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格行为与产业经济效益_需求曲线论文

企业价格行为与产业经济效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率论文,产业论文,价格论文,经济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市场经济中,也存在价格刚性的现象。产生价格刚性的原因有:政府对价格的管制;市场结构的垄断性;信息不充分以及契约和交易费用等因素。价格刚性扩大了最初的供求差额,使总供求在较低产出水平上强制实现均衡。其后果是:加剧了市场短缺或过剩现象;延长了新均衡的实现时间;恶化了产业经济效率。本文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一条提高产业经济效率的新思路——从政府管制、市场结构和信息三方面采取措施以增强价格灵活性。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价格行为是一种市场行为,市场机制在企业价格决定和变化中起主导作用。价格刚性的客观存在表明企业的价格行为缺乏竞争性,为什么存在价格刚性以及它对产业经济效率的影响,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企业价格行为与市场均衡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市场需求变化了,企业并没有立即相应地变动价格;市场需求没有变化,成本增加了,企业却相应地提高价格。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价格的变动,可是,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价格的变动在时间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并不一定立即引起价格的变动,价格变动通常滞后于供求关系的变化。从企业行为的角度说,企业的价格变动行为不是连续的,不是供求关系每次微小的变动都会引起企业在价格上作出反应,而是供求差额达到一定程度、经过一段时间,企业明显感觉到市场短缺或过剩的压力时,它才会变动价格。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变动在时间上是分离的,在这分离期内,可以认为价格是不随供求关系而变化的。学者们根据这种现象,认为现实中的价格是“粘性”或“刚性”的。〔1〕

(一)需求增加、供给不变时,价格刚性的影响

在图1中,D[,1]、D[,2]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E[,1]、E[,2]和E[,3]为供求均衡点。

初始状态,需求曲线为D[,1],市场均衡点为E[,1](Q[,1],P[,1]);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需求增加(由于增发通货以及其他原因),新的需求曲线为D[,2]。(1)如果价格不变仍为P[,1],这时的需求为Q[,2],而供给仍是Q[,1],需求大于供给,差额为(Q[,2]-Q[,1])。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均衡点仍是E[,1](Q[,1],P[,1]), 这是一种强制均衡,表现出来的是短缺现象,如强制储蓄,结余购买力大量增加;排队、抢购等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企业明显感觉市场短缺时,才开始涨价,随着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初期的供求差额(Q[,2] -Q[,1])开始减小,直至新的均衡点E[,2](Q[,3],P[,2])。(2 )相反,如果价格是完全灵活的,需求曲线从D[,1]移到D[,2],价格立即从P[,1]上升到P[,2],初期的市场供求差额为(Q[,3]-Q[,1]),在价格上升的同时,供求差额(Q[,3]-Q[,1])立即开始减小,迅速到达新的均衡点E2(Q[,3],P[,2])。这一对比分析的结果告诉我们:在需求相对于供给增加时,价格刚性扩大了最初的供求差额;把均衡强制在低产出水平,加剧市场短缺现象,且延长了新的均衡的实现时间。

图1 价格刚性、需求变化与总供求均衡

(二)需求减少、供给不变时,价格刚性的影响

把图1中的需求曲线D[,2]看作为初始需求曲线,这样图1 就可以用于这一部分的分析。

初始状态,需求曲线为D[,2],市场均衡点为E[,2](Q[,3],P[,2])。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需求减少(由于实施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及其他原因),新的需求曲线为D[,1]。(1)如果价格不随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仍为P[,2],那么对应于价格P[,2]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分别为Q[,4]和Q[,3],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差额为(Q[,3]-Q[,4])。在价格未变的情况下,市场均衡点只能是E[,3](Q[,4],P[,2]),在E[,3]点的均衡和上一种情况下分析的一样,是强制均衡(短边均衡),市场上表现出来的是过剩现象,如生产厂家产品积压、商业库存增加,社会上大量生产能力闲置浪费等等。经过一段时间后,企业明显感到过剩的压力,才开始不得不降价,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初期的供求差额(Q[,3]-Q[,4])开始减少,直至达到新的均衡点E[,1](Q[,1],P[,1]),过剩现象基本消除。(2)如果价格是完全灵活的,随着需求曲线从D[,2]移到D[,1],价格也立即从P[,2]下降到P[,1],那么,在供求关系变化的初期,市场供求差额为(Q[,3]-Q[,1]),供给大于需求,在价格下降的同时,供求差额即开始缩小,迅速达到新的均衡点E[,1](Q[,1],P[,1])。 这一对比分析显示:在需求相互对于供给减少时,价格刚性扩大了最初的供求差额;把均衡强制在较低的产量水平,加剧了市场过剩现象,且延长了实现新的均衡的时间。

