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改革开放理论与深圳发展的双元互动论文

试析改革开放理论与深圳发展的双元互动论文

试析改革开放理论与深圳发展的双元互动

王 琪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摘要: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深圳作为第一批经济特区踏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深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不断书写发展奇迹,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众多领域扮演着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角色。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相关论述为指导,深圳继续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挖掘科技创新潜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为深圳奇迹的续写提供了全方位支撑。

关键词: 改革开放;深圳;全面深化改革;双元互动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证明改革开放理论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具有强大生命力,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为深圳继续前进提供了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理论指导,同时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经验也不断丰富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理论。我们将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分析深圳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经验,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提供有益借鉴;在总结经验、面向未来的基础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元青花装饰分为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这是元代青花瓷的一个创新,不同的纹饰担当不同的角色。主题纹饰多在器皿的中心,辅助纹饰多在器皿的口沿、底足、颈部等处,辅助纹饰还可以起到间隔各组主题纹饰的作用。题材多以各种花卉为主,笔意粗放 。由于元代杂剧的盛行,青花瓷纹饰也融入了故事案例,以杂剧的形式进行了再创造。明清的青花纹饰出现了文字类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如“福”、“寿”等等,表示祝福和象征吉祥。纹饰的题材也由缠枝纹、回纹、龙纹等象征题材趋于民间写生题材,明清青花以山水画、人物画、寓意吉祥的纹饰较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一、改革开放理论的历史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前提和基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的发展奠定基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此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但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政治路线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中国发展的需要。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要求党和国家必须解放思想,进行改革开放。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邓小平出访亚欧美多国,切实体会到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以及中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当时的“亚洲四小龙”,它们分别是中国的台湾和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带给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深深的震撼。邓小平曾经感叹道:“它们都能把经济发展得那么快,我们难道就不能吗?我们的脑子里还都是些老观念,不会研究现在的问题,不从现在的实际出发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天天讲四个现代化,讲来讲去都会是空的。”[1]这就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要进行深刻的思想解放,立足中国实际,变革社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急迫心情和迎头赶上、加快发展的战略思维。中国改革开放势在必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巨幕即将拉开。

粉碎“四人帮”以后,党中央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并决定改革开放。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时值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全党上下广泛受到“两个凡是”的束缚,为了扭转这种现状,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详细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

思想的束缚是前进中的最大束缚,思想的解放是最大的解放。实践永无止境,发展永无终点。邓小平在1978年12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表示,在全党范围重新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以解放思想为关键,在政治上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党在思想理论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从理论上奠定了改革开放政策提出的思想基础,也为日后深圳经济特区的飞速发展扫清了思想束缚,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路线。改革开放,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人民立场,不断扩大开放,促进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变革,推动中国的发展。

系统使用的无线传输模块是nRF24L01。nRF24L01是NORDIC公司设计的新型单片2.4GHz射频收发器件[9]。它包括频率发生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调制器和解调器。输出功率、频道选择和协议的设置可以通过SPI接口进行设置。该模块具有极低的电流消耗:当工作在发射模式下,发射功率为-6dBm时电流消耗为9.0mA;在接收模式时为12.3mA;掉电模式和待机模式下电流消耗更低。

硅谷公司50多个有机硅系列产品,都是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九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四个产品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称号,还获得60多项专利。硅谷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

