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论文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
——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张夏恒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亚五国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之一,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双边农产品贸易方面更加密切。通过构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引力模型,采用2006~2015年面板数据分析检验经济规模、地理距离、政策与基础设施因素对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的农产品贸易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对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具有推进作用,经济规模的影响高于人口规模,地理距离对双边农产品贸易产生较大阻碍影响;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农产品贸易与林德的“需求相似论”相吻合,双边人均GDP差异越大越不利于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刺激了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农产品贸易,但影响程度尚不显著。未来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强化重点市场优势并积极开发弱势市场,加快双边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深层次开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引力模型;需求相似论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中亚五国(中亚五国指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衔接亚欧大陆,是中国对外开放中向西交流的第一站,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域和主要载体之一。〔1〕〔2〕中亚五国均为传统的农业国家,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既有较好的基础和市场潜力,又是重要的合作领域,也是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牵引。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中亚五国如何挖掘市场潜力深入开展农产品贸易,需要进一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提供优化建议。

由我院药剂科、护理部、医教科、临床科室人员共同组成住院药品调剂管理组,对全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进行专项管理。管理组经讨论,制定出住院药房药品调剂流程优化工作计划,拟定该项工作最终目标为:全院日均领药次数减少至每日30次以下,全院日均领药时间减少至每日300 min以下。同时,参考文献[6-7],以时间为横轴、每个步骤为纵轴,绘制优化流程工作计划的甘特图(Gantt chart),见图2(注:临床支持小组主要由工勤人员组成,负责各科室之间的协调及支持工作)。

一、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理论界对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较多,由于中亚五国与中国接壤,且双边农产品贸易较为频繁,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农产品贸易及其影响因素陆续也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在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方面,有学者研究了多种因素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包括基础设施、制度环境、贸易便利化、跨境前沿距离、地理距离、贸易成本、GDP、人口、地理距离、人均GDP差额、经济规模,〔3~6〕也有学者单独分析某一个因素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例如:董银果和李圳(2017)将进口国设立的SPS作为考虑因素,认为它是一种产品质量门槛,通过影响企业市场的进入行为,从而会影响贸易流量;〔7〕谢兰兰(2017)对标准与农产品贸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标准被视为增加贸易成本、降低贸易效率的屏障;〔8〕贾伟(2017)研究了贸易成本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影响;〔9〕方慧和赵甜(2018)发现文化差异会影响到一国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偏好与交易成本,进而影响到国与国间的农产品贸易;〔10〕刘宏曼和王梦醒(2017)将制度环境作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效率的影响因素。〔11〕在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及其影响因素方面,不少学者较为深入地研究了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状况、特征、模式,〔12~16〕少数学者分析了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龚新蜀和张晓倩(2014)认为中亚五国具有农产品进口的需求,该需求的变动是决定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生波动的主导性因素。〔17〕

综上所述,通过梳理研究文献发现,现有的成果较少从实证角度定量分析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数据较为陈旧,尚未使用近几年的数据。国内将引力模型常用在中国对外贸易、农产品出口等方面,但较少将其用于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研究方面。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为背景,将引力模型与主流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进行关联,使用2006年至2015年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数据,研究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建议。这不仅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而且对于今后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1.农产品进出口总量及增长率的整体分析

整体上看,中国向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率与中国农产品总出口增长率变动趋势相同,但前者高于后者(详见图1)。中国从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口增长率表现与中国农产品总进口增长率差异显著,两者整体趋势相反,即中国从中亚五国进口正增长的年份大多是中国农产品总进口增长率负增长的年份,反之亦同。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增长率与中国农产品总进出口增长率的表现与二者的进口增长率整体趋同,均逐年呈现出波动趋势,且波峰与波谷也略同。中国在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中整体上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但贸易逆差额在逐年缩减,从2012年的4.28亿美元缩小到2014年的0.6亿美元,在2015年中国则实现了从贸易逆差向贸易顺差的转变,也是近些年来首次出现的贸易顺差。这表明在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中,中国整体上表现出竞争劣势的状况。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购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研究所,菌种编号为ACCC51174(来源于东北)。

基于动态相量理论的高压直流系统换相失败暂态特性//王童辉,贾科,毕天姝,赵其娟,冯涛,李伟//(23):78

图 1中国与中亚五国 2006~ 2015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状况

资料来源:2006~2015年中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的中国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