从长期来看,市场价格的波动由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决定,价格的波动情况反过来对市场供求又有调节作用,在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情况下,灵活性的价格和刚性的价格对市场供求的调节作用显示了较大的不同。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供求关系是经常变化的,如果价格是完全灵活的,市场供求关系在变化中也就连续地趋向于新的均衡,因此,如果政府宏观调控得力,不发生人为的供求严重缺口,价格灵活性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所以,可以得出结论,价格灵活性有利于提高产业经济效率,反之,价格刚性扩大了最初的供求差额;使市场供求在较低产出水平上强制实现均衡,加剧了市场短缺或过剩现象;延长了新均衡的实现时间,因此,价格刚性恶化了产业经济效率,且价格刚性越严重(价格固定时间越长,企业对供求关系变化越不敏感),对产业经济效率越是不利。

当然,最初的供求关系变动不一定与价格刚性有关,且这一变动的程度对产业经济效率也有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价格对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外,政府经济政策对市场供求也发挥着调节作用。但是,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肯定地说,价格刚性恶化了产业经济效率。

二、价格刚性的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中,关于价格刚性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政府管制价格方面的原因

所谓政府管制价格就是价格的决定和调整不是通过市场而是由政府来决策。由政府管制的价格不会也不能及时地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于是这些价格就出现了刚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管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存在自然垄断产业。对于非自然垄断产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平均成本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是自然垄断产业很特别,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产品平均成本持续下降,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一直不上升。由于自然垄断产业具有成本持续下降的特点,生产越多、平均成本越低,因此,从社会利益的角度考虑,这种产业只能由一家企业垄断全部生产,社会需要多少,该企业就生产多少,以便把平均成本降到最低。一般认为电力、煤气、自来水、邮电通讯等都是自然垄断产业。但是,在这些自然垄断产业中,如果允许企业自由定价和调价,则完全垄断企业就可能凭借其垄断地位制定并维持垄断价格,同时降低服务质量。结果,垄断者获得垄断利润,但资源配置效率则因此而下降,消费者利益也受到损害。因此,既要获取规模经济又要反对垄断,政府就必须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直接管制,以规范垄断企业的市场行为,达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的目的。直接管制的内容之一就是对自然垄断产业的价格水平进行管制,由政府决定和调整价格。在实践中,政府决策的依据一般是成本,多数国家采用平均成本定价和调价政策,按平均成本定价,从政策角度说,既使企业获得了正常利润,能够稳定地向社会提供产品,又不会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另外,在非常时期,如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以及战争时期,政府出于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将不得不对一些商品实行临时性的价格管制,这是特殊情况。

(二)市场结构方面的原因

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是各种程度竞争与垄断混合的市场结构,单个企业是不同程度的竞争者和垄断者,都有或多或少地控制价格的能力。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决定价格刚性程度的基本因素是: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一方面,企业的行为对其他企业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企业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其他企业反应的程度,这两个方面是基本一致的,是从不同方面说明一个问题。如果企业之间相互依赖程度比较高,各个企业的调价行为就会在相互间产生连锁的影响,这就使企业的价格行为多了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给其他企业产生的影响以及其他企业对此做出的反应。相互依赖程度越高,这个决定因素的影响就越大。下面我们来分析现实中比较明显地存在相互依赖性的一类市场——寡头垄断市场。

图2 寡头的弯折需求曲线

寡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弯曲的折线。在图2中,P[,k]为寡头市场的现行价格;DD[*]为价格上升时的需求曲线,D[*]D为价格下降时的需求曲线,DD[*]D为弯折需求曲线;MR[,1]为价格在P[,k] 以上的边际收入曲线,MR[,2]为价格在P[,k]以下的边收入曲线;MC为边际成本曲线;MC[,k]为寡头产量在Q[,k]时边际成本。

由于寡头面对的是弯折需求曲线,因此,他的边际收入曲线出现了一个缺口,缺口在和弯折需求曲线的折点对应处,就是缺口对应于价格P[,k]和产量Q[,k]。〔2〕我们知道,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寡头将根据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MR=MC)来决定产量和价格。由于在图2 中边际收入曲线存在缺口,因此,决定产量和价格的等式(MR=MC)就变成:

