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功能探究论文_郭绮芳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功能探究论文_郭绮芳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福和小学 511375

摘要 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我们的学生无论将来在何时何地,他首先要做一个品德合格的“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目的是育人。因此,无论是阅读还是讨论,无论是说话还是作文,如何在语文学习中渗透品德教育,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育小学生学会做人,是值得我们探讨、思索的课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探究

一、 语文教学育人功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关注人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天然属性,任何一位语文教师都不应当把语文课的育人功能忽略,学好母语就是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学做一个优秀的中国人,读书和写作是现代文明人的基本能力。新课程特别重视青少年的精神成长,“新课标”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突出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强调了人格养成,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指出“中小学教育是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造就有健全人格和有知识技能的人,教学过程中的道德表现和人格体验应该受到重视,语文知识学习过程应成为道德提升和人格养成的过程。

二、 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育人功能的途径

1. 学语文,从语言实践中感悟“情”

我们处于一个竞争的时代,随着年龄增长,竞争意识在学生头脑中越来越强,而学校的作文竞赛、朗读竞赛、文明班评比、三好学生评选等等更是让孩子们体会到竞争的无情。要使学生能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仍然不失善良和正直,并且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现在开始教会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与他人和睦相处。不必说文明礼貌的教育,还有助人为乐、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的形成,也要融进日常教育中。记得在学习课文《她是我的朋友》时,许多同学感动得热泪盈眶,我相机歌颂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在学习《争吵》之后,我请大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身边类似的事情和自己的感受;在学习《陶罐和铁罐》后,孩子们自己排练课本剧。瞧,谦逊温和的陶罐永远那么光洁美观,傲慢自大的铁罐最终却无影无踪了……我故意请一个成绩出色、平时颇有傲气的女孩子来担任铁罐的角色,当铁罐氧化后,我插了一句“台词”:骄傲的铁罐,你现在想对我们说什么呢?孩子回答道:陶罐兄弟,我是多么后悔从前的妄自尊大呀!同学们马上报以热烈的掌声。就是这么一个小插曲,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教育,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通过语言实践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得真本性的感悟,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学语文,从困难和挫折中得到锤炼

由于现在的学生许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的优越,家长的宠爱,造成许多学生经不起一点点困难和挫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或是怨天尤人或是自暴自弃。《礼记》中讲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①因此让学生正视挫折和困难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后进生或一些成绩下降的学生,根据他们压力大,思想包袱很重这一特点,如果能及时帮助他们查找落后的原因,并用课本上的故事解开其思想上的疙瘩,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中,要深入挖掘一些积极的素材,让学生从文中得到意志的锤炼,变得坚强起来。

3. 学语文,从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学生需要独立思考的品质,更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事实证明,在生活中除了团结友爱,还要注重培养协作精神。语文活动是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的最佳途径。如在朗读课文、口语交际、综合实践等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分角色朗读、探讨交流、辩论会等形式,互相讨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够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首先应让学生看到其他同学身上有哪些优点,这是进行协作的一个基础。有时候,我通过语文活动课,以对话的形式,让大家谈谈其他同学有那些优点,反省有哪些自己还不知道的缺陷,正所谓“知不足,然后能自反”,这样既能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又能使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他人。

4. 学语文,从学习中增强自律自强意识

自律是学生将来生存的一种基本能力。不能自律的人习惯于我行我素,容易形成任性自私、惟我独尊的不良性格;而具有自强意识的孩子,就有一种奋发图强的毅力和决心,别人取得成绩,不自卑不嫉妒而是成为自己努力的动力。结合《中奖以后》、《钓鱼的启示》等课文,让学生明白:金钱并不是万能的,金钱买不到快乐、亲情、友爱,人要自尊自强才活得有价值,这比直接的说服教育更有效果。从学生的日记中,我曾经读过这样一段文字:“今天我们学习了《尊严》一课,我明白了只有自尊和劳动才能获得价值,获得别人的尊重。我从今天开始也要维护我的尊严,不能总是因为贪玩挨爸爸妈妈的骂,也不能因为不按时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努力学习获得好成绩,多去帮助别人,这样同学们才会尊重我,佩服我。”从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了一颗纯洁的心。

5. 学语文,从生活中升华思想品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④学生如果不懂得尊老爱幼,不知道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又怎么能奢望他们长大以后爱祖国、爱人民呢?在学习《可贵的沉默》、《小珊迪》等课文时,我不仅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并趁热打铁,倡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做起。

“五·一”长假的时候,我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是“学做一项家务”,从关心父母、关心家庭开始,学习在生活中尊老爱幼。返校以后,让同学谈谈自己学会做哪些家务,有哪些体会。在谈到自己学会做什么家务过程中,学生们从学习“做一道自己喜爱吃的菜”到“今天我当家”,从“去市场买菜”到“整理自己的房间”,说话流畅,情节真实而感人,我再要求他们写成日记或作文。学习了《麻雀》一课后,让学生自由说感受,一个学生深情地说:“我体会到了《麻雀》这篇课文中歌颂的伟大母爱了。那天我和妈妈一起上街,半路上突然来了一阵大雨,妈妈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我身上,自己却感冒发烧了好几天,我天天给妈妈端水送药,还学会了看体温表。”学生学会了去注意、去关心父母,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他们的爱,写出来的日记、作文也有声有色,并且以此为起点,逐步培养学生从对父母和家庭的热爱之情,延伸到对老师、学校、社会的责任之心。

论文作者:郭绮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功能探究论文_郭绮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