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反思论文_刘萍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反思论文_刘萍

摘要:2019年秋季,全国统编版教材正式启用,为更好地吃透教材的理念和特点,我积极承担了区统编版阅读教学的研究,在全区做了一节示范展示课。本文通过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展开研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设计 反思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主要以一名小学生为中心,经过一夜的秋风和秋雨后,在上学路上发现法国梧桐树和水泥道的变化,在观察中体现了作者对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文中的语言形象优美,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通俗易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通过教学过程充分感知水泥道的美,体会作者对水泥道深切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要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参考。

一、直奔中心,激探究之情

小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但是学生的学习经验较少,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常常无从学起,也无法抓住课本内容的中心,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直奔文章的中心,在问题的带动下积极去探究知识,让学生享受整个学习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学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去激发学生的探究之情,不能一味的按照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工作,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真正领域课本内容的精髓。

 例如,教师为了让学生把握住教学的中心,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

①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②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在班级内进行男女指名阅读或者是小组对比阅读,通过这种课程导入方式快速将学生带入到教学内容中,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度,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小作者在上学的路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水泥道同学们都见过吗?是怎么样的呢?”“那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作者看到的水泥道却是怎样的呢?”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同时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在图片的辅助下进行问题的回答,学习的兴趣明显升高,对教师的问题也开始积极回答,在问题的带动下教师一步步将学生引入课文,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课本内容。随后教师带领学生深情读题,把握课本内容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带领学生一步步走入课本中,感悟和发现文章的最美之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科学性,结合学生的年龄以及性格特点,让学生能够充分将自身的智力因素发挥出来,围绕课本内容的中心思想,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不要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课程的导入,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二、深情朗读,发现美

朗读是读者与作者亲密接触的一个过程,朗读能够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充分发现课本内容中的美妙之处,还能够扫描和筛选关键语言信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也是朗读的初始阶段,在深情朗读过程中可以增强小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其中的关键性信息,发现课本内容的最美之处。

例如,教师先通过音配乐的方式进行朗读,有效增强了整篇文章的美感,也通过音乐将学生带入到课本内容中,然后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从课本中画出自己感受到美的句子,并与同桌进行交流,然后出示句子“啊!多么明朗的天空。”并向学生提问:“你为什么觉得美?”“怎么理解明朗一词呢?”学生回答后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朗读出高兴和惊喜的语气,引导学生自己在课本中寻找更多美的句子,培养学生对文章中美的感受。教师继续出示句子:“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在班级中指名朗读,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资料和视频,让学生能够生动形象的感受到课本内容所展现出的美,还可以制定男女生分别阅读,让学生将自己对美的感受在朗读找那个表达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句子的末尾有省略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省略号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省略号的意境,最后带领学生齐读,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

教师继续出示句子:“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贴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的排列得并不规划,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可以从班级中选取喜欢读的学生进行朗读,从中选择关键词语,与学生一起分析词语“熨帖”和“凌乱”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增进学生对水泥道美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落叶落下无规则的排列所形成的不规则的图案,与学生一起齐读句子,并让班级中三名朗读较好的学生去朗读5-7自然段,带领班级学生在朗读中深刻体会到落叶的凌乱之美。

朗读要结合课本内容的目标开展,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进行朗读,可以采取分角色或者是分段落进行朗读,如果有的学生朗读的不到位,教师可以示范朗读或者是让朗读好的同学去范读,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对课本内容进行思考,适当展开齐读,但是要注意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去朗读,在朗读中悟读,实现情感的升华。

三、激情朗读,感受美

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提升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语感积淀,朗读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和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激情和动力,让学生将朗读当做一种乐趣,充分享受整个朗读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激情朗读时,要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包含激情的去与作者进行积极对话,实现与课本内容的深切交流。

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对课本内容进行挖掘,全面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同学们,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小作者在上学的路上第一回觉的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呀,此时,他的心情怎样呢?”同学们纷纷回答:“开心。”教师:“你从哪感觉到的呢?”,然后出示句子引读:“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如果你走在这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你会怎么样呢?”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更会饱含激情的用心去品读课文,走入到课文之中。

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阅读,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发挥出朗读的最好状态,在激情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最美境界,对课本内容也有了更加深切的理解,针对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准备一个摘抄小本,将学生自己比较欣赏的语句摘抄下来,在课余时间进行翻看和阅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积累更多语句。

四、迁移运用,分享身边美

迁移运用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各种语文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以课本内容为载体,学会如何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理解如何举一反三,是对学习继续与巩固,也是对所学内容的提高和深化。在本次教学设计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疑问的方式进行迁移,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也能够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积极分享身边的美,完成对知识的迁移运用。

 例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作者为什么能把上学路上看到的景物写得那么美呢?”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分享身边的美,让学生在图片中感受美丽的场景,然后继续引导学生:“水泥道真美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美是无处不在,你能发现在哪里吗?结合你身边的环境,在你的身边有怎样的美丽景象?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纷纷展开研究与分析,激发学生的联想,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同桌或者是前后桌为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还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身边的美与大家一起分享,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最后的总结,鼓励学生去探索知识,通过鼓励的语言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迁移是让学生通过一种学习去促进另一种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与学生进行积极配合,积极分享身边的美,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理运用迁移,让学生从中体会知识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总之,本文针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以上几个教学方式,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时间较短,由于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教学内容都无法进行全面的拓展和延伸,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等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教学重点,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以外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为学生解答各种疑难问题,还可以进行重点辅导以及反复讲解等等,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附:作者简介:刘萍,韶关市浈江区教书育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执信小学任教,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工作,执教的课例获市一等奖,多节优秀课例送教下乡获好评,多篇论文获奖,书法作品获韶关市小学教师书法教育培训一等奖。

论文作者:刘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反思论文_刘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