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开放课堂英语读写课的有效性&2013年中学入学考试作文命题分析及教学对策_小组合作论文

从一节公开课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英语读写课的有效性——2013年中考作文命题评析与教学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年中论文,对策论文,公开课论文,合作学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案例背景

在二语习得中,Krashen(1985)“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这一假说影响广泛。“可理解性输入”是指首先给学习者提供可以充分理解的语言量和语言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给予一些增加或提高,其公式为i+1。他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语言学习者要接触到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才能自然地习得语言。“可理解性输入”的假说为以目的语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然而,仅仅在授课中大量使用目的语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某种方式保证学生能时刻获取目的语中提供的信息,尽管并非每一个单词都是他们所熟悉的。Long(转引自赵飞、邹为诚,2009)的互动假说认识到输入的重要作用,同时更强调互动对输入的可理解性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学生在互动和协商的过程中,目标语项目的再现频率得到提高,目标语项目的凸显度得到增强,学习者的注意力相应提高,语言习得的水平自然也得到了提高。根据认知语义学中联想观和激活观的理论,语言与心智和认知密不可分。我们进行语言活动时,会无意识地产生大量的认知活动,激活许多模型和框架,建立起许多关联的信息(王寅,2007:308)。Swain(转引自文秋芳,2010:55)主张可理解性输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语言的输出活动有助于学习者检验目的语语法结构和词汇以及语用的得体性,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从而有效地促进二语习得。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以小组为最基本组织形式,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沟通和协作,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在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下,他们能最大限度理解目的语中提供的信息,增加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促进语言的习得。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使得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间的单向沟通变成生生间的多向交流,他们使用语言进行互动的机会成倍地增加,积极参与具体而有意义的经历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可以有效地催化学生语言的习得。在小组合作模式下,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激活了各个成员原有的知识背景和语料,而每个成员间相异的知识背景和语料通过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实现了思维的训练,生成了有意义的写作资源。

以上的研究发现对英语写作教学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笔者以一节读写公开课为例,探讨如何在读写课的输入和评价环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案例描述

(一)教学设计说明

1.文本来源

本课使用的教材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6(选修模块)》,教学内容为第四单元的主阅读材料“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这是一篇科普类的说明文。本单元要求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掌握同意或反对的功能意念项目。

2.文本特点

这篇阅读材料主要围绕题目中的两个问题展开,一是“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二是“But does it matter?”文章讲述了地球温度上升的现象和原因,以及这个问题在科学界所引发的激烈争论,列举了不同科学家对全球变暖现象所持的截然不同的态度。文章展开方式为“描述现象+分析成因+列举不同意见”。其中,同意或反对的表达方式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列举科学家不同的意见),这部分的特点在于:首先,结构清晰,以“意见+理由”的方式展开,能帮助读者很好地了解不同科学家对此所持的态度和意见;其次,逻辑严密,主要体现于文本科学准确的措辞,文中通过“would lead to,can't predict well,could be serious,there may be,predict severe storms”等描述了全球变暖可能导致的结果。

3.学情分析

(1)语言能力分析

该理科班有47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12人),英语总体水平中等,个体差异较大。大部分同学接触过科普类说明文,但不具备现象分析类说明文的篇章结构图式和“意见+理由”的段落展开方式。大部分同学只能用agree或disagree来表达自己对某个人的支持或反对。

(2)背景知识与兴趣爱好

因为是理科班,而且媒体针对全球变暖的话题已做出大量的宣传报道,所以大多数同学对全球变暖的成因以及造成的危害都有一定了解,但对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的好处则不大熟悉,几乎所有同学都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的好处。

4.教学构思

本篇阅读材料篇幅较长,学生既要通过阅读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获取篇章的框架结构,理解为了使篇章连贯而使用的连接词,感知和学习文章中出现的语言现象,还要根据自己的写作目的完成写作任务。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要完成这些任务具有一定难度,容易造成赶任务、走过场的现象,降低读写教学的有效性。

所以笔者将这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确定为:这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话题导入和阅读),通过研读本篇文章第二部分“Does global warming matter?”,即第五自然段(科学家对于全球变暖持截然不同的意见),学会运用文段的展开方式(意见+理由)和文中的语言来阐述自己对全球变暖所持的意见,完成语言输入到输出的转化。

(二)教学步骤

步骤一 准备与导入

让学生填写表格(见表1),回顾上一节阅读课的内容(横线部分为参考答案)。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利用填写表格让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整体认识,突显整篇文章的结构图式。也为后来的写作任务埋下伏笔,开启任务链。

步骤二 段落分析

学生大声朗读文段,以小组合作模式讨论及回答以下问题(括号内为参考答案)。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ragraph?

