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比较研究论文_罗梦寒

南溪区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100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鼻内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鼻内镜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传统手术;慢性鼻窦炎

Objective: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and traditional surgery on chronic sinusitis. Methods:102 patients with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ndoscopic surgery and traditional surgical treatment were used respectively. The clinical efficacy,surgical index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all data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ata was P < 0.05. Conclusion: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or chronic sinusiti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so it is recommended to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endoscopic sinus surgery,traditional surgery,chronic sinusitis.

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疾病,继发于急性鼻窦炎之后,多是由于急性鼻窦炎未得到合理、彻底的治疗或反复发作而导致[1]的,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鼻塞、头痛、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鼻内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得到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本文作者对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现回顾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入我院治疗的10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经CI或内镜检查确诊,并存在典型的慢性鼻窦炎症状,包括鼻腔脓性分泌物增多、鼻塞、头昏、头痛、记忆力下降以及嗅觉失灵等,所有患者已进行为期7d的广谱抗生素治疗。对手术不耐受或存在手术禁忌症者予以排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患者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实验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6-72岁,平均(38.2±3.5)岁;病程0.5-18年,平均(4.3±2.7)年。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17-71岁,平均(38.7±3.2)岁;病程10个月-17年,平均(3.9±2.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于术前7d内用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术前3d应用糖皮质激素,同时进行负压洗鼻和肌肉注射止血剂,术前1d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以确定其符合手术指征。应用CT扫描对患者鼻旁窦的冠状位和轴状位进行检查,对病情进行评估,制定手术实施方案。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治疗方式,取仰卧位,视患者疾病分型进行麻醉处理。先对患者中鼻甲后半部分进行切除,充分暴露鼻腔蝶窦口,随即对蝶窦口前壁进行切除,开放蝶窦、后组筛窦和前组筛窦,最后开放额窦口,扩大切口,直至颌窦口,对病灶进行切除,然后将创口逐层缝合。用含碘伏纱条填充颌窦腔,凡士林纱条填充鼻腔,可避免细菌侵入创面引起感染,同时有利于患者鼻腔黏膜保持湿润。

实验组患者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同样取仰卧位,视患者疾病分型进行麻醉处理。若患者合并鼻息肉,则先切除息肉,然后于钩突前下缘做一弧状切口,先进行剥离再切除钩突,开放筛泡,并扩大筛窦、颌窦和蝶窦,然后将窦口、病灶组织以及窦腔内脓液彻底清除干净。若患者存在鼻中隔偏曲,则先对其进行纠正。手术过程中最好保留中鼻甲,若中鼻甲出现反向弯曲或伴随重度鼻息肉,则行中鼻甲成形术,以同样的方式处理下鼻甲。手术完成后将病变组织送检,并用含碘伏纱条填充颌窦腔,凡士林纱条填充鼻腔,进行止血。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相关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可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鼻内镜或X 线检查显示窦口开放良好,鼻窦正常,无脓性分泌物;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鼻内镜或X线检查显示少许肉芽组织形成,鼻腔黏膜轻度肿胀,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鼻内镜或X线检查显示窦口狭窄,窦腔粘连,脓性分泌物增多。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组间临床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表明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2.15%显著高于对照组70.58%,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也称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所有人群均可发病,但低龄、年老体弱者更为多发,患者多有脓涕、鼻塞、嗅觉障碍、头痛等症状,且由于该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慢性鼻窦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该病的治疗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2]。在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过程中发现药物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欠佳,并且长期服用抗生素药物、鼻腔喷雾或激素使患者产生了耐药性,对机体免疫力造成了损害,因此,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成为最佳选择。

既往应用传统手术治疗,手术视野范围小且不清晰,导致对病灶切除不够彻底或切除过大,影响了鼻窦正常的生理功能,并且传统手术创面大,愈合时间长,极易发生感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鼻内镜手术可弥补传统手术的不足,通过鼻内镜可清晰显示鼻腔解剖结构[3],对鼻窦病灶可进行全方位仔细探查,提高手术切除精准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鼻内镜手术的切口较小,在手术过程中可避免伤害到鼻腔黏膜组织,减少出血量,同时通过切除局部病灶对患者鼻腔细菌感染及炎症反应进行改善,为鼻腔黏膜功能恢复提供有利条件。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15%显著高于对照组70.58%,且并发症发生率为3.92%显著低于对照组15.68%,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传统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因手术视野不佳,容易对患者的鼻窦腔及鼻腔软组织造成损伤,导致鼻腔出血、窦腔粘连、眶周淤血等并发症发生。鼻内镜手术在鼻内镜监视下进行,可直接观察到患者病变组织的具体情况,减少对患者鼻腔组织的损伤,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喜安. 鼻内窥镜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效果比较[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1(14):64-65.

[2]臧岭,汤夏冰. 鼻内镜术后采用激素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5):683-685.

[3]韦舟雄,何江,张武宁,等.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J]. 华夏医学,2017,30(2):83-85.

论文作者:罗梦寒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  ;  ;  ;  ;  ;  ;  ;  

鼻内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比较研究论文_罗梦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