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姚文杰

信息系统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姚文杰

东莞市东莞大堤管理处 523000

摘要:水利信息化是提升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及水利管理重要途径,建立水利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保证水利工程质量,使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水质监测、水利水电方面的信息应用水平,促进水利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关键词:水利管理;信息系统

引言: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收集大量的水利数据作为支撑,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在水利工程的投入运营后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秉承集中数据、资源共享的管理方针,我国的科研人员还需要研发更多的种类的信息系统。本文就水利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在我国水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一、构建水利信息管理系统的意义

(1)实现水利资源共享

由于水信息是国家的战略信息资源,在这种形势下下,存在系统分散专用、水利数据资源分散等问题。水利信息化是对水利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支撑条件、业务应用进行统筹规划。水利信息管理是将水利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整合、查找、利用,充分发挥资源的效能与作用,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公用,推动水利信息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利用水利信息系统的快速传输功能,使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全局动态,水利管理工作在对灾害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作出相应的决策时,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3)信息准确度高

计算机可以帮助水利工作者对各类数据进行汇总、运算、分析,不仅运行的速度很快,解决了人为容易出错的问题,利用GSM、GPRS及地球同步卫星与计算机相连接,确保了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传输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水利信息准确度。

(4)标准化程度高

水利信息管理系统有一定标准和规范,是使用的过程中,根据应用范围,可以分为公用类和专用类。公用类又具体分为水文、水利工程、水利空间、水利政务、水利空间地理等,确保了信息系统技术的一致性,保障了全国水利信息化的快速有序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处理问题效率高

由于水利工程涉及的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施工工期也比较长,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或者漏洞,不论是设计方案、施工材料、决策、方法等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随时监督整个施工过程,将所有的环节、步骤录入到系统中进行跟踪,就会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参考方案,以便解决问题。所以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

二、信息系统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

(1)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

设立水利信息中心,以负责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水利信息建设、项目规划、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以及信息系统的维护与运行,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使其能长久发挥作用。

(2)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它重点对取水、供水、输水、排水、水源、耗水、饮水水源质量、水源地、水源纳污能力进行评价、地下水超采区进行监控、流域界控制断面进行监控,为水资源的保护、调度、配置、节约提供决策支撑。

(3)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资水源分配不均,往往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自古至今我国一直非常注重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相应的农田水利信息系统也成为了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农田水利管理更加智能化、精确化及生产最优化。系统具体的管理模块分为基础信息的管理、物资管理、运行监测管理,以实现农田水利管理的综合调度。根据采集的数据可以形成多种统计报表,根据以往的检测数据对未来的水位、雨量、土壤进行分析预测,可以为农田水利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4)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

国家对水利工程的质量实行的是终身负责制,档案是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责任制的重要凭证,做好水利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首先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来推动,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并存。由于纸质档案的保存、传递存在一定的劣势,利用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水利工程相关档案信息的收集、录入、整理和归档,存储十分方便且稳定,不受外接因素的干扰,对相关信息的调取、阅读也是十分便利,提高了文档的传递速度与安全,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实现了档案信息共享。

(5)水利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

电子政务系统是政府在服务和管理职能中的组织结构与水利工程流程展示的综合应用平台,运用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实现政务管理的现代化,使政府办公网络化,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目标实现、信息共享。水利电子政务系统这种综合应用平台的应用,实现了公文跨时空的快速流转与办理,确保了公文流转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完整化。人们群众通过网络迅速了解政府的工作职能、组织结构、办事规章,加强了办事的透明度,行政审批的规范性,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是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百姓之间有一个很好的沟通桥梁,更好地参与到政府的管理工作中去,降低了水利工程行政管理的成本。

(6)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应用,是将水利的基础数据、水文、气象、实时检测的数据以及洪水预报分析等各类信息,以防汛为工作底图,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将未来的洪水分析预报与实时监控联系起来,能快速计算、分析到事件即将发生的地点及发展趋势,提高了水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了水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防汛“一张图”能提供直观、全面、丰富的防汛抗旱的综合信息查询及分析处理,实现对防汛抗旱相关信息的集成与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利用洪水三维沙盘进行模拟,对水库溃坝、城镇洪水、淹没过程进行场景模拟,对灾难进行评估,选择可行性的救援方案,实现指挥调度的可视性。系统还可以将各类业务和信息的业务关系和数据逻辑、处理流程精细梳理分析,建立数据对应结构与拓扑关系,实现在“一张图”上对各类数据、图像、视频等信息进行关联与现实查询,为防汛抗旱水利管理工作提供便利。

(7)水利水文自动监测预警系统

随着测试测量技术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水利水文也逐步迈向数字化管理,利用GPRS、GSM及以太网等先进的通讯方式,检测系统由一个监控室监控中心及多个观测点站监控分站组成,监控主站随时可以通过计算机监控软件了解到各站点的观测数据。监控站可以实时检测各水域的水文特征以及湖泊、河流、水库的水利运行情况。水文水利自动监测警报系统通过相应的传感器,可以实时探测到环境中的湿度、温度、风向、风速、水质、水位、雨量、水量以及现场的图像和视频等数字化信息传送到监控分站,观测人员不需要到野外进行值守,只要在室内利用电脑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监控分站能定时把监控的数据存储起来,存储能力可达两年以上的数据,还要注意监控站的防雷设计,避免遭受雷击损毁系统。监控中心的网络发布功能使省局、县局的管理人员通过互联网就进行实时浏览,主要分管的领导办公室也可以进行实时的监控,同时与水位警戒等重要的报警信息联动,可以实现远程的诊断,为水利管理作出正确的判断。

结束语:水利部门应当加强水利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同时也要注重水利网络安全。明确好水利各部门的任务,落实责任,继续推进水利资源整合共享,推动水利信息化向智能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 基于信息管理系统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低碳世界 2017-07-25

[2]白金超 秦铮 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解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8

[3]冯忠良 王玉慧 提高水利工程档案归档效率的策略【J】大科技 2017-09-12

论文作者:姚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信息系统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姚文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