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与深圳实践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其支持创办经济特区的智慧和魄力,是深圳特区创办的直接动因,其改革开放理论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其对经济特区的关心、支持和肯定,是深圳经济特区不断发展并取得重要突破的一个主要原因。40年来,以深圳为样板的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发展,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其后邓小平多次亲自视察深圳,对深圳的发展作出了肯定和总结,也为中国改革开放指明了新方向,确定了新的方法和路径。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和经济特区建设思想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升华,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和矛盾特殊性学说是邓小平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在经济特区的选择与划分、政策和管理体制等方面,都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经济特区政策的扩散、经济特区的示范、辐射作用等则表现了矛盾特殊性向普遍性的一种转化方式;邓小平提出要“闯”“冒”“新”等都是矛盾特殊性的更加具体化和丰富化。有学者将其精华概括为“五论”:“利用论”“主体论”“窗口论”“实干论”“两手抓论”。深圳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实践,同时,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也指引着深圳实践不断地创新。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敏锐地指出,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改革方法论都是站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当下进入深水区的全面改革进行的系统阐释和详细定位。全面深化改革涵盖了当下中国面临的所有机遇和挑战,是“五位一体”理论的拓展和丰富,对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要求和措施,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第三方如果在信息分析中对开发商采取包庇行为,会给业主的决策带来影响。为了消除信息不对称,业主应在合同设计中加入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条款来激励和约束第三方。而业主和开发商之间也需要设计一份平等互利、目标能够达成一致的合约,既要充分的考虑到双方的利益,又要实现信息的共享。为双方建立长久合作关系提供前提条件,互相约束和规范行为。使双方能够自愿自觉的去履行合约内容。

第一,改革开放与深圳经济特区的成立。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2]在改革开放理论的指导下,经济特区便应运而生,经济特区作为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沿阵地,是列宁资本主义理论的实践与升华,这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建设经济特区”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受美国实施产业转移等战略的带动,与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广东“逃港潮”形势严峻,广东省委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实施改革开放,1979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在传达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时主动请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在沿海划出一块地方,减税收、简化手续,打破条条框框,下放权力,彻底开放,办出口加工区,利用外资发展经济。之后不久,党中央做出了试办出口特区的决定,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蛇口工业区的开山炮吹响了深圳改革开放发展的号角,深圳经济特区由此诞生。邓小平同志对时任广东省省长习仲勋同志说到,中央没有钱,但可以给你们灵活的政策支持,你们要“杀出一条血路来”。按照邓小平的设想,经济特区的建设要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不仅要成为技术和管理的窗口,还要成为知识创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圳效率,处处都彰显了深圳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改革本质。

深圳奇迹的创造离不开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体深圳人的“拓荒牛精神”,改革的首要问题就是思想基础问题,深圳40年的发展史也是全党上下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问题理论探索史的一个缩影[3]。深圳的发展史就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史。

第二,1984年,考察与深圳经济特区的经验肯定。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独创性地提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存在和发展。既然现阶段是多种所有制经济,那么就不能只采取计划经济的办法,也可以采取市场经济的手段。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征程中,1984年注定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距离创办经济特区已经过去了4年,虽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成为全党工作的重点,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关系,党内一部分人对“经济特区”持怀疑态度,思想观念始终无法彻底转变,对于经济特区的建设放不开胆子,拉不开步子,导致特区建设困难重重。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影响尚存,但是党内很多同志提出了“经济特区到底姓资还是姓社”“经济特区是不是新租界”等质疑,这让邓小平以及习仲勋等改革派人物忧心忡忡,也使他们承受了巨大的政治压力。于是,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意识到,思想观念不转变,经济特区发展将会障碍重重。

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这次会议进一步确立了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国家战略地位,即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把上海建设成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从而带动长江经济带实现跨越式发展。

邓小平的这次南方考察,是又一次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消除了党内外关于办经济特区的疑虑和担忧,为后来进一步扩大开放扫除了思想障碍,也为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从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实现突破和起步的,深圳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历史贡献和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从来都是听当妈的自说自话:“她长大了会感谢我的……”这是我第一次从一个孩子嘴里听到真诚的验证,这终于给一直纠结要不要当虎妈的我找到了一个理由。

深圳经济特区是在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思想氛围和实事求是认识路线的重新确立中逐步建立,深圳经济特区是在改革开放理论的历史生成和实践指导中不断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理论与深圳的改革开放紧密相连。深圳的每次实验和突破,都是在改革开放理论的指导下产生。深圳的巨大发展和进步是在改革开放理论指导下不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直接结果。深圳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一定意义上见证和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绩。

