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调查分析及对策_考试作弊论文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调查分析及对策_考试作弊论文

大学生考试作弊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考试作弊论文,对策论文,情况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考试风气是衡量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好坏的核心依据之一,为了真实地了解大学生的考风现状,寻找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症结所在和预防对策,我们在2000年5月对几所大学的1200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091份(回收率为91 %)(调查样本分布详见表1)。在制定问卷以前我们还召开了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座谈会,力求调查情况的准确可靠。

表1 样本分布 (%)

年级 专业

理工类 文史哲 农业类 医药类 经管类 政治类

32.8 29.1 20.4 17.7

31.5

22.3

10.4

13.5

11.5

10.8

性别

是否党员 是否干部自认为学习成绩

是否优秀良好中等较差

58.7 41.3 17.5 82.5 31.2 68.8

11.935.237.414.5

自认为对专业的兴趣自认为学习态度

很喜欢 一般 不感兴趣 讨厌 勤奋刻苦 一般

比较放松 无所谓

28.7 43.3 21.95.814.8 52.122.6 10.7

一、学风现状分析和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的看法

1.大学生的发展目标取向和对学风状况的评价

(1)调查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发展目标定位是比较正确的。在问及“你在大学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什么”时,有45.6%的人选择“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作准备”,38.7%的人选择“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打好基础”,而选择“混文凭”的仅为9.9%,还有5.6%的学生表示“没想过”。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有比较明显的差别(见表2), 表明大学生的目标定位与毕业后的职业定向相关度较大,医药类的学生职业方向比较明确,较多选择B;而其它专业类别的学生则因为毕业后的职业方向不太明确, 因而较多的选择了A,以便更能适应社会的竞争。此外, 政法类的学生选择A的比例特别高,表现为他们对自身的素质要求更高。

表2 你在大学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

选 项

理工类

文史哲 农业类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作准备

49.7 50.354.4

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打好基础 36.3 36.731.5

混文凭 6.4 4.1 8.7

没想过 7.6 8.9 5.4

选 项 医药类经管类 政法类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作准备 31.6 50.0

67.8

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打好基础60.0 36.9

24.1

混文凭 3.9

4.17.1

没想过 4.5

8.93.8

(2)在“目前学风状况如何”的调查中,仅有12.3 %的学生认为“很好”,53.6%回答“还可以”,25.6%认为“一般”,8.9 %认为“很差”。说明目前高校学风状况还的确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35.7%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当前影响学风的最主要不良因素。

对比以上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道德行为选择与道德认知往往会不一致。

2、大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的认识和态度

(1)作弊行为可耻吗?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48 %的同学认为是“可耻的行为,憎恶”,38.1%的同学认为“与我无关,无所谓”,14.1%的同学“表示理解”。同时我们按预设的各项对象指标对这一选题进行了统计(见表3)。

表3对作弊行为的看法(%)

选 项可耻的 与我无关的

欺骗行为 他人行为 表示理解

性 别男43.81 35.30 20.90

女52.13 35.62 12.24

学习成绩 好51.15 32.82 16.03

差31.90 41.72 26.38

是否干部 是50.88 35.34 13.78

否48.25 35.72 16.92

是否党员 是57.79 28.95 13.25

否48.5 39.92 15.72

年级 低52.03 33.78 14.19

高42.26 38.49 19.25

专业兴趣 强58.75 27.06 14.19

弱39.51 43.90 16.59

学习态度 好59.88 22.09 18.02

差37.12 42.80 20.08

表3表明,学习成绩好、专业兴趣强、学习态度好的大学生、 担任学生干部或是党员大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的不认同感明显强于各自的对比项,所以发生作弊行为的比例也大大低于平均数。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的看法的不同与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有关。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发现,女生参与作弊的比例低于男生;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考试作弊的比例更高。男女之间的差异可能与不同性别的特性有关,而后一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学校在考试的管理上对低年级比较严格,对高年级有所放松有关。对于学科门类之间的比较,调查结果没有显著的差别。

(2)对于问题“你认为作弊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何影响?”。 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是“自我放松要求的表现,助长投机取巧心理,对成才有百害而无一利”,但也有不少的大学生认为“这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不涉及人生价值观问题”。

(3)对于发生在周围的作弊行为,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沉默, 只有5.9%的学生认为应该“斗争揭发”,17.2 %的同学选择“批评劝告”。

以上统计数字显示,大学生之间对考试作弊的道德认知有较大的差异。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考试作弊问题上,道德认识比较模糊,道德态度也比较暖昧。

