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留守儿童心理适应性问题与成应分析-基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的调查数据论文

土族留守儿童心理适应性问题与成应分析
——基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的调查数据

张兴年 祁延梅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青海西宁810000)

摘 要: 在我国市场化浪潮冲击下,土族传统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剧烈嬗变,土族儿童失去父母的亲情教育和有效监护,其心理适应性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使土族留守儿童尽快适应所处环境,及时摆脱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境,与其心理适应值高低有紧密相关。本调查的出发点和归宿即是发现影响土族留守儿童心理适应性的变量并据此分析其未来因应。

关键词: 土族留守儿童;心理适应;因应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另一方又无法监护的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本文留守儿童心理适应问题是指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群体个性特征与周围环境适应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非良性情感、行为及心理等方面的问题。2016年国发〔2016〕36号文指出:“支持社会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和志愿者针对困境儿童不同特点提供心理疏导、精神关爱、家庭教育指导、权益维护等服务。”[1]对于地处偏远,人口较少民族,尤其对那些普通话教育滞后,犹操民族语言地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构建不同民族间文化和谐,确保人口较少民族儿童学校和家庭教育能够有序、渐进式推进与有效实施等,更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2]

2.4 连杆轴瓦与连杆轴颈表面咬毛∶有不正常声音,并有机油压力下将等现象拆卸柴油机侧盖板,检查连杆大头的侧向间隙,看连杆大头是否能前后移动,如不能移动则表示咬毛,应修磨轴颈和更换连杆轴瓦。

由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地处偏远、文化教育较为落后,犹操土族语言的地区更明显。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之下,传统土族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遭遇剧烈嬗变。大量土族壮年劳动力离开故土,外出务工,留下数万名土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土族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父母亲情与监护而导致部分孩子性格偏激、行为偏差、价值观扭曲。关于土族留守儿童的极端案例不时见诸各类报道。土族留守儿童能否尽快地适应环境变换,及时摆脱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境,与其心理适应能力高低有紧密相关。本调查的出发点和归宿即是发现影响土族留守儿童心理适应性的变量并据此分析其未来因应。

一、基本情况

为了对互助土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问题做一深入、详细的摸底,课题组在为期两年(2015年3月-2017年8月)的访谈和跟踪调查中,深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民和、大通及贵德等地教育局、学校和乡镇进行实地调查。在掌握了青海省土族地区教育基本情况和主要数据的基础上,课题组最终选取了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塘拉村、东山乡大庄村及东沟乡中心学校、东山乡中心学校和互助县民族中学在校土族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监护人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5-9年级在校生,年龄分布在10-18岁之间。被调查的学生中有80%住校。在互助县三所学校通过问卷和深度访谈等形式对互助土族地区中小学校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及情感作了较为系统的调查,以找出影响互助土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性问题的因素及未来因应。

本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250份(其中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和监护人问卷各300份,教师问卷150、青少年适应性量表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210份(学生问卷294份、教师问卷142份、家长问卷294份、监护人问卷286份、青少年适应性量表194份)。为弥补问卷调查之不足,运用座谈、小组访谈和个别访谈等方式,课题组分别对样本所在地教育局、学区行政领导、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监护人和村民等相关人士进行访谈,总计访谈100多人次。在走访调查中,还专门走访了30户生活相对贫困的留守儿童家庭,并建立30份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档案进行跟踪调查。课题组对有效问卷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处理,得到如下有关互助土族地区留守儿童的一些基本数据和分析:

表1 互助土族留守儿童基本数据

二、数据分析

1620年,一艘载有100多人的船横渡大西洋来到新大陆定居。这个宗教团体在英国开始质疑教会的信仰,所以想与之分离。朝圣者在现在的马萨诸塞州定居。他们在新大陆的第一个冬天过得很艰难。他们来得太晚了,不能种更多的庄稼,没有新鲜食物,一半的人死于疾病。第二年春天,易洛魁族印第安人教他们如何种植玉米,这是殖民者的新食物,告诉他们如何在这陌生的大地种植其他作物,以及如何捕猎和捕鱼。

划好了保供区域,需求量也有数了。黑龙江销售再将较为准确的配送预测量、时间等信息提前通知承运商。同时要求承运商提前制定动力不足和极端天气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必要时临时性增加车辆,包括雇拥社会车辆补充运力。

