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策略-以潮汕方言为例论文

地方特色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策略-以潮汕方言为例论文

地方特色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策略
——以潮汕方言为例

谢 静

韩山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广东省 潮州市 521041

【摘 要】 随着移动网络和数字媒体的发展,移动化的自主学习已成为新型的数字化学习新模式,借助移动网络和数字媒体技术,潮汕方言移动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各大数字媒体平台上纷纷亮相,但质量良莠不齐。质量高的学习资源能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而这与科学合理的资源设计有密切关系。建构有效的潮汕方言移动数字化学习资源,不仅能为学习者推送更加丰富的内容,满足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还能普及和推广潮汕方言及文化,更好地促进潮汕方言活态保护。

【关键词】 潮汕方言 数字化 学习资源 传播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发生、发展和传承的根本保障。作为语言地域变体的方言,便是地方历史文化的见证。在当前普通话普及的时代背景下,虽然普通话推广和方言保护并不矛盾,但代表地区特色的方言还是呈现日益边缘化的趋势。同样的,随着时代发展,地域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普通话逐渐普及,潮汕方言使用的空间呈缩小趋势,代际传承呈现衰退迹象,年轻一代对本地方言的使用频率和熟悉程度在减弱;然而来潮汕地区工作学习生活的新群体对本地方言和文化充满好奇,为更好融入本地生活,对学习本地方言和了解当地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需求。这种冲突使得潮汕方言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变得更加迫切。

利用移动网络和数字媒体开发移动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让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获取到更多更全面更有趣的潮汕方言和文化的知识,并进行相关语言训练,这不仅是普及和推广潮汕方言及文化的有效途径,还可能成为潮汕方言活态保护更好的方式。

一、潮汕方言移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特点及现状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序等等。”[1]移动数字化学习资源则是依据一定学习目标而制定的,运用移动终端设备有效开展移动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潮汕方言移动数字化学习资源主要是借助新媒体平台,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开发和建立的有关潮汕方言和文化的学习资源,如潮汕方言微视频学习资源,潮汕方言音频学习资源等。其应具有以下特点:

21例患者,前3次治疗每次治疗前行CBCT影像验证,之后每周重复1次,治疗前共行118次CBCT影像引导位置验证(表1),CBCT位置验证在X平移方向上误差有5次>2 mm,最大为2.9 mm,Y平移方向上误差只有9次>2 mm,最大为3.1 mm,Z平移方向上误差只有1次>2 mm,为2.3 mm,X方向旋转误差有2次>1.5°最大为2.1°,Y方向旋转误差均<1.5°,Z方向旋转误差有2次>1.5°,为1.8°和1.6°。

(一)内容精要化

移动数字化学习资源主要通过移动手机的学习终端实现学习资源的浏览和访问,移动学习的特征和移动设备的特性决定了移动学习资源必须重点突出,布局合理,信息量适中。认知负荷理论的相关研究者认为,人类的记忆在面对新信息时,其容量是非常有限的,一般能接收、处理或贮存 7±2 个信息组块;设计不当的教学会增大额外的外部认知负荷,为了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外部认知负荷,确保总的认知负荷不超出学习者个体能承受的认知负荷。潮汕方言和文化的知识内容非常深厚,选择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内容,加强学习资源的内在联系性和系统性,可以让小而精的内容能在较短的学习时间里被学习者有效理解和掌握,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学习负荷。

(二)形式多样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各类新媒体的普及,微博、微信、视频、音频等使得移动学习资源呈现出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加了学习者的选择性和主动性。潮汕方言的学习属于语言类的学习,注重听和说的能力培养,采用音频的方式可以反复进行听觉和跟读的训练,采用视频的方式可以创建语言情境,深化语言实际训练效果,而有关潮汕地区文化的图文资料能给学习者一种直观的感受,有助于提升方言学习的记忆效果。

(三)需求个性化

用了比平日多一倍的时间,敦礼终于踩上了通往月半湾的楼梯。楼梯上铺着红色地毯,双腿软绵绵轻忽忽地不着力,每向上爬一级,他都要紧紧地抓着旁边的楼梯扶手,手脚并用,爬上三五级就略略停一下,缓口气再继续往上攀爬。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正在越来越强烈的改变着社会,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互联网在开启一种全新的文化空间的同时,也使青年学生的心灵受到冲击。西方的一些文化往往对于青年人带有极大的诱惑,暴力、迷信、色情也充斥网络,网络垃圾泛滥成灾,精神文明环境受到极大威胁。网络这一载体为大学生喜闻乐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高职院校学生也是网民的主要力量。实习期的大学生远离学校和家庭,对社会的参与被限制在最直观、最感性的层面,心理更易产生不安与困惑,致使行为高度个性化,最终导致心理失衡和变异表达。

二、潮汕方言移动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理念

对于非学校教育的自主学习行为而言,更多学习者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和日常实用性来寻找学习资源的,所以在移动学习资源的组织设计上,应以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设计的落脚点,正确把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这样才更利于相关知识的共享和传播,才能让学习者持续关注和学习下去。