MR[,C]>MC[,K]>MR[,D] (1)

从Q[,K]点开始,如果增加产量,那么边际成本将大于边际收入; 如果减少产量,那么节约的边际成本将小于失去的边际收入,因此,在价格为P[,K]产量为Q[,K]时, 寡头的利润最大化, 此时的边际成本为MC[,k]。

当寡头把产量和价格定在Q[,K]和P[,K]以后,市场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假如这个变化短时间内不是很大(一般情况下经常如此),那么,可能引起的边际收入曲线变化幅度就不会太大,也就不会改变不等式(1)中的关系。显然,只要不等式(1)依然成立,企业就不会调价。

据图2及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做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随着产业内企业数目的增加,企业间的相互依赖性减少,因而,企业涨价和降价的不过称性减弱,需求曲线的弯折度也就小了。弯折度小了,边际收入曲线的缺口也就相应缩小,从而价格的刚性程度也就减弱。这个推断与我们对现实的观察是比较一致的,实际中大企业间较少开展价格竞争,而更多地采用非价格竞争手段,如产品创新、广告、创品牌、实施产品差别化,等等,但小企业一般较多采用价格竞争手段,它们随行就市、薄利多销、灵活调整价格。

(三)信息、契约及交易费用方面的原因

1.信息不充分的原因

价格完全灵活要有一个假定前提,企业能及时准确地获得全部有关价格的信息,遗憾的是,这个假定是不真实的。现实中信息是不充分的,这是价格刚性的又一个原因,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 )现实中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成本加目标利润定价和调价方法。就是说成本比供求关系对企业的价格行为影响更大。原因就是,由于信息不充分,一般企业不可能掌握所有有关需求和价格变动的信息,不可能确定准确的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曲线,以经验数据为基础的成本加目标利润则是实用可行的方法。

(2)企业不可能了解到其竞争对手的所有有关价格决策的信息, 在难以准确把握竞争对手价格行为的情况下,企业的调价行为不能不慎重;同时,企业降价时一般不可能把这个信息通知给所有顾客,企业对降价的期望值不会达到理论上计算的水平,故在供求关系变化不大的时候,企业就不会调价。

(3)对于需求的变动,企业一开始可能不能充分了解其原因, 他必然要观察一段时间,只有当其确认了需求变动的原因和后果时,他才会采取相应的价格行为。

2.契约和信誉方面的原因

(1)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 企业一般都与购买他们产品的顾客签定明确的合同,包括价格协议,价格协议在它的期限内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稳定价格的作用。

(2)由于竞争,企业有一种动力, 通过控制成本稳定价格来提高其声誉,巩固其与顾客的相互信任关系。企业不会因需求的一点增加就马上涨价,这样做会损害企业形象。

3.交易费用的原因

企业调整价格无论是涨价还是降价,这种行为本身就有一定的花费,诸如获取有关信息、把调价的情况通知给分销商和消费者,以及印制新的价目表,等等,企业都要花钱。如果供求关系的变动不大,企业调价后的收益不足以弥补调价行为本身的支出,企业就不会调价。

三、增强价格灵活性的对策建议

价格刚性与产业经济效率的关系已经被揭示,而且企业价格行为的刚性问题在我国也是客观存在,由此,我们得到一个重要启示:采取措施增强价格灵活性,以提高产业经济效率。

(一)政府管制价格方面的对策建议

70年代以后,美国、日本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一些自然垄断产业放松了管制。〔3〕为什么要放松管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原来的一些自然垄断产业内已经具备了几个企业并存互相竞争的技术经济基础,或者说替代产品有了很大发展,自然垄断产业面临来自外部的巨大竞争压力。因此,就有可能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竞争机制代替或部分代替政府管制。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对一些自然垄断产业放松管制的可能性,放松管制的必要性来自于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增强价格的灵活性;二是可以减少政府的管制成本;三是可以提高原来的被管制企业的经济效率。许多经济学家,例如施蒂格勒,都曾指出了政府管制所带来的企业无效率问题。〔4〕