第三,1992年南方谈话与深圳深入发展。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南下深圳等城市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他坚定地指出,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因为在邓小平看来,我们的社会主义政策和国家机器有力量克服消极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一般寓个别之中,个别体现一般。我们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出,既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又坚持独立自主,这浓缩了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经验的精华。南方谈话给广袤的中国大地再次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自此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越走越宽。邓小平得出的结论是,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群体,特区姓“社”而不姓“资”。在之后的20余年,深圳不断以自身的发展探索与实践,深入践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

世界各国在金融监管中的问题以及带来的顺周期性已经成为金融运行中的重要问题。怎么来从制度层面进行逆周期调节(如图2),以达到缓释金融监管制度带来的顺周期性,是世界各国金融监管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深刻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前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所以,他在全党上下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纲领,并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再强调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的著名论断[5]。但长期以来,人们囿于传统思维或者计划经济时代的成见,对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新实践存在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对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以及其引进外资等新的做法颇有微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为了统一思想、不搞争论,把人民的主要精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更好地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邓小平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并把其作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判断标准。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西方“和平演变”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西方敌对势力心怀不轨,妄图将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引向邪路。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如何找到我国改革开放的马克思主义判断标准迫在眉睫。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表述,邓小平同志提到过三次,这三次表述反映了在不同时期我国改革开放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他强调,“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372,这三条标准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判断标准,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在一段时间内解决了深圳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的思想问题。从深南大道的不断扩宽到深圳率先敲响中国土地拍卖的第一锤,从金融外汇体制改革到证券市场的建立,从行政管理体制的简化到土地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探索,一次次大胆的制度探索始终让深圳走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前列。

深圳在几十年的城市管理模式探索过程中,通过学习香港和新加坡等城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一直在追求改变和创新。在制度创新领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以彰显,在管理过程中,人和制度也是一种辩证统一的逻辑关系。制度是为人更好地发挥管理城市的主观能动性而制定和修改,人是为了制度的更加高效贯彻和运行而工作和服务,这种辩证统一可以实现城市管理效率的螺旋式上升和发展。

期末考试试题包括6种题型,分别为填空题、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综合题,每种题型的平均得分情况见图2.由图2可见,14-6班6种题型的平均得分均高于14-5班,但2个班6种题型平均得分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χ2=0.267,P=0.606>0.05;χ2=0.153,P=0.696>0.05;χ2=0.005,P=0.943>0.05;χ2=0.739,P=0.390>0.05;χ2=0.000,P=1.000>0.05;χ2=0.582,P=0.446>0.05).由此表明,期末考试题型设置没有出现班级之间的偏好性.

南方谈话以后,深圳抓住机遇,卸下思想包袱,巧妙地将马克思主义同深圳实际相结合,探索发展了一条符合深圳市情的现代化建设之路。在这一时期内,深圳继续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探索体制改革,重视配套改革的纵深和广度推进,优先走出了一条全面深化改革之路,为全国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模式,也继续扮演着我党理论思想创新探索者的角色[6]

1989年,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明确指出,对于邓小平领导全党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全面执行,一以贯之”[7]。此后,他有针对性地澄清了当时造成思想混乱的一系列问题。针对那些对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产生动摇的思潮,江泽民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既不是苏联模式,也不是东欧模式,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这条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与探索作出的历史性的抉择。”[8]历史的巧合在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在广东,这无不凝聚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深圳探索和经验寄予的厚望。2003年4月,胡锦涛到深圳视察期间明确提出,深圳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要求经济特区要继续发挥“试验田”和“示范区”的作用,在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方面走在前面,为全国提供更多的有益经验。深圳经验继续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贡献理论创新。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圳的发展经验继续丰富和发展。

三、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相关论述与深圳全面深化改革实践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高举改革大旗,一场新时代的思想大解放很快便席卷整个中华大地,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相关重要论述对深圳市的发展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1979年,深圳市生产总值只有1.96亿元,到2017年已经突破2.2万亿元,成功赶超香港,年均增长更是达到惊人的22.3%;人均GDP高达18.3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 700万元增至3 332.1亿元,年均增长2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13 亿元增至6 016.2 亿元,年均增长25.3%[9]。深圳将继续发挥敢闯敢拼的精神,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继续开启以创新为主题,人才为核心,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任务的新征程。

