“出台专项法律” 是指颁布有针对性的法律规范新媒体环境下的互联网行业或互联网经济活动,例如《互联网公关法》,网络公关是防范网络负面舆论扩散的重要手段,从法律层面去规范不良的网络公关行为,发挥网络公关的作用,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进行有力的管控[13]。③“网络信息实名” 是指对参加网络活动的网民进行实名化的认证。互联网给许多内心不满或者想要肆意发泄情绪甚至是故意散布谣言来谋取利益的网民提供了平台,推行全面实名制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减少负面消息带来的社会影响,真正凸显网民的力量。

4 结语

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关系着我国近14 亿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14]。在新媒体环境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若缺乏及时的预控,不仅对企业有致命的打击,而且会给政治与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本研究分析了新媒体对食品安全突发性事件带来的影响,深入剖析了食品安全问题病毒式传播的特点与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下食品安全事件传播预控对策。未来的研究应当用定量化的数学方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食品安全传播分岔点的预判精度,并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余 超.浅析新媒体短视频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应对措施[J].记者摇篮,2019(2):19-20.

[2] 叶金珠,陈 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及其社会影响——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32(12):72-77.

[3] 叶金珠,陈 倬.新媒体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演变机制研究[J].电子政务,2015(5):26-33.

[4] 杜 娟.网络谣言传播机制与治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5.

[5] 杨 林.网络舆情传播特征及其规制策略研究——以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2(27):4-6.

[6]EM Rogers.Elements of Diffusion,in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M].New York:Free Press,1994.

[7]Borgatti SP,Foster PC.The Network Paradigm in Organizational Research:A Review and Typology[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29(6):991-1013.

[8] 张萧然.成都七中食品安全事件:反思家长造假背后的逻辑[EB/OL].(2019-03-19)[2019-09-06].https://www.yuncaijing.com/news/id_12502259.htm.

[9]Ramage D,Heymann P,ManningC D,et al.Clustering the tagged web[C]//WSDM 09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acm Intem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search and Data Mining,2009.

[10] 高 辉,王沙沙,傅 彦,等.Web 舆情的长期趋势预测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40(3):440-445.

[11] 张 军,王芬芬.数据仓库技术在高校数据统计与分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9,9(3):129-132.

[12] 王凤香,张真真.虚拟世界中网络舆论的功能及其导控对策分析[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6,33(5):11-15,30.

[13] 刘鹏瑞.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机理及引导策略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8.

[14] 黄凯宸.把控食品安全问题 解决消费者“心病”[J].中国商界,2019(Z1):30-31.

Study on the Dissemination of Food Safety Emergencies and Its Coping Strategies under New Media

Ma Kai, Ye Jinzhu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3,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still in a period of high food safety risk.It i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dissemination of food safety emergencies and its coping strategies under the new media.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on food safety emergenc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ral transmission of food safety emergencies and its mode of transmission are deeply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prediction of communication bifurcation point, management mode, intelligent means, laws and regulations.

Key words: New media; Food safety emergencies; Viral transmission

中图分类号: G206

doi: 10.16736/j.cnki.cn41-1434/ts.2019.21.05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蔓延网络及阻断机制研究”(编号:71403200)。

作者简介: 马 凯(1997—),男,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通讯作者: 叶金珠(1980—),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突发事件蔓延机理。

标签:;  ;  ;  ;  

新媒体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传播及其应对策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