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论文_李玉玲

广西桂林临桂区四塘镇卫生院 广西桂林 541104

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结果:观察者患者满意率为88%,对照组的满意率为66%,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为6%,对照组12%,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低于对照组。讨论:心血管内科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面对紧急情况预先准备应急措施,能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降低患者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心血管疾病

由于近几年社会工作压力巨大、生活节奏变快、缺少运动、不好的饮食习惯等不良因素影响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各类心血管内科疾病较为复杂,危害严重,致死率较高。所以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也存在许多风险,本文选取100例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男22例,女2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4.6)岁,其中高血压患者17例,糖尿病患者17例,高血脂患者6例,心衰患者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例,冠心病患者2例。对照组男20例,女3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0±7.5)岁,其中高血压患者18例,糖尿病患者,15例,高血脂患者8例,心肌梗死患者5例,心衰患者2,病毒性心肌炎患者2例。排除肝、肾等重大器官疾病,患者意识清楚,入院时间均在5天之内,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参照《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和本院心血管内科护理规章制度。遵守心血管内科急救守则,①熟识各种急救药物,②心衰和心梗的急救处理,③呼吸机和心肺复苏的技巧和使用规范,④搬动和移动心衰病人,以及老年病人的注意事项。⑤心血管内科特级,一二级护理常规,基本心电常识,心电图的基本识别,⑥了解食道调波等心血管内科特有的调频仪器使用,⑦CCU护理规范,⑧怎样和主治医师协调 。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风险管理,建立一个有效的护理团队,挑选本科室优秀的护理人员,由一位护士长进行管理。根据本次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心血管疾病类型,预测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事故,参照血管内科护理规章制度,并查阅国内外临床护理文献资料,根据不同患者的风险因素,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预案。

有些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其自理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意外事件,因此一定要加强看护,并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在用药或如厕时要注意。患者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要定时清洁出血部位,预防并发症发生,若有炎症出现,及时告知医师,进行下一步处理。尤其是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在进行护理时,要保持良好的态度,不要让患者的情绪起伏太大,同时建议家属不要给患者施加压力。药物发放时,要进行三查七对,并严格控制饮食,叮嘱患者按时服用,清谈饮食,适量补充膳食纤维,控制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异常代谢状态。治疗后期,按照医嘱让患者从简单的被动运动开始,逐步做主动运动,适当的运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功能恢复尤为重要。

1.3护理效果评价

1.3.1护理满意度调查

制作一份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或家属填写,调查表内容为:我院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质量、护理效果、护理技术评定、注意事项的指导效果,对这五个方面的护理效果进行评定,设置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统计以上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的例数,统计调查结果,计算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2风险事故调查

由护理人员记录实施风险管理之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评定标准为,优秀: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患者无风险事故发生,无其他并发症导致严重后遗症,未出现死亡事件。良好: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发生过风险事故(总例数在3例之内),经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后遗症,未出现死亡事件。一般: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发生过风险事故(总例数在5例以内),患者在治疗后出现1到3例并发症,留下后遗症,未出现死亡事件。差:患者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发生过风险事故(总例数在10例以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并留下后遗症,出现死亡事件(总例数在2例之内)。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为(一般+差)/总例数×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8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观察者患者的满意例数为44例,满意率为88%,对照组的满意例数为34例,满意率为66%,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如下,表1。

3.讨论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脏以及血液循环系统病变,特别是血液循环系统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都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三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都很大。高血压能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高血脂可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脑中风,而长期高血糖会使全身各脏器及组织发生病理改变,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全身性疾病,可引起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眼等许多器官的并发症,其中最大的威胁是心血管并发症。

首先是护理人员方面:通常,心血管疾病的病情都很复杂,并且具有很长的康复周期,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时往往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使得其工作较为辛苦。长时间的护理工作容易给护理人员带来很明显的疲劳感,进而对其服务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患者自身的问题: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一旦发病,病情就非常危急且严重的疾病,如果不能使院方及时抢救发病患者,就很有可能贻误最佳抢救时机,从而导致死亡或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另外,很多患者都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过于乐观,并且认为治疗的结果是积极的,但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却很低,难以在病情反复发作、治疗结果无法达到期望值的情况下出现心理波动,而一旦出现心理波动则极容易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自身的健康。

最后是医院方面:某些医院的医疗器械相对老旧,未对器械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无法保证硬件设施的可靠性,延误治疗。或者由于某些检测器械的问题而不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检测,无法判断部分细微的病情改变。再者,很多医院在装修时,一味考虑表面工程,却忽略了人性化管理,地面多采用光滑度极高的瓷砖或大理石,不利于行动不便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行动。

预防心血管疾病发作的主要方法有三点:第一,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得他们具有防范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而且也应提升他们处置危机的能力,确保他们能在紧急情况下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实施相应的解决策略。第二,提升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以便在发生医患纠纷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患者的利益不受损害,并确保自身和医院的正当利益。第三,加强医院和患者家属的沟通机制,护理人员应以诚恳的态度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并向患者家属介绍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避免出现不安全因素。

参考文献:

[1] 张肖红.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1(3):149-151.

[2] 宋丽华.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5(2):153-154.

[3] 吴秀芬.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J].当代医学.2016,08(2):128-129.

论文作者:李玉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8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论文_李玉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