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的DR和CT诊断论文_徐同辉1,杜海燕2

1.山东省邹平县人民医院 256200;2.胶州市人民医院南院 266300

【摘 要】目的:为了提高临床对尘肺病的确诊率,分析和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直接数值X线摄影(DR)两种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随机原则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尘肺病患者中选取75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常规给予DR检查,且在相同投照条件下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探讨和研究不同的检查方案对尘肺病检出率的差异。结果:经过分析发现,DR组尘肺病的检出率和CT组检出率相比明显降低,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DR检查在尘肺病的检查中各有优缺点,二者应联合应用,通过互补不仅能够提高检查的准确率,而且能够更客观的反应病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尘肺病;CT;DR;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5-016-01

以往尘肺病的检出主要依靠X线摄片,但是在质量、反映病变细节以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摄片质量和摄影条件、拍摄体位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容易控制,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造成困扰[1]。数字化X线摄影以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具有操作简单、图像清晰、层次丰富和信息量大的优点,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疗中。尘肺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在诊疗过程中选取哪种方法进行检测一直各级医疗机构探讨的重点[2]。为了明确两种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我院对部分尘肺病患者分别采取CT和DR进行检测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原则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尘肺病患者中选取75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的患者中含有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55例和20例;患者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45.5±6.5)岁;职业性生产粉尘接触时间为(4-25)年,平均(8.5±3.2)年。入组患者一般资料(男女构成比例、患病年龄、职业性生产粉尘接触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检查方法

应用佳能CXD1-50G型多功能X线摄影系统进行DR摄片。具体操作为:投照条件设置:管电压设定为120-140kV,管电流设为100mA,时间设定为0.04-0.08s,焦片距设定为180cm,滤线栅栏比设定为12:1。胸部的上缘作为检查的基线,按照常规的摄片方法对肺部进行正、侧位、后前位拍片。而应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spirit型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机应用的管电压设为120 kV,管电流设为150mA,扫描层厚3mm,扫描层距5mm,对肺部进行连续薄层扫描,扫描期间扫描线和胸部呈垂直关系,可疑病灶要进行图像重建或者增强扫描。

1.3评价方法[3]

由我院影像科主任医师职称的专家负责结果判读。每一位约片人员均在要求范围内独立完成阅片工作并写出结果。14d后应用相同的方法再次阅读DR胸片和螺旋CT并写出结果。将阅片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核对并以多数阅片者的意见作为最终诊断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DR组尘肺病的检出率和CT组检出率相比明显降低,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尘肺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往主要是通过X线摄片进行诊断,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体位、投照条件、暗室操作技术等的影响,肺片率较高,对诊断影响较大,而且X线片的图像密度分辨率较低,对直径不足3mm的病灶不容易显示,且无法显示病灶内部结构,给鉴别诊断增加困难[4]。DR系统操作简单方便、准确,而且辐射剂量较低,曝光宽容度增加,影像数据能够长时间保存,图像层级比较多且信息量丰富,能够重复拍片。进行数字化处理后的DR胸片能够清晰的显示病变的软硬程度以及小病灶的边缘,有利于观察内部细节[5]。但是DR摄片空间分辨力差且设备费用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在此次研究中DR组尘肺病的检出率和CT组检出率相比明显降低,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CT显示尘肺病的能力优于DR.CT扫描不仅能够清晰限制病灶的体积以及形态结构,而且还能够检出肺大泡、肺气肿等,更容易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应用螺旋CT进行薄层扫描,通过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来鉴别圆形小阴影和血管影,但是CT价格相对较高,不适合于普查,比较适用于需要客观评价病情严重程度或临床诊断困难的患者[6]。尘肺病的诊断要求准确可靠。DR和CT都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单独应用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有效的反映病人的真实病情,因此在尘肺病的诊断上经常存在漏诊和误诊。如果把CT和DR有效结合,则可以互为补充,不仅能够提高检查的准确率,而且能够更客观的反应病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仲萍,孟兆瑞,岳良臣,等.尘肺的CT检查与X线胸片比较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7):710.

[2]马大庆.肺内多发性小结节的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9):647-650.

[3]王冬福.螺旋CT与常规X线平片在矽肺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临床医学,2006,26(4):51-52.

[4]吴文恩.矽肺合并肺结核86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0):53-54.

[5]佘达,许希海,丁新平,等.尘肺患者10例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并发症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11 (8 ):875- 876.

论文作者:徐同辉1,杜海燕2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  ;  ;  ;  ;  ;  ;  ;  

尘肺病的DR和CT诊断论文_徐同辉1,杜海燕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