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也在迅速发展,水利施工新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可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同时,新技术的出现为水利工程节约能源、优化工程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基于此,本文对水利施工新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利施工;新技术;应用
1水利施工新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1.1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涉及方面广,程序步骤繁多,其施工情况对周边环境以及周边环境的经济与社会生活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水利工程的操作基础水资源具有特殊性,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垃圾等处理较为复杂,对河流及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先进的水利施工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建筑垃圾的污染。如绿化混凝土技术,可以在确保施工基础上充分保障绿色植物的生长环境,降低对河流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1.2提高工程质量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需求也在增加,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水利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要求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新标准的要求,水利工程应不断创新技术,提高自身工程质量标准,完善自身建设机制,进一步保证人民生活质量。
1.3降低施工成本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项目巨大,需要大量的资金储备,如不同种类的建设材料资金储备、施工人员的工作资金、机械设备的购买资金等。且水利工程施工周期长,人员需求多,其中也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这些都需要可观的资金储备。为有效节约控制成本,应采用各类新技术,在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也提升效率,较少人员的工作量,节约时间,最终降低成本。先进技术的作用旨在优化施工程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因此先进技术的不断探索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是必要的。
2水利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2.1防水复合材料新技术
由于水利工程自身的特殊性,一般材料无法满足施工的防渗要求,从而造成对河流及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新型防水复合材料技术的出现,有效改善了这一情况。防水复合材料采用纳米技术,通过Na基膨胀土的添加使其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具有高度防渗漏工程的复合型材料,尤其对重要部位的防渗工作起到了重要保护作用,整体上降低了施工的环境破坏程度,提高了施工工程质量。与一些传统材料相比,复合型材料还具备质量轻、操作简便等特性,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2.2GIS和GPS新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是水利建设中的两项新技术。GIS技术实现了施工对象的地理信息采集、描述和动态监测。动态信息和相应的数据可以及时保存,使施工过程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和可视化。GPS的原理是全球卫星对地理坐标的全方位定位。该技术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是解决施工不方便、测量不准确等问题。GPS所提供的三维数据信息不仅保存得很好。部分人力物力资源,同时也为建设高质量的完成任务提供保障。
2.3混凝土碾压技术
混凝土仍是水利工程中的一种重要材料,其施工也是一个关键环节。将新技术应用于混凝土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其中一种是混凝土压实技术,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结构的大面积压实,提高了结构的密实度,从而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二是将其应用于坝体的浇筑和砌筑,方便了浇筑施工,明显提高了坝体的强度。此外,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控制等优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
施工材料的选取决定着工程质量,在水利施工时,更要考虑其环保性。现代碳纤维复合材料土工膜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施工建设,其材料自身较为环保,环境污染小,是建设水利工程的优良选择。土工膜以其塑料薄膜的不透水性,隔断土坝漏水通道。又由于自身具有较大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可以承受水压适应坝体变形,改善了坝体缝隙问题。在施工上,土工膜材料重量轻、操作简便、使用寿命长,被广大水利施工部门一致认可。
2.5堤防工程和地基处理新技术
堤防加固在防洪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竖向防渗墙是防洪工程的新技术之一。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该技术可分为四种类型:位移法、高喷法、挤压法和深层搅拌法。在地基处理新技术方面,以防渗帷幕灌浆法为主,适用于地基中不规则岩体,能有效地保证岩浆均匀分布,是地基处理新技术的有效手段。应用不仅为工程建设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
2.6绿色混凝土技术
影响水利工程使用寿命的因素是其强度和稳定性,以及混凝土厚度的增加。保护结构和保护层的安装是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的传统措施,但存在着成本高的问题。绿色混凝土技术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原理是:为了达到环境保护效果,它是在混凝土路径中填充植物的孔洞,充分发挥混凝土和绿色植物在保护中的不同优势。在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是:不规则孔径混凝土的预制,以提高其耐久性,并在孔隙中填充合适的土壤和肥料,以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
2.7预应力锚固
该技术以混凝土为基础,稳定了支撑结构。该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需要精确计算其尺寸和方位,以及一定的回弹力。预应力锚固的优点在于,它不仅可以稳定混凝土和坝基,而且可以稳定固定的不动建筑物,也可以稳定移动的建筑物。但应注意的是,该技术的应用应与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盲目使用。由于技术本身的巨大作用,它已成为现阶段水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2.8大体积压实技术
混凝土是水泥、沙子、砾石等颗粒材料的混合物,在工程建设和水利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本身具有显著的优点,首先,材料是由各种材料混合而成,其自身的耐压性非常显著;此外,其工作方式相对简单,耐腐蚀性明显,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质量压实技术是一种混合形成的干硬混凝土,碾压技术对其强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除了能保证强度,还能达到材料的抗渗、耐酸等目的。
3水利施工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3.1水利施工信息化
现代社会是信息多元化的社会,水利工程也面临着信息化革命。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被广泛应用,目前水利工程在部分施工方面采取了计算机技术,提高了水利工程施工的效率。
未来水利工程发展趋势将进一步趋于信息化,如水质情况实时监测通报信息系统、水资源事务管理信息系统、突发情况信息处理系统等,最终达到水利施工的全面信息化。信息化使得水利工作更快更便捷地进行,也使得工作人员对情况掌握更为全面,从而更加及时地针对突发情况作出合理解决方案。
3.2水利施工现代化
水利工程施工流程复杂,传统施工方法弊端众多,未来水利施工将实现现代化。水利施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与水利工程实际情况,采取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机械设备,对施工过程进行现代化管理,进而实现施工的高效性。现代社会通信技术与监控技术水平较为发达,未来水利施工在现场控制上也会借鉴这些技术,实现施工的实时监测。
结语
目前,由于新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良好应用,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新技术的应用仍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应积极探索新技术,以提高水利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瑶.浅谈水利施工新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141.
[2]王涛.水利施工新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5):130.
论文作者:张玉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水利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新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技术论文; 材料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