我国是否要对一些自然垄断产业放松政府管制,从目前情况看,我们认为,铁路运输和电信产业已经具备了逐步引入竞争机制的条件。从交通运输大产业来看,由于产品(服务)具有明显的替代性,铁路运输遇到了来自其它交通运输产业,主要是公路运输业的强有力竞争。据中央电视台1997年2月间的一个报道,自1996年以来, 我国东北的几条主要铁路干线的客源大量分流,一些新型空调列车平均载员只有定额的70%~80%。广深铁路和广深高速公路、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此类情况在全国其它地方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电信产业,主要是由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具备了引入竞争机制的技术基础。7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微波通讯技术、光纤通讯技术等高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电信产业——通过电子技术将信息内容(以声音为主体)原封不动地进行传输的产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使电信产品(服务)呈现多元化格局,新技术的应用也显著降低了一些产品的固定成本,从而,电信产业内相互替代的产品之间就具备了引入竞争机制的可能,而且一些产品的经济规模也明显下降,进入障碍相应降低。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电信服务的需求猛增,市场容量显著扩张。这些情况表明,电信产业已初步具备了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技术经济条件。在这两个产业引入竞争机制,放松政府管制的必要性更是十分明显,除了减少政府管制成本、增强价格灵活性之外,对于提高这两个产业内企业的效率则是一剂治本良药。从现象上看,这两个产业中干部、职工的待遇明显高于一般竞争性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但是其服务质量却不尽人意,社会上对此早有批评,可见产业内的无效率问题显然高于一般竞争性产业。

如何放松管制,基本原则应该是:首先要增强产业的竞争性,然后放松价格管制。目前,比较可行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对电信产业来说,减少人为的进入管制,降低政策性的进入障碍,就是增强潜在竞争压力。对现在的电信产业进行重组分解,形成几个相互独立、互相竞争的寡头企业。铁路运输产业逐步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经营的铁路公司,这些公司必须采取承包或股份制经营模式。这两项工作初见成效以后,国家就要逐步放松对它们的价格管制,可以分两步,首先,国家规定最高限价或价格浮动范围,把定价权和调价权下放给企业;然后,产业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竞争机制、供求关系基本均衡以后,完全放开价格,由企业自主定价和调价。

(二)市场结构方面的对策建议

市场结构的垄断性越强,价格刚性也越强,因而增强市场结构的竞争性,将会起到增强价格灵活性的作用。市场结构包括企业规模及其分布(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及企业进退情况三个基本因素。从实际出发,我国现在基本不存在超规模经济的垄断寡头,各个产业的集中度普遍较低,所以,增强市场结构竞争性的政策措施,主要应针对产品差别化和进入障碍。造成产品差别化的原因有产品的物理性和服务性差异、地理位置差异、消费者主观偏好以及广告等特殊促销活动所造成的产品差异。我们认为,前面几个因素难以成为政策实施的对象,政策可以主要针对广告,以减少产品差别化的垄断性效果。因此,从我国市场结构的现状出发,通过增强市场结构的竞争性来增强价格灵活性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降低进入障碍,增强潜在竞争压力,开拓国际市场,减少企业间的相互依赖程度。

除了现有企业的竞争之外,产业的进入障碍越小、产业内现有企业面对的潜在竞争压力(进入者加入竞争)就越大。作为政府政策,最好是维持最低限度的对产业进入的管制,尽可能减少对进入的人为限制。8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Baumol)提出了可竞争市场结构理论(Contestable Marker Structure)。〔5〕在鲍莫尔的理论中, 最重要的假定就是市场进退无障碍,他证明了,在进退无障碍的市场结构中,经济效率可以达到最优。西方有学者认为,可竞争市场结构理论无太大的实践意义,因为现实中不存在进退无障碍的产业。但这一理论却给人们一个重要启示,潜在竞争的压力对于增强现有企业的竞争性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间的相互依赖度与市场容量的大小有很大关系。从趋势上看,我国的大企业走国际化经营之路势在必行,作为政府政策,应该大力引导支持和组织我国的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企业面对的市场容量扩大了,相互间的依赖程度也就必然会下降。

