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箭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钢筋混凝土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该重视钢筋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文章主要对钢筋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钢筋混凝土的概念及优点
钢筋混凝土是由两种力学性能完全不同的材料――钢筋和混凝土结合成整体,共同发挥作用的一种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质决定的。首先钢筋与混凝土有着近似相同的线膨胀系数,不会由环境不同产生过大的应力。其次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有时钢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有间隔的肋条(称为变形钢筋)来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机械咬合,当此仍不足以传递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拉力时,通常将钢筋的端部弯起180 度弯钩。此外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提供的碱性环境,在钢筋表面形成了一层钝化保护膜,使钢筋相对于中性与酸性环境下更不易腐蚀。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很多,除了能合理地利用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特性外还有如下优点:(1)可模性好:新拌和的混凝土是可塑的,可根据需要设计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结构或构件。(2)整体性好: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较好,设计合理时具有良好的抗震、抗爆和抗振动的 性能。(3)耐久性好: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很好的耐久性。正常使用条件下不需要经常性的保养和维修。(4)耐火性好: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相比具有较好的耐火性。(5)易于就地取材:钢筋混凝土结构所用比重较大的砂、石材料易于就地取材,且可有效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有利于保护环境。
2钢筋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2.1加强工程监控
(1)人的质量意识及组织机构的控制,所有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首先要学习、掌握好国家有关的规范规定,牢固树立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建立健全的各种质量责任制,使其自觉的执行有关质量要求的及规定,确保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能满足质量要求。
(2)在建筑工程中全面推进质量管理,建立与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施工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落实质量保证措施,消除质量隐患,在施工企业中开展自检、互检活动,奖优罚劣。
2.2材料与设备的质量控制
现浇筑混凝土施工开始前必须做好各项材料、各种工具的准备工作,材料与工具是必须的物质基础,它们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浇筑质量。(1)混凝土水泥:必须优选正规厂家的优质水泥产品,也可以选择矿渣水泥,但要确保其达到425级以上。(2)调配比例:做好比例调配,必须切实根据工程施工要求的比例进行调配,通过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塌度、沁水度等来评判混凝土的合格度、质量等级等等,对应做出科学的变化与调整。(3)骨料:优选河砂或者鹅卵石作为骨料,而且要保证其级配合格、整洁无杂物。骨料有粗、细之分,粗的卵石直径可达到6-29毫米,细的骨料主要为级配适中的河砂,要确保细骨料的纯度,杂质含量在1.0%以下。(4)添加剂:要想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就要维护其和易性,要控制其内部水分含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该加入科学比例的减水剂,混凝土在凝固变硬时很容易发生收缩问题,为了有效预防这一现象,就应该选择U型膨胀剂。(5)做好施工前各项设备的检查。参照实际施工情况,对一些重要的施工机械、设备,例如:振捣设备、照明系统、计量设备等进行检查,确保其达到施工规定的标准,而且一切运行功能正常,能够充分发挥其实际功能,从而支持施工的顺利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1)认真会审检查有关施工的设施及图纸等
组织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和钢结构,模板和混凝土工人审查施工图纸,包括:结构高程,钢筋和截面尺寸是否缺失和错误;结构柱和建筑图是否放置在梁上相应;特殊结构件的拉杆的类型,尺寸,形状和技术要求及要求符合规范和图册的要求,并在相应的结构图上标明记录审查和设计变更的问题。
(2)认真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其中包括:保证框架结构工程质量有可靠的技术,组织和预控措施;高度大于4.5 m的模板及支撑系统,特殊结构或特殊技术要求应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特殊要求的垂直运输,现场用电及安全的专项组织设计。
2.2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2.2.1施工缝的留设和处理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形成的一个结合面。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缝是不可避免的,处理不当,常常使其成为结构件的薄弱点。因此,正确留设和妥善处理显得更加重要。
(1)严格按规范位置留置施工缝。长期以来,有一种声音认为施工缝是由于意外施工间歇导致的,其实这一理解并不全面。更加准确的理解应该是施工缝是根据施工部署有计划的留设,非正常施工间歇仅是导致施工缝的特例。因此,施工缝应按照规范规定有计划的留设,不宜随意改变。当然,施工现场千变万化,条条框框未必完全适用。所以,还需要我们把握其原则——留设在受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位置。
(2)施工缝的常见处理方法
混凝土未达到初凝时间的处理方法:初凝时间一般可根据实验确定,也可根据经验确定(一般为两小时以内)。此时,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可在新混凝土盖满已浇好的混凝土后,再用振捣工具穿过新混凝土达到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层内五到十厘米,将新老混凝土一并捣实,结成整体。
混凝土已经超过初凝时间时的处理方法:当混凝土已超过初凝时间,这时候我们不能急于浇筑,要等到已浇筑的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经验数据一般为大于1.2Mpa。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后浇筑混凝土时,振捣器对已初凝的混凝土结构造成破坏。当间歇时间过长时,我们一般要将已浇混凝土表面清除干净,将钢筋上的锈斑刷净。也可进行凿毛处理,以清除表面浮石和加大接触面面积。浇筑前还要注意保持已浇筑面的湿润,并铺一层水泥浆,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接续面的粘结强度。
2.2.2钢筋常见问题的控制
这里我们仅就钢筋施工中常出现的钢筋错位问题进行探讨。钢筋错位的主要成因是钢筋加工有误、浇筑时碰撞未纠正、保护层尺寸和安装位置不准确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常用的措施是严格按设计和现场翻样尺寸加工,钢筋帮扎焊接牢固,严禁砸压踩踏和顶撬钢筋,浇筑时派专人检查校正,采用成品保护层定位卡,沿主筋正确留设;当然,该问题的主因还是人的因素,加强管理才是正途。
2.3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1)严格按照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估方法对工程进行检查与验收。(2)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建档。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事中控制是重点。只有充分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建筑工程项目,才能够确保施工质量。
3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钢筋混凝土质量必须控制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保证千家万户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蒋晓燕,贾锦龙.浅析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低劣的原因[J].河南建材,2017,(1).
[2]姜作杰.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事故分析及处理[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7,(2)
[3]梁卡茜.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1):769- 769
[4]何琴.建筑混凝土结构中模板施工技术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35):215-215
论文作者:李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质量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骨料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