第一,习近平首次考察深圳,宣示全面深化改革决心。2012年12月,时值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同时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深入地方调研的第一站选在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桥头堡——广东深圳。虽然正是隆冬季节,深圳前海却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仿佛是一个巧合,1979年,深圳蛇口的开山炮拉开了“深圳速度”建设的序幕,而今深圳前海的滩涂上,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样板正展现出磅礴的“前海气魄”。在莲花山上,习近平回顾了邓小平等老一辈改革人的丰功伟绩,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提出了很多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和要求,也为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推进打了强心针,吃了定心丸。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10]这不仅彰显了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也更加鼓舞了全党上下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习近平对深圳寄予厚望,要敢啃硬骨头,打造全面深化改革的特区样本。

随着数字化信息的不断建设,对广播电视进行无线数字化覆盖建设,能够在不同层次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提升全国广播电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全面建设广播电视中的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成为了国家当前需要实现的主要任务之一,对广播电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行有效的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快速实现无线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建设。随着科学技术在各行各业的中的具体深入,广播电视也随着潮流的发展在不断地改善,使得广播电视的发展方向更加丰富,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有效联系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使信息更加准确。

第二,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相关论述在深圳特区的具体实践。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习近平带领全党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将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推向深入,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在这样的改革实践中孕育形成并且不断发展,也是全党改革开放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相关论述在深圳得到全方位的贯彻落实,推动了深圳市的全面深化改革事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特别是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指示精神,从深圳发展的各个方面出发,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自此拉开序幕。这一决定系统部署了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重要任务,强调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位置,标志着改革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深入。改革开放之所以走向全面深化,这是一个时代性特征,是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反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体现了历史和今天现实中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创办经济特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和大胆尝试,是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创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思想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发展动力、利用资本主义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所有制形式、市场经济等方面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建立和丰富的实践探索对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经济领域改革一直是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步伐,深圳市要继续加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做好去产能、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调整,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自由运行的良性联合和互动。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深圳市委市政府继续在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以管资本为牵引带动国有企业改革等领域下功夫,实现深圳经济体制改革再上新台阶。其中“前海深港合作区”定位高端,作为深港合作的桥头堡,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节点,是深圳经济领域改革的重要举措。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圳在文化改革创新领域也有新的探索。习近平深刻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他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11]。按照党中央的相关精神,早在2015年,深圳就出台了《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积极以实际行动践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的新目标新要求 ,培育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城市精神,文化品牌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软实力。特别是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凸显了推进文化创新、激发文化活力的极端重要性[12]

生态领域改革是深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3]17。以人为本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14]。基于此,深圳市率先在全国出台了《深圳市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并启动了生态建设考核作为党政干部的最大考核项目,从制度体制层面切实保障生态领域改革。十多年前,深圳市开始精心打造三级公园建设体系,实现“自然—城市—社区”的三级公园联动发展,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生态发展理念。

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为我国接下来的全面深化改革进程提供了强大的行动指南。在十九大报告中,“创新”出现的频率高达50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已成为全党的共识。

2001年,党中央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2014年底,“中国制造2015规划”正式提出;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15];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13]30

20世纪80年代,深圳市委市政府就深刻意识到,科技创新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所以将深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之都也是深圳的奋斗目标之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深圳在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大力扶持民营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在互联网、特种计算机、3D显示、新能源汽车、石墨烯产业、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高精尖科技领域已然位居国内领先地位[16]。大批龙头和独角兽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在深圳大地上,继续引领中国的科技创新进程。