陆徵祥八任外交总长,两任国务总理,在此期间签订了令他痛心的《二十一条》,拒绝了巴黎会议上政府施压让他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要求。他在任期间为中国外交的现代化做出了贡献,创建了外交人才的培养体系。

(一)以实际需求为导向

以上几种呈现方式可以是独立的学习模块,也可以根据内容需要灵活组合,给予学习者更好的学习体验。但无论是哪种呈现方式,都应该充分考虑并加强互动性学习活动功能的设计。互动性是新媒体传播的显著特征和重要环节,未来主流媒体的重要价值不是自己“说”,而是激发所有人“说”。传播互动性越强,用户的参与度越高,满意度和影响力就更大。有效的方言传播,必然要能扩大方言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语言基础学习中听觉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多听多说是语言学习的直接途径,通过设计打卡练习奖励、分享学习心得、留言评论、提供学习素材等活动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平台的活跃度和关注度,扩大学习平台的影响力。

然而,目前在微信、微博、移动网络电台等新媒体平台上的潮汕方言和文化类学习资源,并不完全具备以上特点。一是针对零基础方言学习者的内容较少,虽然也开发出潮汕话发音字典,但潮汕方言词语和句子发生音变的情况很多,单纯字音根本无法满足学习和交流的需要。二是一些学习资源采用纯文字的方式,如文字版的方言字典,这对方言零基础的学习者很不友好,很难作为方言自学的参考资料。三是学习资源内容缺乏系统性,小而不精、多但缺乏联系性的内容存在不少,增添了学习者选择的困难,碎片化的内容影响了学习的系统性和效果。因此对学习资源进行有效设计,开发优质学习资源势在必行。

在价值观中,群体观更加倾向于社会取向。因此,为从根本上提升学生日后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教师就应从维持学生自我观与群体观的平衡入手,帮助其获得较高的自我价值观感人际价值感,以便在认清自我的情况下,拥有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

2.视频呈现

聚合物钻井液配方1#4%BTJ+0.2%QYHN+0.2%TSN+0.4%MAN104+0.4%MAN101+0.5%FPAY+2%SMP-1+1%SPNH+2%KR-n+BA;

(三)以文化传播和共享为目的

潮汕方言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被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潮汕方言作为闽南方言的分支,还伴随“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南亚华人最为通行的生活语言之一。潮汕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富有特色的分支,潮汕文化的研究与传承离不开潮汕方言,她既是潮汕文化的根基、纽带,也是连结海内外潮汕人民的亲情纽带。“没有潮汕话,就不会有潮剧、潮曲; 没有潮汕话,就不会有潮州民谣、潮州歌册; 没有潮汕话,就不会有潮汕民间故事; 没有潮汕话,就不会有潮语相声、小品; 没有潮汕话,陈三、五娘、苏六娘、桃花、渡伯、李老三将离我们而去……”。[3]通过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地范围传播潮汕方言和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潮汕方言,让潮汕方言有更大的活动和使用空间,获得生命力,有效推进潮汕方言的活态保护工作。

三、潮汕方言移动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策略

(一)学习资源的选取

学习资源的选择需要有吸引力,可以将潮汕方言与潮汕文化紧密结合,通过独特的潮汕文化元素来学习潮汕方言。如通过潮汕美食、潮汕建筑、潮汕工艺、潮汕民俗等特色文化中的特色词语熟语来了解和学习方言,通过潮汕歌册、童谣、潮剧等艺术形式来欣赏和学习方言,通过潮汕方言表情包、潮汕小品、潮汕微电影等来传播方言。

(二)学习资源呈现方式

音频对语言类学习非常重要,应成为设计的重点。作为音频学习资料的发音人,既要方言发音纯正,也必须普通话发音标准,发音时要保持语音清晰,根据学习的需要调整语速和重复率,音频资料应避免杂音,便于重复听练。方言歌曲、童谣、潮剧等元素可以穿插到学习中,提升学习者的听力水平。

图文类数字资源是平时最常见的传播形式,选择贴近潮汕生活的图片,突出图片的趣味性,如充分运用方言表情包、方言文字俗语等特色元素,增加学习资源对学习者的吸引力,致力于图像和文本的有效结合,提供更多的场景氛围,促使趣味性学习。设计时需注意页面的排版,字数不宜太多,简短精炼为要,图文所占比例恰当并且关联性强,并选择像素高的图片展示。知识结构体系要做到主次分明,适当给出每次学习内容的标题线索,帮助学习者理解整体内容。

潮汕方言移动学习资源的学习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潮汕方言为母语的学习者,另一类是以非潮汕方言为母语的学习者。第一类学习者更多是出于对母语的热爱,希望能更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母语,特别是对区域内方言内部差异的好奇,针对这部分学习者,学习资源的设计应更侧重内容的新颖,传播一些当地人平时容易忽视或不重视的方言知识和文化内容,让本地人自己乐于传播,比如潮汕方言中一些古语词的来历和典故等;第二类学习者可以说是方言零基础的用户,出于日常生活工作等的需要或对语言的兴趣,以交流为目的而关注并学习的。这类学习资源更多侧重在方言基本字词和日常交际用语的学习,设计时应把握好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难易度,在推送学习资源时注意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有选择地有规律地递进推送,这样才能让学习者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并坚持学习。

