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冯贵忠

冯贵忠

云南省泸水县第一人民医院外科 673199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四肢骨折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7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施以普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施以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治四肢骨折,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四肢骨折;锁定加压钢板;普通接骨板;疗效

四肢骨折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在骨折发生时,因骨折部位的血运和软组织在短时间迅猛受伤,会产生强烈的疼痛感,如不及时进行科学的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还可能会引起骨折部位伤口感染或皮肤、软组织的坏死,将会影响日后的恢复,对患者今后的生活产生极大的不便。为寻找治疗四肢骨折最佳的治疗方法,现以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7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患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给予普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具体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来我院诊治的四肢骨折患者70例,所有患者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31.62±3.6)岁;骨折部位有腓骨8例、股骨26例、尺骨7例、肱骨11例、胫骨12例、桡骨6例,主要病因为跌落伤23例,机械伤17例,车祸伤3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5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33.2±3.5)岁;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32.5±4.3 )岁。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为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两组患者均进行X 线、血常规、胸片、心电图、肺部功能等检查,必要时辅助以CT 检查,并仔细观察患者的血管神经是否受到损伤。针对肢体骨折处肿胀严重的患者,应使其受伤肢处牵引固定或抬高,并适当配合药物予以消肿;针对骨折伤口感染的患者,应密切观测全身情况,提高患者身体抵抗力,如果患者伤口形成窦道,应对其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过敏实验,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3~5天的常规抗感染治疗,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提供止痛治疗。15天内不进行任何负重活动;手术后20天开始负重运动。

对照组对患者提供普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手术过程和常规的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相同。

观察组患者施以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具体步骤如下:①对患者进行全麻或硬膜外麻醉;②将骨折准确复位,同时采用克氏针暂时固定;③根据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逐层剥离软组织,以防骨膜受伤;④选取适当形状、长度的锁定加压钢板,并稍微塑形,以防钢板损伤软组织;⑤将钢板沿肌肉下、骨膜间隙钝性置入,并在X线观测下调整钢板位置,待到达正确的位置后在近远两端拧入相应枚数的锁定螺钉。⑥通过X线机再次观测确认后,缝合切口。

1.3评定标准

疗效判定:按照我院相关标准,疗效评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无疼痛感,骨折部位恢复正常形状,关节活动自如,肢体长度缩短<1cm,为显效;有效:患者有稍有疼痛感,骨折部位未出现畸形,关节活动接近正常,肢体长度缩短<2cm,为有效;无效:患者疼痛感剧烈,关节出现严重畸形,关节活动严重受阻,肢体长度缩短>3cm,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X²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出院后三个月进行回访,2组四肢骨折患者疗效对比,观察组显效25例,对照组为18例,观察组比对照组多7例;观察组有效9例,对照组为6例,观察组比对照组多3例;观察组无效仅1例,对照组为11例,观察组比对照组少10例。2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为97.14%,比对照组约高68.57%。比较2组疗效统计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²=16.3947,P<0.05)。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便捷,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因交通意外产生的四肢骨折发生率,骨折发生后,患者的骨质会遭受严重的损伤,同时,还会因为软组织和血运受到伤害而致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还可能导致身体残疾。近年来,在临床上对四肢骨折患者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治疗手段能极大的保护骨折伤口附近的血运,且不会使骨折肢体的骨膜受到损伤。和普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法相比,创伤小,并发症少,且骨折部恢复速度快。

本研究中,分别给予2组患者进行普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比结果发现,对照组总效率为68.57%,明显低于观察组9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16.3947,P<0.05)。

综上所述,运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创伤小且有利于患者伤口愈合,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振,陈俊.四肢骨折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08):66-67.

[2]罗海恩,汤英.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4(33):123-125.

[3]蒋德军.四肢骨折应用锁定加压钢板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7):56-57.

[4]和忠桂.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033):139+141.

[5]马勇.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4(09):83-84.

论文作者:冯贵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  ;  ;  ;  ;  ;  ;  ;  

四肢骨折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冯贵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