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与干预的研究进展论文_李培杰,江守训,张子文

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与干预的研究进展论文_李培杰,江守训,张子文

空军军医大学,陕西省西安市,71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随着而来的是更大的社会压力,这些压力来自于家庭、学业、工作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压力的剧增,随之而来的就是很多人没有学会去正确化解压力,从而产生高度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处在崩溃的边缘,严重的甚至难以适应正常的生活,本文旨在总结目前的研究分析压力下的心理状态变化,以及相应的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医务人员,心理状态,干预措施

正文:

心理学及有效的心理干预的巨大效果已经越来越被医学界认可,其指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的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及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从而发生朝预期目标发生变化的过程[1]。现代人在面对巨大的社会压力下,有效的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从而帮助个人实现良好的发展[2]。

1.医务人员普遍心理状态

戴迪等[3]研究发现随着医疗卫生改革事业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虽然给医护人员提供了更新知识体系以及提高临床技能的机会,也给广大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包括:高风险职业的压力,提高专业技能的压力,劳动强度的压力,工作职位竞争的压力,经济收入的压力。高强度的压力会使人产生工作疲惫感,势必会情绪化的影响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医学上称作“心身耗竭综合征”。

周昌菊等[4]研究发现,通过对650名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研究分析,被研究护士的整体心理状况较一般人群差,其中最常见的心理症状前三名分别是:感到精力不足或较以前较差,做事情必须核对甚至反复核对,头痛。在这些护士中30-49岁组的SCL-90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这说明30-49岁是发生心理障碍最多的时期,因此处在这个年龄组的女性要更加注意。

而张宁等[5]研究却发现,通过其对三甲医院560名临床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分析,结果却显示该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一般人员,这明显与上面研究的结论不同, 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该研究的护士人群普遍接受过中等以上的专业教育,整体文化素质较高,所以对压力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较高。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前三位分别是:劳动价值没有被社会承认,工作没有继续学习的机会,社会对自己的工作不理解。但是在该研究中30-49岁的女性心理健康状况同样较其他组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王香平等[6]研究发现,通过对2460名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其中31-40岁年龄段心理健康水平岁差,女性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性,博士、硕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好,高级职称心理健康优于低级职称,夜班大于6d/月者,心理状态最差,护士心理健康状态最差,管理部门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最高。

2.心理干预方法

花蕾[7]等人研究认为主动面对是心理应激过程中的重要中介因素,积极应对包括:直接面对困难和压力、努力解决问题、接受现实和寻求支持等。消极应对包括:逃避现实、否认或歪曲事实、以吸烟或酗酒等逃避困难等。

压力也不完全是负面的,张建新[8]等人研究发现,在我们面对压力时,如果可以保持“身心精神平衡状态”便会推动者我们去克服生命威胁、去追求自我实现、去维持精神和谐,但是一但短期内压力激增,便会打破这种平衡状态,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低落情绪产生,这个时候个体不得不放弃生活中原有的动力、希望以及动机。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要选择积极应对,首先要端正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心理卫生知识学习,提高心理素质,加强心理耐受能力,学会适时的释放自己内心内的压力,参加必要的心理培训,积极调整心态,激发工作积极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总结: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只有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所以我们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精神与心理状态,同时用人单位也要密切关注医务工作者的心理状态,帮助疏解心理问题,同时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压力,也对我们继续精研医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有一定的好处。所以我们要正视压力的存在。

参考文献:

[1]:Woods N F. Additional Literature 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Processes[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982, 72(8):858-859.

[2]:Joutsenniemi K , Tommi Härkänen, Pankakoski M , et al. Confidence in the future, health-related behaviour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results from a web-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101 257 Finns[J]. Bmj Open, 2013, 3(6):164-170.

[3]:戴迪, 陆远强, 柳特荣. 重视基层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5, 3(1):1-2.

[4]:胡敏予, 周昌菊, 肖水源. 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1997(4):192-195.

[5]:张宁, 陈风玲. 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心理卫生现状分析[J]. 山东医药, 2003, 43(14):56-57.

[6]:王香平, 花蕾, 王建敏. 北京市2460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3, 29(9):779-781.

[7]:花蕾, 王香平, 白弘冬,等. 医务人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0, 26(6):449-453.

[8]: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05, 13(5):658-665.

论文作者:李培杰,江守训,张子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与干预的研究进展论文_李培杰,江守训,张子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