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下舆论引导与舆论控制的区别与联系论文

社交媒体下舆论引导与舆论控制的区别与联系论文

社交媒体下舆论引导与舆论控制的区别与联系

刘春景 河北大学

摘要: 网络空间为自由的民意表达创造了条件,为民主政治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但同时这种空前的言论自由也在滋生着网络谣言、网络骂战、群体极化等现象威胁着正常的社会秩序,网络的无序性为舆论引导与舆论控制增加了难度,对政府和媒体提出新的挑战,本文从舆论引导和舆论控制的区别与联系角度出发,为政府和媒体在网络时代对舆论的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社交媒体;舆论引导;舆论控制

一、舆论控制与舆论引导的区别

从二者的定义来看,舆论引导是指一定政党、组织、群体、个人针对特定社会舆论,依据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或思想来设置议题,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公共利益共识、社会信念、社会情感和社会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它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调控性、互动性和艺术性特征;而舆论控制则是运用一定的方式强加给公众某种思想,操纵人们的意识,使其按照指定的路线发展,或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或无形压力来控制舆情的方向和舆情范围的扩大。

从二者的执行方式来看,舆论引导是一种温和的方式,通过设置被设计过的议题,潜移默化式地将舆情转到可操控范围或积极的方向,以此来转移公众的注意力,将不利因素淡化出公众视野,来稳定社会正常秩序或挽回良好公众形象。网络社交媒体时代舆论引导,一方面可以依靠主流媒体重新设置的议程,来转变舆情的风向,另一方面也可利用从草根崛起的意见领袖,通过他们的态度来转变公众对公共事务的看法;舆论控制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硬性方式,舆论控制在性质上比舆论引导更为强烈,具有明显的强迫性,一般作为官方权力主体在舆情发展到一定恶劣地步而不得已采取的手段。

定义3(访问水平(AL))用户根据自己隐私偏好对自己发布的敏感话题定义不同的暴露程度,并与不同类型的请求者进行匹配。

从二者的执行主体来看,舆论引导主要通过媒体的议程设置,但在我国,媒体作为政府的耳目喉舌,在舆论的引导上主要还是体现着政府的思想意志,以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最终目的,此外,媒体引导舆论的背后还会受到资本的影响,这在主流之外的非专业自媒体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依托网络时代的媒介平台崛起的自媒体,虽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但主要的盈利来源还是资本组织,比如商业品牌会借助自媒体大V打出广告并在热搜榜单占据一席之位,以此来在局部范围形成一定的舆论来达到宣传的目的,无论是来自权力还是资本的力量,这些都属于借助有影响力的媒体而间接实现舆论引导,也就是说舆论引导的直接执行者仍然是媒体,这种间接的引导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化解了社会矛盾或达到预期的目的。

但舆论控制的直接执行者则来自多方面。往往是舆论激化到严重的程度,公众负面情绪高涨而逼迫官方不得不做出答复以消除舆论信息的不确定性,首先是来自权力部门,包括政府与法院等,表现在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上的通报回应,尤其是涉及公众利益的事件,官方越早发布准确信息和应急预案就会越早消减舆论的范围和影响力,将舆论控制在安全稳定的范围内,相反官方的回避只会对舆论产生愈演愈烈的效果。其次是来自资本的控制,这种资本的控制不仅来自企业,在网络社交媒体时代,还滋生出一个不得不注意的舆论控制方——有层级的粉丝团体,这种有秩序的团体往往也和商业利益挂钩,突出表现在娱乐圈层,主要是为偶像出资买热搜,有秩序地进行活动的策划与分工,主动输出相关内容并传播,以此来影响周边的年轻群体,操控着特殊范围的舆论。

从二者的作用方向来看,舆论引导是双向的,即可自上而下又可自下而上,受众中心的网络时代打破了传统单一的自上而下式的引导方式,社交媒体在议程设置上更加侧重从受众角度出发来获得更多的关注,同时随着受众受教育水平和媒介素养的不断提高、即时而简单的互动反馈、网络的匿名和低门槛,受众开始争取发声的机会,甚至出现反议程设置现象,或利用舆论向权力施压,促使问题得以解决,或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完善相关法规制度;舆论控制目前仍属于单向的,即自上而下的强制型。

二、舆论控制与舆论引导的联系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导”为主的重言主义舆论观和以“禁”为主的轻言主义舆论观,能看出在舆论的控制与引导上,统治阶级也在其之间权衡,李斯提出“禁言纲领”,商鞅称“民不可与谋”,而管仲则认为“正之所兴,在顺民心;正之所废,在逆民心”,对于舆论的不同态度也决定了国家改革的方向。但在民主法治的今天,古代认为两者水火不容的关系已经完全被摒弃,而是表现为一种融合,即在引导中控制或在控制中引导,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公众有了更多参与民主政治和发声的机会,对于舆论的态度转变为以引导为主,控制为辅,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控制与引导,这对权力部门既是一种约束和监督,也是一个完善自身的机会。

网络的去中心化虽然不断消解着政府的权威,但这未尝不是给政府,给国家机构一个改革的契机,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协调舆论引导与控制之间的关系,寻找权力部门与公众对话的平衡点,在无序的网络中建立协商式的舆论管理理念,通过平等的对话与网民达成共识才是舆论管理的新方向。

输入层接收来自训练样本的特征,本文的特征向量是由预处理后样本图像的横纵坐标上投影的白点(1)的数目组成,根据像素分组的不同,特征向量维数也不同,比如2像素组,将第一行与第二行中总的白点(1)个数统计在一起,作为一个特征值,由于文字图像为130×130像素图,即对于行来说就有65个特征项,将纵向特征项也加入进来,就有130个特征项,最后还须加入一列表类别的标志量,则2像素组的特征向量即为131维向量,其他向量组以此类推。将特征向量传递给网络,其神经元的数量和样本矢量数量相同。

参考文献:

[1]焦玉良,金波.信息社会背景下公共舆论的引导与控制——基于曼海姆社会控制思想的启示[J].前沿,2012 (23):128-131.

[2]李佳蓉.浅谈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论的引导与媒体责任[J].新闻研究导刊,2017,8 (22):121.

[3]徐周.网络群体事件中舆论引导主体间的互动机制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标签:;  ;  ;  ;  

社交媒体下舆论引导与舆论控制的区别与联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