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现状及前景分析论文_江登笠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现状及前景分析论文_江登笠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德阳供电公司 四川省 618000)

摘要:电力系统配电网的良好发展,有助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的正常化,在当前的电力改革背景下,要加强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目标的实现。只有在电力系统配电网实现了自动化目标,才能更好地促进人们生产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故此,加强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前景

1导言

就目前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而言,虽然其在发电厂、智能变电站以及电力调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因投入资金的欠缺等方面原因,该技术长期集中在电源及电网建设中,而忽略了其在电力系统配电网中的应用,导致配电网因设备老旧、技术落后等方面原因严重制约了自身运行的安全稳定性,直接影响了我国电力系统供配电的可靠性。因此,有必要加强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配电网中应用研究,实现电力系统配电网的自动化发展。

2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内涵和功能

2.1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内涵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主要是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通信等技术加以综合性的应用。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以及事故进行监护和保护等,主要是对配电网系统正常化运行的保障。以往在配电网的管理和故障维修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并且在效率上也比较低。但是在自动化的配电网作用下,就能对故障进行自动监测,管理的效率也有着大幅度提升,这样对整体的电力系统发展有着促进意义。

2.2功能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配电网中的应用是实现配电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技术支撑,同时也是优化配电网结构,提高配电网供配电能力的重要技术前提,就其在电力系统配电网中的应用功能而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在线监测及数据搜集功能

即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配电网中的应用不仅能实现对配电网的全面监控、全过程连续性远程监控,实现对配电网供配电过程中各项电流电压数据信息的搜集,同时还可集成先进的信息交流及反馈控制系统,实现配网中电压电流数据的双向交流,进一步完善配电网的在线监测及数据搜集体系,方便相关工作人员随时查看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2.2.2馈线自动化功能

电力系统配电网中该功能的实现使得配电网具有一定的“自愈”功能,对于进一步保障配电网的运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该功能具体是指,在电力系统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可将自动化技术中的广域测控技术应用到配电网运行状态的监测中,这样以来,自动化监测系统一旦发现配电网运行中存在的故障问题就可及时作出反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进行故障的自动诊断和自动修复或者是缩小故障的影响范围,起到降低配电网运行故障负面效果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停电管理的自动化功能

将自动化技术运用到电力系统配电网中,则可实现对电网运行数据等方面信息的搜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配电网停电的自动化管理,即依托自动化技术而成的停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其所搜集的相关数据,对停电故障的原因、位置等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并及时判断出停电范围,提供相应的供电恢复信息等,为故障维修人员提供相应的工作便利性。

3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现状

近些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电力系统的配电网升级改造的力度也有了进一步加强,在这一重要发展时期,电力系统配电网的自动化目标实现就比较重要。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电力系统的配电网中的应用以及作用的发挥也比较突出,通过配电网自动化目标的实现,就能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受到传统发展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电力系统配电网的管理一直处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发展阶段。对电力系统配电网的管理经费的投入相对较低,这样就不利于配电网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地域广阔,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由于经济原因的影响,所以一些地区的配电网技术发展速度还比较缓慢。在配电网的设备更新方面没有跟上经济发展水平,从而比较容易出现供电的可靠性差以及效率低等方面的问题。随着我国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力度的加大,大部分地区实现了电力系统的配电网自动化控制功能,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无人值守变电站等相应的问题。对此,要充分重视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将自动化发展作为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从整体上改善优化我国的配电网结构。

4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

4.1面向的设计技术

配电网是按照变电站、馈线、开关或变压器及负荷分配输送电力的网络。配电网中的每个馈线都是一个变电站,从而成为一个管理节点,并由联系人管理节点。通常情况下,每个变电站的节点不能通信,因为只有节点属于相同的馈线才需要进行通信。然而,当网络重构时,当节点需要与网络中的节点进行通信时,就需要通知节点。在允许的接触节点进行通信时,不同变电站的节点可以与节点进行通信。网络管理节点是馈线的第一个子站。该技术是面向对象设计,有利于网络的不断扩展。

4.2节点全网漫游技术

从理论上说,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有可能与网络中的其他节点进行通信。在自动分配系统中,每个节点对应于馈线的管理节点,以及与管理节点的通信。如果某一节点A不能够与其管理节点进行通信,网络会自动校验节点,如果节点被发现为丢失状态,该系统将改变继电器,这时由管理节点搜索。当管理节点无法搜索节点时,它会向网络中的联系人节点报告,即完成漫游请求。该漫游请求将被报告给变电站侧的通信管理节点,从而管理节点重新注册一个新的节点漫游。成功注册后会发送到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通知相关的变电站,从而实现全网节点的漫游。

4.3自动设置中继技术

在软件设计当中对NDLC中继节点设置了转发、接收信息的功能模块,使其既能够成为一般结点,又能够实现信息的转发与接收功能。设计中对于NDLC中继节点采用了数字信号,信号可以在网络上无失真传输,因为信息的传输是频率低,所以网上通信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如果网络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可以实现通信,网络中的节点可以互相通信,利用自动中继技术解决通信距离问题。

5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目标的实现是系统性的工程,并且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多,需要很高的技术性。所以在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目标实现方面要阶段性进行,在每个发展阶段都要有不同的方案加以应对。例如在初级阶段的发展中要充分重视变电站自动重合闸的保护工作以及线路的自动开关设置的相关工作,并要进行有效完善。到了第二阶段就要在通信控制等相关的设备方面进行增设,然后对电力负荷进行科学的调配等。到了第三阶段就要完善和强化配电管理中心方面的建设工作。随着我国的科技以及经济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电力系统的配电网自动化成为发展的热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得配电网自动化战略有了相应的优化,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重视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中的资金及技术等方面的保障。并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技术,科学地制定发展规划,将电能的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海燕.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4:165-166.

[2]白茂楠.浅论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04:246.

论文作者:江登笠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现状及前景分析论文_江登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