因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这一特殊群体需要学校及老师们给与更多的关爱。例如,通过教师个人或集体的温暖爱心弥补情亲缺失对其健全人格形成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旧有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该县各级各类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也很少有相关的官方或社会组织,有计划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和帮扶。在我们调研的三所学校中,只有互助县民族中学设有一间心理咨询师。所以教师问卷中开放式问答几乎都强调了要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和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几乎所有学生希望学校能将真正的音乐、美术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希望学校和社会能多给予他们一些心理上的辅导和沟通。开展一些对他们适应学校内外环境、对其身心健康有益的实用课程。

(一)测量对象心理适应性的人口学变量差异

1.测量对象与心理适应性常模分量表在性别上的差异

测量对象心理适应性在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因子平均得分低于常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土族留守儿童心理适应性各因子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2 -1 留守儿童与心理适应性常模分量表在性别上的差异

2.留守儿童与心理适应性常模分量表在年级上的差异

对中美双方而言,随着两国竞争加剧,两国加强战略分歧管控和军事冲突预防日益重要。特朗普政府已经注意到了中美两军关系稳定的重要性,“不冲突不对抗”符合双方的利益诉求。只有双方形成了避免军事冲突的共识,两国关系才有可能“斗而不破”。两国领导人需要始终保持清晰的头脑,对战争秉持审慎的态度,对双方之间的分歧坚持和平的解决方式,对双方之间的危机风险不断加强危机管控与冲突预防。

留守儿童不同年级心理适应性在身体素质与各类体育比赛适应因子平均分值低于常模的差异,故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 留守儿童与心理适应性常模分量表在年级上的差异

3.留守儿童与心理适应性的相关性

对于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土族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亲和中小学教师是他们社会化过程中的两个最早、最重要的“社会化他人”,依恋性情还是他们基本心理特征。正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于家庭的关爱和亲情,他们尤其需要从学校生活中得到弥补。学校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外部动因。因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特点,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很多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和学校集体生活的温暖来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

表2 -3 留守儿童与心理适应性的相关性

续表

(二)家庭因素与土族留守儿童心理适应性的关系

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和父母外出打工时间、和谁生活、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的态度三个因素存在相关。考试焦虑情景适应和谁出去打工、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的态度、教育现状的满意程度、希望孩子去打工还是一直上学四个因素存在相关。群体活动适应和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的态度、和谁生活存在相关。陌生情景与学习情境适应与和谁生活、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的态度、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的态度存在相关。

表2 -4 家庭因素与土族留守儿童心理适应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互助土族留守儿童心理适应性在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因子平均得分低于常模的差异。其中困难家庭中外出打工者较多,家庭对儿童生活疏于照料,大多数留守儿童属于寄宿学生,体现在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因子平均得分低于常模。

留守儿童心理适应相关分析表明,考试焦虑情景适应和年级、年龄、家庭子女数量都存在相关,年级越高学生的焦虑水平得分也越高,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焦虑水平反而在降低,通过走访活动,发现年龄越大学生对考试成绩的归因不同导致了他们的焦虑水平下降,因为家长的期望值较高,导致家庭子女越少,考试焦虑越高。另外,处在语言习得关键期的土族留守儿童在与外界环境持续性接触过程中,普通话、英语等的学习对其原本处于弱势的民族文化势必会产生较多的影响。[3]文体活动适应方面,男生明显要高于女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心智的成熟,留守儿童更能适应陌生的学习情景。

山特维克可乐满M5B90可提供流畅的精加工,磨损情况可预知并且无毛刺。由于该刀具的切削较薄,可以轻松从零件上去除,从而不会在后续工序中对表面造成损害。由于刀片数量经过优化 (刀片始终在刀具上正确定位),客户可以增大切削参数,并通过限制刀片数量和缩短周期时间来省钱。

上述量表显示互助土族地区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及心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没有人能管得了的孩子”现象较突出,(外)祖父母常因年纪大,又忙于农活,加之不懂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疏导办法;寄居在邻居亲戚家的孩子,碍于是别人的孩子,监护人不太方便管教,所以也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或情感交流;寄居在学校的则由于没有监护人,变现更为明显。而那些与单亲生活在一起的情况可能有所改观,但是亲情的缺失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三、问题因应

