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ABO疑难血型鉴定论文_王莹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 辽宁 沈阳 110032)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633-01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50岁,于2009年1月12日以“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之诊断首次入院,血常规示:RBC2.46×1012/L,Hb 84g/L,PLT 45×109/L,WBC4.12×1012/L,Hct 0.50,血型鉴定:AB型,RhD阳性。患者自2009年1月12日至2009年2月28日首次住院期间共输AB型RhD阳性滤白红细胞6U,单采血小板3个治疗量,均未出现输血反应。

患者2012年5月6日二次入院,予DA诱导方案治疗1周期,应用HDAra-C方案巩固强化。血常规示:RBC1.69×1012/L,Hb 49g/L,PLT 21×109/L,WBC2.96×1012/L,Hct 0.39,血型鉴定:正定型B型,RhD阳性,反定型AB型,RhD阳性。患者2012年5月6日至2012年7月19日住院期间紧急输O型RhD阳性洗涤红细胞2U, 后经一系列实验,确认患者属于红细胞血型抗原减弱,血型为AB型,Rh阳性,后输注AB型滤白红细胞8U,单采血小板8个治疗量,均未出现输血反应。现患者处于化疗间歇期,病情稳定。

2 试剂及仪器

正定型标准血清、Rh血型定型试剂(长春博德),ABO反定型细胞、抗体筛选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公司),戴安娜凝胶卡式配血系统(西班牙Diagnostics Grifols S.A.)

3 血型检查

3.1 血型血清学检查 患者2009年与2011年血型正反定型结果见表1,患者2009年血型血清学检查,正反定型相符,为AB型,RhD阳性。2011年血型血清学检查,正反定型不符,正定型B型,RhD阳性,反定型AB型,RhD阳性。

3.2 试管法凝集试验 将患者红细胞多次洗涤后与标准血清反应,在室温下孵育30分钟以增强抗-A、-B与少量抗原的结合,在4℃孵育则更能增强抗原抗体反应,同时设O型红细胞和自身红细胞对照,确证阳性反应是抗-A和抗-B反应而不是其他冷凝集反应[1]。经观察患者红细胞与抗-A反应1+,与抗-B反应4+,说明患者A抗原减弱。

3.3吸收放散试验 将患者的压积红细胞洗涤后与标准抗-A、抗-B血清4℃反应1小时,将吸收液按2~32倍量稀释,分别与标准A、B红细胞反应,同时设O型对照组。吸收后抗-A和抗-B效价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应为AB型。然后将彻底洗涤的患者压积红细胞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在56℃放散红细胞上结合抗体,使放散液与A、B和O型标准红细胞反应,与A型、B型标准红细胞反应的放散液均发生凝集,表明患者红细胞表面存在A和B抗原,为AB型。

3.4 唾液ABH血型物质测定 按要求将抗-A、-B、-H标准化血清倍比稀释至512倍,取反应结果为2+—3+的标化抗血清分别和经隔水煮沸处理过的唾液室温中和10分钟,然后再与相应的标准红细胞反应,该患者结果为抗-A管、抗-B管均为阴性、抗-H管3+,选择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结果证实患者唾液中含A、B、H物质,为AB型分泌型。

4 讨论

4.1 关于血液病患者血型抗原改变的问题 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异常克隆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障碍,出现病态造血和无效造血,部分MDS患者可发现有原癌基因突变(如N-ras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如+8、-7)[2]。人类ABO血型系统是由第9号染色体(9q34.1-9q34.2)上的A、B和O三个等位基因来控制,但ABO基因不是实际产生ABO抗原的遗传密码,而是产生特异性糖基转移酶的遗传密码。使糖类连接到基础前身物质H基因上的作用与ABO抗原的形成关系密切,ABO基因通过决定生成的转糖基酶的种类而决定催化何种糖基连接在前驱物质的哪个位置上[3]。因此,人类的血型是由遗传决定的,终生不变。部分血液病患者可出现暂时性的血型改变,其有关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红细胞系统生成受抑,成熟红细胞明显减少,使红细胞抗原减弱或消失有关。也有人认为各型肿瘤都有ABH血型抗原及与合成血型抗原有关的糖基转移酶的质和量的紊乱。ABH抗原是由共同的前体经特异性糖基转移酶作用而成,某种血型糖基转移酶受抑制可使白血病血型抗原减弱。也有研究表明人类病毒致癌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q34位点,而ABO血型系统抗原的基因位点也在此处,白血病发生9号染色体突变的频率很高,故推测,病毒致癌基因可以干扰ABO基因位点,从而导致白血病患者红细胞的A抗原和(或)B抗原的减弱[4]。血液病患者输血前做血型鉴定时,一定要做正反定型,正确的血型一经鉴定,应输注同型血制品。

4.2 综述 采取吸收试验可间接证明红细胞上的血型抗原及其强度,结合放散试验则可鉴定其抗体特性。而红细胞的ABH抗原有其独特的生化特性,不但存在于红细胞表面,还存在于血清、唾液、胃液、精液及卵巢液、腹水等体液中。人唾液中ABH血型物质能特异性地与相应抗体结合,从而抑制抗体再与相应红细胞上抗原发生凝集反应,由此可判断患者唾液中是否存在血型物质及其类型。当疾病缓解时,血型抗原可恢复正常表达。血型抗原减弱,其正反定型反应格局与ABO亚型相同,通过其他实验可证实红细胞表面存在A/B抗原,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亚型,所以血清中如果没有其他血型系统意外抗体,就只存在ABO系统规则抗体[5],要时进行PCR-SSP分型或基因测序分型[6]。综合以上试验,我们分析该例患者血型应是:AB型,Rh阳性,由于该患者发病时病态造血活跃,严重贫血及化疗药物的影响导致红细胞表面A抗原减弱,以致正定型时不能与试剂抗-A发生凝集反应而出现假阴性,误判为B型。反定型为AB型,出现正反定型不符的情况。因此,在给患者作血型鉴定时,输血科技术人员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例标本,血型鉴定试验一定要做正反定型。若正反定型不一致,要迅速查明原因,采用多种方法鉴定血型。正确的血型一经鉴定,应输注同型血液,而不应输注O型血液。血液病患者血型相关抗原减弱的情况应引起临床医师、输血科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以保证临床用血的科学、安全、合理和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胡丽华.临床输血检验实验指导[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7)7-31.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8)597-599.

[3]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1)67-68.

[4]于新发,陈晓伍,田兆嵩.输血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5(5)410-411.

[5]刘景汉,兰炯采.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们卫生出版社,2011,10(3)266-267.

[6]汪德清,李卉.临床输血个案精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13)34-37.

论文作者:王莹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  ;  ;  ;  ;  ;  ;  ;  

1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ABO疑难血型鉴定论文_王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