二、考试作弊的动机及原因分析

调查中我们发现,发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学生各种类型都有,甚至还包括个别党员及部分优秀学生。分析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不是像我们容易想到的“学习不用功,怕通不过考试”那么简单,调查结果显示考试作弊动机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引发大学生考试作弊动机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表4 引发作弊动机的内在因素

选 项比例(%)

对成绩很在乎,想取得更好的成绩21

为了能拿到奖学金及各种荣誉称号等 6

对所学课程或专业不感兴趣,为应付考试 30.4

投入学习的时间不够

18.0

虽说学习努力,仍怕考试不及格 18.4

周围很多作弊都成功了,不作弊就亏了 3.4

其它8

表5 引发作弊动机的外在因素

选项 比例(%)

周围存在不少的成功的作弊现象 12.21

学习风气不好 10.19

重修制度的压力

34.62

考试制度落后 7.71

监考教师要求不严 8.17

课程陈旧,学生不感兴趣19.01

学生社会活动太多,分散了学习时间 2.02

辅修课和选修课太多,分散了精力1.65

其他 4.41

表6 触发作弊动机转变为行为的直接原因

选项 比例(%)

作弊手段的隐蔽和高明,作弊容易成功26.4

考场管理不严,给作弊者有可乘之机 50.9

监考教师监考不负责任,对作弊现象听之任之 12.1

监考教师抓住作弊学生后,不报学校处理,

纵容了作弊行为

17.0

1、内在因素

(1)专业思想不稳定。调查中发现,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缺乏学习动力,引起学习困难,最后为了应付考试,导致作弊行为发生,这在内因中占首位(30.4%)。从表3中我们也可以得到比较, 专业兴趣强的学生对待考试作弊问题上羞耻感更强,发生作弊行为的概率更小。

(2)虚荣心的膨胀。从表4可以看到,有一类学生在为“荣誉而战”。他们有的对成绩很在乎,想取得更好的成绩;有的为了能得到奖学金、评上荣誉称号;有的为了巩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希望籍此得到老师的宠爱和受到同学的尊敬等等。这些都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满足虚荣的心理。

(3)思想认识模糊。从表7可以看出,相当部分学生把考试作弊作为取得好成绩的捷径手段,对考试作弊成功存在侥幸心理。在对考试作弊成功与否及因作弊受处分等看法上,表现出明显的道德观念失衡。因而在行为选择上也往往出现偏差。

表7 对考试作弊成功与否及因作弊受处分的看法:(%)

如果有周投机取巧,鄙视他

23.1

围的同学不公平,但我不会学他

56.3

作弊成功, 他太聪明幸福了12.9

你认为:感到很吃亏,下次也要作弊5.7

如果你作我比其他人更有本事,老师抓不住 6.6

弊成功,你

以后还是要小心,见机行事

34.3

认为: 这次运气好,以后不敢了 53.5

如果你作我错了,一定努力改正

33.6

弊被抓住真例霉,以后不再作弊了 38.6

被处分,你

这次运气不好,以后要更加小心

13.1

的态度是: 我恨死抓我的老师了11.0

如果因你感到自己错了,要引以为戒

36.7

在考场上感到委屈,要求理解 47.5

"帮助"别痛恨同学,要他主动承担责任 8.5

人受处分, 痛恨监考老师

7.9

如果因你感到自己错了,要引以为戒

36.7

请别人在感到对不起同学53.6

考场上"帮

怪同学不会配合,害自己被抓 5.5

忙"而被处

分,你会 痛恨监考老师

6.8

(4)疏于学习。大学生疏于学习的原因多种多样, 有的贪玩迷恋电子游戏、上网、娱乐,有的过于热心社会工作,也有的忙于打工赚钱。由于在学习上投入不够,临考试时准备不足,又怕考试不及格或想得高分,于是产生作弊动机或行为。

2、环境因素

(1)重修制度的压力。在对考试作弊外因的调查中, “重修制度的压力”首当其冲,有34.6%的学生选择了此项。目前许多高校都在实施相类似的重修制度,即考试不及格不再进行补考,而直接转入下学年重修。重修制度意在规范学分制,同时对学生施加压力,以督促学生加强学习。但由于丧失了补考机会,有些学生害怕承受重修的心理负担,因而铤而走险考试作弊。