用视频弥补图文无法展现的真实感,可以让学习者产生兴趣,并发自内心去学习、传承和传播方言及文化,微视频短小精悍,灵活性强,是一种非常合适的传播教学内容的媒介。通过创建学习潮汕方言的微课程,以小模块的形式将零散的知识结构体系串联起来,激发学习者的动力和热情。也可以插入方言微电影、方言小品等现有方言作品,让学习者在情境氛围中得到趣味学习的乐趣。视频呈现需注意保证视频的像素,转场的顺畅、时间的长度把控。

学习既包括正规的学校学习,也包括非正规的自主学习,在当今时代,移动化的自主学习已成为新型的数字化学习新模式,它不仅能让学习者在时间空间上拥有自主支配权,还能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合适的学习课程和学习形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潮汕方言的学习属于非正规的自主学习,无论是出于实用还是兴趣,跟传统的学校教育学习是不同的,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和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学习资源的开发应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3.音频呈现

1.图文呈现

在设计学习资源前应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习者对于潮汕方言及文化的熟悉程度、对相关移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接纳程度、对当前已有学习资源的态度等,梳理出学习用户的实际需求,以实用为原则,建构适切的学习者需求资源。“适切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合适的意思,即资源是学习者本身需要的,也是学习者能够且愿意接收与学习的资源;另一层意思是典型的、优秀的资源,而不是重复、累赘、劣质资源,能够达到举一反三效果的或者经典资源。”[2]将这些资源按照专题的方式组成知识模块,保证内容的系统性,注重情境引入,便于学习者更快掌握方言使用的场合和正确的表达方式。

(三)学习平台选择和功能界面设计

移动学习领域有众多平台、软件、慕课等学习工具,如微信学习、APP 移动学习、微信+APP移动学习等,每一种技术和形式都有其优劣势和价值,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具体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移动学习技术和平台,并在功能界面设计上,确保给学习者带去直观易用的体验。

基于方言学习的特点,考虑资料开发成本低、受众影响面大、信息传播速率快等因素,潮汕方言学习资源适合选择以喜马拉雅FM 为代表的网络电台为主要平台,创建潮汕方言学习的微信公众号为辅助平台。

两天后,他带着丝缕的愧疚百分的底气给辛娜打了一个电话,彼时,两人缓解了冷战级别,建立了对话平台,此时,坐在沙发上百无聊赖的王树林突然灵感激发,产生了某种原始的亢奋。他拿起手机,拨通了辛娜的电话,满脑子是互信共建和共赢,满肚子是点火挂挡和起步。他太想证明自己有按时下课的能力了。

在式(4)和式(5)中,I(·)是一个示性函数,ρ、ϑ分别是金融摩擦变量Ffri和交叉项Epu×Irr×Ffri的门限值。显然,如果式(4)的估计结果显示,a2=a3、a4=a5,则金融摩擦变量Ffri不存在门限效应;若式(5)的估计结果表明,b3=b4,则交叉项Epu×Irr×Ffri不存在门限效应。反之,就存在门限效应。

1.界面简洁

无论是公众号平台还是电台平台上的界面,都需要注意图片、文字的搭配及比例,让学习者能直观便捷了解学习资源模块或学习内容。

2.操作简单

利用平台的相关功能,设计好标签、关键词、内容链接和用户互动提醒等,便于学习者搜寻学习内容,及时互动和学习。

3.风格一致

在整体设计过程中,学习资源的各模块之间要保持关联性与统一性,包括内容、图文搭配设计上尽量保持排版效果和风格一致。

4.推送及时

学习内容的推送要有一定的规律和节奏,让学习者形成一种学习自觉性和持续性,便于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结 语

学习资源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具备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这样才能提升学习资源的整体质量;学习资源符合学习者的需求,才能得到持续关注,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潮汕方言和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需要创新,在有效科学的学习资源设计引导下,利用新媒体技术,整合相关学习资源,建构一个有效的移动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不仅能为学习者推送更加丰富的内容,满足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也有助于优秀和特色的方言和文化得到传承和传播。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2]刘和海,潘阳.“以学习者为中心”:赋权理论视角下的个性化学习实践逻辑[J].中国电化教育.2018(8):104

[3]林伦伦.潮汕方言:潮人的精神家园[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3

【中图分类号】 G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751(2019)11-0019-05

作者简介: 谢 静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讲师

本文是韩山师范学院2017年度校级项目“基于微课的潮汕方言数字化研究”〈项目编号:WY201701〉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乌日山

标签:;  ;  ;  ;  ;  

地方特色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策略-以潮汕方言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