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刘素君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 421001

【摘 要】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实施分组观察方式对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入治疗的89例肝肿瘤患者进行诊断效果观察,根据不同检查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有44例患者的甲组和有45例患者的乙组。对甲组患者采取B型超声方式进行检查,给予乙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方式进行检查。对两组检查结果符合情况进行记录,并对两组肿瘤类型检查诊断结果与病理证实结果相比,分析出诊断准确率。结果 经过分析两组患者检查后确诊率与诊断准确率相比可知,甲组的确诊率为84.09%,乙组的则有97.78%,数据分析结果表现为P>0.05,差异较为显著。乙组的肿瘤类型诊断准确率有95.56%,甲组的准确率则为81.82%,可见甲组的数据有明显的优势,经分析可知其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肝肿瘤患者有着较为良好的诊断效果,是一项值得推荐的疾病检查方式。

【关键词】肝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

前言

在人体器官中,肝脏是较为容易出现肿瘤的生理部位,且发病率较高,在肝脏肿瘤类型当中,通常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若为良性肿瘤,迅速进行治疗便可有效抑制病情迅速发展,降低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效果[1-2]。但是目前临床上发现,肝脏肿瘤中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较高,且由于发病因素及生长特点的不同,使恶性肿瘤存在多样性和异型性的特点,从而极大地增加了治疗难度。在治疗肝肿瘤的过程当中,若能够及时确诊肿瘤类型及良恶性,便可尽早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增加治疗成功的概率,利于患者恢复身体健康。本文中为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肝肿瘤的诊断效果,选取我院部分肝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方式进行疾病检查,并将观察过程进行记录及分析,现将过程与各项数据做出以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择了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入治疗的89例肝肿瘤患者实施分组观察诊断,将其按照不同的检查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中有44例患者,其中年龄最小的为23岁,年龄最大的为62岁,平均年龄为(37.14±5.43)岁;其中有19例女性,25例男性。乙组中有45例患者,其中年龄最小的为22岁,年龄最大的为61岁,平均年龄为(38.14±4.81)岁;其中有21例女性,24例男性。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结果为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可在研究中将其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甲组的检查方法

对该组使用B型超声方式进行检查,采用日产东芝Aplio400彩超检测仪进行检查。检查前6小时内需嘱咐患者保持禁食状态,检查时探头频率设置为3.5Hz~4.5Hz,以超声常规检测方式对肝脏切面进行检测,对肝脏肿块边缘、体积等进行检测,同时还需观察并记录病灶血流分布形态及流速等各项指标。

1.2.2乙组的检查方法

该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式进行检查,检查仪器选择日产东芝Aplio400彩超检测仪。检查前6小时内需嘱咐患者保持禁食状态。检查时,让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将腹部充分暴露,然后检查人员将探头频率调整为3.5Hz~4.5Hz间,首先确认肝部位置,然后对肝脏肿块的位置、形状、体积、与邻近组织粘膜的关联等使用二维超声进行观察,再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肿块周边及边缘、内部血流分布状态进行检查并做记录,最后对肿瘤类型的各类病灶的搏动性血流指数、血流阻力指数、血流流速等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将检查确诊率和准确率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经不同方式检查后的确诊率,并通过记录检查中诊断出的结节型、弥漫型、巨块型等肿瘤类型的诊断例数,将其与病理确认后的结果进行比较,总结出检查准确率。

1.4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数据均需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进行记录,然后采用SPSS19.0专业统计学软件将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使用( )和百分比来表示,并采取t和 2将其数据进行检验。若分析数据结果为P<0.05,则以此为参考标准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查准确率

观察两组检查准确率可知,乙组的确诊率为97.78%,明显高于甲组84.09%的确诊率,且数据分析结果为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注: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经济水平也在逐渐上升,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因为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造成人们生活越来越不规律,疾病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据研究表明,我国肝脏疾病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原发性肝癌造成肝脏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因素,而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甚至达世界首位[3],可见疾病发生的严重性。

经研究可知,肝肿瘤可能由于病毒性肝炎、酒精、不健康饮食、遗传因素、寄生虫感染等多种因素引发,患者患病初期会出现肝部疼痛、食欲减退、恶心、体重下降、发热等症状[4]。所表现出的疾病症状并不严重,极易被患者所忽略,但其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当患者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在针对肝肿瘤的治疗当中,越早发现疾病症状,并确诊肿瘤类型,便可越早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肝肿瘤的治愈几率。在临床中常使用B型超声的诊断方式来对肝肿瘤患者进行诊断,检查人员可通过简单的探头触诊的方式,辨别肿瘤的体积、形状、发生位置等情况,具备操作简单、短期内复查对身体也不具影响的良好特点。但由于其影像学表现仍存在像素不高,极易导致影响诊断过程中对肿瘤类型及血流方向等指标的观察出现误差,造成较高的误诊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则是在B型超声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的可显示彩色图像的超声波诊断技术。相对于普通B型超声技术而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则更为成熟,且具有性能较高、功能较全、图像分辨率和清晰度较高的优异特点[5]。在针对肝肿瘤的治疗当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流具有较强的检测敏感性。且由于清晰度较高的缘故,可以通过彩色图像明显地观察到肿瘤类型、体积、所处位置、边缘等有关指标,对于确诊肝肿瘤可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经检查后确诊率与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并将其分析可知,甲组有84.09%的检查确诊率,乙组的确诊率则有97.78%,经软件分析后可知数据结果为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甲组的检查准确率为81.82%,乙组的诊断准确率则达到95.56%,,乙组的数据具有较为明显的劣势,且经分析可知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临床上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肝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及肿瘤类型检查准确率,是一项可进行推广应用的疾病检查方式。

参考文献:

[1]方洁.肝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灰阶超声造影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04(19):7-8.

[2]姚彬.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种成像检查在肝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05):90-92.

[3]唐艳琴,许春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杂志,2015,25(11):2049-2050.

[4]赵树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肝脏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2):1512-1513.

[5]谭玉珍.超声多普勒成像在肝癌及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9(06):18-19.

论文作者:刘素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0

标签:;  ;  ;  ;  ;  ;  ;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效果评价论文_刘素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