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工院校招生就业策略研究论文_宁岳林 杨成

创新技工院校招生就业策略研究论文_宁岳林 杨成

济南市技师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15

摘 要:技工院校的招生就业工作一直是学校领导关注的重点。随着职业院校数量的不断增大,技工院校的招生就业工作也变得越加严峻。改革创新招生就业工作,不仅是学校工作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而且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技工院校 招生就业 创新

大学的逐年扩招及毕业生的不断增加,使得技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加强、就业压力大、就业渠道变窄,严重影响了技校的顺利招生,阻滞了技校的发展。近年来,招生难、就业难成为了影响和制约技校发展的两大难题。

一、建设招生就业工作队伍,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技工院校要强化招生就业工作队伍的建设,选定专业的工作人员服务招生就业工作,对这支队伍实施培训,强化他们的工作意识,要求他们明确工作内容,掌握相关的工作方法,以便适应工作需求。另外,针对招生就业的工作人员,要引导他们转换工作思路,在招生就业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合理地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制定科学的招生计划和就业指导策略。在招生的时候,要创新招生宣传方式,充分结合就业趋势和学校特色进行宣传,给予学生科学的专业选择指导,在学生就业的时候,多方面地了解就业情况,制定就业方案,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就业建议。

二、建设特色专业,吸引生源

目前,就业压力、生源质量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率与就业质量面临严峻的考验。笔者认为:技工院校坚持招生录取分数线是一个良好的举措,一般专业的分数可以按当地总分的50%以上录取,个别特色专业的分数线可以适当地超过当地普高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以保证特色专业的生源质量。教学点不能只设在贫困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也非常重要,要让同学们在校内接触和接受各种文化。同时要努力开拓新专业,让更多外省的学生来本省就业,服务本省的企业。如果没有好的专业和就业前景,就无法吸引家长和学生。招生就业工作对学校来讲就是“基本国策”。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地调动广大师生和全校员工的积极性,营造全校参与招生就业工作的环境。

三、加强实训,无缝对接

技工教育要将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理论课与实验、实训和实践融为一体,切实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加大实验实训课程的比重,强化学生实战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瞄准市场缺口,专业设置跟着未来的市场转,与行业、企业紧密联合,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让学生一进校门就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企业可与学校建立对口的实训基地,尤其是一些外资企业,这对高级工掌握与企业同步的技术水平至关重要。学校则可根据各个用人单位的需要调整课程,进一步细化专业,对口培养技术型人才,了解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缩短“磨合期”;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这也是技工教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保证。

四、强化指导,宽口就业

技工学校要开设就业指导课,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指导和服务。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定位,具备良好的择业心理。

五、增加招生就业工作的宣传力度

技工院校在招生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分析以往的专业就业情况,预测未来的就业形势,以便在宣传的时候,能为家长和学生进行专业的选择指导。另外,在宣传的时候多创新宣传方式,多运用新媒体,利用学校微信、官网宣传招生,在招生的时候将院校特色结合起来,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技工院校教育,选择技工院校就读。在就业工作进行的时候,与企业积极交流,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为学生做好企业人才需求的宣传,为学生普及相关的企业知识,制定合理的就业宣传方案,以便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就业建议。

六、做好技工院校教育品牌建设工作

在建设自身教育品牌时,技工院校首先要做好专业设置,要及时搜集当年本院校以及其他院校的就业信息,并结合实际数据制定招生计划,以确保未来学生的就业水平与质量,拓展技工院校的学生来源;其次,技工院校应实现招生与就业机构的精细化管理,制定科学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要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使其形成统一科学的工作体系,从而提升技工院校的招生就业工作水平,改善学生家长对技工院校的错误认识;最后,要协调好技工院校招生与就业两者之间的关系,让相关人员意识到招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为学生与家长提供更好的咨询服务,从招生到教学再到就业形成“一条龙”式服务,让家长放心地将孩子送到学校。

总之,就业工作作为一种系统的服务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体系,体系越开放,才能与外界越有效地沟通,才能越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技工学校的就业工作也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还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从各个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使广大技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满意就业。

参考文献

[1]匡英 比较技工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龙德毅 中技工衔接——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J].中国技工教育,2001,(08)。

[3]王玲 周志刚 中、技工教育衔接问题探讨[J].技工技术教育,2001,(25)。

论文作者:宁岳林 杨成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2月总第1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创新技工院校招生就业策略研究论文_宁岳林 杨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