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管理作为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而它主要的效益来源就是保证安全和保证质量问题。因此我们更要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加以重视,为此来确保此过程中每个工作细节都可以达到科学合理、精益求精的效果,使得建筑工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它的效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本文探讨了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应用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要在明确其作用优势与实践应用原理的情况下,来降低不良因素对技术应用质量效果的影响。为此,施工技术人员应将工作重心集中在明确工艺流程、控制施工工艺质量以及提高两次注浆施工质量,来使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充分发挥出其应用于实践的作用价值。
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基本概述及优势分析
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基本概述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因为具有非常多的性能优势而受到建筑工程使用人员及管理者的广泛欢迎,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的范围越来越广、次数越来越多,这种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可以使得其具体施工质量得到很大程度提升,对建筑性能发挥的程度及其质量好会有决定性意义。通常,桩基沉渣和泥皮等问题是在建筑工程施工时经常会出现的问题,而运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可以尽量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概率。该技术能够使建筑桩基结构应力得到提升,增强建筑工程施工的效果,使其使用性能及施工质量得到最大程度增强。
1.2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优势
作为一种新型的基础施工技术,灌浆柱后注浆施工技术因具有多种优点得到行业内相关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其优势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这种技术可以在任何性质的土地环境中应用,通常会在建筑挖空灌浆注桩和泥浆护炉钻孔等工作中使用,且拥有较高的施工质量,这一特点使其在建筑行业中被推广开来。其次,施工该技术可以避免传统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泥皮和桩基沉渣等现象发生,极大增强建筑基桩所能承受的应力,增强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能使得建筑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对增强建筑的负载能力有决定性意义。再次,该技术能够使得工程施工的结构得到优化,可能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使得建筑企业的资金投入数量得到节约,同时还能使得建筑企业的经济收益水平提升。这一优势在进行大直径超长桩安装使用时表现尤为突出。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灌注桩使用方法具有很多使用优势,能够使在施工中所使用的桩柱得到缩小,还能使桩长得到一定程度减小,可以使工程施工的困难性降低,加快工程施工速度,提高建筑行业的施工水平。
2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注浆管制作与安装施工工艺
在注浆管制作过程中,一般应采用镀锌管或者是无缝焊管作为制作材料,其直径应控制在25mm 或者30mm,当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特点来确定,比如对于桩长大于50m 的桩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注浆管内的摩阻力给注浆施工带来的压力。注浆管在制作过程中应将其结构分为三段进行制作,分别为注浆管端部花管、注浆管中部直管以及注浆管上部带丝扣的接头,对于花管段的侧壁设置应按照梅花形对出浆水孔进行设计,一般孔径应控制在6~7m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在注浆管制作过程中要将花管段利用塑料膜、胶带或者是橡胶模包好,然后用铁丝将其缠绕困扎,以免注浆管在应用过程中发生渗漏现象,影响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进度。
2.2 压水试验施工操作
建筑工程施工中所开展的压水试验,主要采用的是灌注桩浇筑施工后的一个礼拜内进行,在压水试验中主要就是借助注浆管路和单向阀畅通情况的检查,从而实现对泥浆的处理。在当前压水试验中如果存在桩端或是扩孔系数较大的问题,就需要对建筑工程中的相关环节展开必要的压水试验,从而进一步保障更厚重的混凝土能得到充分的冲击。
灌注桩工作开展中最大的作用就是发挥这项技术中的护壁作用。在当前按住工程建设与开展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按照施工实际情况对泥浆进行科学与合理的调配,在此环节中还应该对建筑施工的土质进行研究,确保在工程泥浆的调配中不会出现过稀或是过稠问题,防止对建筑工程安全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在对工程进行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对泥浆进行制作需要工作人员事先对工程中的粘土进行打碎,之后再将打碎的粘土放在施工材料中,利用它冲击锥的冲击性对其进行有节奏和有规律的打击,实现粘土到泥浆的转变,为后续的钻孔奠定良好基础。
2.3 注浆管的安装与下放
在注浆管安装时,应将两根注浆管固定在钢筋笼的内圈上,注浆管的底部应高出钢筋笼的200-300mm,安装注浆管时必须保证注浆管之间的对接,确保焊缝饱满、连续、密封良好;钢筋笼起吊后入孔前旋接桩端压浆阀,钢筋笼入孔过程中插接桩侧压浆阀,空孔段压浆管应预先焊接好,与钢筋笼一次起吊入孔。钢筋笼入孔吊放过程中不得反复向下冲撞和扭动,加强保护,钢筋笼应沉放到底,不得悬吊,下笼受阻时不得撞笼、墩笼、扭笼。
2.4 灌注桩注浆工艺
灌注桩注浆施工工艺属于灌注桩后注浆施工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它与灌注桩后注浆整体施工质量有着直接性关系,因此准确操作灌注桩注浆施工尤为重要。在灌注桩注浆施工之前,要全面考虑影响灌注桩注浆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比如注浆压力、注浆所掺入的水泥量及浆液水灰的配比等,这些因素直接关系着注浆施工质量,施工人员一定要根据相关指标与规范进行灌注桩注浆施工工艺。
2.5 灌注桩注浆顺序及时间
灌注桩注浆施工应在成桩后2d 后进行注浆操作,最迟不能超出成桩30d 后,在注浆施工中还要严格控制注浆施工作业点与已经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应该小于8~10m 之间。另外对于不同的土质其灌注桩注浆顺序也是不同的,比如对于饱和土质,其注浆顺序应为先桩侧后桩端,而对于非饱和土质,其注浆顺序应为先桩端后桩侧,对于多断面桩侧灌注桩注浆顺序应为先上后下。在灌注桩注浆施工中桩端与桩侧的施工时间间隔应控制在2h 或2h 以上,当然不易过低也不易过高,具体间隔时间应结合工程实际概况加以控制。在灌注桩桩端注浆施工中对于同一根桩上的不同注浆导管应进行等量注浆操作。
2.6 灌注桩注浆参数与终注条件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压浆控制原则是以压浆量为主,以注浆压力控制为辅,对于灌注桩的注浆参数应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准确计算。若桩端为卵石层或者砾石,应考虑采用比较大的压浆压力与压浆量,并将压浆量作为控制指标。若桩侧为砂土层,应将压浆压力作为注浆施工主要指标,将压浆量作为注浆施工的参考指标。
综上所述,近几年,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建筑工程的数量也一直呈现着上升的趋势,因此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建筑施工企业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达到标准的要求,就必须要将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重视起来,不断提高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水平。同时,施工单位也需要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原理和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详细的分析,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制作与安装注浆管、灌注桩注浆施工等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周婷.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建筑技术开发. 2017(08)
[2]马兵. 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J]. 建设科技. 2017(07)
[3] 李维强,周锋.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02)
论文作者:邵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注浆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