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柔性管理的内在特征_柔性管理论文

论当代柔性管理的内在特征_柔性管理论文

论当代柔性管理的固有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柔性论文,当代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到管理,常常有人产生一种错觉:一是言必称西方,二是行必重刚性。似乎这是西方人的“专利”,与东方人无缘;似乎管理就是发号施令,必须言听计从。然而,自本世纪60年代起,这种思维的定势被打破了,有着东方文化背景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上的崛起,引起了世人的思考。人们从“日本第一”、“新加坡奇绩”和“台湾经济起飞”的背后,不仅看到了西方管理的痕迹,而且发现了东方文化的浓重色彩。“东方不败”的现实令许多人难以接受,却又无可奈何。于是,聪明者转而对研究东方式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们终于发现,在传统的管理背后还有另一个广阔的领域——柔性管理。即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在当今中国,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教育家、企业家对柔性管理愈来愈重视,他们不仅对柔性管理寄予热切的期望,而且对其研究和应用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因为柔性管理具有刚性管理所无法代替的固有的特征:

一、在质的方面,柔性管理表现为模糊性

此时,二值逻辑失效。非此即彼的排中律被视为柔性管理的对立物。因为我们面对的管理对象是人,而人的大脑是一个“灰箱”,是一个神秘莫测、奥妙无穷的世界。它的思维内容即使近在咫尺,也似远在天涯难以捉摸,人们感情上的东西、潜意识的东西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客观存在。我们不可能象度量显在的刚体那样,用一个精确的数字表示它,因为人们心灵深处的东西本来就是模糊的。这是由它生理上的思维机制决定的,是大脑思维的质的体现。不仅如此,作为思维外在表现的人的行为,其强度、指向也常常是模糊的。这就是人们的行为(包括心理行为)常常带有“亦此亦彼”和“非此非彼”色彩的原因。这就是说,从大脑潜在的思维到人的外在的行为,其表现都是模糊的。这种模糊性就其发展趋势而言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它究竟向着哪一极发展,决定于当时的环境和条件,决定于管理者的引导。这就是在柔性管理中二值逻辑为什么被排斥的理论依据。管理者必须冲破传统的思维方式,从习惯了的非此即彼的排中律和二值逻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寻求两个对立的极端值之间的、与现实问题相吻合的中间状态,力戒将问题极端化。我们在决策中只能寻求“满意解”,而不是“最优解”。因为人类提供的信息不仅是模糊的,而且是庞杂的,要从这些信息中做出最优化的决策,其难度越来越大。“最优解”越来越只具有数学的意义,或者只在非常狭小的范围里存在。在诸如对人的指导、评价中,必须立足多种选择,而不是把问题推向极端。

二、在量的方面,柔性管理表现为非线性

此时,叠加原理失效。这种非线性(即不可加性)在柔性管理中大量地、经常地存在着,数学运算的最基本的规则变得无法应用,最简单的数学等式常常以不等式的形式出现。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人的内在本质决定的。因为人的潜能具有很大的弹性,其强度是在一个相当广阔的区间内摆动的,其大小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值,它因人因境因时而定,决不是简单的算术叠加。

柔性管理的非线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入的精力与产生的效果呈非线性关系,二是个体人数与总体功能呈非线性关系。前者是显而易见的:在柔性管理中,常常因工作对象的素质不同、管理者的方法不同以及一些即时情景的影响,使付出的精力与产生的效果出现正相关、不相关,甚至是负相关的情况。后者则相对复杂得多:人的总体功能决不单纯是人数堆积的结果。这种功能因人而异,人的思想素质、认识水平、传统习惯、协作能力乃至身体健康状况的不同,都可以影响内在主动性的发挥,这是一种天然的必然性。即使在同一时间、同样的环境中,由于上述的原因,其外在行为的强度和质量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作为行为载体的人体,其数量的加减决不等于其行为“绝对值”的加减。此时,人群的综合功能可能被放大,也可能被缩小。其次,人体潜能的发挥还受环境的影响。这种环境有自然的、社会的;有政治的、经济的;有心理的、外界的;有即时的、持久的。它给人的影响从指向到强度都各不相同。因此,所调动起来的积极性其质与量也各不相同。这就是说,环境对人的影响既有数量的不同,也有质量的不同。同时,人体潜能的发挥还因时而异。因为人体自身是一个多变量的集合体,这些变量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诸如人的精神、情绪、认识、体能等心理的和生理的状态,此时和彼时可能不同、今天和明天可能不同、今年和明年更可能不同。作为这些变量的函数的人体潜能,亦会随之变化便是自然而然的了。总之,柔性管理在量的方面处处表现为非线性。认识到这一点,管理者就必然会不断探索人的工作的规律性和科学性,而考虑问题不再是线性思维,工作方法不再靠原始的堆积时间。果能如此,对人的管理便跳出了简单化、低效率的藩篱。