2.农产品进出口增长率的国别分析

LnFij=αLn(Mi*Mj)+βLn(Pi*Pj)+θLnDij+ηBRijij

3.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

以2015年农产品贸易数据为例,在24种农产品类别中,中国与中亚五国在进口与出口农产品类别中表现差异显著。[注]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数据取自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 COM TRADE),商品类别采用海关HS2012编码,统计口径包括HS01~24。 从整体上看,中国从中亚五国进口农产品最多的是HS12(油料、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类别,其次是HS8(食用水果及坚果)、HS10(谷物);中国向中亚五国出口农产品最多的是HS08(食用水果及坚果)类别,其次是HS02(畜肉及杂碎)、HS09(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分国家看,中国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进口农产品类别集中度较高,多集中在单一或个别少数类别上;中国向乌兹别克斯坦出口农产品类别集中度较高,多集中在单一类别上,其他中亚国家则不高,集中在多个类别上,其占比也较为分散。

我国对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始终是高度重视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但是我国高职院校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总体效果不太理想,存在着深度的实质合作问题障碍的一面。

三、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引力模型较早由Tinbergen(1962)〔18〕和Poyhomen(1963)〔19〕引入国际贸易分析中,即两国经济规模与距离是决定两国贸易的主要因素。此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系列外生变量被引入该模型,〔20〕新增的外生变量主要有人口规模、优惠贸易协定、贸易限定措施、殖民关系等。在分析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时,着重需要考虑的是五个方面:一是地理距离。运输距离会较大程度地影响农产品的各个物流环节,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产品生产的资源禀赋差异以及比较优势的不同。因此,运输距离是影响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因素。虽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中国西部接壤,但由于中国地域广阔,且与中亚五国的交通基础薄弱,双方地理距离也较远。二是经济规模。从表1可见,中国与中亚五国经济规模的差距巨大,中亚五国平均GDP虽然增长较快,但仍仅相当于中国GDP总量的0.11%。2006~2014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在GDP上的差额也越来越大。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双边潜在的供给与需求能力上的差别也越来越显著。三是人口规模。2014年,中亚五国中人口最多的乌兹别克斯坦,其人口规模达到3074万人,但与中国相比差距巨大。如果仅从人口规模、人口增长幅度来衡量,中亚五国农产品消费的市场规模要远小于中国。四是需求结构。以人均GDP衡量的中国与

表 1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与中亚五国首都间的地理距离来自法国国际预测研究中心(CEPII),GDP、人均GDP、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总局,部分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World Bank)。

中亚五国的需求差异显著。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中国与中亚五国人均GDP的差距从2006年的691美元扩大到2010年的1668美元和2014年的3082美元,同时与中亚五国的差异各不相同。五是政策与基础设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中国与中亚五国意义重大且产生了诸多影响。中亚五国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接受时间与程度存在差异,以及自身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带来了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结构上的显著不同。

四、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引力模型构建

本文在保留GDP、两国距离、人口规模、需求结构等贸易引力模型常用的变量基础上,重点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存在多大程度的影响。所以,本文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政策变量引入到该模型中。

1.模型构建

(2)需求相似对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在实证分析中,常用国家间的人均GDP差异的绝对值检验林德(Linder)的“需求相似论”。一国的需求结构常被该国的人均GDP所决定。两国间的需求相似度随着两国间人均GDP的差额而变化,差额越小,需求越接近,从而可以认为两国的贸易额越大。因此,当两国的人均GDP差异的系数是负值,并且统计检验显著,则说明需求相似对双边贸易额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将公式(2)扩展如下:

“高河,姑姑这辈子对不起你了。”老太太说着,声音里有几分不忍,“可你知道了杨家这伤风败俗的丑事,为了让这个秘密不被泄露,姑姑只有这一个办法!”

