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三维多功能牵引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论文_杨运善,张晓斌

(西北大学医院 710069)

【摘 要】目的:探讨多方位快速牵引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多方位快速牵引与常规牵引分组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治疗后应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进行腰椎功能评定。结果:多方位快速牵引法止痛作用明显,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常规牵引法(P<0.01)。结论:多方位快速牵引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好的牵引法。止痛作用明显,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方位快速牵引;腰椎功能;疼痛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444-01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ultiple rapid traction method for the recent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Methods using multiple rapid traction with conventional traction grouping contrast method for observation, treatment after application of lumbar disease treatment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 the lumbar spine function evaluation. Results multiple rapid traction method for analgesic effect obviously curative effect is distinct, i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traction method (P < 0.01).Conclusion multi-azimuth rapid traction method is one of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better traction method. Analgesic effect is obvious,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remarkable.

【Key words】lumbar disc disease; Multiple rapid traction; Lumbar function; The pain

我院自2009年购进DFD系列电脑三维多功能牵引机,并应用于临床,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2014年在我科就诊为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20—79岁,平均30岁,病程平均四周,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的年龄病程,症状相当,具有可比性。42例患者均行腰椎CT检查,突出部位在L4-529例,L5—S18例,L4-5合并L5—S15例。临床诊断参考国内相关研究标准:(1)突发腰痛伴下肢放射痛,活动受限,咳嗽及排便时疼痛加重;(2)病变部位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CT或MRI检查提示相应椎间盘突出;(4)排除结核,肿瘤等因素造成的腰腿痛。

1.2 方法 (1)多方位快速牵引组(称治疗组)①多方位快速牵引:采用DFD系列电脑三维多功能牵引机,依病情将电脑参数设定为3种,快速牵引距离50—65mm,倾角5—15°,转角±15°,快速牵引时间为1—3s,牵引后用保护腰围固定腰部,让患者平卧硬板床上,一般先行快速牵引再常规治疗。②常规疗法:以20%甘露醇250ml静滴;针灸:以华佗夹脊穴(双侧)为主,随症配环跳、秩边、殷门、足三里、承山、昆仑、太冲,针刺1次/d,留针30min加电刺激;在患者腰骶部和双下肢拔罐,留罐5min。牵引1次,常规治疗1次/d,1周后复查。未愈可行第2次牵引。(2)常规牵引法(称对照组):腰椎牵引采用仰卧位、直线慢牵,重量在30—60Kg,逐渐增加,牵引25min/次,1次/d,常规治疗同治疗组,"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

1.3 观察指标 观察疼痛、腰椎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膀胱功能,自我满意度等。

1.4 评估标准 采用日本整形科学会于1984年制定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1]进行疗效评定。

2 结果

2.1 评估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评分计算改善率,对所观察的5项指标进行评分。疗效判定标准:改善率为100%时为治愈,改善率大于60%为显效,在25%—60%为有效,小于25%为无效。

2.2 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平均时间 见表1。

注:两组优良率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

治疗组在治疗第2天疼痛已明显减轻,活动能力忙改善,平均治疗时间(8.2±2.4)d;常规组在治疗1周后疼痛明显减轻,平均治疗时间(25.1±2.9)d;两组相比较,治疗组疗程明显短于常规组(P<0.01)。

3 讨论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症状是腰部及下肢的剧烈疼痛而导致活动受限,严重时患者卧床不敢随意翻身。致痛的机制有人认为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后髓核液释出的糖蛋白和β蛋白对神经根产生强烈的化学性刺激所致[2]。因此,及时消除非特异性炎症,解除神经根压迫才能从病因方面解除这种根性疼痛。多方位快速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是我院近年来所进行的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效率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该牵引床面具有成角、旋转功能,它区别于以往的直线牵引,在成角状态下牵引可使牵引力的作用点定位与病变位吻合,增大牵引力度,减少对肌体损伤,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牵引效果。屈曲位成角状态下能使椎体的后部间隙加大,后纵韧带拉紧,当快速牵引时,椎体的突然位移使椎体间形成“负压”,使突出物容易还纳,加之突然拉紧的后纵韧带挤压突出髓核,使突出物移位,对解除或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更为有力。旋转可纠正小关节错位和旋转位移,能松解突出物周围的粘连;并且具有快速定距离牵引功能,牵引时间不足3s,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已有报道在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应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可快速控制炎症,解除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并缩短病程,治疗优良率为85.7%,高于常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维豪,霍速.介绍一种腰椎功能评定方法[J].中国康复医学

杂志,1998,13(5):214—215.

[2]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29—130,214—221.

[3]徐志锋.甘露醇、地塞米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届效观察[J].现代康复,1999,3(9):1112—1115.

论文作者:杨运善,张晓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3

标签:;  ;  ;  ;  ;  ;  ;  ;  

电脑三维多功能牵引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论文_杨运善,张晓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