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郭华东

◆ 郭华东 山东省宁阳县鹤山乡王卞完全小学 271406

在现代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显示的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教学信息容量大、效率高、可控性强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近几年来,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优化组合,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在教育界显示了不可低估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使信息技术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便于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融合能鼓励教师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室、计算机教室、综合功能室,通过实验、黑板、挂图、投影、录像、录音、电影、电视、电脑等多媒体,充分利用它们的放大、重复、模拟、动画、声音、画面、智能操作等功能,将大容量的信息在短时间内生动形象、有趣有效地传给学生,打破了时空限制,展现宏大和细微,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过程、方法、细节等活起来、动起来,使学生耳、鼻、手、脑综合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审美愉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利用电脑软件播放桂林山水的奇特景观,在和谐优美的乐曲的渲染下,学生们一边观看桂林山水奇景,一边听着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朗读。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学生的视觉、听觉上已大体感知了课文大意,加深了解了桂林山水之美。随着画面的变化,有些学生情不自禁地叹道:“桂林山水真美啊!”“桂林山水的确甲天下!”这样为学生创设了好学、乐学的和谐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便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使得教师难以讲清楚、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转化为直观形象,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恰当地表现和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许多宏观或微观的、瞬间或漫长的、简单或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的同时,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个句子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也是这一课的重点和难点。可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个句子,再把课文录像榕树的近镜头那一段放映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细细观察,从录像中可清楚地看见、茂盛的大榕树在阳光的照耀下,微风吹过,翠绿的树叶上反射着无数的光线,一闪一闪的……看到这里问学生:“颤动”是什么意思?学生马上能把刚才看见的光线照在树叶上一闪一闪的样子说出来。老师再问:“为什么作者说‘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生命在颤动’?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毫不费力就能回答了:“因为这棵树太茂盛、大翠绿了,充满了生命力。”因为榕树的每一片树叶都充满了“活力”,显得易见,学生在观看录像时,已从直观的形象中理解了“颤动”的意思,悟出了“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个句子的含义。

三、便于重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高教育效果

知识经济时代,不但智力重要,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同样重要。学生不但要有高尚的人品、丰富的知识、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还应具有适应社会、健全人生的能力;特别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就可以产生无限的推动力,进而使学生孜孜不倦、乐学善学。

如教学《梅花魂》时,先播放梅花图和赞美梅花品格的录音,让学生通过看和听,亲切体会到梅花品格的崇高和伟大,从而领悟到我们中国人民也要像梅花一样,做一个有气节的人,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又如教学《将相和》时,通过播放《战国风云》等有关片断,让学生觉得不能居功自傲,要团结协作、胸怀宽广,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四、便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

学生在课内时间是有限的,课内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多媒体网络的应用能克服时空的限制,方便学生随机学习。如很多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地理、历史、图片、文献、数据等资料,学生可通过上校园网自由地寻找、学习。教师也可将相关的资料优化组合,制成课件,从而让学生学到课内学不到的知识。

如教学《长城》一课,学生可通过网络,看到长城的真实图片,可查阅修筑长城的历史背景、修筑的艰辛过程以及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等等。网络的应用还方便学生在网上互相交流学习各科知识的新方法和感受,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论文作者:郭华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8

标签:;  ;  ;  ;  ;  ;  ;  ;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郭华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