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特区,他对深圳特区这面改革开放的旗帜饱含了殷切的希望,他对深圳经济特区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表示“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种评价使得持续了4年之久的“要不要办特区,办特区是否正确”的争论有了明确的结论,也成了当时改革开放的时代最强音。回到北京以后,邓小平更加坚定了办好经济特区的决心和勇气,他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4]51。随后,党中央决定将沿海14个城市整体开发,形成东部沿海对外开放的战略大格局。中国改革开放的全方位格局逐步形成,逐步开辟一条通向世界经济大舞台的道路。

2018年,腾讯和联发科技共同成立创新实验室,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手机终端的应用。同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了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分析报告,腾讯以4 028.45亿元的估值高居第二位;大疆创始人汪滔将消费级无人机推向市场,目前其全球市场份额高达80%。截至目前,深圳已经成为我国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城市,毫无疑问,深圳这片创新的热土上将继续上演科技创新的伟大奇迹。

众所周知,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范畴中,整体和部分或者说全局和局部都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整体包括不同的部分,部分又属于整体;整体和部分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整体可以分解为部分,部分也可以融合为整体。因为毗邻香港,深圳的城市管理者对香港的城市管理模式可谓是深有感触,并在各个方面加以学习和改进。城市的管理就是“大”与“小”的辩证统一,既要在“大”上做文章,规划好全局,更要在“小”上下功夫,注重局部发展,抓住各个要素,实现细节取胜。

痛定思痛,杨涛下定决心培养一支优秀的本土管理团队,发挥本地员工的特长和优势。为此,杨涛一方面大力培养当地管理人才,在工作协同中充分尊重本地员工的习惯和利益;另一方面努力向非洲员工传递公司的价值观,让大家建立共同的目标。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正面临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异常复杂,改革开放进程一度放缓,思想问题此起彼伏,全党上下也充斥着很多偏离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声音。面对严峻的局势,邓小平同志准确把握时势,在1992年春天南下武昌,深圳、上海等地,进一步解决了深圳特区“姓资”“姓社”的道路争执问题,为日后深圳继续扮演改革试验场和先行者角色提供了最强有力的理论和思想支持。在深圳视察期间,邓小平同志挥笔写下“发展才是硬道理”几个大字,每一笔都深深刻在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心中。南方谈话过程中关于“社会主义中国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是一次意识形态上的重大改变。他对深圳的开放寄予厚望,深切地对深圳市以及广东省领导说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4]372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作为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又一个重要抓手,创新城市发展体制,加快建设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也日趋重要。深圳在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管理体制,构建新型城市规划体系,完善提升城市化质量发展机制,建立现代城市管理模式上下功夫,积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深圳自身发展的国际化城市建设新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自十八大以来,我国以更大力度实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不唯地域、不拘一格,奏响了一曲曲群英展宏图的华美乐章。

面对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人才已经成为公认的最具有竞争力的资源。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核心是人才。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适时出台了我国第一部人才法律《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最大程度上为深圳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深圳已经累计认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近万人,为了全方位开展人才引进工作,深圳市政府不断完善政策支持,实施多元化、多维度的人才评价机制。

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深圳市开展领军人才评选,建立青年人才举荐制度;实施“孔雀计划”,同时授权用人主体自主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逐步完善人才认定标准,引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市场化评价要素;从实际情况出发,配套户籍制度改革,对来深人才提供快速落户通道、购房和创业支持[17]。除此之外,在近40年的探索发展实践中,深圳在党的建设、社会公共服务、民生建设等众多领域都积累了独特的经验。相关专家将针对深圳市贯彻全面深化改革政策的伟大探索和实践,并从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层面加以分析,这也将激励深圳将普适经验推而广之,将特殊经验创新深化,在接下来的改革建设征程中更加坚定地走出一条有深圳特色的全面深化改革之路。