留守儿童是我国乡村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的特殊群体。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母(父)子分离,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其原因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直接关系。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其居住地经常变化,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应有的照顾。究其原因,在于区域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诸多不便,使得父母不得不将孩子留在老家中。尤其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无力支付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即便是在父母打工的地方入学了,也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所选教材不能同时与这些儿童在异地就读时不能很好地衔接,诸如此类的问题直接催生了互助土族地区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怎样进行管线防腐,是大家在施工中遇到的又一个困难问题。输气工程管线采用美国进口的绞带缠绕机和新型绞带进行防腐绝缘,可使埋入地下的管道不受土壤酸碱的锈蚀,工程要求防腐后用一万伏电火花检测不漏电。

(一)家庭教育缺陷

1.家庭教育弱化或缺失

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工业生产率较低。2016年以来,当地土族风情园、土族乡村旅游均遭政策性限制而被迫关停。因此,村民简单地认为只要外出就可以挣到钱并能为下一代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家庭是一个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的组织结构,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承载着重要的职能。费孝通在谈到婚姻和家庭的关系时曾强调指出:比较有效(效力总是相对的)的抚育方式是双亲抚育。在对儿童教育上,父母分别担负着不同的角色及任务,如母亲在生活上给予孩子必要的照顾,精神上的慰藉;父亲则培养孩子的勇气和自立自强意识。一个完整的家庭结构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对培养孩子的健康的心理素质、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互助土族地区留守儿童因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导致家庭教育内容的不完整。他们既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又缺乏家庭教育氛围,其学习长期处于无监督状态、进而辍学厌学、成绩下滑、心理和生理发育失衡以至于最后德智、体、美方面畸形发展。

不过说实话,呼伦对专家并不抱多大希望。他要写成这篇文章,其实还是虚荣心在做怪。三万字啊,多大的篇幅!拿给同事们看,他们从此还不得高看他呼伦一眼?——何况还有稿费。——何况还能给单调的日子找些事做。——何况还是国内空白。——何况,还真的有可能成为专家。

2.家长的认识偏差

4.把留守儿童看成包袱

表3 -1 家长与留守儿童

续表

部分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认识存在偏差,如表3-1显示:占有55.5%的家长认为外出打工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影响一般。被问及有没有打算把孩子接出来接受教育时,出于对经济负担、孩子入学问题及其他因素的考虑,64.2%的家长表明没有这个打算。多数在外务工家长以满足孩子“不缺钱花,不缺衣穿”为准则,对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关注很少。有些家长因心中愧疚,对孩子的要求不加选择的接受,宠溺孩子,以金钱及物质来激励孩子。以上这些不合理的教育方式都给互助土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成长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3.监护人监护管理不到位

中小学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压力大,有些小学生语言不通。学生在学校上课,回到家里有很多作业,还得自己做饭、做家务,有时还要与长辈分担农活。在调查中发现,将近70%的留守儿童更愿意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一方面老人们一般年龄偏大而祖辈们往往文化层次较低,对孩子比较溺爱,另外,老人年迈体弱,根本就没有精力看管孩子,同时也不能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监督。可见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年龄与教育程度,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

艾滋病基本知识回答情况 调查的1977名学生中,有1744人知晓艾滋病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8.21%,其中,对于输入被感染的血液(94.59%)、共用被感染针具(94.79%)、母婴传播(92.31%)、使用安全套降低传播风险(91.60%)等条目的知晓率较高,对于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毒的知晓率最低(72.99%)(表1)。

另一方面,作为监护人的其他亲戚因为留守儿童不是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疏于管教,导致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不力甚至根本不管。所以监护人教育程度低、家庭负担重,照顾孩子精力不济等因素引起的监护人管理不到位是导致土族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和偏差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教育的缺陷

留守儿童相关分析表明,考试焦虑情景适应和年级、年龄、家庭子女数量都存在相关,群体活动适应只和性别存在相关,陌生情景与学习情境适应与年龄存在负相关。

1.师资力量薄弱、管理简单粗暴

在三所学校调研时,我们发现每个学校的班级容量都较大,留守儿童在学校很难得到学习以外的关怀。本研究调查的乡镇中小学平均每班学生达到56人,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对于寄宿学生没有配备专门的生活老师,住校生的管理基本上是由班主任和值班教师负责模式。2017年暑假S村调研时发现,某学校以老师不够为由,不安排值班老师,要家长监督学生晚自习,对比一位家长对于这个规定非常气愤。他讲道:“有时候在正忙地里农活的时候,学校却打电话叫我去守学生”。他迫切希望有关部门能管管。一些乡村教师常年奔波于学校和家庭之间,超负荷工作使班主任老师负担过重,很多时候力不从心。而大班教学也使所谓互动式新教学方式效果打了折扣。该校教师抱怨,一个班56个学生,老师根本不可能做到因人施教,对于留守儿童特别的心理、感情需求更无法顾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留守儿童的有效教育和管理。

