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例马拉松比赛后昏迷病人的EEG检测与预后评估论文_曹阳 鞠玲莉

4例马拉松比赛后昏迷病人的EEG检测与预后评估论文_曹阳 鞠玲莉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脑电图室 225009

[关键词] 半程马拉松; 昏迷;吴璇 脑电图

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在每年的4月举行,赛程除半程马拉松外,还包括10 km跑和迷你马拉松。马拉松参赛选手以非专业运动员为多,此项运动体力消耗大运动强度高,对参赛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随着该项赛事参赛人数迅速增长,在比赛中受伤的人数也在增加。现将2015年4月和2016年4月收治在急诊抢救室和ICU的4例重症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文4例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34~65岁,平均51岁。存活3例,死亡1例。4例患者在比赛现场均突然出现意识不清伴有四肢抽搐,被120送入我院急诊科抢救,后转入ICU。

入院查体:患者处于浅昏迷状态,GCS评分5分。体温升高,呼吸不规则,脉搏细速,全身大汗、潮湿。球结膜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双下肺呼吸音粗,可及少量湿罗音,四肢肌张力高,生理反射存在。既往体健,均无类似发作史。

1.2 CT及MRI检查

颅内少许缺血灶,轻度脑白质疏松;未见明显出血灶。

1.3 EEG检测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9200K型脑电图仪,按国际标准10/20系统安装电极,采用盘状电极,记录时间20-30min,记录时给予声、光、痛觉刺激和被动开睑试验。脑电图记录结果由2名从事脑电图专业工作的医师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用EEG作昏迷病人的脑功能状况和预后的判断,以病人首次检查为准。根据黄远桂的标准作出诊断[1]。4例昏迷患者的EEG表现为3例纺锤波昏迷和1例α昏迷。4例病人共查10次的EEG中,有1例为α昏迷,于48小时内死亡;另外3例为纺锤波昏迷,由纺锤波昏迷→低幅θ、δ波弥漫性改变→α节律出现,于一月后明显好转出院。

1例α昏迷的患者,34岁,平时体健,于2016年4月26日参加马拉松比赛,在比赛过程中突然出现意识障碍伴有肢体抽搐,由120送至我院急诊抢救,后转至ICU,患者意识不清,呈昏迷状态。入院后首次EEG描记于2016年4月26日,患者入院后2小时,呈昏迷状态。EEG示10-50uv的8-10HZα活动,其中夹杂数量不等的4-6HZθ波,呈弥漫性分布于各导联,以额-中央区偏深,夹有尖波及尖慢综合波。对各种刺激无明显反应,无视反应存在,诊断为α-θ昏迷。患者于次日出现气道大出血医治无效死亡。

另外3例纺锤波昏迷患者,平时体健,爱好体育运动,于2015年4月20日参加马拉松比赛,比赛中突然出现意识障碍伴有肢体抽搐,被120送至我院急诊抢救,后转入ICU,患者意识不清,呈昏迷状态。第一次EEG描记于2015年4月20日,患者入院后6小时,呈昏迷状态。EEG示10-14HZ中高幅的纺锤波阵发为主,其间夹有数量不等的β波及少量不规则的δθ波,额部见尖波及尖慢综合波,波及颞部。其中一例为12-14HZ纺锤波,2例为10-11HZ纺锤波,主要分布于额部及中央区,给予病人疼痛刺激后,纺锤波可同步出现短暂的减弱现象,停止疼痛刺激,此现象消失,但是无觉醒时的α波。 第二次EEG描记于2015年4月27日,患者入院后一周,呈嗜睡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EEG示低至中幅4-7HZθ波及少量1.5-3.5HZδ波弥漫性分布于各导联,偶见8HZα活动,夹有单个锐波,两半球调节调幅欠佳。患者处于嗜睡状态,给予疼痛刺激后可以清醒,但是注意力不集中,刺激停止后很快又进入睡眠状态。 第三次EEG描记于2015年5月5日,患者入院后2周多,呈清醒状态。EEG示低中幅9-11HZα节律,主要分布于枕部,睁闭眼α节律受抑制尚完全,夹杂有少量低幅13-14HZβ波及6-7HZθ波,未见明显尖、棘波发放。3例患者中2例神志清楚,对答部分准确,均明显好转出院。其余1例患者仍存在幻觉,对答部分欠准确,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3讨论