(1)

其中,Fij表示i国与j国的双边贸易额;Mi与Mj分别表示两个国家的GDP;Dij代表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Xij表示影响两国双边贸易的其他变量的向量集合,包括人口规模、语言、国家政策等因素;R是常数项;α、β、θ、σ是待估参数;εij是随机干扰项。

为了分别检验经济规模、地理距离、“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中亚五国间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三个要素分别建立了引力模型。[注] 在实证分析中,经济规模、人口规模采用取对数后变成加法形式,当带常数项进行估计时,一些变量的系数不显著。本文构建的引力模型都不带常数,且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都采用乘积的对数形式。

(1)中国-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引力模型。衡量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地理距离对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的总体影响,设计如下的引力模型:

LnFij=R+αLnMi+βLnMj-θLnDij+σLnXijij

其中,i=1,代表中国;j=1,2,…,5,代表中亚五国;Fij表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额;Mi、Mj分别表示中国、中亚五国的GDP;Pi、Pj分别表示中国、中亚五国的人口规模;Dij表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首都之间的地理距离。

(2)

LnFij=αLn(Mi*Mj)+βLn(Pi*Pj)+θLnDijij

贸易引力模型的对数化后的一般方程如下:

其中,DGij表示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人均GDP差异。

LnFij=αLn(Mi*Mj)+βLn(Pi*Pj)+θLnDij+γLnDGijij

(3)

4.2 体育课上有声语言特别重要,在动作要领的解说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无声语言即眼神、大拇指的鼓励和一个微笑的点头在课上虽然用的地方不多,但往往都用到重点上,在评价上不但简明扼要,而且效果显著。

(1)该铁矿区周围土壤Cd、Pb、Cu、Zn和Ni平均含量分别为1.46、63.04、25.66、109.88、73.10 mg/kg,均超过辽宁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存在不同程度的积累。其中Cd和Ni两种元素含量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存在一定的复合污染现象。

(3)“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虚拟变量引入引力模型,考察其对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从而得出模型(4):

在进口方面,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乌兹别克斯坦,2011~2013年中国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总额农产品占中亚五国总量的80%以上;哈萨克斯坦也成为中国在中亚五国中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其比重逐年上升,在2015年比重达到30.7%。2011~2015年,在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农产品贸易中,中国持续保持了贸易逆差态势,尤其乌兹别克斯坦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最高值是2012年的6.45亿美元。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在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方面近几年略呈现上升趋势,但比重偏低。在出口方面,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在中亚五国中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011~2015年其比重一直保持在50%左右;吉尔吉斯斯坦是中国在中亚五国中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2011~2015年其比重一直保持在30%左右。中国位居贸易顺差态势,且两国差异不大。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在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比重偏低。

(4)

其中,BR表示是否响应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如果中亚五国在2013年响应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则赋值为1,反之赋值为0。

2.数据来源

模型(2)与模型(3)是基于面板数据进行估计的,选取了2006年至2015年的相关数据;模型(4)采用了2010~2015年的相关数据,数据的具体来源已在图1和表1中注明。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处理,得到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引力模型的估计结果(详见表2)。

表 2模型分析结果

注:*、**、***分别代表10%、5%、1%的显著性水平。

1.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与地理距离对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模型(2)的拟合优度为0.842,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3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均通过了10%及以上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中,经济规模的回归系数为1.34,通过了1%的显著水平检验,说明经济规模显著影响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中国与中亚五国GDP规模每提高1%,将带来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增长1.34%。人口规模的回归系数为0.57,通过了1%的显著水平检验,说明人口规模也影响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但其影响程度要弱于经济规模。地理距离的回归系数为-2.36,通过了10%的显著水平检验,说明中国与中亚五国地理距离对双边农产品贸易产生较大的阻碍作用。

2.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符合林德的“需求相似论”

模型(3)的拟合优度为0.915,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除地理距离变量外,其他变量均通过了5%及以上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又由于国家间的人均GDP差异变量的系数是负值,这表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与林德的“需求相似论”相吻合,即中国与中亚五国人均GDP差异越大,双边的需求差异越大,越不利于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回归结果显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人均GDP差异每增加1%,将促使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减少0.68%。

3.“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中亚五国间的农产品贸易存在有利作用,但目前的影响程度不显著

模型(4)的拟合优度为0.788,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大多数变量通过了10%及以上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虚拟变量BR的系数为正,说明“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中国与中亚五国间的农产品贸易发展。但是,回归结果显示,BR变量在统计上不显著,这说明“一带一路”倡议虽有促进作用,但是影响程度在目前尚不显著。主要是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亚五国接受与消化仍需要时间,一系列制度、政策、贸易结构等也处于调整之中,“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效应短期内难以充分发挥出来。中亚五国因参与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时间与程度不同,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五国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

