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营探讨综述_企业经济论文

资本运营探讨综述_企业经济论文

关于资本营运的讨论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90年代以来,在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推动下,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界对资本营运的研究和讨论逐步形成一股热潮,目前呈方兴未艾之势。由于资本营运理论研讨在我国一开始就是和经济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且已经开始形成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因此,这场讨论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依笔者之见,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一、资本营运中的“资本”的含义;二、资本营运的含义和形式;三、资本营运的意义;四、资本营运的条件。

一、关于资本营运中的“资本”范畴的界定问题。

就资本的一般含义而言,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资本范畴与工资、利润、企业这些范畴一样,是中性的,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现实的资本具有两重性。从资本作为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来看,资本具有特殊性;从资本作为创造商品、带来利润或使价值增殖的一种手段来看,资本具有一般性。资本营运理论研究主要是在资本一般的意义上(即把资本看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生产要素)使用资本范畴的。但是,对于“资本”范畴的外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理解:资本体现经济价值的所有权,是一个经济单位所有者投资于生产经营中的本钱,即资本金。

第二种理解:资本是一个经济单位供长期经营、投资的永久性筹资项目,它包括该单位全部资本来源中除流动负债之外的所有投资、留存收益和长期负债。

第三种理解:资本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经济价值,它包括一个经济单位的所有筹资项目,即所有者全部权益和负债。也就是说,企业营运的资本,既包括自有资本,又包括外来资本;既包括有形资本(固定的和流动的),又包括无形资本(可辨认的和不可辨认的)。

第四种理解:资本是指投入企业的每一种资源和每一种生产要素,包括资本金、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它具有多种形式,包括有形资本(房屋、机器设备、库存等),无形资本(知识、技术、商誉等)和人力资本等。

针对上述四种理解,多数人认为,第一种理解过于狭窄,它完全排除了外来资本。其实,外来资本在企业所营运的资本中往往占有很大比重,是企业借以创造利润的重要手段。第二种理解仍嫌狭窄,因为它排除了流动负债。事实上,流动负债在企业运营中已形成常量,是资本营运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价值增殖运动中发挥了作用。第四种理解在内容上看是最全面的,但是,要从财务会计上对人力资本的价值进行衡量,在目前仍然是国际会计界的一大难题。第三种理解目前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因为它涵盖的内容比较全面,而且便于财务会计上的实际操作。

二、关于资本营运的名称

对资本营运的称呼有几种:①资本营运;②资本经营;③资本运作;④资本运营;⑤资产经营。采用前面4 种称呼的学者一般反对采用第5种称呼,但从反对的理由看,他们又分为两派:

第一派认为,虽然资产与资本有着密切关系,但资本概念相对于资产概念而言,所包含的内容更广。一般说来,资产总是表现为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态。资本投入企业后,还必须转化为资产,才能在企业经营中发挥作用。对于出资者和企业来说,往往都是先有资本,后有资产,所以可以说,资本是资产的母体,资产是由资本派生出来的,是资本的转化形态或具体运用形态。尽管资本营运和资产经营在内容上有很多是交叉的,可以同时使用,但两者毕竟各有侧重点。资本营运更强调抽象的经营方式和原则,更能反映企业经营的动机和目的;而资产经营更强调对各种具体形态的资产的经营和管理。所以,资产经营是资本营运的主要内容,但并非全部内容,不能用资产经营取代资本营运。

第二派认为,资本与资产、资金是有联系但更有区别的经济范畴。资金是泛义的,指以货币表现的价值,代表一种社会财富,可以通过购买或交易,实现商品或商品化的生产要素的流通。资产则是资金的转换形式和所有形式,属于个人、企业或国家,后者更与政权相结合。资本不是资金一般,亦不是资产一般,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资本营运主体通过投资所形成的产权形式。或者说,产权通过交易,形成资本。产权的资本化,以独立的法人实体为前提,上无主管的“婆婆”,内有资本经营的动机,外有资本经营的市场环境。

采用“资产经营”这一称呼的学者认为,从公司财务角度看,不论是实物资本还是金融资本,统统都可以算作资产。从理论方面看,研究公司理论的人中,很少有人不研究或不熟悉公司财务;从实践方面看,不加强财务管理,其他经营也难搞好。因此,采用“资产经营”这一称呼是合理的。

三、关于资本营运的含义和形式

第一种观点认为,资本营运是指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公司、财务公司或类似机构,在资本市场上运用多种金融手段对以资产为依托的货币资产特别是金融资产进行操作的具体形式,通过收购、出售、兼并、转让、租赁特别是参股、控股等资本交易和资本运作,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和最大限度的增值。

第二种观点认为,资本营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经济学意义上来看,资本营运泛指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经营活动,其内涵十分丰富,生产经营自然包括其中。企业资本营运就总体而言可以包括三个主要内容:一是资本的直接运作;二是以资本运作为先导的资产重组和优化配置;三是按照资本营运原则(即资本效益原则)进行生产经营。但从其在我国产生及使用的背景看,资本营运又是作为与生产经营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提出并加以使用的。从这一意义上讲,目前常说的资本营运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可以独立于生产经营而存在的,以价值化、证券化的资本或可以按价值化、证券化操作的物化资本,通过优化配置来提高资本营运效率和效益的经济行为和经营活动。在运作方式上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转让权的运作;二是收益权和控制权的运作。

