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在城镇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许青松

河北承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河北 承德067000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国土资源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土地资源是一种特殊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在进行土地管理时,要加强对地籍的测量工作,严谨细致的对地籍工作开展分析,从而确保地籍测量的准确性,从而促进村镇建设能够更好的开展。村镇人口数量的快速攀升,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土地矛盾问题日益紧张。这就需要测量人员在进行测量的时候,能够运用先进的技术对土地进行准确的测量,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工作质量。本文就地籍测量在城镇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地籍测量;土地管理;应用

引言

在进行土地管理工作时,地籍测量属于基本前提。在进行地籍测量时,地籍调查属于测量工作的依据,测量技术是方式方法,从整体到局部对各类土地以及土地之上的附着物,例如,对界限、位置、面积等进行准确测量,完成基本信息的收集,之后进行测绘工作,测绘出土地的几何形状。下文将主要探讨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当中的应用。

1城镇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区内依据国家等级控制点选择若干控制点逐级测算其平面位置的过程),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测定地籍要素及附属地物的位置并按确定比例尺标绘在图纸上的测绘工作),地籍原图绘制,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地籍测量的工作流程必须以土地权属调查为先导,在地籍调查表及宗地草图的基础上进行,其整个地籍测量成果是管理城镇土地的属性、位置、面积、用途的重要基础,是城镇小建设中土地使用的基本依据。

2地籍测量的重要意义

地址及测量工作主要是针对政府性质的一些测绘工作,只也是属于法律保护的一种。地级测量工作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利益,同时对于国家的土地也有很大的影响,死能够进行土地的规划和管理,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严格的控制第一次量工作,相关工作人员也必须要认真严谨的工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地级测量工作能够更好地确保国家的土地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地级测量工作,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规划工作量,因此企业被广泛的应用与现代房地产开发、城市工业区的开发等。

3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3.1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中属于基础工作,所以其基础作用和关键作用不言而喻,只有经历了控制测量,才能进行接下来的碎部测量等工作。所以测量技术人员一定要使该阶段测量处于控制状态。测量的基本原则就是以整体和高级为主,然后向局部和低级进行分级拓展,布网和控制流程也是分级而来。在地籍测量中,仅依靠地籍控制测量是不行的,还需要借助基本控制测量测量的数据作为基本参考,以奠下坚实的基础,在该种方法测量过程中,就要将相关的网络布置在相应的测量位置上,这些网有三角网、GPS网等,每种网的作用不同,所以布置位置也不同,相关测量人员要注意位置的正确性以及网与网间距。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面对的是全国的土地资源,在测量中,以某个地区作为测量范围,比如某个省或某个市管辖范围内的土地。这整个测量工作需要在县(市)一级单位的辅助下完成,当然还要借助控制网和GPS全面网,要将其布设在基础网上,使管辖范围内的土地都得到有效测量。所以各地还需要建立相关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越往上,该管理系统就越健全,囊括了来自各个地区的土地资源地籍测量信息。管理系统要和GPS测量系统联系在一起,以便传输信息数据等功能的实现,这是地籍控制测量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将GPS技术与地籍控制测量联系在一起时,还要注意在合理位置上找到起点和级别控制点。级别控制点的数量是有限的,要保证其能均匀分布在起点四周。

3.2界址坐标测量

在界址点和地物点测定前,传统的方法是在首级控制网下加密一、二级图根导线,随着GPS设备的普及,用GPS快速静态模式布设导线,是一种高效率的选择。在变更地籍测量时,当原有已知点破坏较多时,也可选择GPS快速静态模式布设导线,但应注意观测时间应大于15min,布网时要有足够的起算点,起算点要分布均匀。现在界址点解析法测量方法主要是全站仪极坐标法和GPS-RTK法。随着我省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的建立,GPS-RTK法可望作为一种主要的作业方法。采用GPS-RTK方法时,由于每个界址点测量都是孤立的,没有检核条件,建议每个界址点均需认真测定二次,二次坐标值差在误差范围内的,取均值使用。防止人为因素如对中、置平等处置不当造成误差,流动站观测时始末观测点均应为已知点,保证跟踪观测的可靠性。对一般界址点应用RTK技术进行测量,将野外采集的数据,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中或内存中,并在现场绘制地籍地形草图。对于高层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地区,RTK接受机接受条件不好,测量状态无法固定时,则应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和碎部点测量。所有全站仪都具有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功能,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和碎部点的平面坐标,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在测量过程中注意画草图。由于全站仪测量的坐标精度高,且又能如实记录数据,方便地向计算机传输数据,所以也是数字测图的主要方法。部分界址点和地物点无法用仪器直接施测时,可在图根点和界址点上用钢尺量取栓距。采用距离交会法、内外分点法等几何方法求出其坐标。量取栓距时,注意要有多余条件检核,以排除误差。对作于起算点的界址点应量取至少1~2条界址边长,检核其精度。对于中小宗地,界址边上无阻碍物且界址点容易达到目的。界址边长用50m钢卷尺直接丈量,并随之量取相关地物和界址点、界址边之间的相对尺寸,以便于绘制宗地草图。关于宗地草图的绘制,对于中小宗地,界线内地物较少,用钢卷尺量取地物、界址点、界址线的相对几何尺寸来确定其相对位置。对于大宗地,则要在宗地内外布设一定数量的图根点,然后利用全站仪进行碎部点测量,并辅以绘制草图。这样既完成了宗地草图的绘制,又是地籍图的重要因素。

3.3内业数据处理

当完成白天的外业数据采集后在晚上就需要及时的对其进行数据的处理,目前主要是使用全站仪通讯录软件进行处理,主要的操作是首先将数据下载到计算机中,然后将数据进行编辑并存为3·dat格式,对于碎部的测点部分需要进行绘制,从而能够有效地保障数据的准确度,方便进行后面的图形剪辑工作。

3.4土地信息监测动态化

土地信息发生变化时,相关的地籍数据库和管理系统都要随之进行更新,如此相关部门在对管辖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进行土地规划建设时,才不至于使相关的方案和实际有偏差,不能落实。这不仅是在浪费相关人员的精力,也会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土地信息的变动必须处于控制中,这就需要对所有的土s地资源进行分级动态监督,信息动态监督必须借助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和数字化设备、系统,来使每个地区的土地地籍测量的所有信息都被记录在册,以对所有的土地资源利用者形成制约和警示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快,村镇建设脚步也逐渐加快,土地管理工作的难度也相应增加,村镇人口的增多,土地测量工作的进度和模式必须提升和改革,这就要求土地管理部门要加快地籍测量工作的开展,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对地籍测量国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制定出详细的测量方案。通过地籍测量所采集到的信息,对地面上的建筑以及边界进行测量,方便之后的建设工作开展,对地籍信息进行准确的采集,根据信息进行地籍图的绘制,从而加强对土的管理,使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推动现代化村镇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郑成龙.浅析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68.

[2]刘文娟.GPS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5.

[3]姜慧.GI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思路研究[J].科技资讯,2016,01:38-39.

论文作者:许青松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  ;  ;  ;  ;  ;  ;  ;  

地籍测量在城镇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许青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