第二,促进广告的竞争性效果,限制其垄断性效果。

广告的最基本功能是通过传媒把有关企业和产品的信息通知给广大消费者,是传播一种关于企业和产品的信息。如果广告仅仅只向消费者提供真实的信息,不带有主观色彩,是一种“复制”式的通知信息,那么效果如何呢?(1)消费者减少了搜寻成本, 能更好地在替代产品间进行选择,获得最满意的产品;(2)价格弹性显著提高, 因而市场的竞争性增强;(3)由于需求更富于价格弹性, 因而利润最大化价格较低,进入变得容易,潜在竞争的压力增强。总之,广告具有增强市场竞争性的效果。然而,另一方面,任何企业做广告都不可能是完全客观的,都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色彩,即使他发布的信息是真实的,但都在尽力宣传自己产品的优点,意在劝说消费者购买本企业产品。如果只考虑广告的“劝说”作用,那么其效果如何呢?(1 )容易误导消费者的选择,使他们认为广告做的多的产品就比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好;(2 )影响了消费者的偏好,产生品牌忠诚,因而减少了市场的竞争性;(3 )过多的劝说性广告对进入者来说是一种“噪音”,噪音越大,进入者必须把声音喊得更大,消费者才能知道他的存在,他才有可能进入市场,这种噪音就是一种进入障碍,它限制了潜在竞争。所以,广告又有垄断性的效果。广告具有竞争性和垄断性的双重效果,其原因在于企业做广告所传播的信息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两个方面。

我国零点调查公司1996年底发布了一项调查报告〔6〕, 该报告说我国消费者认为现有的广告中大约只有1/3左右的是可以相信的,另有2/3左右并不可信。这是零点调查公司对全国主要大城市的消费者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该公司1995年3月也做过类似的调查, 当时我国消费者认为可相信的广告占广告总量的42%左右。这些调查报告从消费者的角度说明我国广告的“劝说”性质是明显存在的。我们认为,现在有必要把限制广告垄断效果的问题提出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增强广告的信息通知作用,减少广告的劝说作用,当然不是直接限制企业,不准企业去“劝说”,而是从宏观上采取措施,抵消这种“劝说”作用。在不干预企业合法广告行为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发布全行业的有关信息,包括行业内企业的基本情况、品种规模、技术经济指标、市场价格等,这些信息要完全复制式的客观公正;(2 )对于一些体验性商品,要定期对消费者进行抽样调查,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反映消费者的要求;(3 )加强对消费者进行商品和服务的消费知识的宣传。上述工作应该由政府有关部门,如工商、物价、技术监督和现在的企业主管部门,以及一些民间性的组织,如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来承担,不能由赢利性的组织来承担。

(三)信息方面的对策建议

根据前面关于价格刚性原因的分析,由信息不充分、契约、信誉以及交易费用所引起的价格刚性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且有些因素从微观上看也是有积极作用的。我们认为,引起价格刚性的契约、信誉以及交易费用原因不需要也不可能解决,作为政府政策只能是尽量减少由于生产者获取信息不充分而导致的价格刚性。

1.改变传统的商品交易会、订货会式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使企业只能间断地了解市场供求关系。可在全国性的交通枢纽、商品集散中心建设和完善若干个辐射全国的国家级的商品批发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在一些地区性的交通枢纽、商品集散中心建设一批辐射全地区的商品批发和零售市场,以及商品期货市场。这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交易的长期性,将使企业能更快更好地了解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变化情况。

2.加快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的步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健全本行业的资料情报网络,搜集有关国内外产品市场、科学技术、经济发展趋势等各种信息,向企业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服务。行业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一种民间的社会经济团体,它主要是对各个细分类的行业实施管理,有效地解决单个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发布应当是行业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包括:(1)做好行业内的企业调查及基础资料的统计工作, 使行业内的企业对本行业的基本情况心中有数;(2)办好行业性的信息刊物, 使它成为行业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3)定期举办信息发布会, 请有关单位到会发布最新信息。

注释:

〔1〕参见[美]罗伯特·霍尔, 约翰·泰勒著:《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与价格调整》第一章、第五章和第十四章,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

〔2〕证明过程

设图上下部分需求曲线的函数分别为:

所以,边际收入曲线和需求曲线有相同的截距,但斜率的绝对值前者是后者的两倍。

〔3〕参见[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 胡欣欣等译校,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4〕Stigler and Friedland:"What Can Regulators Rgeulate:The Case of Electricity,"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5,PP1~16.(1962).

〔5〕W·J·Baumol:"Contestable Market:An Uprising in theTheory of Industrial Struetur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 72,(1982年3月)PP1~15.

〔6〕参见《市场与人口分析》,1997年第1期。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企业价格行为与产业经济效益_需求曲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