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及其特征分析-基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调查论文

高校本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及其特征分析
——基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调查

马玉玲1,马 静1,郭振清2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要]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基于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三个校区1959名学生的调查数据,深入分析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特征。结果发现:当前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存在较普遍,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问题行为包括上课沉默、发呆、玩手机和打瞌睡或睡觉;不同年级、不同家庭、不同户口等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特征存在差异性。

[关键词] 高校;课堂问题行为;类型;特征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因某些原因出现的、不符合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影响自身或他人课堂利用率并给教师教学带来消极影响的课堂行为[1]。胡仁东等(2015年)调查发现,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约占调查总人数50%[2]。孙影娟(2015)调查发现,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主要表现在上课玩手机、说话、睡觉、逃课、思想开小差、迟到、早退、吃零食等[3]。任金杰等调查发现,玩手机(71.4%)、聊天(58.9%)、迟到早退(57.8%)[4]。课堂问题行为的普遍性影响了教师教学质量和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同时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产生了负面影响[5]。因此,研究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风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一、调查与分析方法

(一)调查方法

借鉴孙影娟(2009)的观点[6],将“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三种类型:显性无意型课堂问题行为(玩手机、睡觉等)、显性有意型课堂问题行为(逃课、迟到、戴耳机听音乐等)和隐性课堂问题行为(发呆、开小差等)。采用Delphi法,制定了《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指标特征、问题行为自我描述,其中,人口学特征部分包括年级、生源地、家庭类型、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担任班干部等指标;问题行为自我描述包括上课迟到或旷课、发呆、看小说等课外书、打瞌睡或睡觉等9个题项。预调查后,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确认调查问卷在可使用范围之内。

问卷调查于2019年1月至4月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三个校区实施,调查对象涵盖农、工、理、文、教育、经济、管理、艺术等8个学科门类,包括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前教育、财务会计教育、财务管理、学前教育等近40个专业。调查共发放问卷2100份,回收2049份,问卷回收率为97.57%;按照问卷填写的完整性、有无重复填写等标准,剔除无效问卷90份,确定有效问卷1959份,问卷有效率为95.61%。

仙草除了含有仙草胶(仙草多糖)、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外,还含有β-谷甾醇、谷甾烯醇和葡萄糖谷甾醇等植物甾醇,铁、钙、镁、锰、锌、钾等矿物质和氨基酸、维生素B等多种维生素、叶绿素、花青素,香精素等多种植物色素[16,37~40]。其中仙草中铁的含量为2 120 μg/g、镁的含量为3 720 μg/g、钙的含量为1 350 μg/g、锌的含量为84.9 μg/g[38]。

(二)分析方法

调查问卷赋分,问题行为自我描述部分:“从不”1分,“有时”2 分,“经常”3 分,“总是”4 分,得分越高,表示课堂问题行为越突出。

利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22.0软件对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了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人口学指标差异。

表1 有效被试分布情况(N=1959)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课堂问题行为现状:

由表2可见,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程度以轻度为主。但其程度轻重是不同的,出现频率较高的课堂问题行为集中在上课沉默不与老师互动、思想开小差想无关事情、打瞌睡或睡觉、感到无聊玩手机、不知道干什么发呆。这与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是一致的。

由表3可知,从总体上来讲,大学四个年级课堂问题行为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显性有意型课堂问题行为和显性无意型课堂问题行为还存在极显著差异 (P=.000<0.01)。通过事后检验发现,在显性有意型课堂问题上,大一、大二年级与大三、大四年级存在显著差异,大三、大四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学生,说明大三、大四学生显性有意型课堂问题行为显著多于大一、大二学生;在显性无意型课堂问题上,大一学生与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得分高于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说明大一学生显性无意型问题高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隐性课堂问题行为四个年级差别不大,大二年级比其他三个年级表现略突出。总体来说,四个年级隐性课堂问题最突出,其次是显性无意型课堂问题行为,显性有意型课堂问题行为较轻。

表2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分析表

(二)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由于研究目的和内容不同,国内外学者对课堂问题行为分类不同。奎伊(Quay)等人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人格型、行为型和情绪型三种;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Wickman)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人格型和扰乱型两种[7];我国学者王波等人根据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动机,将其分为消极型和主动型两种类型[8];赵程结合课堂问题行为的倾向性及其发生动机,将其分为情绪型、学习型和享乐型三种类型[9]。本研究根据行为发生动机分为显性无意型课堂问题行为、显性有意型课堂问题行为和隐性课堂问题行为。

1.显性无意型课堂问题行为

1.年级与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五环四步”教学模式具有小组形式、教少学多和前诊后鉴的三个特征。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中职教育中的推广和实际运用时间并不长,相对而言教育资源还较为缺乏,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无论使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需要掌握理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够采取正确的教育行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中职教师在使用“五环四步”教学模式教授建筑工程测量时,都要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而不是流于形式。教师只有先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理念,想通并接受,才能够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内化,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运用,进而通过不断思考进行完善,使学生的技术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更具有社会竞争力。

显性无意型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发生在课堂当中,学生受外物、他人影响或吸引不经意做出的行为,如玩手机、打瞌睡睡觉、看课外书籍、与周围同学聊天等等。这类行为问题,老师只要留心很容易发现。

表3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年级差异分析表

表4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户口类型差异分析表

2.显性有意型课堂问题行为

船舶仪表设备在安装中通常应用橡胶减振器进行安装操作,具体分析主要的应用原因为:橡胶减振器在应用弹性模量较之金属减振器较小,可在较大的振动力下保持稳定,有利于保障设备运行中的安全稳定性。仪表设备在应用中其控制船舶的动力装置,因此对于仪表装置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在实际落实仪表设备安装中,主要通过安装固定模块,以及结合橡胶减振器的方式进行安装应用,以此保障设备安装应用质量的合格性,并且提升设备的实际应用效果。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见附表1。