第三,习近平再次考察深圳,强化全面深化改革信心。时隔六年,2018年10月下旬,在港珠澳大桥通车之际,习近平再次来到改革开放的窗口广东省深圳市。在深圳,习近平检验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强化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心。他强调“党的十八大之后,我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今天我再次来到深圳,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深圳前海的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他指出,“实践证明,改革开放道路是正确的,必须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再接再厉。深圳要扎实推进前海建设,拿出更多务实创新的改革举措,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深化深港合作,相互借助、相得益彰、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18]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相关论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深圳发展的伟大实践也证实了全面深化改革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实践是基本和首要的观点。深圳的前期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正确的,习近平审时度势,继续用全面深化改革理论指导深圳的深入实践,着力加强前海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使深圳继续发挥领头羊和排头兵的作用。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相关论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既强调在矛盾体系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又强调在同一事物的矛盾双方中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正是立足于人类实践的矛盾本性,习近平总书记灵活运用矛盾观和矛盾分析的方法观察、认识、处理和解决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在直面矛盾和破解矛盾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不断发展[19]。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全球经济形势变幻莫测,深圳经济特区的深化改革情况更加复杂,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做到抓住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深圳接下来的实践要继续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同时,实现制度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创新,继续丰富全面深化改革理论。

四、结 语

几十年风雨征程,旧貌换新颜,改革开放助力中国跻身国内生产总值世界第二的地位。作为中国最成功的经济特区,深圳建设的成功充分表明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强大生命力。面对当下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全面深化改革仍然是我国实现一切目标的必经之路。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将改革开放各项事业推向深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82.

[2] 杨润时.邓小平特区建设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25-35.

[3] 张思平.深圳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下[J].特区经济,2018(7):10-18.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4.

[6] 张思平.深圳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上[J].特区经济,2018(6):10-16.

[7]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57.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思想年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0:69-74.

[9] 陈静,徐涵.深圳:勇立潮头四十载[N].经济日报,2018-05-21(01).

[10] 胡键,岳宗.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纪实[J].当代广西,2013(1):6-8.

[11] 雒树刚.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N].人民日报,2013-12-03(07).

[12] 李小甘.大力唱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圳强音”[J].党建,2018(4):13-14.

[1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4] 张富文.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3 (9):34-39.

[15] 鲁元珍.深圳“引领式创新”背后的核心密码[N].光明日报, 2017-12-07(07).

[16] 赵强.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战胜各种挑战[N]. 深圳特区报,2018-03-27(A02).

[17] 庄瑞玉.深圳高层次人才引进步伐加快[N].深圳特区报, 2017-11-15(A06).

[18] 谢环驰,鞠鹏.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8-10-26(01).

[19] 杨明.全面深化改革的马克思主义意蕴[J].红旗文稿,2018(18):14-16.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henzhen

WANG Qi

(School of Marxism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Henan ,China )

Abstract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made the great decis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Since then, as one of the first special economic zones, Shenzhen has developed in a dramatically fast spe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ocialism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en-zhen, with an open mind and pioneer spirit, has made numerous wonderful achievements in development, and is playing the leading role fo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fields. After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guided by Xi’s thoughts on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the reform, Shenzhen vigorously implements the strategy of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exploits the potentials of sci-tech innovation, It also promotes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support for the Shenzhen Miracle.

Key words :reform and opening-up; Shenzhen;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the reform;interaction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79(2019)04-0006-08

收稿日期: 2019-02-23;修回日期:2019-03-24

作者简介:

王琪(1994—),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

E-mail:504968567@qq.com

对于特定的材料——介质体系,其应力腐蚀开裂速率越快,所需的拉伸速率就越高。单轴拉伸是慢应变速率试验常用的加载方法,其过程是将试样固定在拉伸机上,通过一定的器械使试样的卡头以一定的拉伸速率缓慢拉伸,使试样缓慢地产生应变量,直至试样被拉断。试验机应具备以下条件: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0卷,第4期,2019年10月

Journal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20,No.4,Oct. 2019

王琪.试析改革开放理论与深圳发展的双元互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4):6-13.

DOI10.16698/j.hpu(social.sciences).1673-9779.2019.04.002

[责任编辑 曹 琪]

标签:;  ;  ;  ;  ;  

试析改革开放理论与深圳发展的双元互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