交谈中发现,作为学校和老师,身处两难境地,一是只着眼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而忽略了他们在生活、情感及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引起学生的逆反甚至叛逆心理。有些学校在寄宿制学生公寓前面安上铁门铁窗,学生抱怨感觉是在蹲监狱。所以有些学生冒着极大的危险,跳窗跳楼去上网或逃学,反而导致了安全隐患。

由于引黄滴灌投资比井灌区滴灌高,因此,要充分利用配套技术,才可实现滴灌节水与高效目标。这些配套技术需要进行一定研究与完善,以适应当地条件。其中有“干种湿出”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

2.家长和学校互相推诿责任

在几次座谈会上,校方认为学校教育主要侧重学生在校时段的教学管理,至于学生放学以后在社会上犯的错事,学校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管理;农村基层村镇和部分家长则认为,学生就应该归学校管。这种对教育责任的互相推诿,正好给了留守儿童脱管空间,助长了部分留守儿童的放任自流,在生活习惯和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失去学校和父母应有的有效监护。

(六)王罕岭里湾村,尚有重大规模性的建筑物遗存。在里湾村,有一些非当地产的花岗岩石,被采磨加工得很规整,如不是巨富人家或重大公益事业,这些石块很难搬运上山。根据当地守山人的经济状况,不可能远途运石建居所。尽管这些石材经历了千年风霜雨雪的侵蚀,但仍能看出它所蕴含的人文价值。

3.应试化倾向严重

当前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考核标准大多以升学指标为主,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过多,这样学校就把学生成绩、升学率与教师的工资、奖金、及职称挂钩,使得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升学率,缺忽视了对留守学生情感及心理等方面的关注。

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整体水平要比非留守儿童差。在这种情况下,成绩越好的学生,越得老师喜爱,成绩差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爱越少的“马太效应”。部分留守学生向我们倾诉道:“老师就连排座位时都把我们排在后面或者边上,似乎我们这些人可有可无”。

“本次争霸赛是威县以产业振兴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件盛事。”商黎英表示,之所以举办本次大赛,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评比交流,进一步增强广大果农的品牌意识,提升威县梨和葡萄产品的知名度,在全县形成你追我赶、争当果王、创业创富的浓厚氛围。

由于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困惑、需求、兴趣等,造成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脱节。(外)祖父母等监护人因操持家务或忙于农活,对孩子教育关注也仅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因而家庭教育于处于空白状态。总之,正处于身心迅速成长发育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变化有太多问题需要解决,但父母及家庭不能及时给予他们足够的帮助。

访谈中发现很多教师喜欢罗列该校留守儿童的种种毛病时,情绪颇为激动。不难理解,留守儿童缺乏严格的家庭管教,部分孩子确实相对调皮和难以管教,但把留守儿童视为“异类”和“心病”,只会将这些留守儿童无情地推向边缘化甚或深渊。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式上存在的缺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对这些长年工作在土族乡村艰苦环境中的中小学老师是不能求全责备。

5.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根据全国妇联最新调查统计,2009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其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57.14%。为了对互助土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做一深入了解,进一步研究互助土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相关因素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间的关系,课题组随机抽取了200名学生作为土族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测试对象,有效测试对象共计194人(其中117名男生,77名女生)。

本次心理测量工具采用的是“陈会昌—青少年适应性量表”,其条目采取5级记分法。量表的总分与心理适应性的关系依次为:0—45.8分(心理适应性很差)、45.9-54.8分(较差)、54.9-71.5分(中等)、71.6-80.5分以上(很好)。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8,再测信度为0.83,效表信度为0.59。课题组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分析,拟从留守儿童心理适应性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家庭因素和心理适应性3个方面入手,分析互助土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三)社会和政府监管、帮扶的缺陷

留守儿童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与个案性等特点,而学政两界的政策缺失滞后及被动、非规范性和非系统性使得留守儿童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在我们的调查中课题组设置了两个有关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程度和对现在教育现状满意度测量维度。

表3 -2 教育满意度调查

续表

通过家长、监护人对目前教育现状的满意度调查,我们可以发现,选择比较满意的高达47.6%。同样的在学生问卷中34.3%的学生认为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很少,反映出家庭、个人与社会、学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所在。