第三种观点认为,资本营运是对资本的筹划和管理活动,即对企业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大限度资本增值目标。资本营运有三种基本方式:一是实业资本营运(有形资本营运和无形资本营运相结合);二是金融资本营运;三是产权资本营运。三者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第四种观点认为,资本营运是指资本主体把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增值。资本营运是生产要素综合运动的一个总的概括,具体说,资本营运又是通过产品形态、资产形态、房地产形态、金融形态、无形资产形态这样五种形态来营运的。其营运体现在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第五种观点认为,资本营运是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变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流动、合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多种不同方式进行有效营运,以实现最大限度资本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它将企业的人、财、物等一切生产要素资本化,人的要素变成人力资本,财的要素变成金融资本,物的要素变成生产资本,生产经营过程中物质流动实质上是资金的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实际上是优化资本结构。企业经营的重点是加速资本周转,实现资本增值,提高资本投资使用效果。

四、关于推行资本营运的重要意义

第一种观点认为,强调和推行资本营运具有三个方面的深远意义。第一,资本营运是企业适应经济转型过程中变化了的运作环境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享有投资决策权、收益权,并承担投资风险。同时,随着银行和财政体制改革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不论直接间接,企业都将主要从市场筹措资金。第二,资本营运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和长期增长能力的需要。要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生存和发展下去,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仅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补上企业重组这一课。第三,资本营运是实施资产存量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现在不可能主要靠增加投资来改善产业结构,合理的选择是鼓励资本营运,加快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

第二种观点认为,资本营运的意义要从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考察。(1)资本营运实现了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 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从原来着眼于搞好单个企业,到着眼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实现了人们认识上的一次飞跃。首先,资本营运使我们看到了国有经济的优势和巨大潜力;其次,资本营运使我们看到了国有企业不活的症结在于国有资本的凝固和呆滞;最后,资本营运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国有资本只有在市场上流动和置换才能实现保值增值。(2 )实行资本营运对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有利于盘活现存国有资产;第二,有助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第三,有助于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本配置;第四,有助于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效益。

第三种观点认为,推行资本营运的意义在于:(1 )建立资本经营机制,促进实现两个根本转变;(2)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3)推动企业走向市场;(4)极大地推动产权制度的改革;(5)推动企业家队伍的建设;(6)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7)为政府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课题;(8)促进资本市场早日发育成熟。

五、关于企业实行资本营运的条件

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资本营运有赖于一定的客观条件。从宏观上看,企业开展资本营运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2)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包括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完善; (3)明确产权关系,划清产权界限,规范企业财产的制度安排;(4 )对资本存量由实行实物形态的经营管理转向实行价值形态的经营管理。从微观上来看,企业开展资本营运要求企业本身具有能与竞争性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资本营运机制,具体来说,其包括:(1 )企业必须具有资本经营的自主决策权;(2 )企业必须具有追求资本增值和资本价值最大化的内在动力;(3 )企业必须按资本增值最大化原则实行资本营运型管理;(4)企业必须具有内在的风险规避制度。

第二种观点认为,企业开展资本营运,不能操之过急,一哄而起,而应本着“稳中求进”的精神,积极创造各种主、客观和宏、微观条件。从微观层面看,企业搞资本营运,至少要有:①相当数量的资本;②德才兼备的企业家;③健全的经营机制。从宏观层面看,为企业进行资本营运提供客观条件,至少要有:①培育比较完善的资本市场;②处理好政企关系;③适当注入各种资本。

第三种观点认为,资本营运作为搞活国有经济的长久之计,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从宏观、中观、 微观三个层次上培育合格的资本营运主体;(2)构建新型的投融资体制。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公众投资环境;第二,规范有限责任制度;第三,建立投资主体的法律保护体系。(3 )积极培植大企业,推进资本营运;(4)加强直接融资,促进资本营运。

第四种观点认为,企业开展资本营运所需要的条件,不仅包括来源于企业外部的宏观环境,而且包括产生于企业本身的微观基础。企业开展资本营运所要求的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 )市场经济是企业资本营运的体制环境;(2 )市场体系是企业资本营运的市场环境;(3)产权明晰化是企业资本营运的产权基础;(4)资产的价值化是企业资本营运的价值基础。 企业开展资本营运的微观基础是:(1)建立和健全资本经营机制,这包括:第一,企业必须具有资本营运的自主决策权;第二,企业必须具有追求资本增值和资本价值最大化的内在动力;第三,企业必须按资本增值最大化原则实行资本经营管理;第四,企业必须具有内在的风险规避制度。(2 )建立与资本营运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指公司制企业)。(3 )建立与资本营运相适应的经营者激励机制。(4)筹集到资本营运所需的、 符合规模经济要求的资本。

第五种观点认为,在我国经济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特殊时期,必须为高效化、社会化、市场化的资本营运制造良好的运行条件:①完善的市场体系;②明晰产权,塑造资本人格化代表;③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④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⑤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标签:;  ;  ;  ;  ;  ;  ;  

资本运营探讨综述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