由于马拉松比赛对参赛的运动员身体基本素质要求高,损伤一般较轻,与赛前准备活动不充足、比赛中运动疲劳、技术动作不合理、道路条件差等因素[3]。这两年出现了4例重症病例,这些病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热、全身大汗,脱水、直至发生晕厥、休克。患者从意识障碍、谵妄到昏迷的过程,符合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特征。

EEG现已广泛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作监护,本文报道的病例数量少,但是昏迷病人的EEG改变很典型,与临床表现很吻合。国内的文献报道昏迷是EEG的构型分类有10种,其中包括α昏迷和纺锤波昏迷[2]。其预后的严重程度依次为电静息>α昏迷>δ波昏迷>θ波昏迷>纺锤波昏迷[4].

α昏迷的预后很差,死亡率高达80%。产生α昏迷图形的机理[5]被推测为病变主要累及大脑皮质Ⅲ、Ⅳ、Ⅴ、Ⅵ层, 而ⅠⅡ层受累较轻。此外, 病变亦可程度不等地累及海马、 丘脑、 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的浦肯野细胞层,而脑干相对不受侵及。

纺锤波昏迷最多见于颅脑外伤或脑炎后昏迷病人,也可见于其他病因引起的昏迷,这种昏迷并非一种特定脑损伤,其产生机制主要在于中脑水平的维持清醒的网状上行激活通路的损伤,同时脑桥中缝核以及产生睡眠纺锤的丘脑一皮层环路的完整[6]。目前认为无论损伤部位和性质如何,昏迷病人出现纺锤波、顶尖波等睡眠图形提示大脑半球保留一定的功能。 如对病人给予刺激时纺锤活动暂时消失,或出现K综合波和阵发性高波幅慢波,表明脑电图上的觉醒度增加,虽然临床无行为觉醒表现,但提示预后相对良好。[7]。

本文报道的病例EEG的改变与病人的意识状态(昏迷→嗜睡→清醒)大致呈现平行关系。EEG检查是了解大脑病理状态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昏迷病人的EEG监测,间接反映昏迷病人的预后情况。通过对这4例重症患者的EEG的改变,对α昏迷和纺锤波昏迷有了更深的了解。马拉松跑是一项竞技体育,它对参赛人员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容易在比赛中出现各种情况,所以要量力而行,做好赛前准备,比赛中出现不适要立即停止寻求救治。

参考文献

1黄远桂,吴声伶. 临床脑电图学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61-270

2雄伟,牛俊英.王淑玲,等.脑电图构型特征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824-1825.

3 陈宏吉,张新江,邹晓东.半程马拉松运动员比赛伤情及重症运动员中暑特点分析.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6.2(2):111-117

4 范乃珍,常风玲,张瑞兰,等.脑电图在昏迷病人中的应用及预后分析.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7.24(4):304-312

5 张雄伟,迟效先. α昏迷的临床意义[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1,8(2):123-125

6 Kaplan PW,Genoud D。Ho Tw,et a1.Clinical correlates and prognosis in early spindle comaFJ].Clin Neurophysiol,2000,(111):584—590.

7 Nogueira de Melo A.Krauss GL,Niedermeyer E.Spindle coma:observations and thoughts[J].Clin Electroencephalogr,1990,21(3):151—161.

论文作者:曹阳 鞠玲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  ;  ;  ;  ;  ;  ;  ;  

4例马拉松比赛后昏迷病人的EEG检测与预后评估论文_曹阳 鞠玲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