显性有意型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故意做出老师和同学们都能观察到的行为,如逃课、迟到、随意外出,接打电话、带着耳机听音乐、随意乱串座位等行为。

隐性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对学生自身影响极大但老师或同学不容易发现的问题行为,常见的如思想开小差、想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上课发呆、心事重重、无法集中注意力等。这类问题行为不外露,不至于影响到课堂秩序和教学活动,但却影响学生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也影响整个课堂气氛。

(三)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特征

许沁被迫无奈地找了葛局长。果如许沁所料,葛局长脸色变了,说话也生硬。葛局长冷冷地说,什么钻戒,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许沁又说了一遍。葛局长说,你诬陷啊,诬陷国家公务人员是犯法的。就挂电话了。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年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1)PCR扩增LncRNA-GHET1全长后双酶切,同时pcDNA3.1(-)质粒双酶切后,两者经琼脂糖电泳,结果如图1,其中第1泳道为Marker,第2、3泳道为质粒酶切产物,第4~7泳道为PCR酶切产物。(2)构建好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HET1经双酶切验证,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泳道1、2由于未连接目的片段仅有5 427 bp大小的一个片段,鉴定为空质粒;而重组质粒(泳道3、4)经双酶切后可以见到大约1 903 bp和5 427 bp大小的2个片段,片段大小与理论上目的重组质粒酶切后相匹配,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泳道5为Marker。

2.户口类型与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户口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见表4。

从总体上来讲,显性有意型课堂问题行为和显性无意型课堂问题行为上,农村村庄学生问题行为得分低于农村城镇、县级城镇和地级以上城镇学生,说明在这两类问题行为上农村村庄学生问题较少,尤其是在显性有意型课堂问题行为上。但在隐性课堂问题行为上,农村村庄学生得分却高于农村城镇、县级城镇和地级以上城镇学生,说明在隐性课堂问题行为上农村村庄学生较严重。

3.是否学生干部与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中州与云浮隔着数道庞大的山脉,其间有断崖、森林、河流、草甸,很难逾越。近百年来,深入过这片山脉的中州人寥寥无几,有的是为了寻宝,来找寻他们自认为存在的宝藏;也有猎人和药郎,迫于生存的压力进入这片山脉狩猎采药,但前前后后加起来,恐怕也不足百人。

3.隐性课堂问题行为

由附表1可知,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的课堂问题行为存在差异,表现为非学生干部的课堂问题行为多于学生干部。并且在显性有意型和显性无意型问题行为上,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非学生干部有更多的问题行为。

4.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课堂问题行为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在是否独生子女上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见附表2。

从附表2可知,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显性有意型和显性无意型课堂问题行为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显性有意型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01)。在隐性课堂问题行为和显性无意型课堂问题行为上,非独生子女分数均高于独生子女分数,说明非独生子女课堂问题较独生子女问题突出。

次日黄昏,男子回来,神情憔悴。她什么也没说,在厨房里给孩子们做饭。吃完饭收拾餐桌和厨房。让他们洗澡。讲故事唱歌哄他们入睡。忙完一切。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在客厅沙发上打开电视体育频道。她走进卧室,看见他躺在床上,空气中都是酒精的气味。他喝了烈酒,但还没有喝醉,也许只是想感觉舒服一些。

5.学生成绩与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在综合成绩上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否存在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见附表3。

由附表3可知,三种类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绩差异均是极显著(P=.000<0.01),成绩越优秀课堂问题行为越少。通过事后检验发现,总体上成绩比较靠后的大学生,其得分显著高于成绩居中及其比较靠前的大学生,说明综合成绩中等偏下的大学生,其课堂问题行为显著多于成绩中等及其以上大学生;在隐性课堂问题行为上,综合成绩比较靠后和很靠后的大学生,其得分显著高于很靠前的大学生,说明成绩靠后的大学生,其隐性课堂问题行为显著多于成绩靠前的大学生;在显性有意型和显性无意型课堂问题行为上,综合成绩居中偏下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成绩中等及其以上大学生,说明综合成绩中等偏下的大学生,其显性有意型和显性无意型课堂问题行为显著多于中等及其以上大学生。综上所述,大学生综合成绩越靠后,课堂问题行为就越突出。其中,成绩中等偏下的大学生,其课堂问题行为尤为突出。

研究表明,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存在较普遍,类型多样,与很多人口学变量存在相关。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该注意观察,研究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行为,及早预防,对症下药,使课堂问题行为越来越少,提高课堂利用率和学生学业成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风建设。

附表1 班干部与非班干部课堂问题行为差异分析表

附表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课堂问题行为差异分析表

附表3 成绩排名不同课堂问题行为差异分析表

参考文献:

[1]姜志坚.高校本科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41-45.

[2]胡仁东,刘静.场域论视角下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5(5):61-64.

[3]孙影娟,高畅晨.心理契约在课堂问题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世纪桥,2016(1):76-77.

[4]任金杰,王怡渊.高校课堂问题行为与管理的调查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6):98-102.

[5]蒋宁.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4-47.

[6]孙影娟.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及其特征分析[J].世纪桥,2009(4):146-147.

[7]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王波,王荣秀,郑光平.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评估与教师教学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3):134-138.

[9]赵程.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7.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046(2019)9-0090-04

基金项目: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预防与矫正研究”(项目编号:2018GJJG307)阶段性成果

标签:;  ;  ;  ;  ;  ;  

高校本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及其特征分析-基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调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