三、在方法上,柔性管理强调感应性

此时,权力影响力失效。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建立是靠理解和尊重,靠对真理的崇尚和对美好的向往,靠人格的高尚和互动的心灵,靠不息的激情和至诚的精神……。而这一切都与权力无缘,人们之间的等级观念被淡化和模糊了。因为柔性管理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心灵勾通、感情认可,从而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主动发挥人们潜在的积极性。这种方法的实施过程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没有畏惧无奈的应付,而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心灵的感应。这种感应虽然闻之无声、视之无形、触之不及,但是我们却可以感觉到它的巨大存在,它象一座无形的桥梁联接着彼此的思想,它象一只巨大的手驱动着共同的行动。因为柔性管理一旦发生作用,就会变成人们心领神会、心驰神往的意志,成为发自内心而见之于外的行动,成为自觉的意识。人们的行为就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人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管理,而是成了真理的宣传员和行动的示范者。

这种力量巨大而神奇、持久而有效。人们只有身临其境、深入其中,才能够感觉到那种由于理解、感激、鼓舞而迸发出的不可遏止的力量,才会相信这种看似奥妙神奇的东西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孕育它的条件,只要植入种子,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

四、在职能上,柔性管理表现为塑造性

此时,短期行为被排斥。一切追求表面的、一时的“辉煌”的急躁情绪都被认为是短见和肤浅。因为表面的服从可能只是为了应付,一时的泰然可能预示着长久的危机。因而,这种“辉煌”就必然是脆弱的、短命的。人们只有从心理上接受、从观念上转变才能真正产生“效忠行为”。因此,柔性管理不仅要解决现实生活中一个个具体矛盾,而且要放眼长远、解决传统和观念问题;不仅要做事发之后的工作,而且要做防患于未然的工作;不仅要做一人一事的工作,而且要创造综合环境。从而把实与虚、近与远、事与人结合起来。这种净化灵魂、塑造精神的工作正是柔性管理远见卓识之所在。

人们习惯了的东西、观念上的东西以及认识中的问题是比较难以改变的,在改革的年代,许多习惯了的东西不一定再是正确的东西、至少不一定再是先进的东西。于是,旧有的落后的传统文化与先进的思想观念就构成了一对永恒的矛盾。诸如在长期封闭思想支配下,在社会生活中,不仅有封建的文化传统、自然经济思想和教条主义僵化思想的影响,而且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分配观,有强调万事不求人的自然经济观,有不为祸始、不为福先、安贫乐道的人生价值观以及“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人生哲学。在思想领域中,勾心斗争、内耗不断;嫉贤妒能、打击先进;不讲原则、拉帮结派;不讲人格、见利忘义;苛求他人、疏于律己……。所有这些,都无法靠一纸规定得到解决,而只能在柔性管理中针对弊端、寻找根源、从长计议,用先进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科学知识去引导人、塑造人。久而久之,造成环境、形成共识、形成传统、深入人心。于是,人们的行为在经过了设计、体验、强化、定型第一系列环节之后,就由不习惯走向习惯,由不自觉走向自觉。从而,在行为的质的方面表现为自觉性、持久性、抗干扰性。

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两种思想、两种世界观的斗争都不会消失,新旧矛盾的更替永远不可穷尽。因此,柔性管理的塑造性永远是它鲜明的个性特征。

五、在效果上,柔性管理表现为滞后性

此时,立竿见影原则失效。柔性管理效果的滞后性是指从开始工作到发挥作用,在时间上出现的落差。这种落差揭示了柔性管理在效果上的周期性。与刚性管理相比,这是柔性管理的一大特征。众所周知,在刚性管理中,法规、制度一经颁布便立即生效,它不允许因为不理解而拒不执行,更不允许以不理解为借口而公开对抗。就是说,自条文规定的生效日期起到执行是零周期,其作用的发挥没有滞后性,条文执行与生效在时间上是同步的。在刚性管理中虽然对条文的执行也希望自觉,但决不以自觉为前提,它的最终目标是追求统一、有序。柔性管理则不然,它要求人们对事物要理解、行为要自觉,即把外在的规定变为内心的承诺,从而不仅主动执行,而且自觉维护。显然,在完成这一“外在规定——内在接受——自觉行动”的转化过程中是需要时间的,这就是滞后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因而,认清这一规律,我们对柔性管理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急于求成。在柔性管理中,要求立竿见影是武断的。

柔性管理的滞后周期有很大的差别——从倾刻之间到几天、几年乃至几十年、上千年都可能出现:因为误解产生的矛盾,一旦点破,倾刻之间便烟消云散;解决认识上的问题便没有如此简单;而某些传统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所用的时间就更长。我们对“极左”思想的否定已经进行了20年,可它的影响至今尚存;“五四”运动对重男轻女思想的批判,历时已近一个世纪,可它的阴魂至今仍在;至于赌博、偷盗、懒惰、不孝等恶习,从古到今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鞭挞它,可至今没有绝迹。可见,思想领域里的东西,传统习俗(包括恶习)的东西,要改变它是非常困难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作保证。只是我们应当尽量缩短这个周期,使工作和效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统一起来。

柔性管理的这些固有的特征,不仅决定了它在管理理论中的特殊性和独立性,而且显示了它在应用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些特征将会愈加鲜明地表现出来。全面地、深入地、普遍地开发这一管理资源,将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社会价值。

标签:;  

论当代柔性管理的内在特征_柔性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