(Does the global warming matter?)

—What is writer's purpose by writing this paragraph?

(Introduce the completely different attitudes of scientists towards the rise.)

—How does the writer develop/arrange the paragraph?

(By contrast: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What is Dr.Fost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rise? What are his reasons? Is she absolutely sure about it?(参考答案见表2)

—Does George Hambley think the global warming matter? Why? Is he entirely sure about it?(参考答案见下页表3)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读写课中的阅读跟阅读课中的阅读有所不同,读是写的基础,所以在段落研读环节,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注意从段落的主旨、展开方式、衔接手段、话题词汇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而且针对不同文体中的段落分析有不同的侧重点。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问题链逐一分析这个文段的关键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确保组内成员学生理解目的语中的所提供的主要信息,增加了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提高了输入的有效性。研读后学生可以推断出文段中不同人对事件的态度,了解了文段中“态度+理由”的展开模式,同时输入与话题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步骤三 讨论与活动

活动一 小组讨论

—What is your attitude towards the rise of sea level? Who do you agree with? Why?

—If we want to show our agreement or disagreement,we can say “We agree with somebody.” What else can you think of to express the same meaning?

—If we are not quite sure about something,what expressions can we use?

小组讨论总结及教师板书呈现为表4。

活动二 翻译下列句子

我们都认为全球变暖可能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

我同意Dr.Foster的意见,全球变暖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我不同意George Hambley的意见。

The sea level may rise by several meters.There may be severe storms,floods,droughts,famines and so on.Diseases may spread.Some species may die out.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通过对主题的讨论,学生集思广益能得到有意义的作文资源,同时实践思维的训练。而针对语言表达的讨论和扩展,一方面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后续的写作任务中提供多样的表达;另一方面也利用学生旧有的语言结构突显新的语言结构,提高语言习得的有效性。词块教学法认为理解和产出词块是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块有助于提高语言使用的流利程度,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和得体性。板书中语言表达以词块的方式呈现,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提高了学生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步骤四 写作

根据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主题相关的写作。题目及要求如下:

What is your attitude toward global warming? Who do you agree with?

续写你对全球变暖的态度,开头部分已给出: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nd warmer.Clearly,human activity has caused the global warming.To be specific,it is the burning of more and more fossil fuels that has resulted in the global warming.Some scientists think that it matters while others disagree.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输入与输出的一致性是保证读写教学中有效性的基础。写作主题紧扣课文内容,此时学生已经通过研读掌握了“意见+理由”的展开方式,通过讨论、翻译和改写句子,初步掌握对同意或反对功能意念项目的表达,进一步模仿文中的语言,阐述自己对全球变暖的意见,续写文章,实现输入到输出的飞跃。

步骤五 评价与报告

写作完毕后,小组成员参考教师提供的评价表(见下页表5)进行自评和互评,在作文本上标出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撰写评语并签名。最后评选出组内最佳初稿,并在小组内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和润色。

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小组作品,并由其他小组和教师做出评价。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评价和反馈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文教学指导的深化。在自评和小组成员的互评中,学生在“作者—读者—评阅者”三种角色间互换,在不同的角色中进行结构性对话,进行多面的对话交流(盖淑华、周小春,2013)。也正是在小组成员间的这种协商和互动中,学生完成了对目的语语法、结构、词汇以及语用的得体性的检验,促进其语言运用的自动化。学生通过与评判标准及组内成员作文的“对话”,不断地深化对主题的理解,检验对目的语的种种假设并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和修改,掌握了如何恰当而准确地运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案例反思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程晓堂(2004)在解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时也指出,根据高中英语学科的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在本文所探讨的案例中,笔者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围绕“如何用英语阐述自己对全球变暖现象的意见”这一教学目标设计了一节读写结合的公开课,在段落研读、讨论练习环节,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言的习得,提高了学生输出的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但是,这节课也留下了一些思考:怎样更好地在理解整篇文章结构和知识图式的基础上进行片段的研读?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如何设置有效的提问?胡庆芳(2009)提出有效提问要引发有意义的内容生成,实现挑战性的思维训练,驱动持续性的教学过程,实现预设性的教学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写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何时介入进行有效的干预?期待更多的同行进行小组合作模式下的读写课尝试,构建高效的读写课堂。

标签:;  ;  ;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开放课堂英语读写课的有效性&2013年中学入学考试作文命题分析及教学对策_小组合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