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论文_罗彦业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论文_罗彦业

(云南省巧家县白鹤滩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农业急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技推广领域的创新。指出了信息技术为农技推广创造的发展条件,从渠道建设、内容建设、群众建设及运营建设4个方面为农技推广创新提出了可行性措施,以助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技推广;应用

一、新时期信息技术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

(一)改变农业人才培育方式

传统农技推广单位的信息种类少、迭代慢,不能适应当代生产主体多元化的现状,因此改变农业人才的培育方式非常必要。例如,2016年易县由农业局发起,开展果树、畜牧的农民培育工作,将筛选合格的人员信息录入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并聘请讲师讲授专业课程,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优化农技人员考核形式

传统考察农技人才指导员需要手动填写情况记录表,不仅工作量大,还不易保存。开通农技信息平台后,工作日记、工作总结、工作情况、工作疑问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填写表格并进行存档,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保证了农技人员考核的公正性。

(三)拓宽农副产品产销渠道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户通过微店、淘宝店、微信等方式售卖农副产品,将培育、采摘、制作过程进行拍摄或拍照上传至商品详情页,详细记载了产品的生产过程,不仅让更多消费者看到了生产过程,还提高了商品的销量。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宽,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售卖难”的问题。

(四)提高产品质量监管效率

近年来,农副产品的监管问题频出,尽管相关部门一直在严抓监管工作,但是效果甚微。将信息技术引入监管工作后,就可以建立完善的监管系统和安全信息监测平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给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也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参考。

二、新时期信息技术在农技推广中的应用创新

(一)农技信息推广渠道建设

推广渠道的建设是为了降低农民进入信息化的门槛,也是进入农业信息化的最后一道门槛。无论是报纸、书籍、广播,还是电视、手机、互联网,都可以作为农技信息传播的渠道。对传播渠道的建设应该因地制宜,要根据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选择适合的推广渠道,利用各种传播媒介的不同属性实现优势互补,更加有效地传播农技信息。其中,手机相较于其他传播媒介,分众性和及时性较强、成本低、送达率和普及率较高,可以满足农技信息对时效性、针对性、地域性的要求,是目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技推广的较为成熟的传播渠道。因此,在进行渠道建设时,可以将农技信息通过手机传递给农民,还可以通过订阅的方式实现信息的精准推送。

(二)农技信息推广内容建设

农技信息推广内容建设是指能够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上的指导信息,信息从农业生活中出现,最后也应该为农业活动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推广内容建设是为了降低农民使用信息的门槛,要从不同门类内容变为综合型内容,传统的内容建设多是政府投资建立数据库、政府各部门网站发布涉及农业的信息和数据库,虽然投入上亿元,却不是农民真正需要的,因此信息使用率很低。而基于用户需求,建立的内容可以以时间、地域、行业作为切入点建设信息库,实现内容及时性、针对性的要求。例如,武威市凉州区要想为土豆种植的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就要从种植土豆农民的实际生产需求出发,以农业活动为研究主体,建设针对性强的信息库,才能真正使农民受益;还有以文县小麦种植为例,农业工作平台依据文县农业生产生活全过程,为农民提供选种期、播种期、管理期、收获期、农闲期的农情气象、农业科技、价格行情、法规政策等内容。

(三)农技信息推广群众建设

群众建设指的是引导农民产生信息需求的想法,培养农民使用信息进行生产活动的习惯,是提高农民使用信息能力的基础。如果农民群体没有进行深入广泛的参与,就证明农业还没有实现现代化,农业信息化的工作者辛苦劳动的成果实际上与农民真正的生产生活无关,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自我欺骗。在农村调研中,农民常常会说“我们不会用”“我们用不着”“我们没有用”,显然农民并没有具备独立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需要进行信息推送式的服务建设,让农民培养信息需求意识,真正学会用、用得起,让农民成为农业信息使用的主体,让信息带来的利益普及所有的农民群体。

(四)农技信息推广运营建设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农业信息的标准化、商品化。农业信息的服务机构与农民之间还没有形成市场化,不能完全按照商品价值的规律来运行,且信息服务行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农民产生的不利影响远远够的甄别能力,为农户水稻种植技术转型指明方向。

(五)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农业部门需要对当地的农业市场有足够的了解。一方面,通过技术宣讲会等方式,对水稻种子包衣技术进行普及,促进农户种植技术与方式的转型,从而提升水稻种植的产量与质量。另一方面,应积极打开水稻市场的销售渠道,使农户有更多的销售出路,实现经济增收,从而提升农户对水稻种植的积极性,增强其对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信赖度,从而进行自主的学习与技术提升。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可在本地区农户之间树立典型模范,使其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全面推动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推广。

(六)增加有效投入,强化组织领导

各地应该将农业信息技术推广的水平直接纳入到当地农业考核指标体系中,以便能够更好地激励各地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来加强指导服务,形成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各地应该要动员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来宣传农业信息技术,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了解农业信息技术、认识农机技术、应用农机技术;各地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出台一系列的农业信息技术技术推广扶持政策措施,以“政府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模式来形成农机技术推广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以此来实现农业信息技术推广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各地还要通过专项资金、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来让广大农民朋友应用新机具、学习新技术,以此来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式转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稻种子包衣措施优化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突破以往因技术限制而存在的问题,对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升其对种子包衣技术的认识,同时,通过加强对包衣技术信息的针对性,扩大市场的推广力度,从而促进水稻种植领域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相山.水稻种子包衣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种子科技,2018,36(11):20,24.

[2]张华珍,肖家琪.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特点及应用研究[J].种子科技,2018,36(06):37.

论文作者:罗彦业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论文_罗彦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