表3-2中满意度与关心度相关性数据告诉我们,学生对教育现状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社会的关心程度,其正相关系数高达409(表3-2)。同样的在家长与学生对教育现状满意度的差异中我们发现,学生所认为的学校、社会对你的关心程度主要是来自于学校的关心。反映出社会和政府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很少。在我们与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学校领导的交谈中,教育部门表示非常关注留儿童教育问题。

早在2014年,根据青海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通知》青教基〔2014〕25号)文件,要求各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直各学校要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档案的要求,健全和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对其父母、监护人变化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并及时更新;建立留守儿童工作制度,帮扶制度和信息沟通制度;在新学期学生报之时,做好留守儿童入学管理工作,加强学籍管理;全面掌握留守儿童学籍变动及控辍保学数据等措施。但留守儿童心理适应问题现状及未来因应方面尚没有引起学政两界足够的重视,要做到未雨绸缪,仍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

表3 -3 满意度与关心度相关性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仅凭对上级文件和精神的传达、学习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互助土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如何将工作制度、帮扶制度和信息沟通的相关制度落到实处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我们对留守儿童档案的整理分析,只有东山乡的部分学生反映学校和老师曾经为自己购买过学习用品、棉衣等物件,在学校里营养餐的补助也使自己的在学校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在回答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你时,大部分学生提出需要学习用品、生活补助。在回答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时,很大一部分学生反映,希望学校有一个图书馆,能够开放图书馆,让他们上阅读课;能有一个大一点的食堂、食堂饭菜花样能够多一些;冬天宿舍里能有暖气,有热水。在访谈中,部分有些许文化知识的家长都表示:希望机关部门加强对网吧等场所的管理,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可见,互助土族地区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之简陋与匮乏,社会环境和氛围也不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与帮扶,使西部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在乡村振兴的良好政策环境下,顺势而为,确保并切实提高各族群众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促进土族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4]

注释:

①本文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某乡进行了调研,相关数据来自于互助县教育局。

②国务院于2016年发文《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一文中之定义。本调查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角度出发,将父母一方长期不在身边陪护、未得到父母教育及监护的儿童界定为留守儿童。

(2)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是各类文献信息的中心,积累了丰富的馆藏资源,除了收藏学校教学和科研需要的专业图书外,还有大量的文学、科普、娱乐、健康等读物,比较适合社会大众的公共需求.近年来,许多高校重视数字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使文献信息资源的展示方式、传递手段大大改善,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满足不同社会成员多方面需求提供了可能.

③该量表共4个因子: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因子、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因子、考试焦虑情境适应因子、群体活动适应因子。

参考文献:

[1]腾星,王铁志.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1-5.

[2]蔡文伯,杜芳.冲突与整合:对新疆双语教育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几点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4).

[3]祁进玉.持续性族际接触、文化认同与“文化涵化”的范例--以土族语借词研究为个案[J].青海民族研究,2015,(4).

[4]Postiglione Gerard A.China's national minority education:culture,shooling,and development[M].New York Routledge Falmer,1999.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Psych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Left—behind Children of Tu Nationality——Based on the data of HuZhu Tu Autonomous County

Zhang Xing-nian Qi Yan-mei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under the impact of the marketization of our country,the traditional way of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 Tu Nationality community inevitably has undergone dramatic changes. Tens of thousands of Tu Nationality children lose their parents' affection education and effective guardianship,and their psychological adaptabilit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How to make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of the Tu nationality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get rid of all kinds of difficulties in study and life in time,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inal destination of this survey is to find out the variables that affect the psych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analyze the factors corresponded.

Key words: Tu Nationality Children left behind;Psychological Adaptation;Factors corresponded

中图分类号: B8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227(2019)02-0066-09

本文系青海省教育规划课题“青海省土族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5JYGHKT315);青海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海省融入新丝绸之路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5ZD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 2019-01-20

作者简介:

张兴年(1973-),男,青海西宁人,政治学博士,青海民族大学政管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外政治制度。

校园安全管理注重过程、实践、落实相关制度、抓好安全教育、关注安全工作的所有环节,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需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和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将各项安全工作责任到人,且要狠抓落实;二是构建校园安全教育体系,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和工作中,形成人人参与的模式;三是完善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和培养应急人才,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既能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开展,又能降低校园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风险。

祁延梅(1979-),女,土族,青海互助人,青海三江源民族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土族教育。

(责任编辑 谢 英)

标签:;  ;  ;  ;  ;  

土族留守儿童心理适应性问题与成应分析-基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的调查数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