(2)教学思想落后,教材陈旧,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有19.01%的学生坦言考试作弊的诱因是由于课程陈旧,教学内容及教学思想落后,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减弱,丧失了进取的动力,但为了应付考试,选择了投机取巧的作弊行为。

(3)社会需求和现状的矛盾对学生的不良刺激。 知识经济时代带来了激烈的人才竞争,优秀人才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许多企业都抛出优厚的条件高薪聘请素质全面的优秀学生,而真正能挤身幸运者行列的为数并不多,使得部分学生不惜代价借助作弊来“拔高”自己。这也是一些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不错的学生也参与作弊的原因之一。

(4)群体效尤现象。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及社会上急功近利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中考试作弊现象有扩大漫延趋势,有些时候甚至出现作弊群体化的倾向,导致一些学生认为作弊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偶尔作弊未尝不可,能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就是“成功者”,看到别人作弊成功感到“自己没作弊吃亏了”。这一切都淡化了学生对作弊的羞耻感,容易诱使作弊行为的发生。

(5)来自“面子”的压力。有些学生并不是主动参与作弊, 而是碍于面子为同学提供“帮助”,他们往往在同学提出无理要求时,拒绝不够坚决。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当你在考场上被要求提供‘帮助’时,你会怎么样?”结果有43.1%的学生表示“看在同学的面子上会帮他一把”,有5.9 %的学生回答“正好可以私下交流一下”,只有42.4%的学生选择“不予理会”。

3、管理因素

(1)考场管理松懈。“考试管理不严, 给作弊者有机可乘”被认为是最终导致考试作弊发生的主要原因(占50.9%,见表6)。 这一因素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有关考试的规章制度没有制定好;二是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从目前情况看来主要是后者。有些教师监考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办事,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给侍机作弊的学生提供了方便。

(2)监考教师姑息纵容。监考教师抓住作弊学生后, 或担心作弊处分影响学生前途,或经不住学生痛哭流涕的求情,不及时上报学校有关部门处理。还有些教师干脆对作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很好地维持考场纪律,姑息纵容了作弊行为。

三、考试作弊的预防和对策

考风不好将严重败坏学校的校风,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是每个学校必须长抓不懈的工作。上述调查结果,给我们提出了十分严峻的任务。我们必须在认真分析研究大学生产生考试作弊动机的各种诱因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杜绝学生作弊行为的发生。

1、加强思想教育。

要彻底杜绝考试作弊行为,首先得解决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这是有效防止作弊行为发生的根本所在。问卷调查统计,有54.9%的学生认为“学生的自觉性的提高”是防止作弊行为的决定性因素。而大学生的自觉性的提高,要依靠思想工作的正确导向。考试作弊具有悖于社会道德准则的行为,大多数学生在这一点上认识是清楚的。但也有小部分学生是非观念模糊,习惯于作弊,对于这一类学生我们应该分清原因,对症下药,加强他们的学习目的性教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促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加强道德意志锻炼,培养他们的诚实品德,唤醒自尊心,强化“作弊可耻”的意识。对于另外一部分虽然是非观念比较清楚,但自身道德意志比较薄弱的学生,应着重对他们加强道德意识教育和道德意志锻炼,积极发挥其主体意识的作用,把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使他们自觉放弃作弊行为。

2、彻底改革“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

“应试教育”的特点是以纯粹的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劣,把分数作为升学、评奖等依据,使得许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过分计较考分的高低,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地阐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提出高校培养学生必须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倡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和宽松的条件,克服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按照这些要求,彻底改革一些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只有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研究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教材、新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走出考试作弊长抓“不止”的怪圈创造条件。

3、加快考试体制改革。

《决定》要求,加强素质教育还要“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推进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法。本次调查中,有47.1%的学生认为“改革考试形式”是有效防范和减少考试作弊行为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比如说在考试内容上可以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减少难题怪题的比重。在考试方式上增加开卷考试的科目,或实行灵活多样的半开卷考试模式,增加平时实践实验环节的得分比重等等。

4、严格监考制度。

严格的考试管理制度,严肃考场纪律,可以预防和打消学生的作弊企图。实践证明,一个考场的先期预防工作做的好,考试过程中要求严格,则考场秩序稳定,作弊行为也就很难得逞;反之,考场秩序混乱,就会让混水摸鱼者有机可乘。另外,对考试作弊者严格按章处理,也是杜绝考试作弊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一旦出现作弊行为,应一视同仁予以严肃处理,以教育作弊者并警示全体学生。

标签:;  ;  ;  ;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调查分析及对策_考试作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