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人口规模的三个问题_城市规模论文

关于城市人口规模的三个问题_城市规模论文

城市人口规模三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市人口论文,规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对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当前总体规划中计算人口规模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一、为什么要搞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研究城市人口规模的重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人口规模决定了城市用地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如果城市人口规模控制、把握不准,与规划的指标相差太大,就会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基础设施不敷使用、环境恶化或是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和部分基础设施闲置。80年代初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人口规模预测得偏小,许多城市规划的2000年的人口规模指标在90年代初或中就达到了、甚至突破了,造成城市用地紧张、道路窄、数量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欠帐,这种恶果一直还在影响着许多城市正常有序的发展。90年代初以后,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有的地方又出现了片面追求人口多、楼房高的倾向。二是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效益关系很大。中央最近提出发展经济要变粗放型为效益型,经济总量的增长不能光靠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而要靠增加技术含量和提高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在预测和确定城市人口规模时要注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在研究城市人口量的同时还要研究人口的“质”的问题,也就是人均产出问题。经济效益能否提高是衡量城市人口规模确定的是否合理的一项重要指标。三是城市人口规模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城市人口的过渡膨胀会造成城市拥挤、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质量下降,社会问题增多,这就很难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适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当然,城市人口过少,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也就不能给子孙后代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这也是不可取的。

二、城市人口规模预测难在哪里

研究城市人口的艰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计数据的不完备性。我国虽然有严格的户籍制度,但由于统计方法和口径的不一致,往往会发生同一城市不同部门提供出不同的人口数字。对暂住人口的统计误差更大,各城市对暂住人口的定义也不相同,有的定为居住期三个月以上的,有的定为居住期六个月以上的,有的定为一年以上的。另外,各城市统计暂住人口主要按公安部门提供的数字,而实际上还有大量的暂住人口并未办暂住证,这也就不在公安部门的统计之列。所以要统计出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的数据是相当困难的。二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随意性。在研究城市人口规模时,城市领导或有关部门都非常关注,往往希望把人口规模搞得大一些,比如县城变为县级市人口要达到一定规模、县级市升为地级市、中等城市升为大城市等等,都是人为地要把人口规模加大,这样一来无疑是给确定城市人口规模难上加难。当然,也有的城市为了规划审批的方便和减少规划费用而把城市人口规模往小里压缩的,这也同样增加了研究城市人口规模问题的难度。三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不确定性。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人口规模是比较好把握的,各项经济指标、上什么新项目都由计划控制着,户籍管理又极为严格,人口的流动数量少且易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项法制比较健全,资料的统计有了相当的积累,也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较科学可行的计算人口规模的方法,比如很多国家就定城市通过测算就业岗位来确是人口规模的。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过渡时期,而且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所以在确定城市人口规模时既不能用计划经济时用的方法又无法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方法。而且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必然引起城市人口变化方式的转变,只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充分发展,我们才能逐渐加深对城市人口变化规律的认识。

三、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计算城市人口规模的主要问题

1.城市人口统计口径不统一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统计城市人口时有以下四种口径:第一种是只考虑非农业人口;第二种是按城镇人口统计,即除非农业人口外还包括城区内的农业人口,这种口径其实是常住人口口径;第三种是考虑了非农业人口,又考虑了暂住人口;第四种是考虑了城镇人口,又考虑了暂住人口。简化一下就是:“非”、“常”、“非+暂”、“常+暂”四种情况。

2.对待暂住人口的态度不一样

首先,什么是暂住人口,定义不一样,有的按居住三个月以上,有的按半年以上,有的按一年以上。其次,暂住人口是否参与用地平衡,作法不一样。有的暂住人口不参与用地平衡,只是在基础设施方面和有关的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作些考虑,在安排时适当增大一些;有的暂住人口参与用地平衡,与常住人口一样对待;有的把暂住人口乘以一个小于1(0.5或0.6)的系数后与常住人口一起参与用地平衡。

3.统计城市人口的地域范围不一致

有的规划是按行政区划的范围来统计城市人口的,这样统计的数字往往偏大,把城市外的人口统计进来了。有的规划是按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来统计城市人口的,也就是说是按建城区的范围来统计的。这样做是比较恰当的,城市规划意义上的城市人口是指占用城市生活空间,并享受城市各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的人口群体。而行政区划范围往往与建成区范围不一致,大多数情况下是把建成区外的人口算入城市人口了。按建成区范围统计城市人口比较合理,但这样做工作量大,要逐个派出所、逐个村委会去调查,还要把户口在市内而人在外边工作和居住的人口数扣除掉。

4.预测城市人口规模时对人口基数的统计和使用不同

按非农业人口作为城市人口统计的则以非农业人口为基数,考虑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来推算规划期末的人口规模。按常住人口来统计城市人口的则以常住人口中的非农业人口为基数,考虑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进行推算,再以常住人口中的农业人口为基数,考虑自然增长进行推算,将这两个推算的结果相加即是规划期末的城市人口规模。

对暂住人口的推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常住人口的比例来推算暂住人口,即根据基期年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乘以规模期末常住人口数,计算出规划期末的暂住人口数;一种是根据暂住人口在若干年内的增长率来推算规划期末时的暂住人口数。

另外,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一般都大于现状城市建成区,在进行人口预测时,超过现状建成区范围的人口只计算自然增长率而不计算机械增长率。

总之,城市人口的统计和预测现在还是五花八门,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希望能尽早制定出一套比较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方法来。

标签:;  

关于城市人口规模的三个问题_城市规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