六、主要结论

研究发现,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对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具有推动作用,且经济规模的影响要高于人口规模,地理距离对双边农产品贸易产生较大的阻碍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刺激并推动了中国与中亚五国间的农产品贸易,但是影响程度尚不明显。研究还显示,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符合林德的“需求相似论”,中国与中亚五国人均GDP差异影响双边的需求结构差异,不利于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与之相反,日落之后,死者的灵魂便不再安于肉体,它们会脱壳而出,在山与林间游荡,最终迷失,化作山魂野鬼。只有将尸体放入天葬院,才能避免灵魂的游荡和迷失。

基于中国与中亚五国间的农产品生产、消费结构差异,以及现有的市场集中度高等特征,本文提出未来中国与中亚五国加强农产品贸易的重要方面:一是多层面、多角度、深层次推动双边农产品贸易往来。“一带一路”倡议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提供了诸多政策红利。要加强双边、多边沟通与交流,从多层面、多角度展开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并将其向深层次推进。二是继续强化重点市场优势并积极开发弱势市场。中国在加强双边、多边农产品贸易往来的同时,要继续巩固和强化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市场优势;还要重视对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弱势市场的开发。三是加快形成双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成果。在“一带一路”政策红利刺激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要通过在交通、运输、物流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双边互联互通,借以削弱空间距离对农产品贸易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胡鞍钢,马 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2〕冯宗宪,王 珏,王 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区域差异化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3〕耿晔强.中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及潜力研究——以新兴市场为例[J].统计研究,2015,(09).

〔4〕周跃雪.“一带一路”农产品贸易便利化及其制度建设对策[J].农村经济,2018,(07).

〔5〕刘宏曼,王梦醒.贸易便利化对农产品贸易成本的影响——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验证据[J].经济问题探索,2018,(07).

〔6〕张彤璞,韩 洋.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潜力研究[J].商业研究,2017,(04).

〔7〕董银果,李 圳.SPS措施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基于Heckman两阶段方法的实证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3).

〔8〕谢兰兰,陈东升,程 都.标准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量化分析进展:研究评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7,(12).

〔9〕贾 伟,宫同瑶,秦 富.贸易成本对中国各地区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7,(04).

〔10〕方 慧,赵 甜.文化差异影响农产品贸易吗——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考察[J].国际经贸探索,2018,(09).

〔11〕刘宏曼,王梦醒.制度环境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效率的影响[J].经济问题,2017,(07).

〔12〕谭晶荣.“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主要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01).

〔13〕李 婷,李豫新.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01).

〔14〕丁存振,肖海峰.中国与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国家农产品贸易特征分析——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J].经济问题探索,2018,(06).

〔15〕陈 俭,布娲鹣·阿布拉,陈 彤.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模式研究[J].国际贸易题,2014,(04).

〔16〕魏素豪.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网络结构、关联特征与策略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18,(11).

〔17〕龚新蜀,张晓倩.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MS模型[J].国际经贸探索,2014,(08).

〔18〕Tinbergen,J.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Appendix VI to An Analysis of World Trade Flows[M].New York:Twentieth Century Fund,1962.

〔19〕P. P yhnen.A tentative model for the volum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ies[J].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1963,(01).

〔20〕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J].世界经济,2001,(02).

Influence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rade Gravity Model

Zhang Xiaheng

Abstract: Aft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as proposed,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formed one of the core regions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and China and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have been closer in bilateral agricultural trade.By constructing the gravity mod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and using panel data from 2006 to 2015,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scale, geographical distance,policy and infrastructure factors on the bilater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was analyzed.The result shows that economic scale and population scale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bilater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s scale is higher than population scale,and geographical distance has adverse influence on bilater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is consistent with Linder's “demand similarity theory”,the greater the GDP per capita of bilateral differences,the more disadvantageo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bee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In the future,we should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s,strengthen the advantages of key markets and actively develop weak markets,speed up the connectivity of bilateral infrastructure.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gravity model;demand similarity theory

〔中图分类号〕 F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694( 2019) 03-0025-09

〔作者〕 张夏恒 副教授 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 西安 710122

〔基金项目〕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北民族地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研究”(2018-GMD-021)。

(责任编辑 张 筠)

标签:;  ;  ;  ;  ;  ;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